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章 當前形勢

晉永*康二年(301年),趙王司馬倫篡位,廢黜晉惠帝。齊王司馬冏討伐他,天下各地諸侯多有響應。其時河間王司馬顒鎮(zhèn)守長安,控馭關中,乃是天下有數(shù)的重要藩鎮(zhèn),司馬囧便派使者帶著討逆檄文,邀請司馬顒一同起兵。

司馬顒卻判斷錯了形勢,當下收捕了司馬冏的使者,把他執(zhí)送給趙王司馬倫。司馬倫趁勢向司馬顒徵調兵將,司馬顒便派手下大將張方率領關右精兵,前往征剿義軍。

張方率軍東進,到達華陰時,他的隨軍心腹郅輔,建議緩行觀望。張方聽從,果然沒多久,司馬顒聞聽義軍勢盛,又慌忙派人追回張方,以此來響應起義諸王。

隨後,趙王司馬倫被誅殺,晉惠帝復位。論功行賞時,齊王司馬囧雖然對司馬顒初時和自己不同心、後來又首鼠兩端表示很氣忿,但還是念及他最終能幡然醒悟,扶助大事,而升任司馬顒爲侍中、太尉。

政治上獲利,司馬顒很是高興。張方便言道當初多虧了有郅輔的勸諫,自己纔沒有急行軍去攻打義軍,造成不好挽回的局面。司馬顒不由讚歎郅輔目光長遠,重賞了郅輔一番。郅輔於是在關中聲望日漸顯赫,成爲了司馬顒幕府中重要成員。

在此期間,郅輔有一遠房堂兄,名叫郅平,爲人平庸少德,無甚才幹,平日裡爲衆(zhòng)人所輕,聞聽郅輔得勢,便前來投奔,倒謀得個城門校尉之職。

城門校尉雖然職銜不高,但身處要地,掌管都城城門關防,非同尋常。司馬顒考慮郅平也算是親近之人,應會更加放心一些,於是便將此重任授予郅平,不料就此埋下禍根。

討逆事成之後,司馬顒和齊王司馬囧很快翻臉,便聯(lián)合成都王司馬穎、新野王司馬歆、范陽王司馬虓、長沙王司馬乂攻打司馬囧。司馬乂奮勇當先,攻進洛陽,擒斬司馬囧,夷滅三族,暴屍於野。

接著故事再如循環(huán),司馬顒和司馬乂又翻臉。隨後諸王混戰(zhàn),愈發(fā)紛亂不可收拾。司馬顒依靠大將張方,屢挫強敵,在諸王中一時風頭無兩。張方更且曾一度進據(jù)帝都洛陽,縱兵燒殺搶掠,洛陽爲之一空。

彼時,郅平跟隨張方身後,放手大掠,肆行無忌,氣勢昂揚。

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內倚兄弟三王,外連幽州刺史王浚,很快組成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討伐長安的司馬顒。司馬顒以張方爲大都督,發(fā)兵抵抗。

不久後,司馬顒懼怕敵方兵力強盛,又聽信讒言以爲張方要背叛自己,於是密令郅輔暗殺張方。張方因視郅輔爲親信心腹,所以對他完全沒有防備,最終被郅輔輕易地殺死。

司馬顒即送張方的頭顱給司馬越請求和解,但遭司馬越拒絕,且揮軍進逼長安。司馬顒手下兵將,見寵信尊貴如大將張方,也不免被殺,都有兔死狐悲之意,無意抵抗;司馬顒慌忙又殺掉郅輔,安撫衆(zhòng)將,但爲時已晚。

郅平潛

降東海王司馬越,願作內應,以城門校尉的便利,打開長安城門,司馬顒最終兵敗,孤身逃離長安,不久後被司馬越的親弟、南陽王司馬模所殺。

一句話,功虧一簣,便是成王敗寇。

西晉永嘉元年(307年),宗室南陽王司馬模被掌控朝政的親兄長司馬越,任爲徵西大將軍、開府、都督秦雍樑益四州諸軍事,鎮(zhèn)守長安。

司馬顒及三個兒子皆被殺死。但郅平因爲曾是內應,長安陷落後,又跟在司馬越身後奉承拍馬,搖旗吶喊,做些截殺司馬顒的散兵遊勇,勸降昔日同僚之類的邊角活。

司馬越認爲郅平不算是司馬顒集團裡的鐵桿親隨,又多少也有點微末功勞,但顧忌他身爲城門校尉,卻私開城門的行爲,便打發(fā)郅輔留在司馬模身邊,自回京師。

南陽王司馬模也始終對郅平?jīng)]有好感,慮他畢竟是張方軍中頭號謀主郅輔的堂兄,萬一招攬舊部,再起反覆,殊爲麻煩。所以具體怎麼處置郅平,殺還是不殺,一時倒有點拿捏不定。

郅平聞聽一些風聲,曉得司馬模也不是什麼善人,於是慌忙跑至司馬模府前,跪著發(fā)誓願意與郅氏家族一刀兩斷,此生只爲大王效忠,說得涕泗交加,捶胸頓足。

司馬模不恥郅平的爲人,卻也對他放下心來,又想到真殺了他,日後怕是無人再敢投降兄長,於是好歹沒取郅平項上人頭。

但終究是看不上郅平,便賞了他七品的縣令去做,又領了騎都尉軍職,做了個有五百名下屬編制的幢主,打發(fā)他去最北疆,邊遠寒荒之地的金城郡永登縣去上任。

郅平五體投地,流淚叩謝司馬模。帶著五百人馬走走停停,一路觀望,見司馬模並沒有召回他重新任用的意思,於是悻悻然走到秦州首陽縣,就實在不想再走了,又見此地安寧沒有什麼防備,便索性誘騙開城門,一刀殺了縣令,佔了縣城。

