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

高嶽紅了眼眶,頓首再拜,恭敬地接過聖旨,使人持去小心保管。他回想起司馬鄴那蒼白憔悴的臉,不由真心一陣難過,扶著案幾,良久默然無語。

但事已至此,徒然悲傷也屬無意。皇帝至始至終都十分感念高嶽,在最後一道旨意中,還對他高度讚賞並加官進爵,這是好事,乃是對高嶽的無比認可。當下,堂下衆文武,收拾了心情,高呼“大將軍”,統皆屈身參拜。

高嶽卻避開身去,連連擺手道,如今天子蒙難,非是臣子得享名望爵祿的時候。此乃詔使人哀痛,實不敢聞,再三謙讓不受。最後在衆人齊聲言道不可有違陛下苦心勸諫之下,高嶽才表示,既如此不敢抗旨,便就暫爲代理大將軍、尚書左僕射等勳職。

高嶽對王該溫言道:“此道聖旨,乃是陛下親手交與,意義重大,我待要珍重保存,留作一生紀念。雖有涉及張公之語,但我實不忍讓你就此持去,王將軍可回去將我的苦衷轉告張公,我且將尋機派遣使者,去當面拜會張公。”

當日皇帝賜旨,王該也在場,司馬鄴說的明明白白,這道旨意確實是交給高嶽的,就算其中內容提到涼州張寔,但受衆卻只是高嶽一人,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眼下這聖旨,便就是高嶽的私人之物,不容他人染指的。王該當即無話,拜伏於地,對高嶽長期以來的關照表達了衷心的感謝,並表示能夠與高嶽結識並曾並肩作戰過,幸也,今將辭去,萬望貴體珍重,且盼來日相逢。高嶽遜謝,不再強留王該,聽憑他率部西去。

待衆人散去後,韓雍及楊軻留了下來,卻當面向高嶽告罪,言道進據上邽之後,因從穩定局面收攏人心的大局出發,韓楊二人,私自做主,對從前南陽王舊臣等,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寬宥處置,並公開表示了既往不咎的態度。但對於原秦州長史淳于定,韓雍倒是當衆斥責,說淳于定位居輔官之首,不向南陽王勸善,教其爲君爲國,反倒一味逢迎,兼且迭獻奸謀,乃是大惡,下令將其關入大牢。不禁處罰了淳于定,也起到了對降臣們敲打邊鼓的警誡效果。這此中種種,雖是便宜行事,但韓雍謹慎,生怕脫不了專擅的嫌疑,故而一定要當面向高嶽剖析清楚。

高嶽連連頷首,末了將手一揮,表示韓楊二人,臨機應變,在短時間內便將上邽城態勢控制下來,非惟有罪,更且有功,至於專擅云云,不值一提。他雖然對韓雍穩定局面的做法很是贊同

,但其實對韓雍這種始終恭謹守節的態度,更是讚賞不已。

高嶽略想了想,決然道:“淳于定此人,從前一貫爲惡,且始終引導、教唆司馬保,仇視於我,更且與張春等沆瀣一氣狼狽爲奸,可謂蠹臣。我的麾下,哪裡能有他的位置!以我的意思,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也要讓人明白,我高嶽大度和寬容,並不是不講原則的。”

楊軻點首道:“淳于定官聲不佳,於國於民,都沒有一絲的增益。且他乃是與我敵對的首謀和鼓吹者,屢屢作惡確實留之無用。我道祖一手拂塵教化世間向善,另一手也要用大神通降妖除魔,世間萬物的道理,都是相輔相成的。”

韓雍心事既去,不禁鬆一口氣,又道:“主公之言,屬下無有異議。不過還有一人,屬下和楊長史都覺得不好處置,便聽任其閉門家中,留待主公親自決斷。”

胡崧自從拒絕再領兵作戰之後,便被惱羞成怒的司馬保投入大獄,更曾一度要被殺頭。後來上邽被秦軍圍攻,司馬保焦心如焚,便忘卻了顧及胡崧。等到司馬保被張春劫持而走、上邽城終於易主的時候,胡崧仍然在牢裡困著。

韓雍因曾與其在南安相攻對峙,對胡崧的軍事才能,倒有些肯定,心裡對其也頗有印象。城破後,韓雍陡然想起胡崧,但在衆人中遍尋不見身影,待聽得裴詵述說,方纔明白了前因後果,便徑直往獄中將胡崧釋放了出來。

