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裕豪本人學的是建築學,在《花兒與少年》這檔綜藝節(jié)目中,幾個華語明星操著不咋熟練的英文,扯著嗓門衝外國人喊:米拉公寓怎麼走?
這句話犯了常識錯誤,有沒有?因爲在外國人的眼裡,這幾位華人才是外國人,因爲國土是屬於他們的,嘿嘿,明白了吧!
安東尼奧·高迪是一位西班牙建築師,這個人玩的是弧線,米拉公寓是其代表作。中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師當屬魯班,相傳用來鋸樹木的鋸齒就是他發(fā)明滴,講到這裡,藥引子也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
建築要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繫在一起,你不是蝸牛,人家生下來就有父母遺傳的房產(chǎn),自己蓋也不現(xiàn)實,只能順應時代潮流,效仿**初期的做法,按揭付款買房。
著名的四大現(xiàn)代建築大師有美國的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考夫曼的豪華住宅——流水別墅——是其代表作;以藝術和工藝爲建築理念創(chuàng)辦國立建築學院——包豪斯——的德國人沃爾特·格羅皮烏斯是該校校舍的締造者;提出五個建築新觀念的瑞士建築師勒·柯布西耶,我們是否可以從其作品朗香教堂中找到底層架空柱、屋頂花園、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和橫向牆的影子?
密斯·凡·德·羅是德國建築師,主張的設計理念是“少就是多”,即如此,那我們就少說多體會吧。
國內(nèi)有名的建築師當屬美籍華人貝聿銘,這個人深受建築大師柯比意的影響,其過人之處在於給屹立於法國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的盧浮宮整過容。
時尚前衛(wèi)的建築值得一提的是第四代**匯豐總行大廈,位於**中環(huán),夾在皇后大道中和德輔道中之間,鄰近皇后像廣場、渣打銀行大廈,亦接近港鐵中環(huán)站,這個建築由著名的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設計,主要構建材質(zhì)爲砼鋼件和玻璃,猶如樂高積木一樣組裝而成,因而它有別於其他建築的獨特之處在於:一旦發(fā)生戰(zhàn)亂,緊急拆卸後可以在別處組裝成型。
最後我們以總結性的一句話收尾:建築是建築物和構築物的統(tǒng)稱,是人類用磚、石、瓦、木、鐵等物質(zhì)材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建或構築內(nèi)外空間、用來居住和活動等的藝術。
代課老師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頭,講課一板一眼的,很有鋼筋水泥的味道,枯燥程度可想而知,嘉裕豪私底下稱呼其老頭,這個老頭的知識博大精深,談及中國的建築,可以從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和長城,一直講到西安的城牆、大雁塔和阿房宮。
老頭爲了彰顯自己的豐厚學識,最喜歡對同學進行提問,因爲大家都是一羣毛孩子,吃的飯還沒有老頭吃的鹽多,走過的路自然也沒有老頭走過的橋多,所以,基本上都答不上來。
老頭第一堂課概述世界建築史,先從歐洲下手,說歐洲的建築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風格:哥特式建築風格,巴洛克建築風格,洛可可建築風格,拜占庭式建築風格,羅曼建築風格,法國古典主義建築,折衷主義建築風格折衷主義建築和浪漫主義建築風格浪漫主義建築。
老頭手捧課本,照本宣科的讀完這段講義,然後讓同學列舉一些古代的建築,有人提到了家鄉(xiāng)的財神廟,有人想到了古代的墓地,更有奇葩的人,也許是性急無故亂入,私底下居然喊:兵馬俑算不算?
老頭子氣的差點兒嚥下了最後一口氣,恍然覺得剛纔的驚訝真是小巫見大巫,只好冷笑道:這個人的智商我看就只能這樣了,衆(zhòng)生狂笑不止,剛纔胡亂言語的那個人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索性將頭深深的埋進教科書,臉一直紅到了耳朵根。
老頭繼續(xù)講課:作爲一名合格的建築設計師,繪圖三大軟件必須要掌握,Photoshop、AutoCAD還有3DMAX,這是最基本的入門技術,就好比一個戰(zhàn)士首先要學會怎樣開槍,一個醫(yī)生要學會怎樣開刀,一個傘兵要學會怎麼使用降落傘一樣。
嘉裕豪私底下悄聲對同桌說:一個妓女要學會怎麼用避孕套,聽的同桌面紅耳赤,周遭同學一片笑聲。
老頭子接著問學生們爲什麼學建築?衆(zhòng)生的答案五花八門,基本上每個人都將夢想列在第一位,嘉裕豪與衆(zhòng)不同,這個人現(xiàn)實的要命,從小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逐漸領會到一個人生哲理:男人沒錢,必定玩完。
所以,在尚未立足社會前,便將賺錢作爲第一要則,房地產(chǎn)首當其衝,只要蓋的房子不會倒,就不怕賺不到錢。難怪現(xiàn)在房地產(chǎn)這麼火,建材這麼貴,都是這幫孫子從中作梗,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不是空穴來風,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實實在在的客觀現(xiàn)實。
老頭子陳述書本里面的內(nèi)容:佔地一萬一千平方公尺的米拉之家(Casa Mila),堪稱高迪落實自然主義最成熟的作品,這個建築從裡到外都透著一股神秘,整個房屋結構既無棱也無角,全無直線的設計營造出無窮的空間流動感,米拉公寓的屋頂高低錯落,牆面凹凸不平,到處可見蜿蜒起伏的曲線,整座大樓宛如波濤洶涌的海面,富於動感,高迪在米拉公寓房頂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狀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軍士,有的像神話中的怪獸,有的像教堂的大鐘。
因爲採用乳白原色的石材,米拉之家又被巴塞羅那人暱稱爲採石場(La Pedrera),外觀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白色波浪形建築,配上精雕細緻的鍛鐵陽臺,顯得雄偉大器而且豪華精緻,令人佩服高迪對鑄鐵素材之熟捻,並能將之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由於米拉之家位於轉(zhuǎn)角,高迪想盡所有的方式節(jié)省空間,首先是建築的外觀採用看起來厚重,但實際上非常薄的石材板,又設計了兩個天井,住家平面圖因此成爲甜甜圈形,每一戶都能雙面採光,家中各個空間還得以互相串連,不但節(jié)省走道空間,內(nèi)部也沒有任何一道牆是不可拆的,可謂是節(jié)省空間到最後一釐米,不論在當時還是今日,應該都是大膽、科學,而且前衛(wèi)的設計。
除了外觀攝人,待你登上屋頂時,十幾個造型新穎前衛(wèi)的“外星悍客”矗立其上,恍如穿越時空,呈現(xiàn)出的未來世界令人莞爾,其實這些都是排煙管或水塔,只是高第習慣將其美化,變成一個美麗而可以遊憩的地方,不得不再次懾服於高第豐沛的想像力,即使近百年後的今天來看,一樣前衛(wèi)耀眼!終生聽完,一點兒樂趣都沒有,紛紛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