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16章 戰爭烏雲

“顧從事也說說,本相方略,又急在何處?”

楊永裕的啞口無言,讓牛金星心生警惕,顧君恩此人,可謂他在倡義府中強大的對手,他淡淡道:“難道從事以爲,以我義軍的強悍,攻不下北直、山東,然後不能直搗京師?”

牛金星所言方略,當然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效仿明太祖滅元方略:“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

一連串的勝利,讓闖軍中的文人幕僚都深深陶醉,牛金星更認爲現在闖軍比當年明軍還有優勢,江南、湖廣已經沒有威脅,河南大部又在義軍手上,攻入山東,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都到了。

更妙的是,山東富庶,流營從來沒有去攻掠過,那方又富有“羣衆基礎”,而且兵少又弱,區區一個劉澤清,何足掛齒?又攻下山東,漕運斷絕,京師就癱瘓了,整個朝廷也癱瘓了。

如此良機,現在不攻,更待何時?天授不取,反受其咎!

顧君恩微笑道:“丞相忘了陝西的孫傳庭,山西的蔡懋德?若我攻山東,他們後躡側擊又當如何?”

李自成等人一凜,這確實是個問題。

卻聽牛金星高聲道:“正是要他們後躡側擊,正好曠野上一鼓擊滅!”

他冷笑說道:“山西區區兵馬。所強者,只有周遇吉等寥寥營兵,還有孫傳庭……本相聽聞他在陝西大練新軍,未知這些未見過血的新軍,比起曹變蛟、王廷臣如何?比起陳永福、虎大威又如何?”

殿內一陣大笑,特別劉宗敏暴雷似的笑聲不斷,起初闖營各人對新軍極爲畏懼,但接連的勝利,可怕的新軍不斷覆滅,讓他們自信心空前膨脹。

初闖營還有大練新軍的呼聲。現在從李自成到劉宗敏。到袁宗第、李過等人,都認爲還是自然淘汰練兵好,省時又省力,官兵源源不斷練出新軍。正好。打敗他們。用人力推死他們。

然後這些官府的新軍,成爲自家的軍隊,已經沒必要去搞這種耗時耗大的兵種。

只有劉芳亮、李巖有些異議。不過不是主流呼聲。

聽著衆將的笑聲,牛金星更受鼓舞,他緊盯著顧君恩:“山西,表裡山河,陝西,潼關天險;故此,是去攻打山西、陝西容易,還是將他們誘到曠野上來殲滅容易?”

“他們死守山西、陝西還好,敢到平原來,就是落得當年曹、王等新軍的下場!”

顧君恩一時語塞,沉吟了半晌,他才說道:“畢竟京師兵馬雲集,不談京營,周邊亦有楊國柱等新軍,宣府鎮那方,還有王斗的兵馬。”

牛金星頓了頓,確實,這也是問題,隨後他冷笑道:“京營?他們算是兵嗎?王鬥?他不是受朝廷猜忌,然後跑到漠南去了?漠南到山東,北直是多遠,不言朝廷會不會讓他出兵,退一萬來說,就算他出兵,這千里迢迢趕來救援,豈不是另一個曹、王?我義軍何所懼!楊國柱一樣如此,將他誘到山東來打,一千多里路,看他們怎麼解決後勤糧秣!”

對王斗的情況,闖營各人很模糊,只知道他跑到漠南去了。漠南是什麼地方?各人沒有具體概念,只知道那是極遠極遠的地方,原來是韃子居住的地方,離中原可謂十萬八千里。

隱約消息傳來,王鬥在那大力屯糧種地,別的事都很不清楚,如具體兵力、編制、裝備等等。畢竟王斗的情報抓得緊,嚴密的保甲制水桶不漏,除非他自己告知他想要告知的。

消息聽聞,王鬥似乎有幾萬強悍兵馬,包括牛金星、李自成等人都不相信,區區一個總兵,能養得起這麼多人馬?這只是他的號稱吧,可能核心有一、兩萬,然後裹脅些壯丁。

便若左良玉,動不動號稱二十萬、五十萬大軍,結果又如何?能打的,不過一、二萬,甚至幾千罷了。

由不得李自成等人不相信,崇禎十三年末與之初接觸時,王鬥不過幾千兵馬,這纔多久時日,他會有幾萬精兵?他是將山西與京畿搶光了還是將附近壯丁裹脅光了?

