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

蘇老常、徐武磧、周景他們沒有差遣在身,而徐武坤作爲軍虞侯,在監(jiān)軍使院是吏,沒有統(tǒng)兵的職責,夜裡都要回南裕巷去;徐懷心裡煩躁,則直接去兵營睡覺。

清晨聽到外面操練聲起,徐懷醒過來卻沒有起身,心裡琢磨著事情,直到聽到郭君判、潘成虎在院子裡的說話聲,他才披衣起牀。

徐懷年輕氣盛,夜裡睡覺蓋一條薄被都會覺得躁熱,喜歡將窗戶打開來。

他這時候往窗外看去,沒有看到郭君判、潘成虎他們的身影,卻見院地上積有白霜,而吹入屋裡的風也很有幾分寒意,暗感以北地的氣候,這才九月中旬,已經(jīng)快要入冬的樣子了。

徐懷摸了摸昨日午後才送過來禁軍寒衣,裡面填充物是麻絮,卻是要比他們以往在桐柏山所穿的寒衣都要單薄。

將校鎧甲外面除了會披裹一件御風大氅外,寒衣裡多半還會添穿一件裘襖,天寒地凍都不會多難熬,但普通將卒如何抵擋得住北地的寒潮?

徐懷洗漱過,走到公所房裡,看到郭君判、潘成虎兩人鎧甲整飭坐裡面喝茶,好奇的問道:“你們這麼早跑過來做什麼,官廳那邊沒有什麼事吩咐?”

在監(jiān)軍使院,郭君判、潘成虎以正副指揮使兼任軍虞侯。

他們除了有參與官廳議事、糾察軍紀的權(quán)力,同時也是五百役卒最高統(tǒng)兵官,照道理來說,他們比徐懷更有資格出現(xiàn)在公所房裡,盯著五百役卒在兵營裡的一舉一動。

不過,監(jiān)軍使院剛成立,瑣碎事務(wù)極多,從王番、朱沆、鄭壽到郭君判、潘成虎、袁惠道以及朱芝、朱桐、荀庭衡,他們這些人這時候正一個個都應該忙得屁股冒煙。

倘若不是有調(diào)遣兵馬的需要,或什麼特殊情況,郭君判、潘成虎應該沒有時間跑過來。

昨夜一驚一詐鬧騰那麼久,潘成虎就沒有睡踏實,打著哈欠說道:

“你們走後,盧爺也先陪王稟相公回南裕巷歇下,但王番郎君與朱沆、鄭壽他們徹夜未歸。當然,我早早就回官廳班房裡打了兩個時辰的盹,也不知道他們徹夜說了些什麼。等到天亮老郭他們過來後,王番郎君又單獨將我與老郭兩人喚過去,吩咐我們以後將這邊統(tǒng)兵官的職責擔當起來,操訓之事不能再假手他人——還說要是見你們意見不是太大,便要我們夜裡都宿在兵營。照我說啊,你們對王稟相公是有救命之恩,但在王番、朱沆看來,給你們一份看似前程不錯的差遣,便算是將這恩情報答了,可不會再容忍你不聽招呼就胡作爲非了!”

徐心庵、唐盤坐一旁,頗爲奇怪打量潘成虎兩眼,心裡想,王番真有意要郭君判、潘成虎二人過來限制他們,以潘郭二人的心機,應該不會這麼幹脆就將鄭壽交待他們的內(nèi)情說出來啊?

難道他們覺得王番、朱沆的大腿不香了,不想抱了?

“你們能來頂幾天,我卻是省心了,只要操訓不斷就行。”

雜役兵拿幾張麥餅過來,徐懷就著熱茶,手撕著麥餅用早餐,跟郭君判、潘成虎談操訓的一些注意點。

即便他暫時放手,也不希望郭、潘二人將既有的操訓節(jié)奏打亂掉。

至於王番這時候想要用郭君判、潘成虎二人限制他們對五百役卒的控制,徐懷也不意外。

誰當了老大,會希望手下役卒不聽招呼。

徐懷這時候也不想爭什麼。

倘若歷史軌跡發(fā)生改變,北征伐燕能僥倖有一個好的結(jié)果,徐懷在戰(zhàn)後就會帶領(lǐng)所有願意離開的人馬,脫離出去。

當朝官場就是一個腥臭掩鼻的臭水坑、污泥潭,他實在不想繼續(xù)一頭扎裡去逐臭,真不如回到桐柏山當一個山主或笑傲江湖痛快。

而倘若他預料不錯,北征伐燕遇到難以想象的重創(chuàng),到時候一片混亂,大家都要在夾縫中尋找一線生機,誰還能限制他分毫?

徐懷將身上些許麥餅屑子也捻起來吃掉,便喚牛二幫他去將馬牽出來,準備回南裕巷去。

“……”郭君判見徐懷風輕雲(yún)淡,竟然對王番的安排沒有流露出一絲不滿,猶豫了一會兒,吱吱唔唔說道,“你也知道我們二人在桐柏山秘密養(yǎng)了家小,這確實也是想著有朝一日難免會被人取而代之,能給自己留一條退路——我跟老潘這兩天就在想,是不是將他們都遷到玉皇嶺去,我們做什麼事能更安心一些!”

桐柏山有名號的賊酋跟雨後春筍似的,哪個年代都沒有斷絕過,但鮮有人能善終。特別是在山寨之中,山寨大頭目一旦威望及實力都不足以控制那些躁動梟悍的衆(zhòng)盜時,憑啥遏制住那個野心勃勃之人謀權(quán)篡位?

總不能真跟那些刀口舔血、男盜女娼的羣盜講什麼忠義道德吧?

