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

“鄴城等各處城池,之所以能夠有恃無恐,實(shí)在是因爲(wèi)有源源不斷的糧秣能悄然及時運(yùn)來。請恕外臣無禮,陛下麾下名將良臣素來雲(yún)集景從,難道都沒一個人想到,冀州境內(nèi),定是有某處絕大糧倉,在做隱蔽的強(qiáng)力後援麼?”

高嶽神色微動,沉吟片刻道:“卿說的這些,此前並不是沒人想到。但是前線遍灑斥候,卻終未探索到這種糧倉的存在,故而後來時間一長,便將這個假設(shè)否了。如卿之言,難道冀州境內(nèi),當(dāng)真有這麼個隱蔽的極好的絕大糧倉存在麼?”

桃豹臉上隱約浮現(xiàn)出高深莫測的淡笑。他不停地點(diǎn)著頭:“糧倉嘛,自然是有的。不過其所在,世人確實(shí)難以想到。外臣請問,未曉陛下可知道曲樑城麼?”

高嶽有些茫然,他確實(shí)沒聽說過什麼曲樑。大司農(nóng)曹莫見狀,忙上前解釋道:“臣啓陛下。這曲樑城乃是河北冀州廣平郡轄地內(nèi)的一處所在,又叫做曲樑邑,其地方圓狹小,其實(shí)夠不上稱作縣城,地理位置也不突出,故而很多人都不熟悉這個小地方。”

高嶽道:“曹卿從昔年時便行萬里路,樂於用雙腳丈量天下,故而各處州郡縣鄉(xiāng),大都知曉。卿能這般解說,那定是不虛了。難道,趙國的絕大糧倉,便是隱蔽修築在這曲樑城終或者是附近某處麼?”

“難道挖在地下?不可能啊,地下潮溼,最不易儲糧!……”

“要我說,估計是將城中民居推倒一片,然後就地取材修築的糧倉……”

“曲樑城,這麼一說我倒有些印象了,好像是離洺水不算遠(yuǎn),莫非趙人將糧倉修在洺水之畔?但爲(wèi)什麼斥候會找不到呢?……”

大殿中,衆(zhòng)人也忍不住交頭接耳,紛紛低聲猜測議論起來。桃豹看在眼裡,聽在耳中,面色愈有得色,只是不停的搖頭。

“諸公所言,皆是不對。外臣斗膽說一句,陛下也只猜對了半數(shù)。大糧倉並不是藏在曲樑附近或者某處,而是,”桃豹故意頓了頓:“而是,整個曲樑城就是一座糧倉!”

殿內(nèi)一片譁然,連高嶽也頗爲(wèi)吃驚。從來只聽說在城市中開闢場所以作糧倉的,或者在城外依著地形山勢,專門修挖建築糧倉的,甚至還真有在地下儲糧的,還真從未見過或聽過,有一整座城市就是一個糧倉的。那曲樑雖然城池狹小,想必也是相對而言,作爲(wèi)人民居住繁衍生息的普通城市,可能算是小了些,但若是專門闢爲(wèi)儲糧所在,那便是規(guī)模罕見極爲(wèi)龐大的巨型糧倉!

桃豹提高了些音調(diào),強(qiáng)調(diào)道:“曲樑從前一直都是窮困偏僻的小城,戰(zhàn)略位置也不重要,在河北乃至冀州境內(nèi),幾乎算是微不足道,根本不會惹人注意的所在。但是,曲樑在鄴城的東北方,在襄國的東南方,從地圖上看,差不多正好位於兩大都市的中間,各

距不過二三百里。故而,當(dāng)初石虎聽從了張豺的建議,在戰(zhàn)時,將近六七成的軍糧,都放在曲樑城裡,一則爲(wèi)了隱蔽,二則可以及時地、隨時的對兩都進(jìn)行調(diào)配支援。”

高嶽疑惑道:“若是真如桃卿你所言,這樣干係重大的要地,應(yīng)當(dāng)是重兵把守戒備森嚴(yán),一看便和普通城邑有所不同,我軍斥候也不算無能之輩,爲(wèi)什麼都是毫無察覺呢?”