他的精兵人馬數量,會比自己擴展速度還快?要知道,自己可是屍山血海中自然淘汰出來,天然就擁有優勢!非是朝廷小格局依靠糧餉苦苦積攢。

特別王鬥初只有一路一鎮地盤,能養活那麼多兵馬?打死他們也不相信。

李自成等人不會明白什麼叫種田,什麼叫基數膨脹,什麼叫量變達到質變,只本能的不信。

畢竟朝廷新軍他們也見過,曹變蛟、王廷臣、陳永福、虎大威等人,他們能力差嗎?他們出名時,王鬥不過無名小輩,然只能各練一營新軍,連最德高望重的楊國柱,不過一萬新軍。

王鬥就算新軍數量比他們多一點,想必多的數目也有限,然自己已非吳下阿蒙,百萬大軍不需號稱,隨隨便便就可達到,就是用人力,推也將他們推死!

王斗的核心兵力是強,然太少了,此一時彼一時,已不足爲懼。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人類本性就是健忘,在一次次勝利後,王鬥給他們的傷痛早被忘記了!初時闖軍遇到新軍,感覺很可怕,甚至一次次產生退縮的念頭,然大敗曹、王后,感覺也就那樣了。

又在朱仙鎮大捷,新軍的能力,現在看來不過如此。

他們更有自己的優勢,便是後勤。他們可以就食於敵,盡情攻掠附近的城鎮村莊,到處都有糧草取用,而官兵若敢效仿,只是將民衆往這邊推罷了,加快他們失敗的速度。

曹變蛟、王廷臣敗在哪裡?還不是糧草難繼?相對之下,他們的糧餉問題就好解決多了。

不論楊國柱或是王鬥來戰,千里迢迢,首先他們後勤上就失敗了,兵再強。沒有糧草。拿什麼打仗?

牛金星的話,引起殿中各將的共鳴,現在闖營各人也不認爲楊國柱、甚至王鬥有什麼可怕的,己方如山如潮的人海。足以淹沒一切。就如曾經淹沒歷來新軍一樣。

己方還有數萬馬軍。馬步配合,何來敵手?

李自成點了點頭,攻打山東。北直隸,看來不會比攻打湖廣艱難。曾經他以爲南攻湖廣會是何等的艱難,結果不費吹灰之力,想必山東也是一樣。

楊少凡不語,李巖本能覺得不對,又不知不對在哪裡,他的心智謀略在闖營稱得上出衆,然信息太不對等了,他觀看王鬥便若霧裡看花,沒有足夠的情報讓他作出分析判斷。

觀牛金星話中意思,還要繼續裹脅山東百姓,形成飢兵潮流,最後席捲一切。不過李巖認爲,爲建立新朝,一些民衆的犧牲是值得的,大明氣數盡了,改朝換代順理成章。

建立新朝後,百姓們就有好日子過了,這點苦是值得忍耐的。

對王鬥之事,顧君恩更不清楚,連京師附近情況,都是各方打聽才得來,闖軍的細作,不可能瞭解更多細節。

很多事情,他們就是看了,也不會明白,便若王鬥招考吏員,出了王氏算題的消息傳來,被闖營各人不約而同認爲毫無價值,情報束之高閣。

看牛金星神采飛揚,滔滔不絕,顧君恩還是強調:“丞相所言有理,然下官還是覺得太急,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兵兇戰危,吾等需不預勝,先預敗,萬一不勝,退無所歸,如何是好?畢竟孫傳庭等虎視眈眈,不可不防!”

其實對牛金星來說,只要能奪得山東,丟不丟湖廣無所謂,畢竟離京師更近一步,離自己成爲新朝丞相夢更近一步,那種從龍功臣的味道,不是區區一個湖廣可以相比的。

當然,這話他不可能說出口,他意氣風發道:“正因爲孫傳庭等虎視眈眈,吾等更需要攻打山東,北直隸!”

他反問衆人:“當前情況,孫傳庭會出關嗎?山西兵馬會動嗎?”

殿中各人沉吟,很多人都是搖頭,連顧君恩都不得不承認,沒有特殊情況,孫傳庭可能就一直縮在陝西積蓄力量,一直等到他認爲的時機成熟。至於山西那方的人馬不用說,肯定是謹守全省地界,輕易不會出門一步。

牛金星冷冷一笑,說道:“故此,我們要將他們兵馬引出來!”

