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訪

烏敕海、徐憚、韓奇虎等人所率選鋒軍驍勇陸續抵達建鄴,進入河口貨棧臨時搭建的營地,馬嘶風嘯;鄭屠之前就吃了很多苦頭,這次稍慢一些,跟著大部隊趕回建鄴,到建鄴後也是敷了藥才勉強歇下,嘴裡嚷嚷著要苦練騎射。

這一通折騰直到凌晨時分,龍藏浦河口才重新恢復靜寂。

凌晨時的蒼穹宛如深邃幽潭,一輪明月靜寂,浮雲幾許。

徐懷休憩兩個時辰,披衣登上木臺,眺望院牆外暗沉的河水泛著粼粼波光,遠岸林影幢幢。

“這兩天將建鄴城外圍都搜索過一遍,並無特別值得注意的異常,或許鄭懷忠並沒有來到建鄴?”韓圭之前認定徐懷親自趕來建鄴,鄭懷忠必然入彀,但到現在並沒有發現蛛絲馬跡,禁不住信心有些動搖起來。

徐懷進福寧宮覲見,建繼帝就嚥下最後一口氣駕崩,這要比韓圭之前預料的時間更爲緊迫——大喪諸事議定之後,理應由嗣皇帝與諸大臣一起詔告天下,才能避免引起更大的混亂,大喪詔告之事並不能拖延太久。

徐懷在福寧宮當面拒絕胡楷的說項,更不要說與淮王府接洽,倘若鄭懷忠遲遲都不能現身,他們不但不能實現建繼帝的遺願,還同樣會陷入孤立的困境之中。

這由不得韓圭不焦慮,他都不明白徐懷從福寧宮歸來,怎麼還能安心入眠的。

也許自己終究還是缺了幾分閒庭信步的氣度與鎮定吧?

“耐心等到午時,佳客未至,我再進宮不遲。”徐懷袖手而立,任秋吹亂鬢髮,說道。

“要不我前去淮王府?”韓圭說道。

鄭懷忠遲遲不現身,等到他們最終“迫於形勢”不得不擁立淮王趙觀,到時候就太被動了。

韓圭想著先秘密前往淮王府,除了至少能爭取一些利益外,更主要還是化解可能的被動。

“……”徐懷搖了搖頭,說道,“鄭懷忠不可能不派人盯住淮王府的一草一木,說不定淮王府裡早有人被鄭懷忠收買,我們不能打草驚蛇——這些年楚山經歷那麼多風浪,有哪次不是險象還生,有多少千鈞一髮,眼前這點算得了什麼?你也去休息吧,莫要太累著自己……”

韓圭回到房中,將窗戶推開來,任月色泄露在磚地上。

和衣而臥,卻遲遲無法入眠,不知過去多久,韓圭聽著腳步聲響,探頭看去,卻見是張雄山走到廊前,忙問道:“張參軍,有什麼情況?”

“韓先生還未睡啊,”張雄山說道,“有一艘舫船沿江西進,往河口這邊拐過來了……”

周景留在南蔡,此間的搜查及侍衛等事,都是張雄山、韓圭兩人直接負責。

他們有什麼拿不淮的,也是找郭君判、王舉商議,這樣避免有什麼風吹草動都直接驚擾到徐懷。

韓圭與張雄山走往前院望臺,看到月色下一艘舫船已經駛過河口往貨棧這邊而來——徐懷入住貨棧後,鑄鋒堂在碼頭外側放出數艘哨船作爲警戒,與舫船相比要嬌小得多。

舫船過河口後就徑直往貨棧碼頭這邊駛來,當即就有兩艘哨船過去攔截、盤查,貨棧內外也相應的提高警戒起來。

張雄山、韓圭也是耐著性子,沒有急著著人去找徐懷稟報。

兩艘哨船盤查過後就示意放行,一艘哨船居前引領、數艘哨船尾隨其後往貨棧這邊駛來——引領哨船最先靠上碼頭,有人上岸疾步跑過來稟報:“淮東制置司錄事參軍趙範求見節帥……”

“先讓他們上岸來。”張雄山說道。

片晌後就見趙範有兩人攙扶、十數人簇擁下,往望臺這邊走過來。

趙範眼神不濟,望臺及左右護牆的火把不是特別密,圓月被淡雲遮掩,變得朦朧,擡頭問道:“楚山哪位將軍在,淮東趙範來訪,還請徐侯不嗇一見?”