而在赤裸裸的山寨叢林之中,指望自己的嫡系子嗣繼承山寨權(quán)柄,又談嘗容易?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適當時銷聲匿跡,帶著多年積蓄的金銀珠寶躲到一個仇家找不到的角落裡安渡晚年。

像郭君判、潘成虎這樣的角色,在桐柏山玩狡兔三窟的把戲,實際不是什麼難以想象的事情。

徐懷甚至都不覺得揪出他們給自己安排的一條退路,真就能徹底威脅住他們,他也不能指望郭君判、潘成虎是多麼兒女情長的人物。

他在黃龍坡驛時挑明這點,主要也是警告郭、潘二人,告訴他們鑄鋒堂有的是手段反制他們的反噬。

當然,郭君判、潘成虎他們現(xiàn)在提出將家小遷往玉皇嶺,則是再明確不過的表態(tài)。徐心庵、唐盤也是詫異的看向郭君判、潘成虎二人。

在黃龍坡驛時徐懷就跟他們表明夜叉狐的身份,他們當時雖然被迫配合這邊行事,卻沒有更多的表示,反倒貼到王稟、盧雄身邊去。

這都過去一個多月了,他們就折服了?

就因爲昨夜發(fā)生的事情?

“這些我會叫人安排,鑄鋒堂也必有你們二人的一把交椅……”

郭、潘二人此時便能心悅誠服於己,就能省去很多的麻煩,甚至有些事情可以提前進行,徐懷怎麼會不樂意,站起來,跟他們說道,

“桐柏山有六千寇兵被收編安置到河東路北部諸州禁廂軍中,這段時間都會陸續(xù)集結(jié)到嵐州來,監(jiān)軍使院既然有糾察之權(quán),卻也有聯(lián)絡(luò)舊誼的方便——你們能懂我的意思?”

潘成虎、郭君判對望一眼,眼睛都流露出果然如此的喜色,忙點頭應道:“我們懂,我們聯(lián)絡(luò)舊誼,會小心翼翼的……”

黃龍坡驛因糧谷鬧事,潘成虎、郭君判雖然意識到他們這輩子可能都鬥不過徐懷,但他們也不會選擇投附徐懷。

這很正常。

徐懷就算暗中掌握鑄鋒堂,但鑄鋒堂露出水面的部分,也不過是一家頗有勢力的商號而已。

他們投附徐懷,末來能看到什麼好處?

他們還不如老老實實在嵐州廂軍廝混一輩子,將來能將妻小接來團聚,或在嵐州紮下根來多娶妻小、多生子嗣,說不定還能成爲一方鄉(xiāng)豪人物。

在得知王番秘使赤扈歸來後,他們自然也是想著將未來的飛黃騰達寄託在王稟、王番父子以及朱沆身上。

卻是昨夜徐懷完全不將魯國公放在眼裡的那股神態(tài),真正震憾住潘成虎。

他們當了這麼多年的山賊,誰不會說幾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話,但是誰又能真正視王侯將相爲糞土?

不要說王番、朱沆等人,王稟那麼剛烈的性情都做不到,徐懷卻做到了!

徐懷要是有勇無謀的莽夫,不把堂堂七皇子魯國公放在眼裡,卻也罷了,但徐懷錶面是莽虎,暗地裡是夜叉狐啊!

這纔是王霸之氣啊。

郭君判清晨到官廳應卯,潘成虎便迫不及待將昨夜之事詳細跟他說了。

郭君判聽了也是眼睛發(fā)亮,也意識到陳子簫也罷,王稟、王番、朱沆也罷,都不如徐懷值得他們追隨。

王番晨間喚他們過來,希望他們能常駐兵營,對徐懷、徐心庵等人有所限制,他們忙不迭答應下來,但見到徐懷又迫不及待將這一切和盤托出。

這時候再聽徐懷要他們秘密聯(lián)絡(luò)舊部,郭君判、潘成虎怎麼可能不想歪,不想到兩眼發(fā)光?

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guān)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十三章 聰明誤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九十六章 放歸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八十一章酒宴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七十一章 歸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四十七章 極限第三章 難民第八十章 牽掛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六十五章 陣戰(zhàn)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cè)耳聽第七十六章 疑雲(yún)動驚雷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七章 臘月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zhàn)第二章 避禍第四十三章 錢糧人心事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xiāng)營立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tǒng)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一百五十八章 衝陣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八十章 議和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十七章 縣政第十五章 登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yōu)禮第三十六章 時不待人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tǒng)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十六章 援至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五十四章 牽涉第二十章 舊吏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四十一章 焉無虎威
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guān)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十三章 聰明誤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九十六章 放歸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八十一章酒宴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七十一章 歸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四十七章 極限第三章 難民第八十章 牽掛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六十五章 陣戰(zhàn)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cè)耳聽第七十六章 疑雲(yún)動驚雷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七章 臘月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zhàn)第二章 避禍第四十三章 錢糧人心事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xiāng)營立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tǒng)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一百五十八章 衝陣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八十章 議和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十七章 縣政第十五章 登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yōu)禮第三十六章 時不待人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tǒng)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十六章 援至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五十四章 牽涉第二十章 舊吏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四十一章 焉無虎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安阳县| 秭归县| 积石山| 封丘县| 临城县| 保靖县| 黎平县| 开平市| 乳山市| 邵阳市| 定日县| 平潭县| 治县。| 塘沽区| 泉州市| 朝阳市| 突泉县| 天津市| 栖霞市| 抚宁县| 通辽市| 泰宁县| 长治市| 麟游县| 桃园县| 金寨县| 南乐县| 岑溪市| 前郭尔| 海原县| 山西省| 桑植县| 富川| 五台县| 保亭| 桃源县| 嵊州市| 温州市| 探索|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