他指著殿中一副全國地圖,卻是繳獲自官府的,比例很誇張,不過此時之人倒看習慣了。

“我大軍揮師北進後,雖留下兵馬布防,但料想各方……原湖廣的官兵,南直隸的官兵,都會來攻佔。最可慮的,便是陝西的孫傳庭,不過……”

牛金星指著地圖上的洛陽,汝州地圖,森然道:“孫傳庭要出關,唯有走這一線,山西兵馬要出省,一樣必須走汝州,南陽。此些地方地勢平坦,一馬平川,我大軍雖攻山東,然馬兵要殺個回馬槍何等容易?就在曠野上,殲滅他們!”

他笑道:“不過以朝廷的反應,我師若攻山東,北直隸,肯定迫不及待讓各方來援,或是顧不上湖廣了。畢竟漕運一斷,他們吃什麼,喝什麼?……從陝西運糧上千裡……孫傳庭若出關,必敗!山西兵馬來援,必敗!”

牛金星胸有成竹的道:“如此,我義軍便解決了陝西的孫傳庭部,趁勢攻佔潼關,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也!”

看殿中各人都注意傾聽,牛金星滿意的續道:“或許,我師攻山東之時,江南的兵馬還會來援,最能可能的,便是鳳陽總督馬士英,他麾下總兵黃得功、劉良佐、孫可望等,一樣將他們誘到曠野上殲滅,理想之地便是歸德府……我師亦可趁勢攻佔宿州。徐州等淮北之地,說不定還可攻佔鳳陽……”

劉芳亮深思道:“丞相的意思,先以攻山東爲誘餌,調動朝廷的兵馬,若朱仙鎮一樣,將各方官兵引來消滅,解決我大軍的後顧之憂?”

牛金星撫須微笑,一副智珠在握的神情:“正是!”

他說道:“初時開封官兵雲集,若不是調虎離山之計,也不可能消滅曹、王他們。此時亦如此!……官兵守城還行。野戰,現是他們的短板!”

衆人點頭,同時李自成眼中閃過陰沉之色,牛金星的話。還讓他想起孫可望與李定國。當時之勝。有李定國的功勞在內。現在這二廝卻背叛了義軍,遲早要讓他們好看。

袁宗第也是沉思:“不論攻山東還是陝西,開封。歸德都必須下,河南這兩處釘子,必須拔除!”

李過也是道:“同時以這二處爲誘餌,圍點打援,將官兵的援軍引到城下消滅!”

他們舉一反三,提出一系列的軍略,多年征戰下來,這些飽經沙場的闖將,對戰爭有著本能的嗅覺,戰術上,個個非常出衆,就連年輕的李過也是一樣。

指著地圖,牛金星說道:“攻打山東,同時解決我師的後顧之憂,然後我大軍直入山東全境。本相猜測,山西的兵馬,早前可能不會動,然到此時,由不得他們不動。”

他臉上現出狠毒:“不言山東四戰之地,北直隸更是一馬平川,他們從山西東來,曠野之地,我數萬馬兵圍困,斷絕他們的糧道,然後人潮圍攻,他們來多少,死多少……楊國柱也一樣,他的正兵營馬隊或許比我馬兵強一些,然強也限。我師馬隊是彼十倍之多,先消滅他的馬兵,其馬兵一去,如何保證糧道?馬兵一去,如何保其步卒?”

他惡狠狠的指著山東地圖:“若曹、王一樣,糧道斷絕,又無馬隊,他們新軍步卒再強,只得結陣自保,固守待援。我以百萬人海圍攻,就是有幾個楊國柱也得死!”

“王鬥亦如此,無人可以阻擋我義軍逼向京師腳步!”

“好!”

劉宗敏首先高叫,殿中各人也是歎服,不愧爲丞相,這一番計謀方略,計中有計,圈中有圈,套中有套,個個狠辣非常,由不得衆人不讚嘆。

各人沉吟,三策方略,眼下看來丞相與顧從事的謀略最靠譜,然選擇哪一個?

牛金星有些不屑的看了顧君恩一眼,信心滿滿,大王與衆將肯定選擇自己的方略。

顧君恩臉上仍然帶著微笑,牛丞相之策是不錯,然他漏估了一點,闖王與各將的心理,他們真正想法是什麼?

