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九章 泌陽

唐繼堯僅是小小的九品巡檢使,平時主要能見路司州院函書,哪裡識得勤王詔及樞密院的調(diào)令?他心裡還是擔(dān)心徐懷所示詔函有假,出淮源城後未敢耽擱,帶著幾名從都部署司就跟隨在身邊的老卒,一路縱馬狂奔往泌陽而去。

一通急趕,天黑之前便馳到泌陽城下。

幾匹好馬都口吐白沫,其中一匹馬倒地踢著蹄子,眼見就不行了。

這時候日頭斜掛遠山之巔,暮色漸起,守兵正驅(qū)趕行人,準備關(guān)閉城門,看到唐繼堯身穿官袍,身邊又有兵卒護衛(wèi),縱馬如此惶急,還以爲是哪裡又鬧匪亂殺官了呢。

“我乃淮源巡檢使唐繼堯,有事速稟知州、通判諸郎君,休得阻攔!”唐繼堯摘下腰間小銅官印,出示給守城兵卒看,又急衝衝牽著疲馬進城,往州衙趕去。

伐燕軍全師覆滅,劉世中、蔡元攸、郭仲熊等人戰(zhàn)死,蔡鋌及次子蔡和等人下獄待審,董成作爲蔡系一員,雖然還沒有遭受到罷黜,但他這個知州在泌陽城已經(jīng)使喚不動人了。

因此詔函真要有假,州院要調(diào)兵遣將前往討逆,還得是通判與諸曹參軍拿主意,唐繼遷進城也是說要向知州董成及通判顧志薈同時稟報。

不過,就在唐繼遷馳歸泌陽城前一刻,經(jīng)略使司的使者已從襄陽府(襄州)趕來,董成、顧志薈、諸曹參軍及泌陽縣令程倫英、縣尉朱通等大小縣吏數(shù)十人已齊至州院。

徐懷他們馬不停蹄從汴梁南下,一路上可以說是晝夜兼程,但他們畢竟還是要顧恤馬力;不像驛傳,每走一程便能從驛站換新的快馬,即便冰雪天氣,一天沿驛道走三四百里也沒有大問題。

事實上勤王詔昨日已經(jīng)頒傳到襄陽府。

京西南路距離蔡州最近,即便沒有將京西南路一併劃並進來設(shè)立都防禦使司,但京西南路除了要承擔(dān)西南諸路逾四分之一勤王兵馬外,還要承擔(dān)半數(shù)錢糧。

邊州殘破、汴梁告急,爲催促諸路監(jiān)司勤王,傳詔使者抵達諸路治府之後並不會說已經(jīng)完事、立即離開,同時還執(zhí)掌監(jiān)奏之權(quán),監(jiān)督諸路監(jiān)司的執(zhí)行情況。

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京東東路、京東西路以及淮南西路、淮南東路與河淮最近,也是重點監(jiān)察區(qū)域,宮中都是著侍制或直學(xué)士擔(dān)任傳詔使者趕往這諸路治府。

接到勤王詔,經(jīng)略使顧藩不敢怠慢,即刻召集僚屬商議勤王之事,將徵募兵馬的任務(wù)拆解到州縣。

京西南路諸州縣,唐州距離蔡州最近,兵馬糧秣自然也是優(yōu)先從唐州派解。

此外,淮源要從唐州拆並去蔡州,唐州同時又是西南諸路勤兵馬及糧秣轉(zhuǎn)輸蔡州的必經(jīng)之路,考慮虜兵南犯,京西南路還要在唐州北面的方城縣要加強防禦,顧藩與財司、倉司、憲司諸使商議,最終著轉(zhuǎn)運副使寧慈親自率一廂禁軍先來唐州州治泌陽坐鎮(zhèn)。

京西南路駐泊禁軍沒有馬軍,兩千多步卒從襄陽到泌陽行走緩慢,寧慈知都部署司武官鄧珪曾出任淮源巡檢司,對地方情況熟悉,著他率數(shù)十騎先跟隨馳來泌陽。

唐繼堯走進州院,寧慈、董成、顧志薈、程倫英、朱通以及鄧珪等人都坐在衙堂之上商議招募勤王兵馬、籌措糧草之事。

聽唐繼堯走進來稟報說徐懷已經(jīng)接管了淮源巡檢司衙門,堂上便有人不高興了,發(fā)牢騷道:“諸相公是怎麼想的,怎麼會著這莽貨出知新縣?再說了,就算朝廷已經(jīng)決意將淮源劃入蔡州,我等爲勤王事不應(yīng)阻攔,但這莽貨怎麼也得先到泌陽,由州院著人勘定地界,說定巡司撤併等事宜之後再行交接,才合規(guī)矩——現(xiàn)在是汴梁危急,但不就是還有規(guī)矩在,大家才能井井有條的組織勤王諸事,不至於成一團散沙?”

