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三章

“爹,孩兒與三弟此次回來,告了一個月的假,在家好好陪您老人家?!?

柳老爺道:“好是好,只是朝中之事你如何安置?”

柳三複道:“澶淵之盟定下之後,遼人再無犯境,朝中諸事皆安。今上心慈,崇佛道教化。前些日子,孩兒負責修繕的清遠寺已經完工,所以準了孩兒的假?!?

(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親可以參考小綠字。)

柳三接道:“大哥現在京中頗有人緣,連我這個做弟弟的也沾了不少光?!?

柳老爺笑道:“這就好,這就好。”

而後對柳永說道:“景莊,過年後你就跟你兩個哥哥去東京長長見識,多結識些高賢之士?!?

柳永討饒道:“爹,孩兒志不在此,您就饒了我吧?!?

柳三接笑道:“七弟這副性子倒是一點都沒變啊。”

只見柳老爺一臉的恨鐵不成鋼,道:“我還當你這幾個月已經收了心,明瞭事理了,怎麼還是這般不長進。”

柳永看了看一旁插不上話的林青,也不說話。

倒是那邊柳三接奇道:“哦,爹居然說七弟你開始明理了,到底做了什麼了不得的事?”

柳永避而不答。

柳老爺嘆了口氣,道:“景莊這些日子在家教徹兒讀書,倒是沒去那些亂七八糟的地方,但都是而立之年了,若有你和你大哥一半,我也就不用操心了?!?

許久不曾說話的柳三複道:“爹,七弟才學在我和三弟之上,您也不必太過擔心,三年後的秋闈,七弟只需稍加用心,必能高中。”

這番話顯然解了柳老爺一半的心結,只不過他又嘆道:“那也要他肯用心參試啊?!?

柳三接道:“七弟本就是個心若浮雲之人,讓他在京中說不定反而不好,崇安民風淳樸,七弟也許更能安心志學?!?

林青在一旁聽著父子幾人的對話,雖然理解柳老爺子望子成龍的心態,但是,個人志向不同,林青覺得還是最好不要太過強求。而且看來這大哥柳三複是個極其成熟穩重之人,難怪在官場上能得到重用,倒是那三哥柳三接,較之大哥多了些灑脫隨性,也多了些圓滑世故。

柳三接話鋒一轉,道:“不知道徹兒現在讀什麼書?”

林青答了。

不知怎麼的,林青對這個總是一臉和氣的三哥有種莫名的排斥,倒是對那個和柳老爺一樣比較嚴肅的大哥比較有好感,轉念一想,也許是他初次見面取笑過自己的緣故吧,不由暗道自己怎麼變得這麼小肚雞腸,難道是被這事事由著他的七哥慣壞了?

想到這裡,林青擡眼看了柳永一眼,見他有些慌張地移開了注視自己的視線。七哥最近到底怎麼了,好像非常不對勁兒。

柳三接看林青臉上神色變幻,也覺得這八弟有點意思,不由多問了他幾句。林青也都一一答了。得知他和自家七弟住在一處,也有一些意外,只不過聽林青說自己畏寒,也就沒再多說什麼,轉回去又何柳老爺他們聊些京中趣聞。

林青聽得津津有味,不由有些嚮往這座北宋的都城。

新年終於來到,林青第一次感受古代的年節氣氛,很是雀躍,也和小持一起戴上鬼面,上街遊戲了一番,到了深夜街上燈火漸漸熄滅才戀戀不捨地回了府。

(舊俗由少年裝扮成鍾馗等鬼神形狀,小兒帶上“鬼臉”面具,沿街□□,鳴鑼擊鼓,以驅崇迎祥。有人認爲這是驅儺(古代的一種驅逐疫鬼的求神儀式)的遺風,以後逐漸變爲節日的一種娛樂。)

到柳府門口,卻發現一人立在大門旁,時不時跺跺腳,原來是七哥柳永,見他回來,臉上是釋然的表情,一把把他拽進懷中,道:“怎麼這麼晚?我還以爲你出了什麼事?!?

