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

朱桐剛想從蘇求承手裡接過信函驗一驗他的身份,朱芝卻輕輕咳了一聲,將他伸出去的手打斷。

朱芝臉色陰翳地看向蘇求承,沉聲說道:“京襄到底想做什麼,我們不會多嘴多舌,但也無意關切,請蘇先生諒解。”

“朱司戶言重了。鑄鋒堂在驛館斜對面設了一座鋪院,目前還沒有太多的人手,但朱司戶想要調用一兩百好手、十數二十萬貫的錢貨,著人過來吩咐一聲便是。我若是不在嘉州,應是王星元留在這裡主事。王星元乃是王明啓之子,想必朱司戶與二公子都是認得的。王星元這幾日在山裡,要不然也會來拜見大公子、二公子。”蘇求承見朱芝拒人千里之外,當下也不多言語,先站起身來告辭離開。

示意呂靖將蘇求承送出去門,朱芝站在窗前,凝眸盯著院子里正枝葉繁茂的青楓出神。

朱桐翹著二郎腿,拿起茶盅吸溜了一口,說道:

“你說徐懷也真是夠能死纏爛打的啊,我們在荊州明明沒有答應他什麼,沒想纔到嘉州還沒有歇一口氣,他又著人糾纏上來。不過,話又說回來,契丹殘部真要是已在邛崍山以西安頓之下,通過黎州打通與川蜀的聯絡也確實是京襄的當務之急啊。我們倘若不想與這事有任何干系,還是趁早想辦法調離黎州纔是啊。要不然啊,我們還想不被牽扯進去,就只能將這事秘密奏稟朝廷纔有可能置身事外吧………”

“………”見朱芝一臉的苦惱,朱桐又揮手說道,“算了,我在驛館裡也坐不住,你就在院子裡喝喝茶慢慢想,我拉呂靖他們到城裡找個酒家喝兩盅去,順便打探些消息。人生地不熟的,摸黑前往黎州,還不知道有多少幺蛾子等著我們呢……”

朱桐出了落腳的小院,就喊上呂靖走出官驛,來到熙熙攘攘的長街上。

朱桐從建鄴出發時,還以爲嘉州乃荒僻之地,卻不想棄船登岸,發現嘉州城裡商埠繁盛,街巷之間人來人往,人煙比尋常江南的城鎮稠密,天氣卻也比江南涼爽得多。

“二公子………”

蘇求承從一道不起眼的巷子裡鑽出來,朝朱桐拱手施禮道。

朱桐打量了蘇求承兩眼,有些猶豫不決。

蘇求承說道:“前面那座高樓乃是嘉州名地會川樓,樓高六丈,登高吃酒可遠望城樓,視野開闊得很,一起去喝兩盅以賞城景?”

“喝兩盅也好!”朱桐打個哈哈說道。

當世城池之中多爲單層建築,兩層木樓就已經相當稀罕了,會川樓高六丈,四層木製,坐落嘉州城西城,有如鶴立雞羣;能與之相比的,則是東城一座更爲高聳的佛塔。

雖說還沒有到用宴之時,會川樓裡也是人聲鼎沸,有不少商賈歷經此地,登樓望江。

蘇求承身邊的隨行人員,已經先一步趕到會川樓,要下三樓的一間雅室。

朱桐走入其間推窗望去,就見縱橫六裡許的嘉州城鋪陳眼前,而江水從城南浩蕩而過,正值水勢遼闊之時,遠山如翠,籠罩在淡紫色的煙靄之中。

“京襄無數能人志士浴血沙場,唯願此等大好河山不受胡虜踐踏,二公子與朱司戶這些年南奔北走,爲御胡虜也竭盡全力,當不願功虧一簣吧?”蘇求承站在朱桐的身後,問道。

朱桐轉回身,坐於案前,打量著其貌不揚,卻又有一種說不出銳氣的蘇求承,問道:

“蘇先生到嘉州落腳有多久了,我以往在楚山未曾見過蘇先生?”