“朝廷也是非常之時用非常之人,更何況朝中用王相主持京畿防禦,著徐懷回桐柏山,出知新縣,也必有用意。”泌陽知縣程倫英勸說道。

程倫英哪裡知道徐懷能歸淮源,乃是胡楷一力促成?

在他看來,蔡鋌失勢下獄,王稟位居宰執(zhí)之位,此次又主持京畿防禦事,更加位高權(quán)重,著徐懷回桐柏山,也打破以往徐懷在王稟、王番父子跟前失寵的傳聞。

因此就算徐懷有什麼莽撞的地方,他們也都應(yīng)該配合纔是。

聽程倫英如此說,也就沒人再發(fā)牢騷,便商議兵馬及糧草攤派之事——提到這個,衆(zhòng)人又是怨聲載道,程倫英更是叫苦不迭。

泌陽經(jīng)歷匪亂大劫纔過去兩年,唐州的其他縣也受到波及。

現(xiàn)在淮源又從唐州劃出去,雖說山裡的田賦、丁口稅不多,但桐柏山道貫通淮南西路與京西南路,過稅叫蔡州硬生生插足進來挖走一塊,唐州僅這一塊每年就要少徵三四萬貫錢糧。

現(xiàn)在唐州攤派的兵馬、錢糧,非但沒有減免,還因爲距離蔡州最近,攤派更多,顧志薈、程倫英等人自是叫苦不迭。

他們雖然是朝廷官員,但一方面他們知道下面會強烈牴觸,另一方面將州縣積存榨光了,他們又要從哪裡抹油水去吃?

他們一個個都老小那麼多口人,要吃飽穿暖,總不可能真就只靠朝廷的俸?過活吧?

“其他不說,淮源置縣併入蔡州,要唐州撥還上年度還未押解進京的田賦丁稅以及過稅,供淮源置縣耗用,這也太不合理了吧?淮源置縣要耗錢糧,怎麼也得蔡州撥付,我們不加阻障,便已經(jīng)夠仗義了!”

“別的不怕,還是擔(dān)心這莽貨難搞啊——聽說往時這莽貨沒理也要搞出三分理來,何況他此時背後有王相撐腰,真要著人來討這筆錢糧,我們當(dāng)如何推搪?”

“鄧軍侯在淮源剿匪甚力,也與這莽貨相熟,你以爲這莽貨會否有所長進?”有人朝鄧珪問去。

鄧珪任唐州團練副使乃是虛銜,本職與唐州已經(jīng)瓜葛,此時乃是作爲都部署司的軍將奉令隨同轉(zhuǎn)運副使寧慈前來唐州,所爲也是巡看唐州北部兵馬操練及城塞修繕等事。

“哈,哦,這個,這個,我與徐懷原本就不熟,兩年多一直未有聯(lián)繫,實不知他性情是否變得寬和些!”鄧珪打著哈哈說道。

他此時都跟唐州沒有干係,不能幹出頭的事,又何苦在背後說人是非?

徐懷真要是好相予的,鄭恢、郭曹齡、徐武富等人又怎麼會一個個都死在他手裡?

“我聽人說這莽貨乃是王孝成之子,而王孝成當(dāng)年乃是爲蔡鋌矯詔殺死,這事是不是真的?”又有人八卦的問道。

“這事不假,”轉(zhuǎn)運副使寧慈與傳詔使者相熟,私下聊過一些事,知道汴梁城裡一些最新動向,這會兒微微沉著臉說道,“此時備虜事急,暫時還沒有聖詔頒下,但就蔡鋌矯詔誅殺王孝成以及殘害王孝成妻兒等事,王相已經(jīng)奏請朝廷徹查。徐懷確是王孝成部將徐武宣、徐武磧、蘇老常等人所救;非但如此,王孝成七弟王舉當(dāng)年也沒有死於獄中,爲範雍所救——王相在奏書裡一併爲這些人請功,還曾打算召徐懷率部入京勤王,爲左相及樞密副使汪相等人所阻……”