林青感受到他身上逼人的寒氣,看來等了不短的時間,於是他不好意思道:“七哥,我……我一時忘了時辰……”

柳永道:“什麼都別說了,先進去,免得著涼?!?

林青一陣感動:果然,這世上,待他最好的就是這七哥。他乖乖點了點頭,一手挽著那人的臂,一手抓著個面具,進了門。

柳老爺早就歇下了,柳三複和柳三接在花廳中喝著熱茶,見他們進來,柳三複招呼道:“先過來用些茶點暖暖。”

二人坐下,柳永給林青倒了杯茶,囑咐道:“小心燙著?!?

以前也多半是柳永給他倒水,所以林青自然而然地接過。

倒是旁邊的柳三複看著,不動聲色地皺了皺眉頭。

柳三接清咳一聲,笑道:“七弟倒是越來越懂得體貼人了。”

柳永給林青拿點心的手一僵,硬生生轉了方向給自己抓了一把瓜子,道:“徹兒是自家弟弟,自然要多照顧些。”

柳三接轉頭對林青道:“你七哥在外頭等了你快個把時辰,這份心意,我這三哥自愧不如?!?

林青點頭道:“七哥是個好哥哥。”

柳永聽得這聲“哥哥”,心中苦笑,但臉上卻不能露出絲毫破綻,免得被三哥這個人精看出什麼來,剛剛著實太過擔心,才做出了這出格的事情,不由暗暗告誡自己,以後一定要小心些。

柳三接想這七弟果然是沒有絲毫心計,不由更想逗逗他,道:“看來在徹兒心中,只有你七哥是好哥哥,三哥和大哥都只能靠邊了啊。三哥聽了真是難過啊?!?

林青滿臉黑線,越發覺得這人是隻老狐貍。只不過他既然把自己當成無知少年,他林青也就從善如流好了,看誰比較狠,於是他裝作沒聽懂柳三接的調侃,道:“三哥別難過,雖然你沒有七哥好,不過以後對徹兒好一些,徹兒也會一樣喜歡三哥的?!?

這回輪到柳三接啞口無言了,果然對付腦子裡彎兒太多的人,直線出擊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只是林青這話聽在柳永耳中,便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原來,我待他再好,只要別人也對他好,我就是可以被取代的。

出了十五,柳氏兄弟便計劃著要回京城,雖然時間不長,但林青對這兩個哥哥也漸漸熟稔起來,加上這兩人見識確實廣博,林青總能在不經意間學到不少東西,在心裡又給他們加了幾分。見他們過兩天就要走,這一去估計又是幾年,而自己尚未弱冠,柳老爹肯定是不會放人的,所以越發粘得緊了些。這情景看在柳永眼中,自然是妒火直冒,到了晚上,給林青點安息香時間又長了些,讓他睡得更沉,然後一點點加深撩撥的底限,只把少年折騰的□□出聲將醒未醒才罷手。

話說這柳三接總覺得自己的七弟對八弟在意得太過,有些不同尋常,但是細看七弟也似乎也沒什麼不一樣,加之連沒什麼心機的八弟徹兒也是一臉的坦然,於是也就當自己在京城宦場待得太久,看什麼都容易想得複雜了。

出發前一晚,柳三接總覺得心緒不寧,到了深夜還未睡著,便起牀在院中走動,不知不覺就到了七弟景莊房間一側,正要繼續前行,忽然聽到一聲幾不可聞的聲響,此時萬籟俱寂,倒顯得那聲音有些詭異,不由靠近了旁邊的那扇窗,凝神細聽,不多時,那聲音又響起來,柳三接當然不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少年,又怎會聽不出那是情動時的□□,難道自己的七弟和八弟是這種關係?大驚之下,竟觸動了窗戶。

房中的柳永正□□大熾,聽得窗戶那一聲響,駭了一大跳,沉聲道:“誰?”

