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六章 強攻

雖說虎牢關更爲重要,但虎牢關東南三十餘里外的滎陽守將早就獻城投降,此時大軍又攻陷鄭州,無論是從樊溝嶺大營,還是從鄭州城、羊塘坳大營,調(diào)動兵馬、戰(zhàn)械,經(jīng)滎陽支持曹師雄所部對虎牢關的進攻,都會非常便捷。

而天氣日漸回暖,虎牢頭北面的黃河冰層也將漸薄,甚至往年河淮地區(qū)在進入二月份後,天氣有突發(fā)性大幅回暖的前例,什麼時候人馬再難踩冰層饒過虎牢關,都是誰也說不好的事情,摩黎忽最終決定率八百餘騎,還從滎陽調(diào)來兩千降軍,與曹師雄所部一同繞過虎牢關,往鞏縣進逼過來。

早說倉促,雖說沒有準備什麼器械,僅有一些簡陋的雲(yún)梯、鉤索,但天宣八年二月六日集結於鞏縣城外的虜兵,除了一千五百餘精銳騎兵,峙守兩側,盯住城門,叫守軍不敢輕出外,攻城兵馬也高達九千多人,要比守軍高出一大截。

即便兵力佔據(jù)絕對優(yōu)勢,作爲攻城主將的曹師利也沒有想過要分開來從四面八方對鞏縣合圍後再組織強攻。

六日晨時,大部人馬便抵達鞏縣城下,曹師利使嫡系兵馬進入連夜搶修出來的營寨抓緊時間休整,而先驅(qū)使新附的滎陽降軍,直接從最爲開闊的北側,對鞏縣展開攻勢。

西軍增援兵馬的前鋒斥候,此時已經(jīng)穿過潼關,進入函谷關以東區(qū)域,暫時被他們進入孟津、偃師一帶的兵馬擋住無法西進,但曹師利清楚,往後每拖延一天,在孟津與函谷關之間以及進入洛陽城的西軍援兵將以每天成百上千的規(guī)模快速堆累起來。

曹師利心裡也很清楚,進入偃師以西的赤扈騎兵人數(shù)到底有限,而在偃師、孟津、洛陽等城寨之間,地形又有起伏,赤扈騎兵再精銳,也很難與數(shù)倍於己的西軍周旋多久。

留給他們強攻鞏縣的時間非常有限!

曹師利馭使滎陽降軍攻城的手段,與他們在鄭州城下被赤扈東路軍帥帳馭使時一樣,甚至還要嚴苛、殘暴。

在鞏縣北城之外,曹師利將兩千滎陽降軍分作兩部:

一部人馬以都隊爲單位,直接從西側城牆發(fā)起強攻。

這一隊隊人馬倘若沒能攻上城牆,就倉皇后逃,全隊皆斬;攻上城牆,沒能繳奪足夠的守軍頭顱,就被守軍趕下來,則軍吏皆斬,兵卒編入其他都隊繼續(xù)攻城。

另一部人馬攜帶簸箕、竹筐、扁擔等工具,與從四周村寨俘虜過來的幾千村民,連同婦孺一起,挖掘泥土,填到東側城牆下。

曹師利要在北城東側城牆下堆填一條坡道。

滎陽降軍,小部分原是南朝禁廂軍兵卒,大部分人馬都是縣刀弓手及四野鄉(xiāng)兵,他們畏懼赤扈人馬兵強馬壯,不戰(zhàn)而降,此時也照樣不敢反抗曹師利的強硬、殘暴手段。

在督戰(zhàn)隊的刀弓威逼之下,北城西段城牆前的滎陽降軍兵卒高舉木盾長牌,簇擁著一架架簡陋雲(yún)梯,就徑直往鞏縣城下壓來。

然而頂著如蝗箭雨進到城下,將雲(yún)梯搭上城牆,滎陽降軍剛附梯攀登,一根根擂木、一塊塊滾石就滾滾而砸,大部分人還沒有爬出幾步高,就被砸了下去。

人肉筋骨不能與木石相抗,手中盾牌也只能抵擋箭矢,即便有人沒被當場砸死,也是一個個被砸得筋殘骨斷,哀嚎不已,而他們倘若敢往後逃跑,陣後則是督戰(zhàn)隊的利刃與弓弩;即便有小部分兵卒,借雲(yún)梯攀爬到垛牆處,一支支鋒利槍矛正等著他們,從垛口狠狠的扎刺過來。