“王相是不是老糊塗了?這莽貨本就不能以常情度之,倘若再對當(dāng)年舊事心存怨恨,叫他領(lǐng)兵入京,最後捅出什麼天大的窟窿來,誰能擔(dān)待得下,汴梁還要怎麼守?”有人蹙著眉頭叫道。

“聽說徐懷在嵐州禦敵甚勇,積下軍功頗多,要不然就算有王相相保,他如此年紀,又是武夫出身,怎麼得任知縣一職?說他心存怨恨,還有些過於揣度了吧……”程倫英有些沒底氣的說道。

見程倫英竟然替徐懷分辯起來,寧慈沉著臉說道:

“這世間最難揣度是人心——我在襄陽就聽說徐懷桀驁難馴,與徐武宣、徐武磧、徐武江、蘇老常這些人潛伏桐柏山十?dāng)?shù)年未露痕跡,且問在座有誰能有這份隱忍?照我說,王相就是老糊塗了……”

昨天勤王詔頒抵襄陽,帥司、憲司、漕司、倉司諸大佬齊聚一堂,當(dāng)然不可能無視淮源置縣、徐懷出知新縣這事,也談及蔡鋌矯詔誅殺王孝成的舊事,談來談去都覺得桐柏山匪亂有說不出的蹊蹺,桐柏山衆(zhòng)人不像是良善之輩。

批評朝政,乃是士臣特權(quán),即便遭到罷黜,很多人猶以爲榮,寧慈也就不覺得在此數(shù)落王稟,有什麼不妥。

不過,州縣官員發(fā)幾句牢騷卻也罷了,寧慈是代表路司而來,突然間如此嚴厲指責(zé)王稟,頓時間都有些發(fā)懵。

程倫英當(dāng)即意識到路司對徐懷出知新縣的意見非常大,當(dāng)下更是噤若寒蟬,不再吭聲說什麼。

寧慈見無人接他的話,便往更明處挑亮了說道:“經(jīng)略使安排唐州防務(wù),有兩個要點,一在方城,一在泌陽,你們還不明白嗎?”

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潛伏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四十六章 紈絝少年勇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見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zhuǎn)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九十九章 巨陵鎮(zhèn)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七十章 送別第八十九章 遠客第八十章 軍都寨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五十三章 強襲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八十六章 督戰(zhàn)隊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一百一十章 初戰(zhàn)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襲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七章 初冬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十四章 促降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dāng)家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戰(zhàn)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一百三十章 調(diào)兵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三章 貴女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一百一十七章 棄留第一百一十七章 棄留第八十九章 市井殺賊如屠狗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十八章 婚配第六章 獻策第七十七章 殺將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十章 刺客也是驚弓鳥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標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zhèn)雙柳莊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六十九章 聲東
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潛伏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四十六章 紈絝少年勇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見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zhuǎn)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九十九章 巨陵鎮(zhèn)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七十章 送別第八十九章 遠客第八十章 軍都寨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五十三章 強襲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八十六章 督戰(zhàn)隊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一百一十章 初戰(zhàn)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襲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七章 初冬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十四章 促降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dāng)家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戰(zhàn)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一百三十章 調(diào)兵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三章 貴女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一百一十七章 棄留第一百一十七章 棄留第八十九章 市井殺賊如屠狗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十八章 婚配第六章 獻策第七十七章 殺將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十章 刺客也是驚弓鳥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標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zhèn)雙柳莊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六十九章 聲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宁县| 盐津县| 沂源县| 沂南县| 乌拉特后旗| 修水县| 乐业县| 八宿县| 松阳县| 正蓝旗| 商都县| 双鸭山市| 鲁山县| 双牌县| 宜章县| 达州市| 益阳市| 岱山县| 休宁县| 沧州市| 兰坪| 灵山县| 陆河县| 灵寿县| 古蔺县| 公安县| 佳木斯市| 锡林郭勒盟| 綦江县| 襄汾县| 信宜市| 阳东县| 绥阳县| 伊春市| 女性| 巢湖市| 桂东县| 白玉县| 潼关县| 名山县| 堆龙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