柳三接本想趕緊走開,後來略一思索,心中便有了主意,道:“是我。”

不一會兒,門開了,出來的是一臉神色複雜的柳永。

“八弟呢?”

“他……”

“他不會是不敢出來了吧?!?

“三哥,都是我一個人犯下的錯事,跟八弟無關?!?

柳三接卻不理他,推開他走進房中,卻見那少年仍在裡間沉睡,渾然未覺周圍的動靜,他這才恍然大悟,原以爲是兩人共犯下這有悖人倫之事,卻不曾想是自己的七弟……

柳三接低聲怒道:“你糊塗了,怎麼能對自己的親弟弟做這種事?你外面那些紅顏知己還不夠多嗎,犯得著對個毫無所知的少年出手?”

柳永低聲道:“我對他是不同的。”

柳三接道:“可他是你的兄弟??!看他這樣,你究竟用了什麼?”

柳永道:“只是安息香,我不會害他?!?

“看看你現在這樣,哪裡還有你柳七的樣子?”

柳永苦笑道:“我也不想,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不知不覺我心裡就全是他,看到他對別人笑,我就要發狂?!?

柳三接道:“七弟,你這樣下去只會害了他,也害了你自己。這樣吧,明日你同我和大哥一道啓程去京城?!?

柳永道:“三哥,我不想去。”

“七弟,別再執迷不悟了,你想身敗名裂,想徹兒擡不起頭來做人嗎?”

“三哥,別逼我……”

“你自己想清楚,我明天就和爹他們說你上京的事,這是最好的辦法。”

看看那無邪的睡顏,過了好久,柳永最終還是點了頭。

柳三接鬆了口氣,道:“今晚跟我去別處睡?!?

柳永哀聲道:“三哥……”

“什麼都別說了,跟我走!”

第二天林青醒來,發現七哥不在身邊,很是驚訝。

見了小持,才得知自己的三個哥哥都要走,尤其是七哥,居然這麼突然,不由驚訝萬分。

但是看他去意已決,縱然心裡萬分不捨,也只能由他去。

臨行前,柳永看著他,心中似有千言,卻最終沒有說話,最終將手中一個信封交給他,道:“我走後你再看?!?

林青接過,道:“七哥,等爹肯讓我出門了,我去京城找你?!?

柳永卻不迴應,只強忍住心中情緒,道:“青兒,好好照顧自己?!?

而後頭也不回地上了馬車。

車漸行漸遠,林青覺得莫名的失落,怎麼自己在意的人似乎總是會離自己而去呢?

他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快些學會在這個世界生活,然後,去把他們都找回來!

他打開手上的信封,只見上面寫著自己在那個世界熟得不能再熟的那首詞:

寒蟬悽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 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 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詞牌名《雨霖鈴》,關於詞裡面時節和地點的不對應的問題,親們請54,謝?。?

到這裡,林青柳永在崇安的故事已經結束了。

接下來,舞臺就要變了,小青兒也要長大不是?

而且,需要註明一下的是,小棲雖然一直寫柳大詞人的名字都是用的柳永,但是不知道親們注意到沒有,別人稱呼他只用過“七哥”、“三變”、“景莊”、“七郎”,那是因爲柳大詞人現在還米有改名,親們表混淆。

希望大家繼續期待接下來的故事,

以上。

——小棲

作者有話要說:澶(chán)淵之盟:

【時間:】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十二月

【地點:】宋澶州(今河南濮陽)

【盟約訂立時間及代表:】 雙方於十二月初達成停戰協議,宋廷方面由曹利用負責與蕭太后談判。於次年初與遼訂立和約.

