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

方進了門洞處,已有無數軍民大聲歡呼起來。無數人流著眼淚,便在人羣中跪了下來,給高嶽頻頻磕頭,一口一個“恩公,”一口一個“忠臣,”到最後,所有人都拜服在高嶽馬前,山呼海嘯。那種瀕臨死地、得人救助才絕處逢生的強烈情緒,讓樸實善良的百姓,只有通過這樣的舉動,才能抒發和表達內心的情感。

見人羣中還有白髮蒼蒼的老者也在跪著,高嶽心中也很是動情,他忙跳下馬來,就要將身前的一個老漢攙扶起,結果更多人圍了上來,伸出手來拉住了高嶽及隴西軍卒等人的衣甲,盡情抒發著激動的情緒。雷七指和周盤龍,上陣廝殺都是一把好手,卻同樣沒有經歷過這樣被擁護歡呼的場面,俱都是侷促難以應付,虧得樊勝在前引導開路,高嶽一行連挪帶走,半晌纔來到城樓臺階下,已是寸步難行。

正忙做一處時,人羣中忽然騷動起來,接著便紛紛退散了開去。高嶽擦了把頭上的汗,擡眼四望,卻見臺階處有不少官員,簇擁著一名少年,正向這邊走來。那少年雖是身形高,但略顯單薄且面容憔悴,但頭戴沖天冠,身披九龍袍,外罩團花大氅,倒也氣度不俗。

高嶽心中一動,忙上前兩步,搶先就地拜倒,激動道:“臣,隴西太守高嶽,覲見皇帝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這便是西晉朝廷的最高統治者了。不論年歲及資質,皇帝,本來就號稱君權出自天授,秉承天意治理管束九州方圓,乃是天子,其神聖威勢不可仰視。高嶽暗自感慨不已,拜見皇帝,他前世不是沒有過這種經歷。岳飛乃是國家上將,朝廷幹臣,和宋高宗曾經也有過親密友好的共處時期,彼時,他與義兄岳雲,隨在岳飛身側,上見天顏,也不是一回兩回了。

如今再世爲人,經歷波瀾曲折,終於又見到了皇帝。雖然面前的君主是個少年,但是皇帝的身份,便代表著這世間最高法則,代表著華夏民族千百年來,至高無上的神聖和不可仰視的威儀,代表著漢家不可顛覆的傳統禮法和制度。

高嶽自幼受到儒家君君臣臣的理念薰陶,又有岳飛這種持身極正的楷模影響,故而對於皇帝,他的心中實在是敬畏且擁戴的。便是前世時,宋高宗冤殺岳飛,高嶽極度憤懣,對朝廷確實心懷怨懟,但更多銜恨在宰相秦檜身上,認爲君王有失,乃是臣下奸佞不法而致。

“高卿!朕……”

司馬鄴一把扯下身上寬大的外氅,兩步上前,親自披在了高嶽的身上,並弓下身來,就要將高

嶽扶起。

高嶽意動,司馬鄴其實更加心潮難平。他降階而迎,以皇帝至尊身份,主動來迎接一位臣子,且親手來扶,實在是大大超乎常理。但他本來就是一位少年人,行事容易憑著感情而動意氣用事,又因爲確實感懷高嶽的保駕之功,願意降低姿態來表達自己或者說朝廷的謝意。故而麴允索琳等左右大臣,也默認了他的出格舉動,沒有出聲阻止。畢竟這種時候,誰也不願意做那般不識時務的無趣之人。

高嶽不起,堅持在地上恭恭敬敬的三叩首,才自己站起身來。周圍一衆人等,見高嶽如此謹守禮法,並不因爲立下擎天之功而顯露驕縱,又不似尋常軍漢粗魯無知,皆是暗自點頭稱讚。麴允等大臣,更是心中舒暢,對高嶽印象又好了一層。

“卿如今力克強敵,拯救這長安滿城百姓,朕銘感五內,必有以重謝,且將傳告天下,使萬民皆知高卿忠勇之心。”

司馬鄴見高嶽畢恭畢敬之態,心中很是寬慰。近前照面又見其面容俊秀,高大威猛,樣貌不俗,更是又多了幾分敬愛。他笑容滿面,對左右笑吟吟以道。

“奉詔勤王,本分也。且君父有難,臣子之恥。如今胡虜小人得志,一時囂狂,只要陛下勵精圖治,爲臣者精忠報國,臣想胡虜便是跳樑小醜,必不長久。且此戰上賴陛下洪福齊天,下有將士奮不顧前,臣何功之有?陛下謬讚,臣愧不敢當。”