桃豹搖頭道:“這便是關(guān)鍵所在了。從外表上看,曲樑城如今和普通城邑,也根本沒有任何不同,沒有人會想到這麼個不起眼的小城鎮(zhèn),會隱藏著驚天的秘密。實(shí)際上,城中早就連半個百姓都沒有了,糧食全都堆藏在民居中。而所有居民人口甚至各類走卒販夫,其實(shí)都是軍隊士兵假扮的,就是爲(wèi)了進(jìn)一步加強(qiáng)其隱蔽性。此事在趙國內(nèi),只有部分高層才知情,有很多大臣都被矇在鼓裡。貴軍斥候看不出異樣,也是在情理之中。”

桃豹見衆(zhòng)人皆是交頭接耳滿面驚訝,隨之所有目光都牢牢系在自己身上,他忽而有些異樣的得意情緒,大聲道:“只要將曲樑城打下,那麼,鄴城最多隻能再支撐三月便將陷入絕境。而鄴城若失,便可以最快最有效的擊潰趙國士兵的鬥志和軍心,吾料襄國也必然人心動盪難以收拾,貴軍便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絕大戰(zhàn)果!”

說著,桃豹雖然仍躬著腰,但一雙毫不昏花的精芒老眼,直直盯住高嶽道:“外臣棄國而走,趙國朝內(nèi)必然一時紛亂。石虎縱使會採取些防備措施,但估計短時間內(nèi)還沒有想到曲樑這一層上來。外臣請陛下立即降旨,定然要搶在他反應(yīng)過來之前,將曲樑徹底奪下!”

高嶽腦海中急劇轉(zhuǎn)動,內(nèi)心翻涌不已,但面上卻保持住波瀾不驚的模樣。他點(diǎn)點(diǎn)頭,慢條斯理道:“唔。桃卿此言,甚爲(wèi)有理。不過具體如何操作,稍待退朝後,朕當(dāng)再與大臣公卿等細(xì)商,然後酌情降旨去往曉諭鄴城方面諸將士,另外還要考慮到前線主帥的實(shí)際建議,朕意不要這樣急於眼下一時。”

桃豹面上也不變色,心中卻有些發(fā)滯。他自然明白,縱使高嶽再有寬仁明主之稱,拋去各種因素不提,光只他過往的身份,就註定了他不可能一上來就得到秦國朝廷上下十足十的信任。

高嶽沉吟道:“卿獻(xiàn)此計,是爲(wèi)了報復(fù)石虎,到底也是在傾覆故國。雖然內(nèi)中自有不得已的苦衷情由,畢竟是行違背常情之事。朕想問卿,若是朕果真誅殺石虎、吞併趙國之後,卿究竟還有何所求麼?”

桃豹長嘆短籲起來,情緒明顯變得低沉起來。片刻,他擡起頭來,毫無矯飾道:“外臣自逃出國門後,滿門百十口人都被石虎殘酷的虐殺了。外臣坎坷辛苦一生,滿指望老來能享幾年福,可是,只爲(wèi)了念著我先帝昔年的情義,卻把自己弄到這樣悲慘的結(jié)局。外臣今

年六十有一,本就沒幾年好活,如今更連一子半孫都沒有了,想來心如死灰,還有什麼指望!”

“只是仍然不肯就死,還是因爲(wèi)咽不下這口氣。鄙國先帝,有人恨其入骨,也有人愛之如父,他一生功過任由後人評說,外臣自無強(qiáng)辯之理。但真心不忍我先帝畢生基業(yè)化爲(wèi)灰燼,外臣如今只有一個請求,待石虎滅亡之後,請陛下垂憐,可劃冀州復(fù)立趙國,更立石氏宗族中賢能長者爲(wèi)趙王,仿遼東慕容氏之例,使趙祚不絕,可永爲(wèi)大秦東藩。如此,非惟趙民感恩戴德,天下當(dāng)仰陛下如父母,便是南方蘇吳,亦當(dāng)既敬且畏了。”

桃豹噗通跪倒在地,竟然自己咚咚咚磕起頭來:“外臣懇請陛下發(fā)聖主之賜,於法外格外開恩,準(zhǔn)外臣之情,外臣便是立死以謝,也是銘感五內(nèi)。”

