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4章 遼國驚變(下)

爲了方便了解遼國內戰的消息,李諒祚下令將遼國的稱謂改一改,將耶律洪基統領的北方地區稱之爲北遼,將耶律重元統帥的南方地區稱之爲南遼,這也是遼國長達數年內戰的開始,爲了能夠使遼國的內戰打的儘量的額長一點,李諒祚是各種損招都用了。

不知不覺耶魯重元稱帝已經一個月了,南遼的大軍停駐在潢河南岸也有大半個月了,在這半個月內最著急的不是耶律重元,也不是耶律洪基,反而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李諒祚,對於遼國內戰李諒祚比任何人都要關係,李諒祚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這次內戰能夠不斷的消耗遼國的元氣。

興慶府中央軍大營,這裡駐紮這夏軍的天狼師也就是重甲騎兵師,在中軍大帳內有一副巨大的沙盤,沙盤上標註的是南遼和北遼在潢河兩岸的對陣態勢,及軍事力量的對比和後勤糧草的囤放地,由於有一品堂無孔不入的偵查,南北遼軍的所有情況李諒祚都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訊息。

李諒祚坐在帥椅上,下面坐著從各地趕來的中央軍將領和駐紮在興慶府的邊軍的高級軍官,李諒祚的中軍大帳十分大,除了中間有一個大沙盤之外,在兩邊還分別由兩個小沙盤,所有的將領正在兩邊小沙盤上坐著戰事推演,將這些結果記錄在冊以備之後參考使用,這也是李諒祚特別要求的。

“報、報、報……”一名哨騎急匆匆的跑進來稟報道;“稟陛下,最新探報,北遼帝耶律洪基已經返回上京臨潢府,同時從各地抽調軍隊抵達潢河北岸沿線。”

李諒祚點了點頭說道:“下去休息吧!”

自從李察罕被李諒祚調到西州擔任安西將軍之後,重甲騎兵師就交給了李毅統領,李毅向李諒祚彙報道:“陛下,從現在雙方在兵力上的對比看,北遼在潢河北岸集結了二十餘萬兵馬,南遼在潢河南岸集結了近六十萬兵馬,但從兵力上看耶律重元依舊佔據極大的優勢。”

集辣勇兒忍不住說道:“這耶律重元一看就不是做大事的人,做事磨磨唧唧的一開始打的多順啊!沒用幾天就攻佔了永安、龍化、豐州等地,現在可好六十萬大軍駐紮在潢河南岸停滯不前,白白給了耶律洪基集結兵馬的機會。”

李諒祚從帥椅上走下來敲打了一下集辣勇兒的腦袋說道:“這纔是做大事的人。”

李諒祚指著兩軍對陣的潢河石橋一帶,感慨的說道:“你們看看在這小小的潢河石橋一帶,遼國集結了八十萬大軍,這些可都是遼國的精銳之師啊!優勢了北院大王耶律乙辛統帥下的二十餘萬宮帳軍是遼軍中最精銳的鐵騎,你們想過沒有如果有一天遼、夏全面開展,遼國傾全國之兵力來襲,我們大夏國能夠當的住嗎?

我們總是把大夏國掛在嘴邊,與宋、遼兩國相比我們真的大嗎?無論從人口、國土和財富的對比,我們都不是兩國的對手,你們這些人自以爲跟著朕打了兩場勝仗就天下無敵了;

朕今天就告訴你們,你們還差的很遠,朕還差的很遠,爲什麼?因爲我們沒有經歷過大陣仗,從朕繼位到今天十幾年了,我們連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仗都沒有打過,對河湟和西州的戰爭只能算是小打小鬧,真正的大仗不是幾天能給解決的,可能會進行幾個月甚至幾年,要發動一輪又一輪的攻勢;

你剛纔說耶律重元不是做大事的人,朕告訴你們這纔是做大事的人,朕一開始也以爲耶律重元很快就能打下上京臨潢府,但是很開朕就意識到自己錯了,雖然從表面上看耶律重元佔據了所有的優勢,但是有一樣是耶律重元不具備的,那就是大義;

耶律重元麾下的兵馬大部分是遼國地方上的京州兵,這些兵無論從戰力上了還是裝備上都無法和耶律洪基麾下的宮帳軍向比,據最近朕得到的情況看耶律重元造反雖然得到了部分遼國貴族的支持,但是下層的老百姓並不是十分的贊同;

也就是說耶律重元后方的民心不穩,軍民一體,民心不穩也就不要指望著軍心能夠穩固,如果朕沒有猜錯的話,耶律重元這段時間之所以停駐在潢河南岸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要穩定軍心;第二:阻止北遼軍南下,以便儘快的整合遼國南部的力量。”

集辣勇兒向李諒祚問道:“陛下,按照您的意思耶律重元是在做防禦而不是進攻?”

