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章勁草 (七)

比“胡漢分治”如何?從大遼國的長遠角度看,“授田策”當然是強出太多。

俗話說,有毛帶皮不算財。草原上一場暴雪或者瘟疫過後,有多少牛羊牲畜得慘遭不幸?而讓契丹人都變成地主,讓被掠至幽州及塞外的漢人奴隸都變成農夫和佃戶,每年將給大遼國的官倉貢獻多少稅金和糧食?既然在幽州和塞外也一樣可以務農,並且還能分到一塊土地,那些被掠而來的漢家百姓,又何必要冒死逃回故鄉?回去之後,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依舊是要以種地爲生,並且還終日提心吊膽防備戰亂和盜匪,日子過得未必比在遼國安寧!

然而,這只是從國家角度。從個人和家族角度來看,結果卻是截然相反。

胡漢分治,最聰明的地方,就是保證了契丹人,特別是契丹各部長老們的地位超然。而“授田策”,卻直接捋了長老們的虎鬚!

的確,大部分契丹人都能通過“授田策”獲益,一下子就變成了對外租賃田產爲生的地主。大遼國底層,胡漢百姓之間的矛盾,也會因爲“授田策”得到極大的緩解。可不靠武裝打草谷,卻靠收田租爲生的契丹人,跟漢人還有什麼區別?而光憑著高貴的“血統”,連字都不識幾個的契丹貴胄們,在朝堂上又怎麼可能繼續穩壓像韓延徽、韓匡嗣、馬胤卿這樣的漢臣一頭?

再長遠一些,百年之後,當大部分契丹人和漢人變得差別越來越小,大遼國,將是何族之大遼?

韓德馨不愧是“德”字一輩中的翹楚,文武雙全,心思慎密。越想,越是感覺渾身冰冷,汗珠一顆顆地被凍在了鬢角、臉頰、下巴等處,卻根本沒力氣去擦。

怪不得“授田策”是由馬胤卿和自家叔父韓匡嗣提出,而素有“北地第一智者”之稱的韓延徽卻保持了沉默,原來人家早就看出了其背後的風險。怪不得馬延煦一返回軍中,就像瘋子般不管不顧地帶領幽州軍出征,原來此人是打算盡最大可能替其父馬胤卿分擔風險。

一旦此戰大獲全勝,馬延煦的行爲,便足以證明馬氏家族對大遼國的赤膽忠心。契丹各部長老們的攻擊效果,必將大幅減輕。而此戰即便慘敗,面對著長子剛剛“以身殉國”的父親,契丹各部長老們的敵意,也多少會降低一些,不至於讓馬胤卿本人和整個馬氏家族,步商鞅和晁錯的後轍。(注1)

只是以目前情況來看,第二種結局的可能,遠遠超過了第一種!僵坐於馱馬的背上,韓德馨的身體如同冰雕一般,筆直堅硬。身前身後,白毛風打著漩渦,翻滾起伏,宛若一排排驚濤駭浪。

他不想死,他還年青,家中還有嬌妻美妾,還有剛剛蹣跚學步的一兒一女!他不想爲了緩解薊州韓氏所要面臨的打壓,而義無反顧地把自己當作祭品。馬延煦是馬胤卿的長子,他不是!馬延煦出自馬氏家族的嫡系長房,而他,卻只是韓匡嗣的衆多侄兒之一。

可他,現在更不能轉身逃走。特別是在聽韓倬說明了背後相關利害之後,更不能表現出丁點兒的猶豫。

不肯爲家族利益犧牲的後輩,必然會被整個家族拋棄。而沒有了背後的家族,他也必將失去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家祖父以爲,授田策,可一舉奠定我大遼國百年之基!”韓倬的聲音忽然又從白毛風中透了過來,很清楚,卻沒有一絲作爲人類的溫度。“此番外出歷練,家祖父也曾經叮囑,若是遇到薊州韓氏的子弟,務必全力結交。你我兩家雖然不是同宗,但彼此之間,血脈相隔也不會太遠!”

“鬼才願意跟你們這些沒人味兒的傢伙攀親!”韓德馨在肚子裡破口大罵,臉上,卻不得不露出幾分受寵若驚,拱起發僵的雙手,大聲說道:“能跟時時聆聽世兄教誨,乃小弟三生之幸。世兄在上,小弟這廂有禮了!”

