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

石勒聞訊,勃然大怒,加大了攻城了力度。靳明一天之內,數次遣使請劉曜救命。劉曜便令一直在觀望的徵北將軍劉雅生、鎮北將軍劉策等宗室,率軍前往平陽西城接應靳明。看到皇帝劉曜的部隊前來,石勒此時畢竟還算漢臣,倒也沒有立即翻臉,於是靳明帶著一萬五千平陽戶口出城,歸於劉曜,但靳氏全族轉眼便被翻臉的劉曜全部殺死。

在平陽,由於一直試圖挑起城中變亂、從而促其投降自己的計劃徹底失敗,失望憤怒的石勒縱兵大掠,將皇宮內外全部焚燬。不過聽從了張賓的建議,命人修復了劉淵和劉聰的墳墓,收攏國內人心擡高自身名望,繼而留兵駐守,自己統帥大軍班師,並把平陽城內的渾天儀和皇家法器等各種名物珍寶運回襄國。

雖然石勒沒有得到平陽的傳國玉璽,但是不能不說石勒是這次平叛行動的最大贏家。他除了物資糧秣大增之外,還前前後後共招撫漢國臣民十幾萬戶(包括部落),遠遠大於靳明帶給劉曜的那一萬五千戶。另外,劉漢帝國舊有的京畿之地也落入了石勒之手。他的觸角,眼下已經隨時可以從多個方向伸向河南、關中之地。

而劉曜卻由於腹背受敵,左右失措,喪失了最佳的行動時機,只是落得了名義上的被漢國上下公推的皇帝名號、象徵著受命於天的傳國寶璽,以及少量的戶口民衆。靳氏被滅、平陽落入石勒之手後,劉曜再也無心逗留,急匆匆的回到長安,正式舉行登基大典,並改國號爲大趙。但此時,他的趙國勢力範圍,已經只有雍州東三郡、河南司州及山西小部分地區,已不復昔年劉淵劉聰鼎盛時候的景象。

彼時,石勒迴轉襄國之後,派左長史王脩獻捷報給劉曜,並朝賀其即位爲帝。見石勒的賀表中,言辭之間頗爲恭謹,劉曜也很高興,又且爲了穩住石勒,便加封其爲太宰,加殊禮,進爵爲趙王,如曹操輔漢故事,友好的賜予各種賞物,禮送王脩回去。

但福禍相依,此言誠是不虛。使團中,卻有一人歸附了劉曜,並進諫道,王脩此來,其實是奉了石勒密令,來偵查刺探長安及關中的虛實,等得到了確切報告後,石勒就會來進犯。此時劉曜確實實力大受損耗,擔心底細泄露,於是立時派兵追還並殺害了王脩,原本授予石勒的官位、封爵及禮遇等也就此擱置。

使團中,有人僥倖逃脫性命,奔回襄國哭訴一切。石勒得報後極爲憤怒,並正好以此爲契機,擬出了著名檄文,傳遍天下。

“孤之奉劉家,人臣之道過矣。若微孤,豈能南面稱朕哉?根基既立,便欲相圖。天不助惡,使假手靳準,孤惟事君之體,當資舜求瞽瞍之義,

故復推崇令主,齊好如初。何圖長惡不悛,殺奉誠之使,帝王之起,復何常耶?趙王趙帝,孤自取之,名號大小,豈其所節耶?此後與劉氏絕好,俾衆周知!”

自下此令之後,石勒便悍然自立爲趙王、大單于,改元趙王元年,正式肇基後趙帝國。公開與劉曜決裂,從此前、後二趙並立,相互敵對,暫且不提。

且說秦軍三線皆勝,一舉攻佔雍州七郡中的西四郡,高嶽很是欣慰,嘉獎諸將,並順水推舟給劉胤賣個人情,就此退兵,擇期班師襄武。

其時很多部下都曾躍躍欲試,紛紛進言攻略長安,或者掃蕩雍州東三郡。高嶽笑而不答,繼而搖首否決。衆人極爲不解,高嶽才言明道,之所以不趁勝擴大戰果,乃是因爲兩點。

一則,通過攻略雍州西四郡,達到了既定目標。秦軍將士們眼下也頗爲疲憊,亟待休整,纔能有張有弛。而劉曜東方平叛之事暫告段落,已急火流星迴師長安,若此時再去攻打東三郡,劉曜被逼迫甚緊必然極力反擊,從而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導致勝負難料。且匈奴漢國也不是一戰便可全部消滅的,路還是要步步爲營踏實的走。

二則,高嶽極爲肯定道,將來真正的強大敵人,其實不是劉曜,而是東方的石勒。眼下暫且留住劉曜,無形中便使其爲緩衝地帶,從而爲我擋住石勒,避免立時便與其接壤而發生衝突。且劉曜在,就不會一直容忍石勒跋扈不臣,最終必將與石勒翻臉成仇而刀兵相向,我則可以安心發展壯大,纔好來收漁翁之利。