對戰(zhàn)鬥力低下的滎陽降軍,近三丈高的城牆就如他們這輩子都無法逾越的天塹橫垣於前。

小半天時間,鞏縣北城西段城牆之下,就有三四百具滎陽降軍屍骸,與擂木、滾石混雜堆積在一起,血肉模糊,還有上百名滎陽降軍實在受不了如此慘烈的傷亡倉皇后逃,則被曹師利下令無情的斬殺陣前。

既然懷疑徐懷及桐柏山衆(zhòng)人有可能就在鞏縣,曹師利當然就沒有指望兩千滎陽降軍能夠強攻下鞏縣。

一方面他是要用滎陽降軍去消耗守軍的戰(zhàn)械、體力及士氣,以便能降低嵐州漢軍附城強攻的難度與傷亡。

另一方面他就是要讓滎陽降軍傷亡慘烈卻無力反抗的殘酷直接展示出來。

滎陽降軍的無力反抗,包含著兩個方面,一是面對守軍以及鞏縣堅固的城牆無力反抗,二是面對曹師利他的殘暴驅(qū)使及嚴苛軍令無力反抗。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士卒在慘烈的傷亡面前,在生死麪前徹底麻木起來,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就是命如草芥的螻蟻,即便是死,也只能盲目的聽從軍令行事。

…………

…………

相比滎陽降軍的慘烈傷亡,騎城而守的守軍,傷亡可以忽略不計,但守軍將卒卻沒有半點的興高采烈,甚至還相當?shù)男捏@神顫。

他們大多數(shù)人都能清醒的意識到,殘酷而慘烈的攻城這纔剛剛揭開帷幕,眼前的一幕,僅僅是昭示這場戰(zhàn)事將是何等殘酷罷了。

澤國江山入戰(zhàn)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眼前的情形當然談不上“萬骨枯”,哪怕是相比較赤扈人這次南侵,三四百人死於城下,單純從數(shù)字上看也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問題是這一切赤|裸裸、血淋淋的展示在守軍面前。

要不是守陵軍大部分身強體壯卻沒有見過血的士卒,之前被徐懷強迫之下,頂著敵騎的擾襲出城,也算是接過敵了,很多人這時候恐怕就遭受不住了。

然而也恰恰是曾被徐懷強力壓迫出城,很多守軍將卒心裡很清楚,眼前這一幕絕不代表他們會贏得很輕鬆,甚至恰恰相反,眼前這一幕更多昭示出敵軍攻城的決心是那麼的堅決、無情。

上午這些兵卒,與其說是來攻城的,不如說是來送死的,而且還是毫無反抗能力的被驅(qū)趕到城下送死。

面對敵軍強攻的第一仗,景王趙湍沒有躲在行宮裡,親自登上北城樓督戰(zhàn),看到這一幕,臉面也是一陣陣發(fā)緊;錢尚端以及喬繼恩、高惠鴻、陳由貴等人臉色則是有些發(fā)白。

千餘滎陽降軍以及數(shù)千被俘虜?shù)拇迕瘢瑳]有什麼防護,在東段城牆弓弩的壓制,挖土運到城下,一開始動作很慢。

景王趙湍以及錢尚端等人,他們注意力午前也一直被西側城牆前近乎屠殺似的防禦戰(zhàn)所吸引,這時候才注意到東段城牆前降卒俘民|運土堆填坡道的速度,要比一開始時快出許多。

面對城頭的弓弩壓制,東段城牆前堆填坡道的降卒俘民,一開始時還想著拿盾牌遮擋,或借樹木窪坑躲避,接近城牆時會更加的小心翼翼,速度當然快不了。

滎陽降軍、俘民,這時候在後方督戰(zhàn)隊的驅(qū)趕下,已然無視城牆上的弓弩壓制,麻木的拿簸箕、竹筐往城下運牆,即便身邊不斷有人被射倒在地。

有二三百人被箭矢射中,倒在地上沒有立即死雲(yún),有一聲沒一聲嚎叫、呻吟著,但這一切卻是叫運土的降軍、俘民更加的麻木不仁、無動於衷,甚至將還沒有死透的俘民傷兵,直接扔到土堆裡。