李諒祚對大家解釋道:“你們看看耶律重元的整條戰線,完全是依靠潢河南岸佈置,六十萬大軍連綿百里分爲六座大營,每座大營之間相距不到二十里,互爲警示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旁邊的兩座大營就可以迅速的馳援,從表面上看這是最好的防禦戰線;

但是你們沒有發現嗎?這裡面卻是另藏有玄機,首先耶律重元有足夠的兵力可以分開防守,但是他要是將每座大營當成一個進攻的地點呢!一旦耶律重元發動全面進攻,只要六十萬大軍一通出擊,就算北遼軍能夠擋住其中的兩個營,還有其餘的四個;

只要這四個營能順利的渡過潢河,並迅速的穿插到北遼軍的後面,將北遼軍包圍,那麼此次這一戰無論怎麼算南遼軍是贏定了,現在對於南遼軍和耶律重元最重要的來說就是時間,只有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京州兵的軍心,此戰南遼軍必勝;

同時時間對於北遼和耶律洪基來說也至關重要,朕得到情報耶律洪基正在從北部各地召集軍隊,如果這些軍隊能在短時間內趕到,恐怕情況就會成爲,遼國北部的百姓多爲牧民驍勇善戰,就戰力而言要比南遼軍強上不少,所以不到最後一刻這場戰爭輸誰贏還不一定,不過對我們來說最好的局面就是雙方能夠打一個兩敗俱傷。”

“陛下的意思是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很有可能會打很久。”集辣思義對李諒祚說道。

李諒祚點了點頭說道:“不錯朕是這麼看的,不過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這也只是朕的猜測,到底會怎麼樣朕也不知道。”

李諒祚不敢把話說得太滿,畢竟要是雙方明天就決戰的話,李諒祚不就自己打自己的臉嗎?作爲皇帝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就向李諒祚剛纔的一番解釋,雖然說了一大通,但是核心就一句話‘誰輸誰贏還不知道呢!’。