於是暫以西四郡爲屬地,使胡崧領雍州刺史銜,令其移鎮扶風乾縣,總管雍州軍事。安排妥當後,高嶽統帥大軍,班師襄武。

方回府衙,竟然有使者前來,大呼聖旨到。高嶽見其形狀,有些心疑,便直問卻爲哪裡的聖旨。使者言道,乃是大趙皇帝之旨。高嶽微微詫異,但也想聽聽劉曜說些什麼,便仍然大馬金刀的坐著,只把頭一點。使者哪裡敢叫高嶽下堂來跪著接旨,於是便只有裝作含糊不知,兀自大聲宣讀起來。

“閣下發跡隴右,席捲西州,飲馬河渭,揚威塞北,雖自古名王大將,未足爲喻。然則存亡決在得主,成敗要在所附。得主則爲義兵,附逆則爲賊衆,義兵雖敗而功業必成,賊衆雖克而終歸殄滅。故晉殘暴昏庸,諸王內鬥,塗炭天下黎庶,上天厭棄晉室。故我高祖,親率王師恭行天罰,數年之間便掃蕩中原,克成帝業,天下皆仰聖德?!?

“今朕爲中原所推,即位爲帝,必將延承高祖遺德。閣下以天挺之姿,威振宇內,擇有德而推崇,隨時望而歸之,勳義堂堂。若捐棄殘晉而歸隆漢,

朕必將既往不咎,引爲干城,屆時天下不足定,四海不足掃。今相授太尉、使持節,任秦、涼、夏、樑四州牧,領西北大都督,加九錫,進爵秦王。閣下若其受之,符遠近之望,朕心甚洽也。誠摯心意,皆旨中所具知,朕虛位以待,望眼欲穿,佇待回覆佳音。欽此。”

閱罷劉曜聖旨,高嶽若有所思。劉曜使者不敢造次,隻眼巴巴的候著,堂下一衆文武,也都默然相望。片刻,高嶽一笑,對衆人道:“趙皇帝,好大的氣魄和手筆,上來便封我爲王。原來在他劉曜眼中,高某還是頗有些價值的?!?

衆人一片騷動,忍不住交頭接耳。漢國使者鄭重道:“陛下有言:天下英雄紛紜,朕唯獨敬佩數人,秦州高公有其一。如今陛下將從前的仇讎一筆勾銷,還以超乎尋常的規格和名爵,熱切地期盼您的大駕,也可謂是聖眷優渥了?!?

從事中郎汪楷立時出列,對著漢使厲聲斥道:“此言荒謬可笑!劉曜使爾鼓動脣舌,無非想我家主公就此降附,從而能夠少一層心腹之患罷了。”

“我主一片誠意,怎容你這般無禮誣……”

汪楷看也不看漢使,兀自轉過身來,對著高嶽躬身施禮,正色道:“主公在上,且容屬下分說。我神州故土,自從被他匈奴首倡逆舉以來,動盪不堪,萬民離亂,四方戰火沖天,彼劉氏可謂始作俑者,罪大惡極,天下義士皆恨不能寢肉食血?!?

說著,他又轉而對一衆同僚道:“晉室雖微,國祚一分爲二。但天幸有我家主公降臨,正是上蒼憐憫世間黔首,不忍中原萬物被胡虜所踐踏。如今,我秦州欣欣向榮,上下人等,更應努力輔佐主公,同心協力恢復故土,便是日夜警惕尤嫌不足,遑論一旦自棄大好根基,轉去投奔虜君?寧不使天下既唾且笑!”

他說著,驀地朝著漢使戟指,橫眉豎目道:“此賊巧舌如簧,攪動人心,屬下請斬此賊,以儆效尤,以揚我威!”

漢使瞠目結舌,驚懼無言的望著高嶽。高嶽示意汪楷先退下,又想了想,便道:“鄙州上下一心,志在恢復,便是金玉成山,或者裂土分茅,也不能夠動搖,又豈是區區言語可以打動。不過爾遠來跋涉,專門爲我傳遞汝主之意,也是辛苦本職。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爾且歸去,爲我歸語汝主:各安本境可也,舉兵爭衡亦可也。至於任命,實難爲效。”

漢使怏怏而去。劉曜得報後,悵怒嗟嘆,卻也一時無可奈何。眼下形勢倒轉,心腹大患乃是禍起蕭牆的石勒,劉曜決意攘外必先安內,於是只有默許了關中現狀,一門心思先謀取石勒,必欲及早除之,暫且不提。

(本章完)

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兩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一百章 主客歡談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上架感言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獨鬥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獨鬥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九十三章 進佔西和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
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兩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一百章 主客歡談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上架感言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獨鬥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獨鬥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九十三章 進佔西和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江| 珠海市| 垣曲县| 犍为县| 上高县| 南靖县| 嘉祥县| 溧水县| 吉水县| 呼和浩特市| 赤壁市| 海淀区| 德令哈市| 邛崃市| 仪陇县| 焉耆| 同德县| 商河县| 陇南市| 邮箱| 宜兴市| 新乡县| 东丽区| 茌平县| 贵南县| 灵武市| 酉阳| 调兵山市| 汝城县| 莎车县| 乐平市| 九寨沟县| 太和县| 吴旗县| 大足县| 酒泉市| 克东县| 个旧市| 栖霞市| 神农架林区| 苍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