一方面也實在於心不忍,另一方面箭矢有限,不能無限制的浪費在可以源源不斷驅(qū)使到城下的俘民身上,只要敵軍直接不逼近城下,東側城牆上的守軍,這時候已不再拿弓弩射殺這些運土的降軍俘民。

“敵騎在城前嚴陣以待,我們不能出城擾攻,照這個速度,這坡道明天午前就能堆成啊!”景王趙湍皺著眉頭,看向徐懷說道。

雖說這兩天都是徐武江、錢尚端協(xié)助部署防禦事,但眼前這情形,景王趙湍只能將信心寄託在徐懷的身上。

“天雄軍潰滅於大同,葛懷聰?shù)葘㈠钊鯚o能,曹師利率部尚能勇猛殺敵;而他此時如此殘暴治軍,也頗有章法,可以說是良將——不過,他妄想借憑堆填一座狹窄土坡攻入鞏縣,真是太小覷殿下身邊無人了!”徐懷淡然一笑,說道,“而他們越是急迫,越說明西軍逼近函谷關了,殿下大可以安枕無憂!”

“虜兵明日堆成土坡,從這處強攻上來,守軍將卒多不善廝殺,當如何應對,還請徐軍侯說得具體一些。”錢尚端說道。

“也沒有什麼巧法,虜兵強攻,我們便以兵對兵、以將對將,將他們打下城去,何懼哉?”徐懷說道。

見徐懷不正面回答錢尚端的問題,景王趙湍說道:“徐懷,你便不要再賣關子了,說得再透一些,也能叫我與尚端他們夜裡能睡得踏實一些……”

徐懷說道:“主要還是要守陵軍將卒敢與敵戰(zhàn),也就是我剛剛所說的‘兵對兵、將對將’,則無懼無憂——說到具體有什麼措施進行鍼對,實是小術:我們在城牆後再建一條登城道出來,虜兵強攻城牆,我們可以從城內(nèi)更快調(diào)動援兵登上城牆,依舊能保證據(jù)城相守的優(yōu)勢。另外還可以連夜用竹木在城內(nèi)搭建兩三座望樓,使箭士登上以弓弩支援城牆作戰(zhàn),到時候虜兵除了拿人命來填,不可能佔到我們什麼便宜!”

盧雄內(nèi)心深處當然也極希望是更能接納、任用徐懷的景王繼任大寶,這會兒站出來說道:“說起來還是虜兵太迫切了,要是他們能驅(qū)趕鄉(xiāng)民,在城牆四周多造坡道,到時候一同攻來,我們可能還應接不暇,很容易出紕漏——眼下虜兵只來得及造一條坡道,實不足懼,還可以使餘軍使諸部輪替調(diào)換守這段城牆。經(jīng)歷過這次血戰(zhàn),相信餘軍使諸部也能真正成爲殿下所倚重的百戰(zhàn)之師……”

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四十三章 錢糧人心事第一百五十章 天門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六十章 職事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一百七十三章 勸親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zhàn)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十一章 天命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爾小命一用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五章 惡緣第二十一章 刀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圍敵阻援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一百三十七章 計成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六十八章 禍從天上來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一百章 死士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六十六章 黑鍋你來背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zhàn)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二百三十章 集結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七章 臘月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九章 信任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章 死士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勸親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zhàn)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十七章 肅金樓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zhàn)果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十八章 故人相見
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四十三章 錢糧人心事第一百五十章 天門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六十章 職事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一百七十三章 勸親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zhàn)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十一章 天命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爾小命一用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五章 惡緣第二十一章 刀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圍敵阻援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一百三十七章 計成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六十八章 禍從天上來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一百章 死士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六十六章 黑鍋你來背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zhàn)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二百三十章 集結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七章 臘月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九章 信任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章 死士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勸親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zhàn)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十七章 肅金樓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zhàn)果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十八章 故人相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罗县| 寻甸| 平罗县| 博客| 霸州市| 永兴县| 会同县| 南阳市| 德惠市| 西青区| 连平县| 阿拉善盟| 太保市| 常德市| 商都县| 松潘县| 锡林浩特市| 漳平市| 襄城县| 莱西市| 慈利县| 鄂托克前旗| 宣威市| 昌图县| 泗洪县| 井研县| 石景山区| 忻州市| 浦北县| 水城县| 周至县| 新民市| 磐石市| 四子王旗| 军事| 怀柔区| 开江县| 鸡东县| 余干县| 特克斯县| 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