張雄山朝韓圭擠擠眼,由他來應對。

“韓圭乃楚山行營記室參軍。趙先生前些天不是還在舞陽做客嗎,怎麼又跟到建鄴來了?趙先生要見我家節帥,這時候黑燈瞎火的,我家節帥也早早睡下,你是叫我們通稟好呢,還不通稟好呢?趙先生還是等天明再來吧……”韓圭手撐著望臺的木柵欄,探頭看過去,見趙範身側那人拿兜帽遮住頭臉,然而身形健碩,應是鄭懷忠無疑。

“爲見徐侯一面,實在艱難,趙範也吃了不少辛苦,還勞煩韓郎君通稟一聲。”趙範說道。

韓圭假裝與張雄山商議一二,纔派人趕去通稟徐懷、王舉、郭君判等人。

…………

…………

在得徐懷準許之後,韓圭使趙範將隨行人員都留在護牆外等候、接受監管,與張雄山領著趙範及拿兜帽遮住頭臉的鄭懷忠往徐懷住處走去。

徐懷站在廊前相候,看著鄭懷忠走進院中才將兜帽揭開,露出鬚髮斑白的枯瘦臉容,負手問道:“溫國公深夜來訪是爲何意?”

“深夜前來,只爲一窺密詔真容,還請徐侯給些方便!”鄭懷忠眼神陰戾的盯住徐懷,聲音低沉的說道。

“請溫國公入室來飲茶。”

徐懷伸手請鄭懷忠入內坐於案後,將一封密詔取出,由韓圭轉交到鄭懷忠手裡:

“……楚山可好?又是一年未見,甚是相念。雖說早知飲酒傷身,然襄陽即位以來,夙夜難寢,唯酒後可得酣睡一二,稍解疲乏,即便時常告誡自己,卻難戒禁,你在這事上斷不可學我。聞聽虜王遇刺之事,喜極樂極,召集羣臣大宴,想著痛飲一番才加以節制,卻不想凌晨醉醒頭痛欲裂、嘔吐不止,四肢麻痹。唯恐惡疾難愈,而內憂外患未除,特寫此詔予你。皇子年幼、士臣頑固、將卒剛勇略缺,胡虜有如豺豹窺伺,我心憂也,而皇弟性疑寡……”

“沒了?”趙範坐於鄭懷忠之側,看到密詔寫到“皇弟性疑寡”之時就戛然而止,驚訝問道。

這是一封韓圭所摹寫的假詔,除了模仿建繼帝病危時凌亂筆跡及斷筆處的痕跡外,主要內容稍作修飾,最主要的還是將最後斷筆處“鄭氏”二字改成“皇弟趙疑寡”……

趙範與鄭懷忠面面相覷半晌,他們之前十數天都在揣摩密詔裡到底寫了什麼,沒想到竟是一封沒有寫完的密詔。

然而細想這些天圍繞密詔發生的諸多微妙的細枝末節,他們也頓時覺得合理起來,並沒有起絲毫的疑心。

“密詔就是如此!”徐懷將韓圭收回的密詔藏入袖囊之中,說道,“徐某在楚山接到這封密詔,也很爲難啊——陛下沒有將話說透,徐某匆匆趕到建鄴覲見陛下,卻沒能得到哪怕隻言片語的訓誨,陛下就撒手人寰了。唉,徐某也不知要如何處置這封遺詔……”

“陛下生前不滿淮王,是衆所皆知的事情,密詔接下來未寫的那個字當是個“斷”無疑,陛下是說淮王性疑寡斷,非人君之選——聖意昭昭,這還不夠明顯嗎?”趙範說道。

“趙先生,話是這麼說,徐某也更願意相信趙先生的剖析,但問題是淮王會認嗎,問題這能說服得了羣臣?”徐懷不緊不慢的問道。

“徐侯率這麼多兵馬進京,不會就此作罷吧?”鄭懷忠瞅著徐懷的眼睛問道。

“路途不靖,我前次進京見駕,就差點折在匪寇手裡,現在可不得仔細一些?”徐懷說道,“還請溫國公莫要多想……”

“徐侯,明人不說暗話,淮王登基,對楚山斷沒有半點好處,即便開頭會允諾些便宜,日後也必然會從楚山手裡奪走,”

鄭懷忠聲音低沉道,“朝中士臣對楚山向來猜忌,以往也是全靠陛下信任,徐侯才能在淮上獨攬軍政。淮王登基,且不論楚山與潛邸舊臣的前怨,楚山真能抵擋住朝中紛至沓來的讒言抵毀嗎?不錯,我與徐侯以往也談不上有多愉快,但我心裡更很清楚,往後唯鄭氏與徐侯共掌國政,我那孫兒才能坐得穩皇位,不被那些掉書袋子的迂腐之輩所欺。何去何從,徐侯此時還需要猶豫嗎?”

