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勝星 原創作品
我的家鄉在贛東北,位於鄱陽湖沖積平原的邊緣,屬丘陵地帶,這裡山巒起伏,河汊縱橫,山與山之間有良田桑竹,農舍數座,聚集成一個個小山村。
家鄉的小山村坐西朝東,可謂四面環山。在東西羣山之間,有一條彎彎的小河,南北走向,河水叮咚,如鳴佩環,四季如歌。河並不寬,也不深,我們其實都稱之爲港。河岸犬牙參差,高低錯落。河身蜿蜒曲折,不知其源。兩岸青樹翠蔓,藤絡搖綴。記憶中的小河是生動而靈性的,時而溫婉如歌,時而暴躁如雷,時而含蓄蘊藉,時而落寞深沉。無論哪一曲,都有優雅的調,無論哪一調,都是動人的歌。
春天,雨量充沛,河水上漲,兩岸花木扶疏。農田裡盛開的油菜花金黃一片,伴隨著和煦的春風,香氣襲人。小河在冬天裡美美的睡了一覺,被鳥鳴啁啾吵醒了,打了個呵欠,伸了個懶腰,叮叮咚咚奏起了清脆悅耳的洗衣謠。激起的浪花一個趕著一個,回漩的水渦一個卷著一個,還不時調皮的順流帶走數片飄零的落英,撞一下突起的石塊,吻一吻岸邊的花草,你追我趕,沒有盡頭。伴隨著村裡姑娘媳婦們的洗衣棒槌和嬉笑說鬧,好不歡快。
夏季,烈日炎炎,小河便是孩子們納涼消暑的好去處。暑假裡,我們總要在河裡邊泡一陣子的,跟隨大人們幹農活時,最喜歡偷空溜到河邊,坐在洗衣石板上,雙腳浸在清涼的河水中,捧一掬河水往臉上一潑,這是降溫的好辦法,歇一口氣。拿草帽扇扇風,接著又要回到田間地頭。當然最快樂的時光還是傍晚,全村大大小小的孩童們一個個都衝向小河洗澡,說是洗澡,就是嬉水。隨著一個個光屁股自岸上跳入牛槳喹,原本還比較清靜的小河就熱鬧無比,潑水、打鬧,總要鬧到太陽落盡餘暉,才依依不捨的從水裡上岸,穿上褲衩往回跑。
小河靜靜的流淌了幾千年,但也有發脾氣的時候,尤其是暴雨過後,記得小時候有一年上游的大山塢水庫決堤,數萬方上漲的河水夾著枯枝敗葉,混著沙石泥漿,吐著白沫泡子,像一頭桀驁不馴的野馬,浩浩蕩蕩衝向下游,沒過樹木,淹了莊稼,頃刻間全村300畝良田全部被淹,被沖走的雞鴨無數,延岸村民們損失慘重。
秋高氣爽,小河安靜下來。清澈的河面倒映著藍天白雲,樹影扶疏,一派寧靜祥和的鄉村氣象。此時最有趣的是去斛魚。楓樹塘是稍上游的一段河水,這裡是斛魚的最佳地段。一個人是不行的,往往是一大幫人,要將楓樹塘的水斛幹是不容易的,只有等秋季枯水季節纔好。河中的魚雖然不大,但也品種繁多。草魚、鯽魚、鰱魚、烏魚都有,還有各種鱔魚、甲魚,收穫好時往往有幾大桶,參與的人都來分魚。那年月也不懂,分到甲魚的人是不高興的,現在這種野生甲魚找不到了。
下游的何家堰河水較深,有點像堰塞湖。在天乾物燥季節裡,農田二季稻缺水嚴重。這時水車就要發揮巨大作用。水車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結構極爲複雜,零部件很多,有龍骨、有葉片、有水槽,長長的十幾米,一頭埋在水中,一頭伸向田裡,車水的農夫搭一個扶手架,兩人就可以開始踩水車了。隨車水車吱吱呀呀的轉動,清澈甘甜的河水灌溉到飢渴的農田,焦黃的秧苗頓時獲得滋潤,倔壯成長。現在這種古老的水車早已被現代化的抽水機替代。
冬天來了,冰雪悄悄地籠住了小河,水落石出,蟲魚遁形,只偶爾從河岸灌木叢中傳出幾聲鳥雀的單調鳴叫,有時會驚起一兩隻野雞。這時的小河是寂寞的,沒有姑娘媳婦的棒槌圍繞,被丫頭小子冷落一旁,悽神寒骨,悄愴幽邃。遠遠望去,寒冬的氤氳之氣繚繞,收割後的稻茬枯黃而無精打采,蒼茫的天底下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小河似乎在積蓄力量,爲來年的美麗而孕育生機。
近年來,隨著杭瑞高速、九景衢高鐵陸續建成通車,穿小河而過,小河上也建起了涵洞,打破了往日的寧靜。
如今,小河漸漸失去了往日的風采。河水已淺,沒有了魚蝦的蹤跡,孩子們似乎也不會再來嬉水洗澡了,姑娘媳婦們也不到河邊洗衣服。小河寂寞了,枯竭了,像一位孤單而寂寞、年邁而滄桑的老人,用他那乾癟的身子,無奈而固執的守護著那片土地。只有躺臥在水邊的那幾塊洗衣石板,爬滿苔蘚,綠森森,青幽幽,伴隨著潺潺的流水,似乎還在訴說著小河曾經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