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

“這便是青衣嶺大營?!”

朝陽初升,陳子簫勒馬停於吳寨河,眺望營城依青衣嶺東北崖層層疊疊而上,大體能分辨山腳到北崖總計有四層防線,每層防線以石階或棧道相接,皆依崖臨壑,間有數層關城攔堵。

陳子簫都難以想象倘若徐懷率楚山精銳駐守,赤扈人要付出多大的代價,纔有可能從正面將青衣嶺強攻下來。

或許這是永遠都不能完成的任務吧?

張雄軍、韓路榮等人都是第一次來楚山。

陳子簫當年爲了在大越俘弊虛弱的腹心之地搞些事情,牽制大越對契丹的用兵,在桐柏山潛伏數載,走過這裡的每一寸山水,知道早年青衣嶺東北崖下,僅有一座十數人家的小村莊。

不到兩年時間,青衣嶺營城建成如此規模,實難想象徐懷在裡面投入多少代價跟心血。

“卻可惜青衣嶺還是太偏於一隅了!”徐懷盯著青衣嶺營城,皺著眉頭說道。

“時勢變化無常,”徐武江將大氅往後掀開,手按著腰間的佩刃,昂首說道,“建青衣嶺營城時,誰能想到青衣嶺以西三百里都要你來防守?”

“得,你也不要來安慰我了!”徐懷苦笑道,“你再安慰我,我想到幾十萬貫錢糧砸這裡面,還是會心痛!”

徐懷即將就任楚山行營兵馬都總管兼知光州,胡楷前日也提出要將蔡州東部的確山、淮川、新蔡三縣劃入楚山行營防區。

在楚山行營所轄十一縣三關這麼大的防區裡,青衣嶺營地與北面的確山縣城相距離不足三十里,從大的防區建設上,這就有重複建設之嫌了。

何況青衣嶺與確山還受到上蔡城的庇護。

而從青衣嶺往東到汝口,則是一馬平川,真陽、淮川、新蔡等縣域中小型城池矗立河淮平原之上,沒有山川之險能擋住赤扈人的騎兵,直抵淮水北岸。

而到冬季,淮水上游也會冰封,赤扈人的騎兵則能肆無忌憚穿插到南岸的羅山、潢川等縣。

在整條防線的中部、東部,並沒有一座像青衣嶺營城防禦如此繁複、嚴密的雄鎮屹立於淮水河畔,令虜兵有所畏懼。

倘若時間能夠回溯,早知道自己會接手桐柏山及以東整個光州的防區,徐懷定然會將有限的資源,用於無險可守的新蔡、淮川或者潢川、固始等地。

“節帥麾下兵馬有限,即便集結光州地方兵勇,分守諸關城也非上策,”陳子簫說道,“以我拙見,淮上守禦,應該虛外而守內……”

徐懷點點頭,說道:“這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所謂虛外守內,說白了就是在兵力極爲有限的情況下,分散駐守諸城是大忌。

確山、淮川、真陽、新蔡以及潢川、固始、光山、羅山等城,不僅不應該派精銳兵馬駐守,甚至還要做好必要時果斷放棄的準備,將有限的兵力集中到內線兩到三個核心節點上。

這就是虛外守內。

在這種戰略選擇下,青衣嶺營城建造如此嚴密,往北能兼顧確山,往東能兼顧真陽、淮川等城寨,自然便是“守內”的一個核心節點。

另外一個核心節點,便是背倚九里、平靖、武勝三關的信陽城。

所謂“虛外”,不僅僅要限制在確山、真陽、淮川等地部署的兵馬規模,更要提前將這些地方的民衆提前往荊湖、南陽等地疏散,而不是等虜兵大舉南下,看著十數萬計乃至二三十萬的民衆來不及撤離而慘遭屠戮。

然而這同時會產生另外一個矛盾。

那就是民衆提前大規模往荊湖等地疏散,光州境內的農耕生產會大規模荒廢下來,楚山行營就很難直接從當地徵取充足的糧秣,也就無法做到自給自足。

不過眼下這形勢,徐懷也不能奢望面面俱到了。

“史先生、鴉爺他們過來了!”

這時候有十數騎從營城馳出,往這邊匯合過來,帶人在外圍警戒的王章策馬過來說道。

半炷香後,郭君判、史軫、徐武坤等人策馬馳至吳寨河畔,下馬迎過來問道:“你們怎麼連夜從北面馳歸?”

“殿下已前往襄陽,爲防虜兵滋擾,我前夜從襄城東進驅逐虜兵斥候,昨日黃昏得知殿下已進唐州,就從北面連夜南下了!”徐懷說道。

“殿下昨天就到唐州,那要是馬不停蹄,豈不是現在可能已經到襄陽了?”郭君判欣喜問道,“但願不要再發生什麼意外!”

雖說徐懷對郭君判、史軫、徐武坤等人信任,但也不可能提前派人趕回楚山,將景王趙湍及周鶴等人的行程相告。

而蒲阪所議之策,此時還是絕密。

不過,在史軫這個老狐貍在,郭君判、徐武坤都不難想象景王趙湍此時前往襄陽所爲何事。

形勢雖說惡劣,但他們的擁立之謀到這一步,算是有了一個完滿的結果。

也唯有景王到襄陽登基稱帝,他們在楚山才能從荊湖等地獲得真正的支持,而不是還繼續咬著牙自討腰包,苦苦堅持桐柏山沿線的防線建設。

衆人當然也是一掃多日以來的陰鬱心情,皆神采飛揚起來。

“這下子我們總得能撈到一官半職了吧?”徐武坤笑著說道。

“先進營城再說!”徐懷說道,“連著趕夜路,途中都沒有歇腳,正飢腸轆轆呢!”