高嶽側身以對,一番話說得司馬鄴在內,衆人都是點頭不已。麴允暗道,這高嶽能夠在隴西異軍突起,果然分屬人傑。

“樊勝,卿出城逆戰,朕親眼所見殺敵不少,毫不畏縮,沒有讓朕失望,這份功勞,朕也要好好獎賞一番纔是,不過當下城中有所匱乏,據報涼州將有物資運來,你的功且待記下,朕總不會虧負你便是。”

轉眼瞧見樊勝,司馬鄴又笑道。索綝忙在旁誇讚應和幾句,畢竟樊勝也算是老相識自己人,眼下場合,總也不好冷落了。

顧不上擦一擦臉上的血污及灰土,樊勝忙即下拜,雙目炯炯大聲道:“此次獲勝,實在是高將軍的大功,臣不過是跟在人家身後撿果子吃,又哪裡有什麼功勞好說?陛下謬讚,臣愧不敢當。”

他看一眼高嶽,又正色道:“不過爲國殺賊,實在是食君之祿爲君分憂而已,乃是我輩本分。臣還常恐力有不及,辜負聖恩,又豈是盼著財富名祿?”

大家一致叫好,司馬鄴面泛紅光,更加笑意盈盈,對臣子的知禮守節,很是贊

賞。

“報!”

正說話間,有小校飛奔來報,“啓稟陛下,據探報得知,敵軍後撤三十里後,馬不停蹄,已往臨潼城方向退去,敵情暫時已可解除。”

這錦上添花的好消息,越發讓所有人歡欣不已。司馬鄴難得笑容滿面,轉眼見高嶽身後,有數十人仍跪在當地,便道:“高卿麾下,朕看皆是虎狼勇士。此皆何人?衆卿且先起身。”

“謝陛下!”

雷七指、周盤龍爲首,數十名隴西軍將呼啦啦起身,整齊劃一,氣勢驚人。雷周等人,雖出身草莽,然而畢竟在皇帝面前,哪裡敢有所怠慢,且在隴西臨行前,高嶽曾特地交代過,若有皇帝接見時要注意的各種禮節制度,故而衆人心中凜然,不敢有一絲懈怠。

皇帝以下,見隴西軍軍貌如此凜然不凡,皆是心中感慨嘆服。這邊,高嶽爲司馬鄴一一略作介紹,司馬鄴頷首,對隴西衆將勸勉一番。末了又道:“高卿,朕見卿家麾下,也有數千兵卒,怎麼眼下……?”

“回陛下,臣帶來三千人馬。不過未奉詔旨,不敢私自率全軍入城,故而臣令所部軍隊,暫且駐紮城外,正好看押監管一衆降兵。眼下臣只帶的三十名隊主以上軍官前來見駕,敬侯陛下指示。”

司馬鄴恍然大悟,繼而感動不已。高嶽這般強臣,便是直接揮軍入城,也沒有人能奈他何。三國時董卓入洛陽,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孰料高嶽自身卻能主動堅守臣禮,不越雷池一步,使朝廷不致落入尷尬,實在是知禮忠忱之人。

“高將軍高風亮節,吾等實在感佩,老夫麴允,高將軍有禮了。”麴允初時見無數軍民跪拜高嶽,心中有些不快,又擔心高嶽一發不可收拾成爲跋扈之臣。如今見其言行舉止,沒有一絲驕縱,終於釋去疑慮,帶著滿面敬重,上前來給高嶽施了一禮。

“下官見過麴大都督……這位是?啊,索太尉有禮。”

高嶽見皇帝身旁,一左一右兩人在衆臣之前,曉得不是一般人,待得麴自報家門,且又拉過索綝來介紹,便證實了心中猜想,趕忙客氣迴應。不管怎麼說,高嶽雖然立下大功,然而畢竟根基淺薄,此番能和朝中大佬搞好關係,不是壞事。

“來來來。這裡也非問對之地,陛下和高將軍且請移步,再暢談一番。”

索綝吩咐了城防守備諸事,上前笑呵呵的說道,司馬鄴點點頭,竟然上前拉了高嶽的手臂,在一片歡呼聲中,往宮城處而去。

(本章完)

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特殊情況說明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四百二十章 想象不到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統一回復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兩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離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危急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
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特殊情況說明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四百二十章 想象不到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統一回復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兩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離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危急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修县| 垫江县| 建湖县| 安国市| 沧州市| 易门县| 子长县| 阿图什市| 阜新市| 大冶市| 改则县| 巴马| 宝清县| 治县。| 上虞市| 岳阳县| 诏安县| 东源县| 乌拉特后旗| 含山县| 盖州市| 濮阳市| 台南市| 岳普湖县| 黎川县| 宁津县| 建昌县| 寻甸| 汽车| 弥渡县| 冕宁县| 许昌县| 辰溪县| 临澧县| 英山县| 咸宁市| 庐江县| 抚宁县| 武平县| 南投县| 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