孰料胡崧只不過淡淡的道了聲謝,對韓雍誠懇的招攬之意,當面拒絕,只言自己心灰意冷,不願再復入仕途,情願從此閉門隱居,不問世事,還請成全。同來的裴詵,不禁好言相勸,胡崧面對老友的苦口婆心,也是不置一詞,只是搖頭不已。

無奈,韓雍便聽任胡崧自回府中,眼睜睜看他當真是大門緊閉,不再交際。連裴詵此後數度上門再勸,不是無功而返,就是乾脆吃了個閉門羹。雖然胡崧直到目前,還是抱著不合作的態度,但他畢竟與淳于定截然不同,一則未聞品行有虧,二則元勳之後,三則臨敵實戰也算將才。故而韓雍與楊軻議定,還是等高嶽來了之後,再當面彙報,爭取一下。

這日,胡崧仍舊在家中愣愣地望著院中的梅樹,想著心事。轉眼又是一年,梅花依舊繁茂冷豔,但人卻愈發落魄失意,真是情何以堪!胡崧惆悵滿腹,怔忡無言。

他就算閉門不出,也不是不曉得如今外面的局勢。朝廷亡了

,他曾獨居內室,大哭一場,不過對於高嶽二度勤王捨生忘死戰鬥到最後,胡崧意外之餘,還是真心懷著敬佩的。按說眼下秦州終於易主,他名正言順就此歸附豈不最好,但胡崧邁不過心中的坎。

要說階級之分門戶之見,也還是有一點的,另外從前的對手,現在卻要俯首稱臣,這也讓他有些不好接受。但最關鍵的是,他把握不了高嶽的態度,對於未來不敢抱有希望。雖然裴詵現在據說也很受重用,但裴詵和他不一樣,裴詵是文臣,沒有什麼傷害性;而他是能領兵打仗造成威脅的武將,而且曾和高嶽公開的敵對過,在戰場上廝殺過,這叫他如何敢輕易歸降?

從古至今,降附之人,最後不得善終的故事,比比皆是。遠的不說,便是本朝的先大將軍、東平郡公茍晞,戰功卓著,屢破強敵威名赫赫,後來在內爭外鬥中不得已投降了石勒,石勒先是表示既往不咎,但不多時便找藉口殺了茍晞。這前車之鑑,實在是後事之師,他投降高嶽,不過點點頭而已,但誰曉得日後會不會落得和茍晞一樣的下場。

所以心中沒底,便乾脆不去做,明哲保身總還可以吧。胡崧覺得自己的判斷應該是正確的,尤其是在昨日聽聞淳于定被公開斬首之後,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但眼見故舊同僚都在新主之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裴詵等幾人更是頗受重視,這讓胡崧不自覺地又感到很是失落,一種將蹉跎餘生的悲傷,油然而生。

呆望良久,胡崧腦中如麻,亂七八糟的不知在想什麼,便心不在焉的轉身回走。剛轉到前廳口,便聽得堂外一聲高叫:“聖旨到!”

胡崧愕然望去,卻是一個小黃門,手持著明黃色的詔卷,昂首進來,就要宣示。胡崧驚詫莫名,不由開口叫道:“且住!這是哪裡的聖旨?”

小黃門正色道:“胡將軍此言大爲不敬。聖旨正是今上所賜,此外哪裡還有?可跪聽。”

皇帝不是已經在長安城破後,被匈奴人俘虜了麼,如何還會有旨意發出。胡崧滿腹狐疑,但看那小黃門毫無僞色,不禁還是隨即跪伏於地,三呼萬歲。

“天步厄運,禍降晉室,京師傾陷,先帝晏駕賊庭。朕流漂宛許……”

小黃門高聲誦讀的,正是高嶽受賜之旨。但胡崧並不知道,當下從頭到尾仔細聽完,雖然內容與他毫無關係,但還是驚得愣在當地,連站起都一時忘卻。

(本章完)

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六十八章 名正言順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賞私贈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聖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上架感言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
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六十八章 名正言順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賞私贈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聖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上架感言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城市| 安远县| 寿阳县| 如皋市| 汉源县| 古浪县| 开远市| 肇东市| 雷山县| 泸定县| 仲巴县| 贵定县| 康平县| 京山县| 绥芬河市| 灵丘县| 青龙| 连云港市| 宜都市| 唐海县| 兴城市| 正蓝旗| 阳泉市| 常州市| 肥乡县| 汾阳市| 天峻县| 赫章县| 合阳县| 鹤壁市| 渝北区| 通化县| 旌德县| 左贡县| 漠河县| 伽师县| 婺源县| 花莲县| 延吉市| 平湖市|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