“古往今後,過河拆橋者如過江之鯽,有時候說出來的話,是當不得憑證的……”韓圭坐在一旁,悠悠插了一句。

“大越定都於建鄴,兩荊乃大越西臂——徐侯若立皇子,國公爺必定助徐侯統掌兩荊及京西南路軍政;徐侯在朝中也可指揮兩名執政——這大概比空頭許諾,要實在得多吧?”趙範說道。

見趙範替鄭懷忠許下諾言,徐懷朝一旁陪坐的王舉、郭君判等人看過去。

王舉、郭君判他們是來當工具人的,沒有插話的任務,但這時候聽趙範替鄭家許下如此重諾,也是暗暗心驚,禁不住神色意動。

目前大越精華地區,一是江淮兩路、一是江東兩路、一是兩浙兩路、一是川峽三路、一是荊湖兩路外加襄陽、南陽及汝蔡兩州。

荊湖兩路加襄陽府、南陽及汝蔡兩州,總計十九州府百餘縣,地處天下之中,即便開發程度還不及江淮、江東及兩浙六路,但政治、經濟以及戰略地位都要高過川峽三路。

“淮王要如何處置?”韓圭愣怔片晌,又問道。

“汪伯潛、楊茂彥乃投敵之臣,葛伯奕乃敗軍之將,淮王識人不明,依投敵之臣、敗軍之將,而迫使陛下分庭容忍,實屬不敬,當叫他居於宮室日日反省……”趙範說道。

“溫國公有此擔當,徐某卻是願意附隨,”徐懷從袖囊中取出密詔,說道,“陛下遺詔在此,請溫國公持詔行事吧……”

“不不,”趙範搖頭說道,“這封遺詔還是不夠嚴謹,或許會引起不必要的猜疑與混亂,或許需要另擬一封說辭明確的密詔——此外,羣臣皆知密詔是陛下送給徐侯的,也當由徐侯持詔頒告天下才能堵住悠悠之口啊!”

“趙先生,你說這話,是不是欺徐某太年幼無知了?”徐懷陡然間變了一個臉色,冷聲說道,“徐某矯寫密詔,還親自持假詔進宮公佈於衆,將來溫國公不認賬,豈非所有的髒水,都由徐某一人承擔?”

“徐侯息怒,鄭某絕無此想……”鄭懷忠說道。

“徐侯要如何才能信任鄭公?”趙範問道。

羣臣皆知遺詔是建繼帝授意交到徐懷手裡的,除非徐懷出面公佈密詔,換了別人持密詔登殿宣讀,怎麼可能會得到承認?

還有一個就是他們必需考慮到淮王有可能會鋌而走險——淮王府在建鄴城裡可是有三千精銳甲卒,誰敢在這個節骨眼上忽視。

建鄴駐軍以張辛、餘珙等將爲首,與楚山皆有淵源,更不要說建鄴駐軍的兵卒主要選拔於太原軍民,更是受惠徐懷至深——更何況徐懷作爲持詔人,此次又公然率領精銳騎兵抵達建鄴,此時也唯有徐懷能壓制住淮王鋌而走險。

“鄭公留下字據,一一說明徐懷接下來所爲皆爲鄭公差遣,也請趙先生簽押作個見證——倘若他日鄭公毀諾,就不要怪徐懷將字據公佈於世!”徐懷蹙著眉頭說道。

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一百章 風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七十章 名實相副第六十五章 契丹騎兵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十六章 雲停風不息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二百零七章 歸京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八十四章 盤龍湖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六十一章 意許無遺諾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八十八章 敵意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十一章 天命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六十八章 最壞準備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一百八十章 殲滅第一百章 大捷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一百二十八章 殘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淺攻進築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七十四章 夜議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五章 駐與戍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十四章 促降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六章 殿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七十三章 新任
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一百章 風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七十章 名實相副第六十五章 契丹騎兵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十六章 雲停風不息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二百零七章 歸京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八十四章 盤龍湖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六十一章 意許無遺諾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八十八章 敵意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十一章 天命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六十八章 最壞準備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一百八十章 殲滅第一百章 大捷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一百二十八章 殘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淺攻進築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七十四章 夜議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五章 駐與戍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十四章 促降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六章 殿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七十三章 新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氏县| 绥棱县| 蓬溪县| 青海省| 儋州市| 大足县| 朝阳市| 隆子县| 南溪县| 安阳市| 阳江市| 衢州市| 大石桥市| 威远县| 荆门市| 应用必备| 韩城市| 雷州市| 高要市| 海阳市| 大兴区| 平凉市| 迁西县| 康平县| 金坛市| 双鸭山市| 吉水县| 军事| 锡林郭勒盟| 中阳县| 陕西省| 永福县| 大冶市| 栖霞市| 荣昌县| 桦甸市| 太康县| 同江市| 平利县| 弥勒县| 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