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局面壓住之後,蔡姓老者舉目眺望著對面山坡上的村莊,仔仔細細的觀察了半晌之後突然猛一轉身:“撤!”。
“啊?!”董老漢頓時急了,一雙三角眼中投射出道道恨意:“老蔡!老蔡!你給我個解釋?。?!三娃子這仇你就不幫我報嘍?!你給我停下!”。
董老漢邁步要追蔡姓老者,不想激動過度,加上腳下雪地中的枯草太滑,自己竟是跌了個狗吃屎,蹌起一大捧雪。
不過,蔡姓老者這時也停下了腳步,回頭神色凝重的說道:“不是我不給董家三娃子報仇!而是我不想讓兄弟們的性命就這麼白白填在這山上!剛纔我仔細看了看這村子……你們說這些帳篷能住多少人?!”。
聽聞此言,許多人立刻便回過頭去仔細觀察起對面山坡上這座村莊來……
村莊此時與唐業當初剛剛建立的那個像是野營的宿營地更多過村莊的樣子已經完全不同了。
從山脈頂部開始,無數帳篷以不規則的圓形向山下和兩側蔓延。因爲冬季寒冷和山頂風大的關係,大部分帳篷都擠的密密實實。平均每三五頂帳篷或者十幾座帳篷連成一片,靠著互相來遮風保暖。
而最外圍,則由許多村民用圓木樁和泥坯豎立起了一道道土牆來阻隔貼著地面部分的寒風。
絕大多數帳篷或者草棚便是在這種不規則的一圈一圈的還不到人胸口高的泥木混合的土牆的包圍中建立。
也正是因爲這些擋風用的土牆,整個山村看上去被不規則的分割成了一個個小片……已經攻破過十幾個村子和兩三個鎮子,可謂見識較廣的衆人自然能看出這些擋風用的土牆在自己這一邊的士兵攻入村莊後會帶來多大的麻煩——如果對方只是那些普通的,輕易不敢反抗的村民還好。
可從剛纔他們的兇悍程度來看……這些人顯然不會束手就擒!
那麼,當攻入村莊後顯然還有一場不小的仗要打!
到那個時候,在這陡峭的山坡中,沿著錯綜複雜的樓梯、小路去攻擊這些“一圈一圈”的帳篷草棚的時候……顯然就要面臨著這種雙手一撐,是個士兵就能翻過去的土牆的阻礙。
而敵人——也就是這些低矮土牆裡面帳篷、或者草棚中住著的可愛居民只要用哪怕很劣質的長矛對著翻牆而入的士兵輕輕一捅……那麼,需要多少人才能徹底衝進去將這些可愛的居民殺死或者驅趕出來呢?
這還是在沒有計算一些強壯的士兵攜帶弓弩在其中頑抗的情形。
而如果說這些矮小的土牆還只是一個個小麻煩的話……那麼這座村子最外圍的那一圈高聳的土牆則是一個真正的麻煩了?。?!
雖然站在這裡看上去這道土牆還不算太大。
但實際上明眼人都能看出這道土牆與其後方帳篷和那些磚瓦建築的比例說明這道牆的高度至少在一丈左右!
老天爺才知道這一丈高的土牆在有那些兇猛的士兵的守衛下,藉助山勢會給自己這邊造成多大的傷亡?。?
在場的都不是白癡,在被蔡姓老者點出後,自然都看出了要貢獻這座村莊需要付出的“代價”。
誰會冒著丟了身家性命的風險,用自己的寶貴實力去給別人報仇?
也許有這種人。
但至少這裡沒有。
蔡姓老者作爲這支隊伍的頭領,加上其他兩名先鋒官的支持,命令迅速傳達下去,甚至繞過了董老漢,傳達到了這羣敗兵當中。
而早就不想在這寒冷當中去和那幫強橫的夷人部隊拼命的士兵們幾乎迫不及待的打包東西踏上了出山的腳步……
即便是董家人再有不甘也只能咬著牙根跟著一併撤退了。
否則獨自留下來的話就不是報仇,而是讓對方趁機斬草除根了!
……
擊退來敵的唐業也並沒有立刻放鬆警惕。任何一個看過三國、水滸或者其他有關戰爭的歷史故事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書裡得到的“經驗”。
而在唐業看來,小心謹慎這四個字就是最好的經驗之一!
所以,面對吃虧後撤退的敵軍,唐業不但派遣出許多雅典衛兵緊密監視其動向,另一邊在讓士兵們休息的同時始終保持著警戒,以防被人殺了一個歷史上都用爛了的“回馬槍”。
而這次看來,敵人是真的走了。
內憂外患,在外面更有著明軍這樣一個大敵的白蓮教本身就不太可能出現耗費兵力去撲滅各地土生勢力的行爲。
這一次的行動本來就以打秋風和董家的私人恩怨居多。
此時,被打秋風的對象出奇的難啃,董家又損兵折將還面臨失勢。這次毫無好處的戰爭自然不會拖下去。
任何一個理智的頭領都不會做出這種損人損己的事情。
撤退幾乎成了必然的選擇。
而此時沒有人會想到,泰陽鄉這一支白蓮軍估算損失,權衡利弊後的撤退卻成了後世史學家認爲是白蓮起義中的五大錯誤之一!
……
泰陽鄉這一脈白蓮的撤退給了唐業繼續發展的寶貴時間。
而與之前不同,三個文明疊加之後的移民速度在同等水準時擴增的三倍不止!幾乎達到了在遊戲中連續使用移民令時的狀態!
原本每年幾十人的移民速度在此時暴增到了一百幾十人。
短短不到幾天的功夫,唐業村莊人口的數量便突破了三千大關!兵力也又增加了二百,不但補足了之前的損失,還略有增加!
對於這些新的兵源,唐業自然不會繼續將他們訓練成殉教者、雅典衛兵或者長戟兵這樣的低級士兵。
波斯的長矛步兵、中國的大盾兵都不斷補充進軍隊,成爲重要的力量。
而最讓唐業驚喜的還要說希臘的斯巴達勇士!
作爲軍國主義的源頭……實行殘酷的淘汰制度、軍事化制度的斯巴達人在常人看來未免有些太過殘酷了!
從將弱小、殘疾的嬰兒遺棄到幼年結束後便要參加軍隊的戰鬥訓練,再到少年時成年禮中在野外獨立生存,與野獸搏殺的殘酷試煉……這無一不在讓斯巴達人在人口上沒有優勢的同時鑄造了一支絕對的精兵和全民尚武善戰的性格文化。
比起普通步兵來,斯巴達勇士的戰鬥力自然是全面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