這些年來朱家與楚山牽扯太深了,要不然也不會被紹隆帝深深猜忌,朱家也不用那麼謹言慎行了。

楚山稍有些分量的人物,朱桐基本上都認得,但以往卻沒有見過蘇求承,好奇這麼重要的一件事,徐懷怎麼就隨意派不甚重要的人物過來坐鎮。

“我到嘉州也才半年辰光,之前在制司主簿司任吏,名不見經傳,僅僅是對邛崍山略有所聞,得使君錯愛,遣來嘉州爲朱司戶、二公子效力………”蘇求承說道。

“你什麼時候接到京襄的命令,說凡事要聽我們號令的?”朱桐好奇地問道,“我們半個月前在荊州是跟徐懷碰過面,但我們可什麼都沒有答應啊,會不會當中有什麼誤解,又或者徐懷早就改變了主意,但最新的令函還沒有傳到你手裡?”

“近期確無新的令函傳來,我之前接到的令函,乃使君一個月前親筆所書,當然纔剛剛知道朱司戶外放黎州之事,”

蘇求承重新將制司令函從袖囊裡取出,遞給朱桐驗看,說道,

“使君在此前命令要求我等在嘉州,唯朱司戶馬首是瞻,也猜測二公子有可能會陪同朱司戶西進。至於後續爲何沒有新的令函傳來,求承以爲使君早就料定朱司戶、二公子乃是深明大義之人,口頭上答不答應,並不妨礙我等聽從朱司戶與二公子的命令行事。”

朱桐無法驗證京襄制司印籤的真僞,但徐懷的筆跡還是識得的。

他打開蘇求承遞過來的令函掃了一眼,苦笑道:“你們這是想要吃定我們啊?”

“二公子言重了,”蘇求承說道,“我在制司任事時,早聽說二公子爲酬壯志、不拘小節,與使君乃同道之人。求承以爲,這是對二公子的認可、認同………”

朱桐揮了揮手,表示說不過蘇求承,又問道:“現在黎州什麼情況?你們應該知道黎州千山萬水,諸蠻雜居,真想要有什麼大的作爲,一兩百人恐怕是不抵什麼用啊?”

蘇求承率隊與契丹探路人馬接觸上之後,就留在嘉、黎等地沒有離開,一方面對邛崍山、大渡水等地進行更詳細的探索,初步與青羌、烏蠻諸部以及嘉州地方嘗試接觸,蒐集更多的情報信息,一方面在嘉州建立貨棧,建立初步的商貿網絡。

朱桐問及這些,蘇求承也都具實相告:

“原嘉州之南的邛部川隸屬於大理國境,但受山川阻隔,邛部諸蠻對大理國向來不順服,與蜀地交往更爲密切,於嘉寶年間就陸續歸附大越,劃入黎州羈縻之地,而嘉州以西則是青羌諸部世居之地——總體而言,黎州較大部族可分爲十二姓,大渡水沿岸分佈五姓。雖說諸部首領世襲州職,內部也互不統領,但與嘉州商貿往來較爲密切,偶有生蠻躁動,朝廷亦令襲承州職的部族征討,近幾十年來大體沒有大的變故。就當下而言,朱司戶與二公子入邛崍山無需有太大的動作,當務之急是沿大渡水建立郵驛…………”

大渡水流急灘險,不利行盤,經過半年的探索,目前所勘定翻越邛崍山南麓羣嶺、西接打箭爐的通道,是從嘉州龍遊縣出發,沿大渡水北岸西進,抵達九黎鎮之後,再往西北翻越羣嶺,直到打箭爐,全程約五百里,多爲荒僻野徑。

一支百餘人馬的商隊,馱運商貨走完全程,再順利也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不可能風餐露宿,晝夜都暴露在荒山野嶺之中——就算不考慮盜匪劫掠以及沿途所遇到蠻獠部族起貪念,人與牲口也承受不住。

因此第一步,其實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沿路設立八到十二座的大小驛站。

唯有建立完整的郵驛體系,除了叫人馬能在中途得到休整、不至於過度消耗外,也將對沿途盜匪分佈有更好的掌握,提前進行偵察,遇到盜匪出動,可以及時避入驛站抵擋,也能與附近的蠻獠諸部搞好關係。