由於不是主角所在國的戰爭,所以天宇寫的比較簡單,只寫了一個大概,主要是下面的故事做一下鋪墊;天宇在這裡謝謝大家的一直以來的支持,希望大家繼續投票不斷,萬分感謝。

第452章 戰俘的處置問題第406章 初生牛犢第187章 草原對決(下)第171章 夜宿青樓(下)第698章 動盪的宋廷第602章 轉戰(下)第390章 退軍第364章 怛邏斯之戰(下)第八百一十章 禪位第235章 宋軍在行動(上)第357章 絕境第282章 吉爾吉斯之戰(中)第七百三十三章 破局(下)第73章 青塘城之戰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間計(下)第267章 復仇之戰第47章 東窗事發第672章 解圍第54章 新儒家文化第七百五十一章 力挽狂瀾(中)第235章 宋軍在行動(上)第240章 宋廷反應第413章 小部隊也能發揮大作用第525章 固若金湯(下)第396章 身先士卒(上)第305章 忠誠的俘虜第400章 噩耗連連(中)第437章 全軍覆沒第409章 爲生存而戰(上)第433章 從天而降(續)第670章 北方戰局第27章 出謀劃策第七百五十三章 夜襲與反夜襲第97章 對戰古拉姆(上)第227章 冬季攻勢(下)第725章 宋軍的攻勢(上)第191章 單挑狼王第553章 島津家的選擇(上)第508章 處置(下)第463章 趁火打劫(上)第616章 死地第482章 邊疆(上)第102章 好看的吃相(上)第478章 大宋的動作第493章 諸王野心(中)第695章 撤退第679章 皇者到來第90章 遼使到了第57章 世界上最窮酸的皇帝(中)第481章 宣德門之變(下)第514章 南進戰略(上)第七百二十七章 特混艦隊第498章 來自羅馬的傳教士(續)第62章 李諒祚的憂愁第380章 出擊(下)第658章 無錫攻防戰第213章 攻城戰(下)第63章 新軍訓練第198章 幽燕風雲(續)第648章 反擊(下)第630章 天下震動第38章 邊境上的百姓第717章 最後的決戰(下)第483章 邊疆(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大舉進攻(上)第457章 分封諸子第588章 天下震動第117章 絕地反擊第108章 小題大做第134章 大敗而回(下)第153章 準備突圍第523章 固若金湯(上)第608章 汴梁風雲(上)第84章 醉臥美人懷第128章 廢除軍司制度第322章 夜襲第388章 破營第257章 山河破碎(續)第100章 突襲、突襲第366章 一個小兵的故事(上)第677章 清水戰役(下)第470章 最後的努力第八百一十六章 西域戰局(下)第310章 功獎過罰第548章 再次出海(下)第173章 露餡第521章 海上戰略第412章 爲生存而戰(續)第28章 奇襲大同第396章 身先士卒(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反擊第686章 暴富的感覺第484章 李諒祚的私庫第658章 無錫攻防戰第386章 塞軍的反攻(中)第361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336章 默默發展的大宋第41章 示敵以弱第671章 宋軍反攻
第452章 戰俘的處置問題第406章 初生牛犢第187章 草原對決(下)第171章 夜宿青樓(下)第698章 動盪的宋廷第602章 轉戰(下)第390章 退軍第364章 怛邏斯之戰(下)第八百一十章 禪位第235章 宋軍在行動(上)第357章 絕境第282章 吉爾吉斯之戰(中)第七百三十三章 破局(下)第73章 青塘城之戰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間計(下)第267章 復仇之戰第47章 東窗事發第672章 解圍第54章 新儒家文化第七百五十一章 力挽狂瀾(中)第235章 宋軍在行動(上)第240章 宋廷反應第413章 小部隊也能發揮大作用第525章 固若金湯(下)第396章 身先士卒(上)第305章 忠誠的俘虜第400章 噩耗連連(中)第437章 全軍覆沒第409章 爲生存而戰(上)第433章 從天而降(續)第670章 北方戰局第27章 出謀劃策第七百五十三章 夜襲與反夜襲第97章 對戰古拉姆(上)第227章 冬季攻勢(下)第725章 宋軍的攻勢(上)第191章 單挑狼王第553章 島津家的選擇(上)第508章 處置(下)第463章 趁火打劫(上)第616章 死地第482章 邊疆(上)第102章 好看的吃相(上)第478章 大宋的動作第493章 諸王野心(中)第695章 撤退第679章 皇者到來第90章 遼使到了第57章 世界上最窮酸的皇帝(中)第481章 宣德門之變(下)第514章 南進戰略(上)第七百二十七章 特混艦隊第498章 來自羅馬的傳教士(續)第62章 李諒祚的憂愁第380章 出擊(下)第658章 無錫攻防戰第213章 攻城戰(下)第63章 新軍訓練第198章 幽燕風雲(續)第648章 反擊(下)第630章 天下震動第38章 邊境上的百姓第717章 最後的決戰(下)第483章 邊疆(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大舉進攻(上)第457章 分封諸子第588章 天下震動第117章 絕地反擊第108章 小題大做第134章 大敗而回(下)第153章 準備突圍第523章 固若金湯(上)第608章 汴梁風雲(上)第84章 醉臥美人懷第128章 廢除軍司制度第322章 夜襲第388章 破營第257章 山河破碎(續)第100章 突襲、突襲第366章 一個小兵的故事(上)第677章 清水戰役(下)第470章 最後的努力第八百一十六章 西域戰局(下)第310章 功獎過罰第548章 再次出海(下)第173章 露餡第521章 海上戰略第412章 爲生存而戰(續)第28章 奇襲大同第396章 身先士卒(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反擊第686章 暴富的感覺第484章 李諒祚的私庫第658章 無錫攻防戰第386章 塞軍的反攻(中)第361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336章 默默發展的大宋第41章 示敵以弱第671章 宋軍反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椒县| 宜黄县| 麻江县| 枝江市| 柘城县| 浦江县| 铜鼓县| 海口市| 尖扎县| 扶绥县| 鸡东县| 克什克腾旗| 扶余县| 兴宁市| 木兰县| 马尔康县| 芜湖县| 东兰县| 蕉岭县| 永济市| 磐安县| 维西| 尉犁县| 潼关县| 临沂市| 泰兴市| 天峻县| 望江县| 垦利县| 三亚市| 广西| 丰镇市| 丹巴县| 平江县| 蒙自县| 手机| 盐山县| 巴马| 荔波县| 阿拉善盟| 临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