昔年,楚軍兵圍漢王於滎陽,漢軍日漸不支,漢王夜不能寐。謀士酈食其諫道,不如復(fù)立六國後裔,使各國人民都能對漢王感德慕義,萬衆(zhòng)歸心,繼而楚國便自然畏威懷德,甘於臣服了。漢王大喜,正欲施行,幸有張良聞訊立即制止,並鞭辟入裡分析一番,使得漢王醒悟,及時收回了錯誤的成命。

高嶽腦中,自然想到了這樣一出史書中的經(jīng)典記載。旁的不說,千辛萬苦打江山,好容易攻滅了對手,結(jié)果不將敵國的財產(chǎn)土地賞給有功之臣,反去爲(wèi)了莫名其妙的虛名,又去復(fù)立對手的宗族後裔,讓其繼續(xù)原地稱王,等於費(fèi)了無數(shù)週折卻又轉(zhuǎn)回起點(diǎn)這種愚蠢做法,簡直讓人大呼不可思議。

除去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還有一層,讓高嶽下意識地有些著惱就要大搖其頭,卻忍住了沒動,只將眼睛看向楊軻。楊軻當(dāng)然心領(lǐng)神會,當(dāng)即便就又從班列中款步而出。

“足下此言謬矣。從前晉武滅蜀吞吳,劉禪、孫皓相繼解入洛陽,便有安樂公、歸命侯之名,時至今日,世人仍以晉武此舉爲(wèi)善德。卻未聞蜀吳亡後,劉禪孫皓又復(fù)立爲(wèi)帝矣。我大秦服膺天命,自當(dāng)混合宇內(nèi),天無二日,九州一統(tǒng),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哪有去一趙帝又立一趙王的道理?”

桃豹此回有些不甘,便想回辯,高嶽清了清嗓子,沉聲道:“相國之言,便是朕之所想。此言甚爲(wèi)不妥,毋庸再議!”

乍聞高嶽聲音一改方纔,開始轉(zhuǎn)冷,桃豹不免有些訥訥,又感覺蕭索的很。卻聽高嶽又意味深長道:“既然桃卿主動提起,朕便也來說一說。桃卿想立石氏宗族中賢能長者爲(wèi)趙王,呵呵,你是指石生吧!”

腳步聲響,唐累昂然下階,在桃豹略帶緊張的注視下,將一件物事遞到他面前。桃豹忙接過來,卻是一封奏疏,首先搶入眼中的,便是黑漆漆的五個大字:罪臣石生乞。

桃豹眼皮一跳,後背上竟然開始慢慢滲出汗來。

(本章完)

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wǎng)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cè)周姍C(jī)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jié)將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dāng)朝新貴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xiāng)的路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一百九十章 落花有意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間失敗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dāng)兒戲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兩百七十章 戰(zhàn)事又起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jìn)爵爲(wèi)王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一百三十章 運(yùn)回好馬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dá)成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一百零一章 機(jī)鋒涌動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yǎng)親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dá)成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兩百一十五章 擊退來敵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四百二十八章 黃粱一夢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dāng)面秘奏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shù)日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
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wǎng)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cè)周姍C(jī)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jié)將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dāng)朝新貴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xiāng)的路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一百九十章 落花有意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間失敗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dāng)兒戲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兩百七十章 戰(zhàn)事又起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jìn)爵爲(wèi)王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一百三十章 運(yùn)回好馬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dá)成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一百零一章 機(jī)鋒涌動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yǎng)親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dá)成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兩百一十五章 擊退來敵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四百二十八章 黃粱一夢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dāng)面秘奏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shù)日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利川市| 乐陵市| 泾川县| 乐安县| 黑山县| 商南县| 石门县| 会泽县| 寻乌县| 高州市| 巨野县| 五常市| 凌云县| 广宗县| 枞阳县| 瑞丽市| 甘孜县| 会东县| 东乡族自治县| 寻乌县| 五常市| 平利县| 乌拉特后旗| 中方县| 阿坝| 南宁市| 墨江| 收藏| 江源县| 梅河口市| 寿宁县| 东兰县| 井陉县| 泰来县| 英山县| 咸宁市| 沧州市| 崇仁县| 霸州市| 临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