“你是急得見柳姑娘吧?”郭君判笑道,“不過沒有料到你們會從北面回來,柳姑娘她人還在淮源,立時派人傳信,怎麼也要將晚時分才能趕過來見你……”

…………

…………

“殿下還是很夠意思的啊!”

衆人回到營城公廨大堂,聽徐懷介紹蒲阪、襄城兩次議事的內容,特別是得知景王將桐柏山及光州的防禦及軍政大權,都交到徐懷手裡,郭君判都忍不住咂嘴叫道。

自前朝始,州一級的地方主官名稱經歷四次變化,曰節度使、曰防禦使、曰刺史、曰知州。

節度使權柄最重,特別是前朝中後期,節度使之職父子相承,最終形成藩鎮割據地方的局面。

大越立朝之初,爲了革除前朝藩鎮割據的弊端,節度使一職徹底演變成虛銜,不再實授,地方上以知州執掌軍政職事,同時對知州有制衡、監駁之權的通判、錄事

參軍等職事,也都受朝廷委派士臣擔任。

這基本上杜絕了知州專擅地方的可能。

徐懷此時以楚山行營兵馬都總管兼知義州的職銜,統掌桐柏山到汝水河口的防區,雖說還是知州之名,但防區之內人事、財賦、軍政諸事,悉由徐懷決之,這實際上被授予的是類同於節度使的權柄。

也只有這樣,纔有資格被稱爲“節帥”。

徐懷卻沒有郭君判他們的高興勁,甚至還有些苦澀。

以往他統兵作戰屢獲大捷,很關鍵的一點在於避實搗虛。

沒有什麼必守之地,兵馬來去如風。

朔州可以放棄;突襲嵐州城,嵐州城隨即放棄;奔襲太原之後,將十萬軍民接出,太原隨之放棄,始終注意避免與赤扈精銳戰力交鋒,才得此虛名。

他現在雖然成爲坐鎮一方的“節帥”,卻再也沒有辦法來去如風,而太原之一役,也很難再令赤扈人忽視他的存在。

赤扈人一旦兵鋒南轉,楚山必是其他進攻的一個重心。

目前胡楷雖然主張楊麟率右驍勝軍守上蔡,還能稍稍屏護楚山的側翼,但真等到赤扈大軍南下,兵鋒難遏之時,爲確保南陽及襄陽無憂,到時候胡楷還是會將右驍勝軍往西南收縮。

徐懷也不知道到時候要填入多少血肉、屍骸,才能在淮河上游鋪築一道令赤扈人跨越不過去的巍峨長城。

徐懷此時也不急於討論楚山行營及州縣職位的分授,而是要先將楚山守禦的核心戰略先確定下來。

“陳爺所言甚是,我們即便收編義州兵馬都監司所轄的兵馬,也遠遠不足以分守諸城,只能以淮源、信陽、青衣嶺三處爲核心虛外而守內,”

史珍也贊同陳子簫的主張,蹙著眉頭說道,

“也要提前做好必要時放棄除信陽、淮源、青衣嶺及九里、武勝、平靖三關之外所有城寨的準備所以節帥接管義州的第一步,就要立時將義州州治,從璜川遷往信陽,楚山行營大帳也要從青衣嶺遷往信陽。不過,義州隸屬於淮南西路,殿下前往襄陽開衙設府,京西南路包括襄陽府在內,應該會很快就鹹服於殿下帳前。不過,從襄陽派遣使者前往壽春(淮南西路治所,又稱壽州)交涉,這當中不知道會拖延多久才能完成交割……”

桐柏山以東,包括信陽等城在內的淮河上游地區,立朝之初就歸屬淮南路所轄;後期淮南路分置淮南東路、淮南西路,則歸屬淮南西路所轄。

然而信陽、璜川兩城以南的平靖、九里、武勝三關,位於淮陽山與桐柏山之間,乃是從河淮進入荊湖北路、京西南路的要衝。

因此,從江淮防線建設的整體權衡,才一定要將光州從淮南西路劃出,併入楚山行營。

說白了,景王趙湍倘若要在襄陽登基,必須要看到這一防線是受襄陽所能直接掌握。

現在顯然是徐懷及楚山行營,纔算景王趙湍的嫡系兵馬,淮南西路不是。

胡楷甚至還建議將除光州之外的淮南西路、淮南東路都劃給魯王一系分治,以換取他們對景王趙湍在襄陽登基的認同……

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章 七寸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八十章 殲滅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計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十二章 突襲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七章 撤離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七十章 送別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九十章 說服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七十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一章 七寸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訪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八十章 軍都寨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帥旗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機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萬而已
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章 七寸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八十章 殲滅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計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十二章 突襲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七章 撤離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七十章 送別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九十章 說服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七十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一章 七寸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訪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八十章 軍都寨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帥旗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機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萬而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汕尾市| 五原县| 蓬安县| 泉州市| 邳州市| 泽州县| 西林县| 荃湾区| 霸州市| 阿克苏市| 黄冈市| 洛阳市| 京山县| 中超| 河津市| 柞水县| 克拉玛依市| 南部县| 宁强县| 黄龙县| 蓬安县| 衡东县| 巨野县| 西丰县| 卓尼县| 松溪县| 临邑县| 舒兰市| 涞水县| 兴和县| 当雄县| 七台河市| 金沙县| 达孜县| 都江堰市| 德化县| 宣恩县| 望奎县| 南丰县| 石城县| 监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