果然,衆將叫好後,又你看我,我看你,還是劉宗敏先嘀咕:“丞相方略,還是從最優局面去談。不是不好……驢球子,老子總覺有些隱患,攻打山東,真會這麼順利嗎?”

加入闖營,成爲制將軍的劉希堯道:“劉爺說得不錯,某也覺急了些,現在攻打山東,京師,是不是火候未到?”

李過道:“還是先緩緩吧,免得萬一不勝,湖廣、河南都保不住,我義軍沒處歸去。”

田見秀、高一功等人也覺牛丞相方略很好,不過現在好象有點急,不如先攻陝西吧。

劉芳亮與李巖倒覺得丞相之策不錯,但如劉爺所言,這是從最優局面去考慮,事實真會那麼順利嗎?確實有點冒進的嫌疑。而且,與衆將一樣,劉芳亮的內心又怎麼想?

他們現在最大渴望,其實還是打回陝西去!

有道富貴不還鄉,若錦衣夜行,功成名遂了,最大渴望是什麼,就是在鄉親們面前炫耀,顯擺!

闖營各將大部是陝西人,初造反時,被追得如喪家之犬,轉眼多年過去了,也算混出了人樣。此時不回去讓鄉親們看看,讓起初鄙視他們的士紳官將們看看,更待何時?

期盼這一天,他們已經盼了太久,實在是迫不及待。

不言各將,連李自成都是如此,歷史上他一攻下西安,就戎馬萬匹,旌旗數十里,於米脂祭墓。那時候,是多麼風光?不過不巧,鳳翔守將誘殲他一部分兵馬。祭祖掃墓被打斷,李自成憤怒攻下鳳翔屠城。

所以說,牛金星不明白李自成等人心理,註定悲劇。

除衣錦還鄉的心思外,闖營各人,還有不足爲外人道的心理,就是勝利來得太快,讓他們有些不知所措了。

似乎前兩年,他們還被官兵狼狽不堪的到處圍堵,轉眼間。就有了眼前的形勢。反讓他們有點恐懼。

畢竟他們出身卑賤,沒有底蘊,也沒有朱元璋等人的高瞻遠矚,雄才大略。初富乍貴。頗有點手足無措的感覺。便若後世窮小子突然中了幾千萬。幾億的彩票,有錢反不知該怎麼花。

本質上,他們還不習慣權勢與責任。最擅長的就是打劫,將東西全部搶跑,然後在官兵圍堵下生活。

治理一個湖廣,已經讓他們焦頭爛額,突然間就要打進山東,打進京師,面對全國的重擔?他們下意識迴避這種局面。

因爲吸收了文人,闖軍開始正規化,但現在也被這些文人所綁架,不得不擺出一副政權的樣子,其實依他們的性子,還是往日那種逍遙的日子快活。

然趕鴨子上轎,沒辦法了,從李巖等文人助李自成嚴肅軍紀,並編立一系列歌謠,提出“均田免糧”等口號來,他們不得不更多聽從這些文人意見,否則眼前大好局面毀於一旦。

然“太快”了肯定不行,所以,有顧君恩較爲“穩重”的方略在手,牛金星那“急進”的方略,不可避免遭到拋棄。

果然,在聽從各將的意見後,李自成道:“孫傳庭在陝西大練新軍,不可不視,必須先行剿滅,免得養虎爲患。……當然,丞相之策是好策,只是稍稍過急。顧從事說得好,不預勝先預敗,京畿爲朝廷重兵雲集之地,豈是輕易可攻佔之地?我大軍雲集河北,未免有顧此失彼之處,介時湖廣,河南被奪,我師不勝,退無可退。”

劉宗敏高聲道:“闖王英明,這是老成謀國的策略。象顧從事說的,陝西,是我等的桑梓,人熟地又熟,關中又是富足之地,可以建國立業……高築牆,廣積糧……”

然後各將紛紛稱是,都言先打陝西更好。

事態急轉直下,牛金星想不明白自己良策爲何遭到拋棄,剛纔各將還明明叫好來著,怎麼突然就變了?看顧君恩那張笑臉,是如此的可惡,似乎在嘲笑自己,讓牛金星的臉色鐵青。

他不甘心失敗,還想努力一把,他說道:“我師野戰無敵,然攻城其實非我所長,特別潼關山險,難以逾越。山西……現在還未到枯水期吧,便是到枯水期,一樣水深泥多,難道我大軍跋涉過河?兩岸的船隻,定然被山西的官兵收羅或是燒燬,我軍如何過河攻打?”

