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對聯(lián)更是中國文化大觀園的一朵奇葩。對聯(lián)講究平仄韻律,對仗工整。筆者喜歡欣賞立意高雅、巧奪天工的妙對,也喜歡經(jīng)常湊個熱鬧,參加徵聯(lián)活動。
1986年,《遼寧青年》雜誌曾開展了一次徵聯(lián)活動。上聯(lián)以“萬點鵝黃春色透”爲題,面向全國徵下聯(lián)。
本聯(lián)取自宋黎廷瑞《蝶戀花●元旦》。全詞是:
密炬瑤霞光顫酒。翠柏紅椒,細翦青絲韭。且勸金樽千萬壽。年時芳夢休回首。
小雨輕寒風滿袖,下卻簾兒,莫遣梅花瘦。萬點鵝黃春色透。玉簫吹上江南柳。
全詞翻譯過來大概意思是:
上闕:密集的蠟燭散發(fā)出美麗的霞光,在酒中顫抖跳動。翠綠的柏樹,紅色的香椒(一種高貴的香料),細細的剪下若同青絲的韭菜。權(quán)且金盃蘸酒,同賀千萬高壽,當年的春夢不要再回首懷憶了。上半闕講的是宴會的華麗歡樂,大有今朝有酒今朝醉,莫提往事傷心何的意思。
下闕:外面下著小雨,微微有些寒冷,風調(diào)皮的鑽滿了我的那薄薄的袖中,把簾兒放下,不要去玩賞那羸瘦的梅花。春色從萬點鵝黃色的新芽中透露出來,玉簫吹起了《江南柳》的曲子。下半闕的意思和上半闕的意思相近。《江南柳》是一個詞牌名,不過用的比較少。
萬點鵝黃春色透,本句詞作爲上聯(lián)還是具有一定的特點的,特別是“鵝黃”一詞,鵝黃色是中國傳統(tǒng)色彩名稱,指淡黃色,鵝嘴的顏色,高明度微偏紅黃色。也指像小鵝絨毛的顏色。唐李涉《黃葵花》詩:“此花莫遣俗人看,新染鵝黃色未乾。”宋周密《齊東野語》:“別十姬,易服與花而出。大抵簪白花則衣紫,紫花則衣鵞黃。”陳毅《春興》詩:“沿河柳鵝黃,大地春已歸。”都用過鵝黃一詞。“鵝黃”是偏正詞語,這個詞的特點就是一種動物加一種顏色。因此下聯(lián)必須也用一種動物加一種顏色的詞來對,而且這個詞必須是漢語里約定俗成的現(xiàn)有詞語,不能生搬硬套,自造詞語。當然,這類詞也不是沒有,如:鴨綠、魚白、燕紫、猩紅。但是還要平仄相對,鵝黃是平平,因此所對的詞語必須是仄仄,但根據(jù)“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所對的詞語是平仄也可,因此鴨綠、魚白、燕紫都是對仗的,惟猩紅欠缺。鴨綠對鵝黃是很不錯的,“鵝黃鴨綠分深淺,月白天藍別淡濃”就說明這兩個詞是相對應的。
當然,動物加顏色的詞語相對,這叫“嚴對”。其實如果以植物加顏色的詞語來對,也未嘗不可,這叫“寬對”,如柳綠、桃紅、翠綠、瑰紅、茄紫、梨黃、草綠、桔紅、橙黃等,加上平仄因素,其中一部分是不對應的。
鵝黃對出來了,其他的詞語就不難對,難就難在下聯(lián)要把這個詞嵌入其中,而且意思要連貫,並且要與上聯(lián)意思關聯(lián),一氣呵成,而且要立意高雅,語境渾然。
有的讀者對的是:
上聯(lián):萬點鵝黃春色透。
下聯(lián):三江鴨綠暖風流;千里鴨綠夏草榮;千株翠綠柳煙輕;千條柳綠夏蔭濃。
這些下聯(lián)基本符合要求,但嚴格審覈都似乎不妥,有的平仄不對應,有的詞語不對應,都不算妙對。
《遼寧青年》雜誌開展此次徵聯(lián)活動時,我正讀高一,當時我作爲一名文藝小青年,苦思良久,以“一線魚白東方明”參賽。魚白是魚肚白的意思,全句意思是,一線魚肚白呈現(xiàn)出來,東方開始有光明,天就快亮了,與上聯(lián)描寫春色的意境也連貫。而且“東南西北”對“春夏秋冬”也算工整,因此“東方”對“春色”也未嘗不可。結(jié)果編輯老師說對仗不工整,徵聯(lián)未能入圍。
過了一個月,雜誌社在下期公佈了徵聯(lián)獲獎結(jié)果,全國應徵者衆(zhòng)多,其他的應徵聯(lián)都記不住了,但一等獎記憶猶新:
上聯(lián):萬點鵝黃春色透。
下聯(lián):一天燕紫物華新。
“一天”是“漫天”意思,“燕紫”自然是符合要求的,“物華”指自然景色、萬物精華。整句下聯(lián)語境連貫,上下貫通,高端大氣,霸氣側(cè)漏,具有帝王風範。堪稱妙絕,實乃上乘!一等獎當之無愧。
從此以後,“萬點鵝黃春色透,一天燕紫物華新”這副對聯(lián)經(jīng)常被廣大人民羣衆(zhòng)作爲春聯(lián)使用,張貼在千家萬戶的大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