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

司馬保初次見到陳安,面前之人比想象中要不同,雖然不是很魁梧雄壯,但卻如同一柄出了鞘的寶劍,遮掩不住那鋒芒銳氣。尤其是那一雙狹長的三角眼裡,凌厲、冷靜,使男人毫不拖泥帶水的幹練氣色,彰顯的更加明顯。

再加上是先父放心使用的舊部,司馬保對陳安的初次印象很好。人與人交往,初次印象很重要,一旦落實便很難改變。所以在此後的歲月裡,雖然也曾聽信張春讒言有過猜疑,但司馬保對陳安在內心深處其實一直很看重信任,直到被陳安背叛甚至反戈攻擊,也還心存幻想,只說陳安是被逼迫至此,不願過多苛責。

“陳安,你當初曾爲先王馳驅效勞,如今又遠涉山水來投奔於孤,忠心可鑑,孤現在便升你做忠勇校尉,望你效忠於孤,建功立業博取功名。”

雕樑畫棟的大殿上,司馬保的聲音繞樑不絕,餘音顫動。他高高坐在正中的王座上,頭戴諸侯王專用的遠遊冠,極爲寬大的絳紗袍罩在肥大的身上,金絲鑲織,華貴異常。

階下,陳安跪伏在地,叩首拜謝。他心中想著,這座大殿,一點也不比當年長安老王爺的宮室小,氣勢同樣恢宏壯闊,盡顯王者風範。來投南陽王,在身份上對自己等於也是一種肯定,剛剛拜見,便立馬被拔擢職位,這一步應該是走對了。

“臣叩謝大王賞識之恩,臣必當從此盡心效忠,誓死追隨。”

陳安三叩之後,站起了身,畢恭畢敬地垂首肅立道:“臣帶來的兩百人,也是當年先王的忠實部下,如今隨臣來投大王,皆是和臣一般,有顆視大王如父母的拳拳之心,望大王看在此番孤忠上,善待衆人。”

當初決定來投奔南陽王時,陳安也給手下人做了保證,會盡力給他們爭取一些利益。不能到時候他一個人升官發財,辛苦追隨的弟兄們,一文錢的好處也沒有,這放到哪裡都說不過去,人心一寒,再想暖回來就很困難了。再說,陳安本來就是個非常厚待部下的人,故而此刻他趁著南陽王心情尚好,提出了小小要求。

果然司馬保一咧嘴,堆起了臉上的肉,“好,這也可稱爲兩百義士嘛,忠誠可嘉,孤心甚慰,如此,每人提升一級軍階,賞銀……”

他還沒說完,有個聲音便將其打斷,“大王,此人率部新投,寸功未立,所有賞賜,臣以爲點到即可。如果濫封,那麼原先的老兵,本來就對大王忠心不二,還曾在戰場上立過各等功勳,又該如何安慰?是不是會有種厚此薄彼、亂了秩序的感覺?”

這聲音一響,大殿之上不少人光是聽,連頭都不用回也知道,必然是平西將軍張春。果然張春從階下兩班中閃出,振振有詞道:“臣一片公允之心,皆出肺腑,還望大王採納。”

司馬保聞言,又有些踟躕起來,覺得張春之言似乎也在理。但他前面封官賞銀的話已經說出一半,不好收回來,又找不到什麼話來掩飾彌補,一時有些尷尬,愣怔住不知說什麼好。

司馬保一生,最大的爲人詬病之處,不是心懷二心,拒不勤王;也不是擁兵自重,坐視宗廟淪亡,而是自小勤學好讀,卻始終闇弱無能,優柔寡斷,最終因此身亡。此種場合,若是正常的主

子,定會斥責張春動輒插話的無禮,繼而懂得非常之時要對新投人才有非常籠絡,不會採信張春的建議。不要說如符生、石虎一般的暴君,早就將張春當場大卸八塊了。

長史淳于定,察言觀色,曉得司馬保此時正是左右兩難、語滯詞窮的窘態,於是便越衆而出,打了圓場道:“大王,臣建議新附兩百義士,每人賞銀十兩,以作鼓勵。軍階嘛暫時不升,留待日後立有功勳再因功輪賞,也是個公正公平的用意,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司馬保心中暗喜,直道淳于老兒實在懂我,是個妙人。他面上做出無奈之色,對著階下的陳安嘆口氣,道:“本欲厚待卿等,以示孤王愛才之心,奈何爲公平計,軍階實不便輕易相授,如此除了卿提任校尉以外,便委屈卿的兩百部下,日後再作計較。”

南陽王親自開了口,便給此事做了個定調。陳安沒法,只好叩首謝恩,心中卻安慰自己,好歹兄弟們每人能有十兩銀子,總比兩手空空要好。

司馬保身材肥碩,正襟危坐時間稍長,便覺得支撐不住。但當下場合,乃是在正殿之上接見新投之人,務必講究莊重嚴肅,不可讓人覺得輕慢無禮,司馬保只好咬牙再堅持一會。

“現在卿已算是孤的麾下之臣,算是家裡人,有些話,可以敞開了講。隴西高嶽,日益強勢,若他不在我秦州轄內,孤哪裡會去管他,但若坐視他這樣發展,不出幾年,孤王秦州刺史的位子,怕是都要給他,孤王心中漸感不安。”

司馬保挪動一下屁股,又往後靠了靠,頓時感覺舒服了些,不由暗自吁了口氣,他忙拿眼去看,陳安並不曾擡頭觀望,仍是垂首肅立,司馬保很是滿意。

“人皆說未雨綢繆,此言誠不我欺。此前,我在給卿的書信中也曾提過,希望卿能替孤王征討陰平,如今陰平雖然仍是單獨一郡,但實際上已經被高嶽握在手中,這樣的行爲孤王很難忍受。卿去,打下迭部城,孤王任命你做迭部城主,若是有本事能打下整個陰平,孤王給你做陰平太守!如何?”