【盟約內容:】

一、遼宋爲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爲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爲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щщщ?tt kan?C ○

四、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影響與意義:】

澶淵之盟,當時除了極少數主戰派,滿朝上下都勸真宗要遷都避戰,最後依靠寇準無可匹敵的勇氣終於達成澶淵之盟,30萬的歲貢和遷都比起來,代價簡直不值一提.(當時宋年收入1萬萬以上,而宋當時一場中等規模的戰事所耗費的軍費就高達3000萬以上)而歷史走向證明一切,此戰之後,北宋邁向顛峰--仁宗朝就算稱爲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顛峰,都不爲過.遼國關南之地得而復失,但年三十萬歲貢再加上日後富弼允諾的二十萬,這些錢帛對於經濟拮據的契丹來講,無疑是天上掉的大餡餅.不過契丹上下因此而與宋交好達百年之久,契丹鐵騎不再南下。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插入書籤

第十七章 第卅三章 第六章 第廿七章 第四八章 第五五章 第十五章 第五一章 第五六章 第十一章 第廿四章 第四五章 第二章 第十二章 第四七章 第五二章 第六章 第四六章 第卅三章 第卅五章 第八章 第卅二章 第五十章 第五一章 第廿四章 第四六章 第四三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第四五章 第十三章 第卅七章 第五十章 第卅二章 第五章 第廿一章 第五五章 番外五緣起番外醉生夢死第四五章 第廿一章 第五七章 第五三章 第卅六章 第十一章 第八章 第十三章 第五三章 第廿七章 第十七章 第五五章 第卅四章 第十章 第卅三章 第二章 第廿七章 第十七章 番外五緣起番外醉生夢死第廿八章 第卅六章 第四三章 第四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卅七章 第三章 第四三章 第四一章 第十六章 第四六章 第58章 最終章第廿四章 番外六韓琦番外無責任番外與之前正文無關第58章 最終章第五五章 番外二第卅五章 第四十章 第二十章 第五四章 第四十章 第五四章 第廿八章 第58章 最終章第卅五章 第二章 第四七章 第十七章 第四七章 第四一章 第十八章 第二十章 第五四章 番外二第廿二章 第58章 最終章第五十章 第十三章 番外三歐陽修番外上持酒祝東風第58章 最終章
第十七章 第卅三章 第六章 第廿七章 第四八章 第五五章 第十五章 第五一章 第五六章 第十一章 第廿四章 第四五章 第二章 第十二章 第四七章 第五二章 第六章 第四六章 第卅三章 第卅五章 第八章 第卅二章 第五十章 第五一章 第廿四章 第四六章 第四三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第四五章 第十三章 第卅七章 第五十章 第卅二章 第五章 第廿一章 第五五章 番外五緣起番外醉生夢死第四五章 第廿一章 第五七章 第五三章 第卅六章 第十一章 第八章 第十三章 第五三章 第廿七章 第十七章 第五五章 第卅四章 第十章 第卅三章 第二章 第廿七章 第十七章 番外五緣起番外醉生夢死第廿八章 第卅六章 第四三章 第四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卅七章 第三章 第四三章 第四一章 第十六章 第四六章 第58章 最終章第廿四章 番外六韓琦番外無責任番外與之前正文無關第58章 最終章第五五章 番外二第卅五章 第四十章 第二十章 第五四章 第四十章 第五四章 第廿八章 第58章 最終章第卅五章 第二章 第四七章 第十七章 第四七章 第四一章 第十八章 第二十章 第五四章 番外二第廿二章 第58章 最終章第五十章 第十三章 番外三歐陽修番外上持酒祝東風第58章 最終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汇区| 瑞安市| 左贡县| 彰武县| 尖扎县| 伊金霍洛旗| 延寿县| 民丰县| 广州市| 汕尾市| 札达县| 大宁县| 东宁县| 五台县| 隆尧县| 龙井市| 德州市| 蒙阴县| 伊宁县| 荃湾区| 林口县| 永靖县| 崇左市| 沾益县| 西林县| 徐汇区| 化德县| 平罗县| 十堰市| 霍林郭勒市| 鹿泉市| 蒲江县| 永安市| 兖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丰县| 凤山县| 卓资县| 封开县| 瓦房店市| 平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