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章 晴雲飛渡長江(1)

儘管淮海戰役對於國共兩軍決戰勝負已明,但戰爭並沒有結束。這就好比圍棋圈地,最後的“收關”也十分重要。特別是國民黨軍儘管從1946年7月至1949年1月,損失總兵力達495萬人,但仍舊殘存正規軍71個軍227個師115萬人,加上特種兵和地方部隊,總兵力還有204萬人。因此,國民黨內部認爲,“收關”收好了,仍舊還有半壁江山,至少可以劃江而“治”嘛!

而對於人民解放軍來說,經過兩年半的作戰,總兵力已由解放戰爭初期的127萬人增加到了358萬人,在數量上、質量上儘管佔絕對優勢,但國民黨軍的白崇禧、胡宗南、鄧步芳等集團沒有受到重創,再加上他們分散在西起新疆,東至臺灣的漫長國地上,“收關”收不好,前功盡棄的可能性不是不可能。正如毛澤東告誡全體共產黨人一樣,不要忘記“農夫和蛇”的故事啊!

“收關”成了淮海戰役之後,國共兩黨兩軍的重頭戲。國民黨“收關”的戲從蔣介石“引退”開始,讓李宗仁站到前臺,重操“和談”故技;同時,將殘部主力沿長江一線設防,企圖憑藉一水天險,劃江而治,藉此造成一個“南北朝”的局面。

共產黨“收關”氣勢磅礴。1949年1月1日,在元旦獻詞中強調,“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把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毛澤東指出,“我們已經完全有把握在全國範圍內戰勝國民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範圍內的勝利是毫無疑義的。”

爲適應向全國進軍的需要,中央軍委命令,春季休整期間,全軍進行編制統一調整。中原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由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張際春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第二野戰軍下轄第三兵團、第四兵團、第五兵團3個兵團。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軍,原下轄的第十六旅、第十七旅、第十八旅,分別改稱第三十四師、第三十五師、第三十六師,原第四十六團至五十四團依次改稱第一OO團至一O八團,隸屬關係不變。

第十二軍隸屬第三兵團建制。

調整後的十二軍軍長由原縱隊司令員王近山擔任,原縱隊政委杜義德任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任第十軍軍長,十二軍空缺的政治委員由王近山兼任,王近山同時還兼任第三兵團副司令員一職。十二軍副軍長由原十八旅旅長肖永銀升任,李震爲副政委,李開湘爲軍政治部主任。

調整後的師領導如下:

三十四師師長尤太忠,政委唐平鑄,副師長竇尚初,副政委賀光華,參謀長蔣科,政治部主任朱奎。

三十五師師長李德生,政委李如海,副師長賴光勳兼參謀長,政治部主任郝培苗。

三十六師師長刑榮傑,政委劉昌,副師長王汝昭,副政委段大明,參謀長安仲琨,政治部主任李少清。

整編後的十二軍兵力達到了2.54萬多人,可謂兵強馬壯。

1949年3月,中央軍委和總前委命令,人民解放軍“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進軍的命令如春的氣息,藉著東風,英氣勃發。