他一面上書司馬模,說到北疆永登縣遙遠,且在粗野橫暴的鐵弗雜胡部落轄境邊區(qū),現(xiàn)又被涼州張氏實際控制,自己勢單力薄,恐怕掌控不住,以致有損大王盛名。且自己一路飢寒交迫,缺衣少糧,難以爲繼,部衆(zhòng)又不斷死去,極其可憐。

好容易來到首陽縣,卻有縣令勒索訛詐,且被縣令鞭打,有路人義憤填膺,擊傷縣令,致其不治身亡,自己被闔縣百姓所挽留,眼下無奈,只得暫代縣令一職云云,恭請大王鈞裁。

另一面,厚賄上官,往隴西太守丁綽、南陽王世子司馬保、還有長安京官各府上,咬牙送去曾在洛陽搶掠積存的金銀緞帛,卑禮厚幣,言辭謙恭,直望各位上官不要計較,再多多美言幾句。

司馬模得報,也曉得郅平多半是在鬼扯。但關中及隴上甫定,天下大事紛亂如麻,南有成漢、仇池,西有涼州,皆是獨霸一方的勢力;關東更是有匈奴漢國這種不死不休的宿敵,此時非殫精竭慮不足以圖天下事也。

司馬模不屑、也根本沒有這個功夫,去理會此等芝麻般的微末小事。見郅平說的卑諂足恭,又有世子司馬保並左右勸諫,也就算了,下令讓郅平任職首陽縣。

隴西郡太守丁綽,本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了郅平實打實的好處,又見司馬模並不處置,那就樂得閉目封嘴做個泥菩薩,有錢就好,郅平殺官據(jù)城,關我鳥事?

於是郅平便正式成爲首陽縣之主。因爲縣令無辜死在刀下,郅平覺得此名稱不吉,不想再被人叫做縣令,便自稱城主。

郅平任職首陽縣,只帶的五百兵卒,在路上又招附了近兩百人。從前的一些舊同僚和老兵卒,都被司馬越打亂收編或者斬殺了。

統(tǒng)共不過七百兵。郅平?jīng)Q定招兵買馬,擴大自身勢力。雖然當初司馬越只封了他做個幢主,麾下最多隻能有五六百人的士卒名額,但是天高皇帝遠,大佬自有大佬的事,不會管到自己這小芝麻的頭上。

不久後,晉懷帝再也無法忍受權臣東海王司馬越的跋扈專斷,以徵東大將軍茍晞爲大將軍,併發(fā)布司馬越的罪狀,要求各方討伐。司馬越聽後,急血攻心病死。

孰料不到半年後,洛陽被匈奴漢國攻破,晉懷帝被俘,長安隨後也被攻破,司馬模身死,帝王將相,旋起旋滅,轉眼都成雲(yún)煙。

郅平聽聞新君司馬鄴在長安即位,忙上表慶賀,表明忠心。此時西晉朝廷已經(jīng)奄奄一息,政令幾乎不出長安,見有官員上表,便發(fā)詔撫慰一番,升郅平爲忠義校尉,準許有一營兩幢、一千人的兵力,接詔旨後,即時募兵,東向勤王。

聽李家兄弟說的有板有眼,高嶽疑道:“這些說辭,不少都涉及那郅城主的隱私一般,可保準嗎?”

李虎還未答話,李豹拍著胸應道:“這些事兒,縣城裡人家基本上都曉得。郅城主自己經(jīng)常當衆(zhòng)誇談他的不凡經(jīng)歷,炫耀他當年和東海王的關係,也從不忌諱別人提。我聽說他甚至還公開說過,英雄不論出身,好死不如賴活。”

“這兩句根本不搭調,真是不知所云。”高嶽聞言,不由失笑。

李虎想了想,沉吟道:“老二這麼一說,我倒想起來一樁,不曉得是真是假。有說郅城主和其手下隊主潘武都表面上過得去,但實際上互相提防,甚至說恨不得欲除對方而後快。郅城主現(xiàn)在自己招兵,怕也是有壓制潘武都的意思。”

“李老大在說縣裡募兵的事嗎?我說一句,莫指望。”

衆(zhòng)人正說著,被這一聲打斷,齊齊循聲望去,見一人邊走邊招呼,已來到大家面前。

此人高嶽也認得,叫龔福,十六歲,瘦長身材,面目清秀,卻偏生被兩道八字眉壞了事,使他整個人帶著一股喪氣勁,言談舉止間,眉毛習慣性地聳動,表情看著怪異,又使人發(fā)笑。

前時李豹和馮亮口中說的送豹肉的小福,就是說他。

(本章完)

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六十六章 難遂所願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一百四十三章 難得一醉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lián)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統(tǒng)一回復第三百四十三章 絕世孤寶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級拔擢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一百章 主客歡談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決心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兩百五十七章 張春送禮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
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六十六章 難遂所願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一百四十三章 難得一醉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lián)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統(tǒng)一回復第三百四十三章 絕世孤寶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級拔擢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一百章 主客歡談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決心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兩百五十七章 張春送禮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武安市| 乐平市| 新余市| 福贡县| 都江堰市| 育儿| 化隆| 延吉市| 扎囊县| 南汇区| 溧水县| 健康| 元谋县| 日土县| 德庆县| 潜江市| 枞阳县| 漳平市| 镇原县| 客服| 平远县| 石狮市| 胶州市| 赣州市| 黑水县| 新沂市| 布拖县| 嫩江县| 台北县| 菏泽市| 塔城市| 安吉县| 永福县| 乡城县| 江西省| 九龙县| 河池市| 红原县| 永州市|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