朔風將他嘴裡吐出的白煙衝散,與風中的雪粒子一起,在周圍飄飄蕩蕩。韓倬看不清他的面孔,卻能隱約感覺到他話語中的悻然。因此,先拱手還了個平輩之禮,隨後大聲說道:“不敢當,不敢當。你我二人年相若,才能見識也相類似,並且賢弟還比愚兄多出數年行伍經驗,愚兄哪敢在賢弟面前提‘教誨’兩個字。不過是將心中所想坦誠相告,以求能和賢弟探討一番而已。賢弟若是不贊同,儘管當面駁斥。愚兄必洗耳恭聽。‘教誨’兩個字,可是萬萬不敢當!,”

“世兄,世兄——說得都對!”韓德馨一開口,又被朔風將聲音吹得斷斷續續。“戰場外,戰場之外此刻的確是風雲莫測。身爲,身爲晚輩,此刻,此刻即便不能爲家族出力,至少,至少不能再給家族增添任何麻煩!”

“不愧是左僕射的後人,賢弟此言甚善!”韓倬在白毛風中,大笑著撫掌。貂裘的下襬和袖子飄飄蕩蕩,渾然不似身在人間。“愚兄再多問一句,賢弟以爲,這天下氣運,在塞上還是在中原?”

“當然是在塞上!”耶律赤犬忽然插了一句,頂著滿腦袋的雪粒子,就像一隻剛剛被凍醒的狗熊。“我大遼之國運,劉漢怎麼比得起?”

剛剛其弟弟和韓倬之間的對話,他一句都沒聽懂。但身爲耶律氏的子弟,他卻堅信大遼國的未來一片光明。區區劉漢算什麼?把再往南的李唐、馬楚、孟蜀加起來,都不夠大遼國鐵騎傾力一踏。只是大遼國剛剛換了新皇帝,還沒騰出功夫來南征而已。(注2)

“短短三十年裡,中原換了三個朝廷。每一個,都不是我大遼的敵手。而我大遼,最近三十年來,國力卻蒸蒸日上!照這樣下去,早晚有一天,九州將重歸一統。錦繡山河,將插滿我大遼之旗。”知道對方不會無的放矢,韓德馨非常認真地思考了片刻,才大聲迴應。

“善!愚兄也對此,深信不疑!”韓倬大聲附和,從貂裘的袖子裡伸出一隻玉石般的右手,在白毛風中指點江山,“我大遼政令通達,上下齊心,百姓安居樂業!而令叔父的授田策,則將胡漢之間的藩籬,一舉撕了個粉碎。憑此良策,胡漢之間,差別必將越來越小。二十年內,大遼就必將不再只是契丹人的大遼。天下氣運和正朔,也必將北移。賢弟,你我之輩,不趁此良機建功立業,更待何時?”(注3)