顧君恩微笑道:“潼關確實難以逾越,不過可造鐵鉤攀爬……至於山西,不用急於一時,或攻下陝西后再謀,或到冬日黃河結冰。介時河險處處,皆成坦途,山西區區弱旅,一鼓而滅!”

他說道:“情報很清楚,山西鎮兵馬,除了當地鄉勇衛所兵,所勁者,不過總兵周遇吉、副將李雲曙,還有撫標營陳尚智、牛勇人等。各營兵馬各二、三千,馬兵更少,每營能戰者不過數百家丁罷了,不足爲慮!”

“王鬥怎麼辦?”

牛金星厲聲說道,初時他對王鬥不屑一顧,現在與顧君恩一樣,也將王鬥拿出來說事了:“他人雖在漠南,然情報可聞,他留有部分兵馬在宣府鎮!宣府離山西鎮近在咫尺,安知他可會不救?”

顧君恩淡淡看著牛金星:“我師暫時攻掠山西平陽府,潞安府等處,便是攻打太原府,也要看形勢。不過若攻山西,戰事肯定多在平陽府,從宣府鎮到平陽府足有兩千裡!這叫近在咫尺?”

李過插口道:“確實,平陽府到宣府鎮遠著呢,不說太原府,聽說中間還隔著大同鎮,再北過去纔是宣府。”

曾經三十六營在山西活動,闖營只是當時一部罷了,他們活動地帶多在山西鎮,還有鎮的面面。各人對山西地理有所瞭解,依他們知道的,山西這個南北狹長的地帶,宣府鎮在最北頭了,確實離得遠。

陝西他們也很瞭解,不過對塞外,他們就沒有印象了,從歸化城到山西鎮多少裡,到大同鎮多少裡,到延綏鎮多少裡,到寧夏鎮多少裡,他們全然沒有概念。

牛金星與顧君恩衆文人一樣,都對塞外茫無頭緒,就是李巖,也只看過《黑韃事略》、《蒙韃備錄》,在他印象中,塞外就是很遠很遠的地方,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

每次中原徵塞,都需要舉國之力,然後走幾千里路,便如霍驃騎一樣,奔了幾千裡地,才找到匈奴的老窩。

在衆人感覺中,王鬥到了塞外,就從記憶中消失了,只有留在宣府鎮的兵馬,讓衆人稍稍重視。

顧君恩最後說道:“便若丞相先前所言,就算宣府鎮兵馬前來,數千裡之地他們如何解決糧餉?歷來大明客兵有幾個好結果?宣府鎮兵馬來援後,又安可抗我如海大軍?”

顧君恩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讓牛金星臉色陰晴不定,他還要辨論時,李自成揮揮手:“好了。”

他說道:“本帥計議已定,就用顧從事的方略!”

殿中歡呼,衆將一片的“打回陝西去”聲音中,牛金星無可奈何,只得拱手道:“微臣遵令!”

心下卻是恨恨,一衆鼠輩,自己苦心孤詣,竟不用自己的方略,特別顧君恩小人一個,只知逢迎拍馬,遲早要讓他好看。

同時心中冷笑,陝西、山西那麼好打?到時大軍失敗,他迫不及待想看顧君恩那張小人得志的臉如何,也讓闖王等看看,自己的方略纔是最英明的。

……

李自成最終採納顧君恩之策,隨後闖營緊鑼密鼓的行動起來,動員兵力,收集糧草,特別到處尋找工匠,晝夜打造鐵鉤釘,謀入潼關等山險。

三月下快近四月,李自成大軍從襄陽各地開拔,除留前營制將軍袁宗第領一萬馬兵,五萬步兵,還有治下各縣府的衛兵鎮守闖治外。餘者的野戰軍,五萬馬兵,二十五萬步兵,浩浩蕩蕩,北上開去。

李自成大軍仍然號稱百萬,一出湖廣地界,他們又開始裹脅饑民,作爲攻城炮灰,然後到南陽兵分兩路。一路由劉芳亮率領,一萬馬兵,十萬步兵,攻打商南,商州。

一路由他親領,同劉宗敏等統率主力,取道汝州、洛陽,直向潼關,兩軍議定在西安匯合。

同時李自成還分出部分馬兵,監視開封那邊,戰爭的烏雲,又開始籠罩大明。

……

李闖動向,朝廷非常關注,起初闖軍北上,朝廷不明他們意圖,擔心李自成是要渡過黃河,攻打山東,北直隸,崇禎帝連連曉諭兵部:“諭兵部令晉、豫、保、東四撫,各整兵馬,親駐河干,協力堵御,不許一賊窺渡。”