也唯有先建立郵驛體系,後續更大規模的棧道修建纔有可能推進下去。

京襄是沒有辦法直接去做這件事的,青羌諸部壓根就不會理睬京襄,都不知道京襄是賣哪顆菜的。

唯有朱芝、朱桐兄弟假借朝廷的名義推動,京襄提供必要的人力與物力支撐,並在建成郵驛體系後實際掌控。

“青羌諸部與嘉州商貿往來密切,朝貢等事也受嘉州節制,”朱桐問道,“郵驛之事,嘉州怎麼可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不知?”

“鑄鋒堂雖說在嘉州城置辦鋪院,但還沒有大肆聲張,”蘇求承說道,“二公子在建鄴經營豐月樓,佳釀名滿京中,因傷人而遭彈劾,不得不將豐月樓盤給他人,殊爲可惜。不過邛崍山裡盛產硃砂、花蜜、桐油、銅鐵、巖鹽,而嘉州除了商賈交會之外,冶鐵、巖鹽也早在千年之前就名動一時,二公子以豐月樓的名義,隨朱司戶入邛崍山經營諸業,錢郎君那裡只需加以打點即可…………”

嘉州在西川路就已經偏於一隅了,在朝中更是不受重視;即便高家有意將西川路當作自留地經營,目前還主要將觸手伸往西川監司所在的成都府。

因此,自知州錢雲書以下,嘉州官吏一方面與朝中聯繫很不夠密切,對朝中的風雲際會沒有多麼敏感,另一方面自身也較爲懈怠。

朱芝目前是流貶到黎州了,但大越宗室就剩那麼一點人,榮樂郡主好歹是當今陛下的堂姐,武威王趙翼乃朱芝的親舅舅,朱沆再不受待見,在朝中還是擔任著鴻臚寺卿,誰知道哪天朱家不會再度風起雲涌,更進一層?

現在朱家兄弟要在邛崍山裡做點事,只要不去觸犯錢雲書他們自身的利益,他們犯得著橫加阻攔?

“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對青羌諸獠假借朝廷的名義說建驛站,但對嘉州,則假稱以豐月樓的名義在山裡建貨棧?”朱桐頭痛道,“只是這事能瞞得了一時,一兩年後郵驛建成,消息傳到朝中,就怕我兄弟二人要被逐出朱家大門了啊!”

“就不知道在二公子的心裡,是拯萬民於水火重要,還是父命難違重要………”蘇求承眼睛盯著朱桐,問道。

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十九章 泌陽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十二章 突襲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七十九章 惡世生賊心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九十八章 奪軍之謀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一百零四章 宮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一百六十章 奪營第一百七十三章 殺敵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質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七十章 消息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一百七十八章 殘局第六十八章 最壞準備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六十八章 禍從天上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七十章 名實相副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敗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五十三章 疏影橫斜藏蹤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一百八十四章 傳信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六十六章 黑鍋你來背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
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十九章 泌陽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十二章 突襲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七十九章 惡世生賊心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九十八章 奪軍之謀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一百零四章 宮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一百六十章 奪營第一百七十三章 殺敵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質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七十章 消息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一百七十八章 殘局第六十八章 最壞準備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六十八章 禍從天上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七十章 名實相副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敗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五十三章 疏影橫斜藏蹤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一百八十四章 傳信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六十六章 黑鍋你來背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山市| 漠河县| 蓝田县| 左权县| 泸溪县| 安达市| 绥宁县| 高尔夫| 嘉荫县| 井冈山市| 江口县| 顺平县| 车险| 阿巴嘎旗| 常州市| 汤原县| 大荔县| 延长县| 梅州市| 彩票| 鄄城县| 惠州市| 河曲县| 永福县| 沛县| 富平县| 手机| 原阳县| 贞丰县| 沂南县| 西林县| 灵台县| 东城区| 东乌珠穆沁旗| 博客| 彭山县| 措美县| 阿巴嘎旗| 抚远县| 深州市|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