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黃河,渡長江,
我們生長冀魯平原太行山,
鍛鍊、壯大在中原,
千里淮海威名揚,
人民到處歡呼解放,
的旗幟高高飄揚,
這偉大崇高的勝利,
鼓舞我們勇敢前進!
解放大西南,
的光芒照遍祖國的邊疆。
進雲貴,入川康,
保衛西南國防,
鞏固國防後方,
把解放的大旗,
插到喜馬拉雅山,
雅魯藏布江……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部隊,都唱響了這繼續進軍大西南的戰歌。作爲二野的主力部隊之一的十二軍,也不例外。
京滬杭戰役結束後,中央軍委命令二野進軍大西南,與一野協同作戰,執行解放西南華南的作戰任務。
1949年9月23日,二野司令員劉伯承在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言,表明態度:
我們中國人民大團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人民解放戰爭戰勝了美國帝國主義全力支援的國民黨反動政府之時,在歷代國都的北平開會,商定共同綱領,成立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央人民政府。這是新中國歷史的偉大開端,這是中國人民以自己的創造力鑄成了空前的光榮的史績。我代表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全體軍人,以無限的歡欣表示忠誠的擁護。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大衆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軍隊,而且是經過二十二年鬥爭考驗的軍隊。這個軍隊,如果在過去能夠完成戰勝敵人的任務,那麼今後在自己的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之下,一定能夠遵守政府法令,實現軍事制度,完成解放戰爭的徹底勝利,解放中國全部領土,提高自己,鞏固國防,保衛人民和平建設的任務。
我們第二野戰軍正在與全國人民解放軍兄弟部隊協同作戰,執行解放西南、華南的任務。我向大會保證,一定能夠徹底消滅西南、華南殘敵,鞏固國防,協力保衛新中國建設的勝利進行,不負大會的期望。
……
劉伯承對於二野進軍西南,作過嚴格意義的概括。他說:“西南進軍是在的戰役指導下,在全國勝利的局面進行的。在部署,爲出敵不意,突然拊其側背,斷其逃路。在行動,則猛打猛追,使敵人無喘息餘地,更來不及變更原有部署,被動應戰。在政策,尤軍委佈告的八項切實執行,收效極大。”
是的,向西南進軍,是出繼續向全國大進軍的戰略部署的一個方面。軍委要求,人民解放軍繼續向西北、西南、東南、華南等一切尚被國民黨軍佔領的地方進軍,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
第二野戰軍遵照“對於白崇禧和西南各敵,均取大迂迴動作,插至敵後,先完成包圍,然後再回打”的戰略方針和對西南作戰“非從南面進軍,斷其退路不可”的指示精神,令野戰軍主力三兵團和五兵團,向川黔進軍。
劍隨心移。十二軍根據兵團命令,向川黔湘三省交界的秀山、酉陽迂迴,斷敵退路,爾後迂迴重慶。
1949年1o月1日,是全世界人民爲之矚目的一天。
這一天,是中國人民足足盼望了一個世紀的日。
這一天,是“北平”地名恢復爲“北京”的日。
這一天,是站在城樓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日。
在這喜慶的日裡,十二軍的將士們正在西進的列車。列車飛奔的歡,王近山和他的十二軍將士們激動的緊。他們在列車,從心底裡高呼:
“萬歲!”
“中國萬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在列車,軍長王近山進行了一次特殊的點名。他把全軍團以主官集中到一節車廂裡,進行了嚴肅的點名。
王近山手沒有拿花名冊,一個個名字從他嘴裡嘣出:
“十二軍副軍長肖永銀!”
“到!”
“十二軍副政委李震!”
“到!”
王近山的目光從他們倆臉移動,彷彿看到了他們曾帶領十八旅,如今的三十六師指戰員們衝鋒陷陣的身影。
“三十四師師長尤太忠!”
“到!”
“三十四師政委唐平鑄!”
“到!”
王近山的眼神從他們倆臉掠過,想到了三十四師前身十六旅,想到了旅長韋傑;韋傑現在是第六十一軍的軍長囉!王近山想到韋傑時,又想到了自己的老搭檔杜義德;杜義德現在是第十軍的軍長啊!
“三十五師師長李德生!”
“到!”
“三十五師政委李如海!”
“到!”
王近山如炬的目光從他們倆臉浮過,想到了三十五師前身十七旅在襄樊戰役中,劍刺三關,活捉康澤的戰事。王近山滿意地點了點,繼續呼點:
“三十六師師長刑榮傑!”
“到!”
“三十六師政委劉昌!”
“到!”
王近山的目光從他們倆臉飄過,想到了三十六師前身十八旅在血戰大楊河、千里躍進大別中立下的卓著戰功。
“三十四師一團團長李耀光!”
“到!”
“三十四師一團政委鍾良樹!”
“到!”
“三十四師一一團團長李民!”
“到!”
“三十四師一一團政委蔡鼎金!”
“到!”
“三十四師一二團團長宋崇魁!”
“到!”
“三十四師一二團政委於永賢!”
“到!”
王近山聽到這一聲聲響亮的“到”,興致地想起這3個團的前身,分別是四十六團、四十七團和四十八團,他們在六縱成立之初戰蘭封,出生入死,打出了縱隊的威名,功不可沒啊!
“三十五師一三團團長蔡啓榮!”
“到!”
“三十五師一三團政委金林!”
“到!”
“三十五師一四團團長張鐮斧!”
“到!”
“三十五師一四團政委魯之沫!”
“到!”
“三十五師一五團團長王西軍!”
“到!”
“三十五師一五團政委桂彬!”
“到!”
一聲聲堅不可摧的回答,讓王近山想起了他們3個團的前身,十七旅所屬的四十九團、五十團和五十一團。想起了四十九團原團長茍在合,在襄陽琵琶山戰鬥中英勇犧牲的點點滴滴。想起了五十一團原團長楊壽山在淮海戰役中英勇犧牲的豐功偉績!
“三十六師一六團團長蔣國鈞!”
“到!”
“三十六師一六團政委蔣科!”
“到!”
“三十六師一七團團長沈伯英!”
“到!”
“三十六師一七團政委歐陽章!”
“到!”
“三十六師一八團團長餘輔坤!”
“到!”
“三十六師一八團政委霍宗獄!”
“到!”
洪亮的回答聲,讓王近山想起了這3個團的前身五十二團、五十三團和五十四團。想起了他們在圍殲黃維兵團時立下的汗馬功勞!
列車繼續在西進。王近山點名完畢後,說:“今天,我之所以在列車,把大家組織起來點名,是想讓大家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曾經是一名兵,連隊鐵的紀律永遠不能忘記。在連隊,每週日晚都必須進行點名。現在大家都是團以的中高級幹部了,能否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能否堅守崗位,從我這次點名中,大家都能感受得到!平常點名,只呼名字,今天點名,我爲什麼要加你們的單位和職務?我就是明白的告訴你們,你們現在的職務不低啊!肩頭的責任不輕啊!點名的時候,我想起了許多人許多事,我們與烈士們相比,我們現在能當一名普通戰士,都會覺得很滿足!我們鄧政委說,‘我們二野的個別高級幹部,滋長著一種二野特別苦和特別出了力,要求過高的生活待遇的錯誤思想’,在我們軍要全部克服!特別是大家覺得二野在渡江戰役中是配合三野作戰,這次進軍西南是配合一野和四野作戰的思想,更不能產生!”
西進的列車,在敘說著西進的故事。西進的故事裡面,講述著心向北京、心向的鐵鑄軍魂!
本。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