然後在李自成意圖明確,是要攻打陝西后,又嚴旨陝西總督孫傳庭,務必守住潼關,若縱賊入秦,嚴罪論處。

同時再曉諭兵部,令沅撫李幹德、江西巡撫郭都賢、鳳陽總督馬士英,還有安慶巡撫人等,伺機收復湖廣淪陷各府。

……

老白牛:書友的理解讓我非常感動,寫書這幾年,收穫最大就是一幫真誠的書友,這是我精神上最寶貴的財富。

第491章 攻山第751章 猛烈第386章 到達第369章 福王第405章 權力本能第53章 畜場械鬥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498章 隔河炮戰(完)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738章 磨坊第34章 首戰之威第446章 血路第604章 新附軍第634章 到了第787章 動員第539章 離去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674章 羣魔亂舞第624章 攻寨第589章 所見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692章 到西安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91章 火藥沒了第306章 威武、清兵退去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388章 哪來的官兵?第566章 清虜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第327章 滅之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225章 首級給陳督臣第630章 半渡而擊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752章 憂慮第662章 思想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794章 大側擊第720章 二溝第79章 示範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710章 胡寨主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22章 小人多第585章 軍工廠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817章 光復第464章 勇氣第290章 進京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498章 隔河炮戰(上)第150章 聯姻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797章 前鋒第22章 小人多第74章 雄心第421章 陳九皋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264章 突圍第549章 處置第750章 聯軍第360章 陳永福想立功第74章 雄心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664章 議論第647章 情報第124章 寧爲玉碎第319章 新的天地第3章 你信不信?第310章 隱患第667章 天要亡清!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69章 成親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473章 龍顏大悅第371章 強攻、硬守(中)第102章 炮擊第335章 驚駭第118章 懷隆兵備道第606章 兩截第725章 洪流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466章 樣子貨第416章 爭論第150章 聯姻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292章 合兵出戰第223章 巨大的收穫第430章 京師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629章 過河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
第491章 攻山第751章 猛烈第386章 到達第369章 福王第405章 權力本能第53章 畜場械鬥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498章 隔河炮戰(完)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738章 磨坊第34章 首戰之威第446章 血路第604章 新附軍第634章 到了第787章 動員第539章 離去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674章 羣魔亂舞第624章 攻寨第589章 所見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692章 到西安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91章 火藥沒了第306章 威武、清兵退去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388章 哪來的官兵?第566章 清虜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第327章 滅之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225章 首級給陳督臣第630章 半渡而擊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752章 憂慮第662章 思想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794章 大側擊第720章 二溝第79章 示範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710章 胡寨主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22章 小人多第585章 軍工廠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817章 光復第464章 勇氣第290章 進京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498章 隔河炮戰(上)第150章 聯姻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797章 前鋒第22章 小人多第74章 雄心第421章 陳九皋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264章 突圍第549章 處置第750章 聯軍第360章 陳永福想立功第74章 雄心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664章 議論第647章 情報第124章 寧爲玉碎第319章 新的天地第3章 你信不信?第310章 隱患第667章 天要亡清!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69章 成親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473章 龍顏大悅第371章 強攻、硬守(中)第102章 炮擊第335章 驚駭第118章 懷隆兵備道第606章 兩截第725章 洪流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466章 樣子貨第416章 爭論第150章 聯姻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292章 合兵出戰第223章 巨大的收穫第430章 京師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629章 過河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上栗县| 搜索| 万全县| 耒阳市| 揭阳市| 石嘴山市| 汝南县| 宜兰市| 岳西县| 舒城县| 万载县| 偏关县| 同江市| 惠水县| 青海省| 墨玉县| 望城县| 济阳县| 新巴尔虎左旗| 合江县| 淅川县| 仁寿县| 弋阳县| 吕梁市| 泾川县| 益阳市| 成武县| 邮箱| 左云县| 万州区| 青冈县| 衡阳县| 安塞县| 崇仁县| 吉隆县| 灵寿县| 桂阳县| 浪卡子县| 河池市| 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