天天看小說

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1)

大別山雄峙於南京、武漢之間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區(qū),西起平漢路,東迄淮南線,北接淮河,南臨長江。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這裡就是中國的革命根據(jù)地。這裡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解放軍進行戰(zhàn)略機動奪取中原和進軍江南的重要戰(zhàn)略陣地。也是國民黨政府在戰(zhàn)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區(qū)。

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後,就像一把尖刀,猛地一下插進了中原腹地,深深地刺痛了蔣介石。但蔣介石不願承認劉鄧進入大別山是主動的戰(zhàn)略舉措,而是一廂情願地認爲劉鄧是“被逼臨時決定”。因此,蔣介石在南京國防部作戰(zhàn)會議上指出:

“如果劉伯承和鄧小平真能佔據(jù)大別山,東可威脅京畿,西可威脅武漢,南可阻礙長江運輸,在戰(zhàn)略上對於政府是一個很大的顧慮。”

但蔣介石似乎胸有成竹地接著說:

ωwш ⊕тт kΛn ⊕C〇

“大別山區(qū)東面有津浦路,西面有平漢路,北面有淮河,南面有長江,這些交通線都在我們控制之中。我們可以自由運動。匪軍卻不易超越。長江沿岸我們有許多軍事?lián)c,漢口、九江、安慶等地都有飛機場,距離甚近,起飛便利,海軍更可以隨時巡邏,不論他們有什麼行動,我們在三個鐘頭內總可以察覺,予以有效的阻擊,絕對不會讓他像在黃河一樣整天整夜地偷渡。”

蔣介石對羅廣文、張淦兵團追擊部隊的無能特別氣憤。他斥責道:“各司令官、部隊長只借穩(wěn)紮穩(wěn)打,蝟集一堆,未能區(qū)分數(shù)縱隊,不敢超越追擊,向來無顯著戰(zhàn)果,何能弭除匪患,挽救危亡?”

訓示完畢後,蔣介石命令:

整編第四十六師、第五十八師、第八十五師渡過淮河向南推進;

整編第十師、第四十師經宜化店向東推進;

整編第七師、第四十八師(屬桂系)沿經扶、麻城南進;

整編第五十二師、第五十六師在信陽以南的外圍,整編第六十五師由平漢路到黃安。

張淦等渡過淮河的部隊統(tǒng)歸第八綏靖區(qū)(駐蚌埠)司令夏威指揮。

蔣介石的命令很明顯,令9個師23個旅圍困掃蕩大別山,企圖趁劉鄧大軍立足未穩(wěn)之機,爭奪戰(zhàn)略要地,或消滅解放軍,或擠走解放軍。

{首發(fā)book/網(wǎng)站。如果您不是在17k網(wǎng)站閱讀,就是其他網(wǎng)站的盜貼。盜貼可恥,盜貼不厚道。請讀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17k原創(chuàng)首發(fā),您的支持就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多謝!}

剛進入大別山的劉鄧大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當?shù)亓t衆(zhòng)牽牛帶女上山躲藏起來,不見解放軍。大別山地區(qū),曾經是紅四方面軍的根據(jù)地,怎麼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呢?這令劉伯承和鄧小平始料不及。

原來,張國燾帶走紅軍主力西去開闢川陝根據(jù)地後,國民黨軍隊佔領了大別山,進行了殘酷無情地屠殺和清剿。現(xiàn)在,當?shù)鼐用翊蠖嗍抢先撕蛬D女,青壯年男人很少見。再加一些大一點兒的鄉(xiāng)鎮(zhèn)被燒光了,許多老百姓躲在山上和灣子裡棲身。

除此以外,當年,蔣介石爲了抹去老百姓對紅軍的記憶,連蘇區(qū)的地名都進行了更改,比如,把新店(今河南新縣)改名“經扶”。“經扶”是什麼意思呢?“經扶”是國民黨軍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的“字”。比如,金寨改名爲“立煌”。

因此,部隊進入大別山,原以爲老區(qū)羣衆(zhòng)會出來歡迎、幫助解放軍。沒想到羣衆(zhòng)非躲即藏,連嚮導都找不到,吃住也成了問題。部隊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六縱政委杜義德事後回憶說,“我們部隊剛到大別山,不熟悉山地、稻田地區(qū)作戰(zhàn);衣食住行也不習慣。時值九月。夜晚天氣冷了,指戰(zhàn)員們還是穿著一身單軍衣,夜裡睡覺只好蓋上稻草禦寒。北方人初到南方,大米吃不慣,有些同志吃了就拉肚子。平地走慣了,爬山、走稻田小路就很困難,從軍用地圖上看,到某個村莊是個多少公里,結果翻山越嶺走了半天才到達目的地。到了一個村莊,只是幾戶人家的什麼灣子,一個營住不下,住一個連也夠擠的,只好露宿。加上蚊子咬,不少同志身上長了瘡,發(fā)瘧疾的很多。特別是在作戰(zhàn)中,負傷的同志要部隊自己擡下來,轉到指定地盤,然後由各旅教導隊和我們縱隊教導團以及機關的同志,擡著傷員翻越七百多米的高山,轉送到金寨的後方醫(yī)院。過去內線作戰(zhàn)中沒有遇到的困難,現(xiàn)在全出現(xiàn)了。”

