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

未等候多久,侍中向寵就領著虎賁攜帶半年內的《起居注》入見,呈送《起居注》,由諸葛亮、黃權、廖立一同審閱。

每一日的起居注內容長短不一,當日皇帝做的事情少,記載內容就少;若是當天舉行宴會,或者皇帝求學聽講,與博士胡昭有問答、討論,這些內容都會記錄在起居注。

最長的一日,也就是大將軍、丞相交割執政權柄的那日,起居注足有三千餘字。

出乎黃權的預料,起居注看著沒問題,可細細推敲卻有極大問題。

比如皇帝這段時間前往永樂宮問候太后的頻率,有著明顯的提升;在去年,皇帝隔三差五去一趟永樂宮,而今年一開始,保持著一日早晚兩次問候的記錄,每次都會在永樂宮陪太后吃一頓飯。

因此待的時間,正好是一頓飯的時間。

看著,沒有問題……可太后的永樂宮就是一個孤伶伶的宮室,即外圍一個大院牆就是宮牆,內部的永樂宮宮殿,就是一個規模稍大的臺閣集合體。

換言之,期間皇帝與太后一起用餐時,胡氏不僅在永樂宮中,還在同一個臺閣建築羣裡。

所以,要清白的話,皇帝是清白的,就是每天早晚過來陪太后吃飯,聊聊天,解解悶,沒有什麼問題。

而且還風雨無阻,堪稱孝道典範。

只是呢,其中還有一個胡氏,這就成了洗不白、不能洗的棘手事件。

黃權此刻已經沒有了看法、立場,現在真的是說什麼都錯。

諸葛亮、廖立則各有思索,都有些疑惑。

記錄《起居注》的這批人難道就真的不怕死?

或者,記錄《起居注》的這些人,根本不知道永樂宮裡還有個胡氏?

正因爲不知道,所以就正常記錄;等到後面察覺風聲時,已經來不及掩飾,更不可能修改之前已經入檔封存的《起居注》。

諸葛亮臉色真的不好看,沒想到皇帝如此的勤勉,毫不掩飾。

廖立整理思緒,收拾面前的《起居注》書冊,提議:“丞相,孤證難立。或許去歲新春時,陛下也是如此勤勉的侍奉太后。我以爲,不妨徹查《起居注》。”

這下,黃權臉色也變的很難看,事情發生過一回就算了,現在還要翻原來的就檔案,江都公卿、百官們的臉面還要不要?

反正去年這個時候,廖立還在湘州賦閒,他的女眷自然不可能入宮。

就算他在江都,北府一系又因爲吳班的事情不跟太后往來,所以妻女犯不著過年時去給太后恭賀新春。

至於之前與皇后走動……更簡單,皇后長樂宮有三營府兵充當衛士,不存在這類隱患;後來衛士撤走,皇后自力更生,反倒斷了與皇帝的往來,自然不會影響當時出入長樂宮的女眷名聲。

諸葛亮有所察覺,似乎知道了廖立的意圖。

很快,向朗、黃權也有所察覺。

《起居注》這種東西,記錄皇帝的日常言行,如果不查也就罷了,真要徹查,裡面有的是有趣的內容。

就現在這種形勢,徹查《起居注》,那順藤摸瓜,得弄死多少人才能消停?

是的,徹查《起居注》,一定會引發其他的大案、要案。

向朗、向寵眼巴巴望著丞相,眼神裡滿是祈望。

而一邊的廖立老神在在,從查起居注開始,他就已經算是達成目的了,所差的無非推波助瀾。

論殺人,大將軍、丞相都是好手。

一個敢殺,不屑於那些人的性命;一個慎密,一旦動手能肅清乾淨,不留尾巴。

真的,現在皇帝、劉琰、胡氏之間的這點事情,查到底也死不了幾個人。

可把起居注翻開,交給相府掾屬、御史臺的御史們一起徹查、研究……若是宋公大將軍執政,大家做事有分寸,不會窮追猛打,會留點餘地。

大將軍執政時,保住皇帝的體面,就能保住先帝的體面。

基於這一原則,半年前徹查《起居注》,大家手下留情,也不會查出什麼東西來。

現在不一樣,太多的人想要從皇帝身上找缺點,以成爲今後的進身之階。

別說就事論事,極有可能小題大做。

廖立開口提議徹查,但沒人響應、接話,彷彿沒聽到,似乎廖立本人就沒說過這話。

不覺得尷尬,也就隨意翻閱手裡的《起居注》。

感謝紙張的流通,若是竹簡,御史們會極力壓縮每日的記錄內容;後續謄抄時更會進一步用詞彙含義更豐富的字詞來描述、記錄,進一步壓縮每日記錄的文字、內容。

一卷竹簡五百個字,一張紙就能寫二百多個字,高下立判。

所以過去這三年時間裡,《起居注》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御史記錄、謄抄時,也就會注意一下避諱、語法問題。