司馬保確實曾在信中說過,會分撥一千精銳士卒給陳安,讓他帶領去打迭部。不過這正是陳安的爲難之處。他並不是怕廝殺,相反他還有些躍躍欲試。他所糾結的,是目標定的太大,而能達成的實力又很小。

陰平距離天水郡上邽城較遠,目前又在對方的實際控制中,若事光明正大的出兵,則必須要經過隴西郡境內,高嶽怎麼可能會放他們過去。若是沿著邊境專走隱秘小道,則會繞上很大一個圈,光是師老兵疲、糧草不濟這兩條,就能摧垮一支本來戰意昂揚的軍隊。所以莫說只帶一千人,便是帶五千人,陳安也沒有必成的把握能夠打下陰平來。

不過,陳安對此早已有了打算。他站在階下,從容不迫道:“大王垂詢,臣不敢不據實回答。陰平遙遠,隴西軍強悍且有防備,臣以爲,若只領千名士兵前去陰平,必敗無疑。”

“哦?卿可是認爲兵力稀少,不足成事?”

“非也。臣認爲,隴西軍強悍,又且有武都氐人爲助,便是給臣五六千人馬,勝負也不過是五五之數,成敗未可知也。”

這話一出,實在是大

掃士氣。頓時整個大殿上的目光,都齊齊集中在陳安身上,訝異的有,惋惜的有,但大多數都是鄙視的目光。

司馬保有些不悅,他要的是樹一個激昂慷慨的榜樣,在聽到他的指示後,一往無前的便奉命而去,然後攻城略地,斬將奪旗,捷報連連飛起。不料陳安開口就是畏敵的腔調,實在是有些掃興。

“聞卿當年在先王帳下,以勇武著稱。何以現下這樣畏敵如虎?不要讓孤王看輕於你。”

接著張春便又是第一個站出來,重重的哼了兩下,高聲斥道:“這樣怯戰庸懦,還好意思來投奔大王,在這大殿之上誇誇其談,真是恬不知恥,還不自己滾出去?”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這是什麼廢物。”

“定是聽聞大王仁愛,想來帳下混飯吃的,太過無恥!”

張春的親信,也脣槍舌劍的紛紛叱罵起來,有幾個做義憤填膺狀,若不是在大殿之上,真有拔劍要立斬陳安以謝大王的架勢。

聽著司馬保從稱呼‘卿’直接就變成‘你’了,周圍紛紛嘈嘈之聲也不絕於耳,陳安面色不改,毫不以爲意。他自覺胸中的謀劃和勇略,哪裡是這些庸人能想到的。再說,什麼樣的艱難困苦,他都經歷過,失意、窘迫都不曾讓他心中的火焰熄滅,這些許的質疑又算得什麼,一羣呱噪之輩,徒逞口舌之利而已。

陳安擡首望向司馬保,大聲道:“臣斗膽有一事請教大王。”

“講來。”

“臣請問大王,關於目前隴西的現狀,大王是想只不過給高嶽些許教訓,讓他老實一點乖乖的做大王的麾下之臣,還是想一舉殲滅隴西的異己勢力?”

這番話問的較爲犀利,將一件件僞裝的外衣全部撕掉,直接把最核心的問題捅出來:到底能不能接受隴西郡的新興勢力,再簡練一些,就是要高嶽生,還是要高嶽死。

殿上衆人又交頭接耳起來。張春厲聲道:“小子何必多此一問?隴西高嶽陰奉陽違,居心叵測,能早除掉當然是最好,只不過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大舉進攻他,不然大王何以犯愁?”

陳安冷冷地瞥他一眼,復對司馬保言道:“其實想要達到目的,也許不需要太多兵力。”

司馬保頓時來了精神,“怎麼,卿有何良策可行?”

“往昔臣聽聞大王也曾派遣軍隊,意欲強行接管陰平,從而弱化高嶽的勢力,結果並未成功。如今高嶽整練軍馬,南結氐人,實力日益強盛。若是王師大舉征討,倒也可以憑藉優勢兵力,取得勝利,但是我軍也必將有所損失,使精銳兵卒白白喪掉性命,如今匈奴人正秣馬厲兵準備破潼關而東來,此正我軍蓄養精力擁兵觀望的時候,所以發大軍而伐隴西,實乃不得已的下下之策。”

司馬保心想這正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略皺了眉道:“這其中道理,大家都是知曉,也正是孤王左右兩難之處,你可有什麼解決辦法?”

陳安突然提高了音調,斬釘截鐵道:“臣有一計,願親領部下兩百人,輕裝疾行至襄武城,趁其不備,一舉攻進城內,直接殺入府衙將高嶽亂刀砍死,徹底清除大王心腹之患!”

(本章完)

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六十八章 名正言順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一百二十五章 獻出陰平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三百五十二章 壯士斷腕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獨鬥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
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六十八章 名正言順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一百二十五章 獻出陰平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三百五十二章 壯士斷腕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獨鬥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南市| 柳江县| 蒙阴县| 宁都县| 吉隆县| 郧西县| 孟连| 金川县| 西丰县| 大关县| 宁阳县| 内丘县| 普陀区| 牟定县| 小金县| 乌拉特中旗| 柘荣县| 昌吉市| 阜新市| 满洲里市| 正定县| 祁阳县| 温州市| 沧源| 杂多县| 利川市| 天台县| 金门县| 呼伦贝尔市| 松溪县| 株洲县| 平和县| 沙河市| 闻喜县| 牟定县| 平安县| 东光县| 永福县| 静安区| 兴山县|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