疲勞、飢餓和病痛,使部隊情緒產生了很大波動。特別是對羣衆(zhòng)躲躲閃閃很不理解。因此,發(fā)火罵人,拉牛送病號的事,突然增多了起來。

如此一來,羣衆(zhòng)更害怕了。許多老百姓更是不敢接近解放軍,躲在山上就是不下來。

9月10日,劉伯承和鄧小平在經扶境內的小姜灣召開整頓紀律會議。

會上,鄧小平說:“今天部隊對羣衆(zhòng)蠻橫無理,亂打槍、亂要糧、到處抓人、抓嚮導等脫離羣衆(zhòng)、違反政治紀律的現(xiàn)象已十分嚴重。這是一個嚴重的政治危機,多次革命鬥爭的失敗,基本原因是脫離羣衆(zhòng)。只顧今天,不顧將來,這是右傾思想的表現(xiàn)。我們應該反對這種右傾機會主義,克服這種危機,不然就會自掘墳墓。”

那麼,如何克服目前的困難呢?

鄧小平說:“首先要在思想上動員我們自己,幹部要深入下層,以誠懇的態(tài)度和羣衆(zhòng)(戰(zhàn)士、伙伕、馬伕、勤務員)談話。苦只是苦一個時期,要忍受目前的苦,爲的是不受長期的苦。使大家都有明確的政治前途,對羣衆(zhòng)採取正確的態(tài)度。要想辦法克服困難,部隊一定要帶兩天糧食,這樣到了新駐地就有充裕時間想辦法,免得一到就弄糧食。”

說到“糧食問題”時,鄧小平加重了語氣:“糧食實在沒辦法,就不騎牲口,我首先不騎馬,告訴我的飼養(yǎng)員,用我的牲口馱糧食。”

接著,鄧小平強調道:“分班做飯,各自找糧食,一定要停止,這是最容易違犯羣衆(zhòng)紀律的。另外,嚮導應儘量少找,隨便打槍一定要受到紀律的制裁。自己單位的傷病員送後方,自己想辦法去擡。支部工作應該加強,不論住在哪裡,都要爭取羣衆(zhòng)回來,檢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幹部應更多考慮羣衆(zhòng)的困難,我們本身應該變成一個政治工作隊、宣傳隊,要向前看,不要向後看。”

鄧小平的話剛講完,劉伯承便嚴肅地接過話題,說:部隊紀律這樣壞,如不迅速糾正,我們肯定站不住腳。”

劉伯承列舉紅軍時期的歷史教訓後說,“誰把羣衆(zhòng)弄翻了,誰就遭受失敗或損失,誰就自作自受、自討苦吃。大家應有樹立建根據(jù)地的思想,堅決反對流寇思想。做好了羣衆(zhòng)工作,就像龍在水中,虎在山中,一定能完成歷史任務。”劉伯承還強調說,“我們僅僅有死也要死在這裡的決心,還遠遠不夠的。一定要在這裡執(zhí)行的路線,把根據(jù)地建立起來。”

會上,張際春副政委重申嚴格紀律:“以槍打老百姓者槍斃,掠民財者槍斃,強姦婦女者槍斃。”