注1:商鞅、晁錯,二人都是改革家,都因爲觸動了舊勢力的利益,最後慘遭橫死。

注2:劉漢,即後漢。遼國人不認爲劉知遠有資格繼承漢高祖的國號,所以稱其爲劉漢。南唐被成爲李唐,南楚被稱爲馬楚,後蜀被成爲孟蜀,跟此一個道理。

注3:縱觀歷史,凡能成爲大漢奸者,通常皆爲聰明睿智之輩。秦檜如此,汪精衛亦如此。只是他的聰明,卻只謀了一家之福。腳下所踏,卻是千家萬戶的累累白骨。

第四章 虎雛 (四)第七章 仕途 (五)第四章 虎雛 (三)第八章 人心 (六)第五章 迷離 (一)第一章 傳說 (八)第四章 答案 (六)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七章 鹿鳴 (九)第九章 奪帥 (八)第二章 霜刃 (八)第八章 雄關 (二)第一章 磨劍 (五)第八章 崢嶸 (十)第十章 宏圖 (二)第九章 奪帥 (四)第四章 答案 (六)第四章 答案 (一)第六章 疾風 (六)第四章 撲朔(四)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一章 新春 (三)第七章 塵緣 (五)第七章 國難 (八)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八章 崢嶸 (八)第五章 迷離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八章 烏鵲 (六)第八章 烏鵲 (八)第七章 治河 (六)第十章 宏圖 (三)第八章 烏鵲 (四)第九章 萍末 (一)第八章 雄關 (三)第二章 霜刃 (四)第三章 抉擇 (六)第一章 傳說 (三)第八章 三生 (八)補上週五拖欠第十章 易鼎 (一)第四章 虎狼 (六)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一章 家國 (三)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三章 衆生 (一)第九章 長纓 (九)第三章 抉擇 (八)第二章 重逢 (四)第八章 烏鵲 (二)第三章 父子 (七)第五章 求索 (三)第七章 鹿鳴 (八)第四章 虎狼 (六)第二章 霜刃 (三)第八章 崢嶸 (四)第六章 破繭 (十)第三章 衆生 (六)第六章 君王 (三)第四章 歸來 (八)第七章 仕途 (二)第五章 逝水 (六)第五章 短歌 (一)第二章 蓬篙 (三)第八章 烏鵲 (四)第八章 人心 (八)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三章 抉擇 (四)第五章 短歌 (二)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一章 初見 (二)第八章 麋鹿 (五)第二章 謀殺 (三)第八章 烏鵲 (八)第一章 家國 (二)第七章 國難 (六)第一章 磨劍 (一)第一章 家國 (五)第五章 短歌 (九)第四章 撲朔 (九)第三章 收穫 (三)第二章 蓬篙 (四)第四章 虎雛 (四)第八章 雄關第二章 款曲 (六)第三章 收穫 (四)第八章 人心 (七)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三章 收穫 (三)第六章 綢繆 (四)第六章 君王 (三)第七章 仕途 (五)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一章 家國 (二)第七章 治河 (二)第一章 初見 (三)第八章 雄關 (六)第二章 款曲 (四)
第四章 虎雛 (四)第七章 仕途 (五)第四章 虎雛 (三)第八章 人心 (六)第五章 迷離 (一)第一章 傳說 (八)第四章 答案 (六)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七章 鹿鳴 (九)第九章 奪帥 (八)第二章 霜刃 (八)第八章 雄關 (二)第一章 磨劍 (五)第八章 崢嶸 (十)第十章 宏圖 (二)第九章 奪帥 (四)第四章 答案 (六)第四章 答案 (一)第六章 疾風 (六)第四章 撲朔(四)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一章 新春 (三)第七章 塵緣 (五)第七章 國難 (八)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八章 崢嶸 (八)第五章 迷離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八章 烏鵲 (六)第八章 烏鵲 (八)第七章 治河 (六)第十章 宏圖 (三)第八章 烏鵲 (四)第九章 萍末 (一)第八章 雄關 (三)第二章 霜刃 (四)第三章 抉擇 (六)第一章 傳說 (三)第八章 三生 (八)補上週五拖欠第十章 易鼎 (一)第四章 虎狼 (六)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一章 家國 (三)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三章 衆生 (一)第九章 長纓 (九)第三章 抉擇 (八)第二章 重逢 (四)第八章 烏鵲 (二)第三章 父子 (七)第五章 求索 (三)第七章 鹿鳴 (八)第四章 虎狼 (六)第二章 霜刃 (三)第八章 崢嶸 (四)第六章 破繭 (十)第三章 衆生 (六)第六章 君王 (三)第四章 歸來 (八)第七章 仕途 (二)第五章 逝水 (六)第五章 短歌 (一)第二章 蓬篙 (三)第八章 烏鵲 (四)第八章 人心 (八)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三章 抉擇 (四)第五章 短歌 (二)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一章 初見 (二)第八章 麋鹿 (五)第二章 謀殺 (三)第八章 烏鵲 (八)第一章 家國 (二)第七章 國難 (六)第一章 磨劍 (一)第一章 家國 (五)第五章 短歌 (九)第四章 撲朔 (九)第三章 收穫 (三)第二章 蓬篙 (四)第四章 虎雛 (四)第八章 雄關第二章 款曲 (六)第三章 收穫 (四)第八章 人心 (七)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三章 收穫 (三)第六章 綢繆 (四)第六章 君王 (三)第七章 仕途 (五)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一章 家國 (二)第七章 治河 (二)第一章 初見 (三)第八章 雄關 (六)第二章 款曲 (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野县| 吉木乃县| 丹东市| 临汾市| 东海县| 聊城市| 华安县| 鹿泉市| 临泉县| 永济市| 禹州市| 天长市| 文安县| 浪卡子县| 佛冈县| 宝清县| 宜良县| 贵港市| 亳州市| 梓潼县| 五寨县| 永丰县| 兴化市| 维西| 吉水县| 原平市| 定南县| 台南县| 新昌县| 永顺县| 措勤县| 福建省| 平凉市| 余庆县| 鹰潭市| 林甸县| 靖江市| 手游| 岐山县| 化州市| 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