其他凡是他們參與、知曉的,都會記錄在案。

諸葛亮、黃權也都繼續翻閱《起居注》,自然找不到字裡行間的錯誤。

待天色漸暮,廖立飢腸轆轆,起身告辭。

他之後黃權緊跟著請辭,剩下的事情不方便他們參與,屬於諸葛亮的‘私事’。

玉堂署,點亮蠟燭後,諸葛亮直問向寵:“家中可是有子弟涉案?”

向寵兄弟三個,向寵擔任侍中,另一個早年出仕就隨先帝入蜀的向充則越級提拔爲射聲校尉。

還有一個弟弟向平,不參與戎旅,是個江都官場的小透明。

見向寵面色有變,還在強撐。

諸葛亮皺眉,不快:“莫非要傳射聲校尉入此間對質?”

這下,向寵、向朗齊齊變色,先帝不喜歡向充,相對於向寵,先帝不曾重用向充,因爲向充比較識時務。

真把向充喊過來,不等諸葛亮詢問,就這場面的氣氛,向充就會一五一十交待清楚。

向朗長嘆,躬身揖禮:“丞相,罪在我一人。”

諸葛亮靜靜看著,向朗喟然長嘆,拿出手絹擦拭淚水,低頭以衣袖遮臉:“家門不幸,教子無方。”

見老朋友向朗還遮遮掩掩,諸葛亮側頭去看向寵,向寵就乾脆很多:“回丞相,我弟平、條二人,身陷神兵失竊一案。”

他的弟弟向平,向朗的兒子向條,都攪合進去了。

見狀,諸葛亮也是閉目長嘆:“爲國分憂,何錯之有?”

說著,他從袖中取出一個錦囊,向向寵遞出:“這是陳叔侄所給之物,涉及公卿子弟甚多,不便立案徹查。廖公淵躲入廷尉府,就是在躲此案。”

註定要殺人,誰都不想做那個揮舞刀子的人。

廖立之所以從廷尉府主動跳出來,就是皇帝把廷尉卿劉琰得罪狠了,劉琰也把所有公卿得罪狠了。

有劉琰這位廷尉卿做刀子,廖立自己不染血,也就跳出來了。

方天戟失竊,只是一樁小案子,要併到其他大案裡去。

諸葛亮以手扶額,眼前向家這一切幾乎是必然的,一個光祿勳,一個侍中,子弟必然會跟天子近臣們走動;即便有父兄警告,也架不住對方積極拜訪、走動,淪陷只是個時間問題。

向朗、向寵俱是無言,這一切有錯麼?

忠君報國,是不會有錯的。

不給這對叔侄思索,諸葛亮整理情緒,說:“廖公淵執意要查《起居注》,我一人不好開啓案牘庫。待明日,我與黃公衡、廖公淵一同署名後,開啓案牘庫,將陛下一朝《起居注》移交相府,我會細細審視。”

見向朗還有話說,諸葛亮不給他機會,直接對向寵說:“盯好案牘庫,若失火,則遺笑天下。至於神兵失竊案,陳叔侄非好大喜功之人,即刻遣項平、向條前往關中,拜入南山,可避殺身之禍。”

等到了真正需要查案的時候,涉及南山學院的學員,自然會網開一面。

前提是……他們可以考進去。

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六百一十七章 爛攤子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五章 年俸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二百零五章 興滅繼絕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四百七十一章 賬目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三十三章 塔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八章 文字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三十二章 貪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七百章 抉擇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五十五章 丘八臨城下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
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六百一十七章 爛攤子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五章 年俸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二百零五章 興滅繼絕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四百七十一章 賬目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三十三章 塔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八章 文字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三十二章 貪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七百章 抉擇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五十五章 丘八臨城下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泽县| 隆昌县| 米脂县| 汤阴县| 武陟县| 台中县| 甘洛县| 舞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绥滨县| 周至县| 丹江口市| 开鲁县| 鲁山县| 崇州市| 同江市| 乌拉特后旗| 双流县| 井研县| 金昌市| 五家渠市| 普陀区| 交口县| 山西省| 沂南县| 新乡县| 吴江市| 罗源县| 堆龙德庆县| 镇远县| 江北区| 新巴尔虎左旗| 岱山县| 时尚| 仲巴县| 光山县| 探索| 石屏县| 扬州市| 积石山| 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