剛進入大別山的部隊,開始了部隊紀律的整頓。

部隊在紀律整頓的同時,乘國民黨軍主力甩在淮河以北,大別山極爲空虛的有利時機,劉伯承和鄧小平決心立即實施戰(zhàn)略展開:第三縱隊向皖西,第六縱隊(欠十六旅)向鄂東……迅速搶佔中心地區(qū),肅清民團,發(fā)動羣衆(zhòng),開創(chuàng)根據(jù)地。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chuàng)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4節(jié) 跟敵人問路,獲得一個綽號賀大膽第九章 羊山集5第二 部太原27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13/14第17章 晴雲(yún)飛渡長江(1)第11章 延安!延安!(2)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1)第十 軍首任軍長杜義德45第三十四 軍首任軍長何基灃2第1節(jié) 軍事家的學習生活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2)第4章 突出重圍(3)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4)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第四章 戰(zhàn)士在戰(zhàn)爭中成長3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16章 淮海嘯(7)第11章 延安!延安!(4)第12章 隴東三邊(7)第九章 羊山集5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zhàn)場實錄34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2)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7)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5章 豫皖劍韻(4)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3)第十 軍首任軍長杜義德1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6/7第17章 揮戈荔北(5)第15章 襄樊役(6)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zhàn)場實錄32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zhàn)場實錄32第17章 晴雲(yún)飛渡長江(2)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45第16章 淮海嘯(2)第18章 一劍封喉(2)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1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5第5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二 部太原19第9章 葫蘆河畔(4)第二十四 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3章 血洗大楊湖(1)第21章 將軍洞 ? 星裡湖(4)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14/15第14章 王近山重仗劍(2)第3節(jié) 毛澤東:從今往後免掉你這份禮!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1)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1)第17章 揮戈荔北(4)第3章 血洗大楊湖(3)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17第18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3)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12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2)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5輝煌第16章 淮海嘯(9)第3章 血洗大楊湖(6)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2)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6/7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8第1章 南昌 ? 洪湖(3)第1節(jié) 後衛(wèi)變前鋒——獨臂將軍第9章 葫蘆河畔(4)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5)第17章 揮戈荔北(3)第二 部太原5/6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21章 將軍洞 ? 星裡湖(1)第二 部太原14第5章 雁門關?大青山(2)第5章 雁門關?大青山(1)第4章 突出重圍(3)第19章 劍隨心移(2)第二十一 軍首任軍長滕海清2第二十一 軍首任軍長滕海清2第15章 襄樊役(1)第2章 烏雲(yún)密佈(2)第2節(jié) 因禍得福:養(yǎng)病期間戀愛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1)第十 軍首任軍長杜義德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25/26第21章 將軍洞 ? 星裡湖(6)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7大潛伏1213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10第9章 葫蘆河畔(3)第6章 劍指豫北(5)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4第15章 襄樊役(2)第13章 兩打榆林(6)第七章 戰(zhàn)士在戰(zhàn)火中永生2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九章 羊山集12
第4節(jié) 跟敵人問路,獲得一個綽號賀大膽第九章 羊山集5第二 部太原27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13/14第17章 晴雲(yún)飛渡長江(1)第11章 延安!延安!(2)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1)第十 軍首任軍長杜義德45第三十四 軍首任軍長何基灃2第1節(jié) 軍事家的學習生活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2)第4章 突出重圍(3)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4)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第四章 戰(zhàn)士在戰(zhàn)爭中成長3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16章 淮海嘯(7)第11章 延安!延安!(4)第12章 隴東三邊(7)第九章 羊山集5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zhàn)場實錄34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2)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7)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5章 豫皖劍韻(4)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3)第十 軍首任軍長杜義德1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6/7第17章 揮戈荔北(5)第15章 襄樊役(6)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zhàn)場實錄32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zhàn)場實錄32第17章 晴雲(yún)飛渡長江(2)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45第16章 淮海嘯(2)第18章 一劍封喉(2)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1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5第5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二 部太原19第9章 葫蘆河畔(4)第二十四 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3章 血洗大楊湖(1)第21章 將軍洞 ? 星裡湖(4)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14/15第14章 王近山重仗劍(2)第3節(jié) 毛澤東:從今往後免掉你這份禮!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1)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1)第17章 揮戈荔北(4)第3章 血洗大楊湖(3)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17第18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3)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12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2)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5輝煌第16章 淮海嘯(9)第3章 血洗大楊湖(6)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2)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6/7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8第1章 南昌 ? 洪湖(3)第1節(jié) 後衛(wèi)變前鋒——獨臂將軍第9章 葫蘆河畔(4)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5)第17章 揮戈荔北(3)第二 部太原5/6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21章 將軍洞 ? 星裡湖(1)第二 部太原14第5章 雁門關?大青山(2)第5章 雁門關?大青山(1)第4章 突出重圍(3)第19章 劍隨心移(2)第二十一 軍首任軍長滕海清2第二十一 軍首任軍長滕海清2第15章 襄樊役(1)第2章 烏雲(yún)密佈(2)第2節(jié) 因禍得福:養(yǎng)病期間戀愛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1)第十 軍首任軍長杜義德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25/26第21章 將軍洞 ? 星裡湖(6)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7大潛伏1213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10第9章 葫蘆河畔(3)第6章 劍指豫北(5)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4第15章 襄樊役(2)第13章 兩打榆林(6)第七章 戰(zhàn)士在戰(zhàn)火中永生2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九章 羊山集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疆| 洛南县| 灌南县| 吴川市| 庄河市| 齐河县| 秀山| 宁安市| 南华县| 南江县| 桑植县| 宜宾县| 克东县| 固阳县| 苗栗县| 开远市| 丰城市| 象州县| 合江县| 宁晋县| 周口市| 光山县| 如皋市| 潮安县| 平果县| 青铜峡市| 九龙县| 兴隆县| 苏尼特左旗| 东港市| 金昌市| 太白县| 博白县| 饶河县| 武威市| 北安市| 壤塘县| 通城县| 高邮市| 河津市| 大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