晴雲飛渡,鐵馬臨江。

十二軍在王近山率領下,由安徽蒙城地區南下,進至長江北岸樅陽、石機頭地區,開始了渡江操練……

第九章 羊山集3第十章 血路汝河險情4第二十一 軍首任軍長滕海清1第二十四 軍首任軍長王必成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第19章 西南人心(3)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8第二 部太原22/23第3章 血洗大楊湖(1)第二 部太原8第18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2)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2)第九章 羊山集5第3章 血洗大楊湖(5)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4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1章 利劍出鞘劍勢(3)第5章 雁門關?大青山(1)第八章 六營集風波3第二 部太原7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9第二 部太原11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2第9章 葫蘆河畔(1)第二 部太原15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5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第二 部太原19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4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1)第二 部太原9/10第八章 六營集風波2第12章 隴東三邊(1)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2)第13章 兩打榆林(2)第14章 王近山重仗劍(2)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3莽撞第1章 利劍出鞘劍勢(4)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4)第5章 豫皖劍韻(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2第6章 劍指豫北(5)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3)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2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4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19章 劍隨心移(3)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4第6章 劍指豫北(4)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1)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2)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2章 烏雲密佈(3)第15章 襄樊役(1)第22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1第3節 猛虎掏心:打襄陽一反常規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第3節 猛虎掏心:打襄陽一反常規第13章 兩打榆林(1)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18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3第12章 隴東三邊(1)第15章 襄樊役(3)尾聲劍魂第3節 軍事家的軍事生活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8第14章 王近山重仗劍(1)第18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1)第6章 劍指豫北(1)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4)第4章 突出重圍(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8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5第二 部太原11第17章 揮戈荔北(4)第八章 六營集風波1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5第9章 葫蘆河畔(2)第2節 軍事家的姻緣生活第12章 隴東三邊(3)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4)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2)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2)第12章 隴東三邊(3)第20章 基谷山 ? 牡丹峰(4)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15章 襄樊役(6)第6章 劍指豫北(1)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8第二 部太原11第18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1)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3第十 軍首任軍長杜義德3第二 部太原25/26第15章 襄樊役(4)
第九章 羊山集3第十章 血路汝河險情4第二十一 軍首任軍長滕海清1第二十四 軍首任軍長王必成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第19章 西南人心(3)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8第二 部太原22/23第3章 血洗大楊湖(1)第二 部太原8第18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2)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2)第九章 羊山集5第3章 血洗大楊湖(5)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4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1章 利劍出鞘劍勢(3)第5章 雁門關?大青山(1)第八章 六營集風波3第二 部太原7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9第二 部太原11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2第9章 葫蘆河畔(1)第二 部太原15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5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第二 部太原19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4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1)第二 部太原9/10第八章 六營集風波2第12章 隴東三邊(1)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2)第13章 兩打榆林(2)第14章 王近山重仗劍(2)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3莽撞第1章 利劍出鞘劍勢(4)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4)第5章 豫皖劍韻(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2第6章 劍指豫北(5)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3)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2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4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19章 劍隨心移(3)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4第6章 劍指豫北(4)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1)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2)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2章 烏雲密佈(3)第15章 襄樊役(1)第22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1第3節 猛虎掏心:打襄陽一反常規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第3節 猛虎掏心:打襄陽一反常規第13章 兩打榆林(1)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18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3第12章 隴東三邊(1)第15章 襄樊役(3)尾聲劍魂第3節 軍事家的軍事生活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8第14章 王近山重仗劍(1)第18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1)第6章 劍指豫北(1)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4)第4章 突出重圍(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8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5第二 部太原11第17章 揮戈荔北(4)第八章 六營集風波1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5第9章 葫蘆河畔(2)第2節 軍事家的姻緣生活第12章 隴東三邊(3)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4)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2)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2)第12章 隴東三邊(3)第20章 基谷山 ? 牡丹峰(4)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15章 襄樊役(6)第6章 劍指豫北(1)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8第二 部太原11第18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1)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3第十 軍首任軍長杜義德3第二 部太原25/26第15章 襄樊役(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安市| 滨州市| 建瓯市| 陵川县| 固阳县| 大宁县| 河间市| 岐山县| 苍梧县| 马鞍山市| 庄浪县| 伊川县| 道真| 翁源县| 阿巴嘎旗| 呈贡县| 徐州市| 梓潼县| 泗水县| 肇庆市| 兴业县| 麻阳| 德兴市| 比如县| 化德县| 新源县| 鸡西市| 天镇县| 黑河市| 宁国市| 呼玛县| 长阳| 安康市| 龙州县| 登封市| 梁山县| 鹿泉市| 辉南县| 五原县| 邛崃市|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