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

“……朱沆、王番諸郎君相繼離京,朝中雖然還有同知樞密院事柳仁茂等大臣主戰,但已徹底式微。汪伯潛、樑福仲、楊永棟、嚴時雍、李汲等主和派佔據上風,十月聞胡虜再度南下時,他們甚至都還幻想著能與赤扈人劃河而治,並以此堅決主張休兵求和……”

“……當時,除景王外,朝野頗多大臣上書諫天宣帝出京暫避虜兵其鋒;同知樞密院事柳仁茂還上書官家傳詔蔡州防禦使胡楷、荊湖北路經略安撫使劉獻、淮南西路經略安撫使胡直襄等人率軍勤王。其時湖北、淮西等地兵馬已動,但汪伯潛、樑福仲、楊永棟、嚴時雍等人仍堅持劃河乞和,憂赤扈人聞訊出兵渡過大河,不僅勸阻官家離京,還隨即發檄文止住湖北、淮西之兵北上……”

“……十月底,朝中仍然幻想割河北、河東之地,便能休兵,甚至遣汪伯潛、樑福仲、嚴時雍等人爲使,渡河傳詔黃河北岸諸城守軍獻城。樑福仲至衛州傳詔,爲守城鄉兵怒殺;汪伯潛、嚴時雍聞訊逃往魏州魯王處,不敢再提獻城之事,轉而與楊茂彥等人上書朝中,諫請授魯王趙觀河北兵馬大元帥以募兵備虜。虜兵圍逼魏州而來,汪伯潛、嚴時雍與楊茂彥又簇擁魯王渡河逃往齊州……”

“……十二月十三日,這天是大風雪。數千虜兵進逼南薰門,箭矢如雨,官家欽點的守禦神兵須臾都抵擋不住,倉皇棄擲兵甲逃下城樓,城門如此輕易陷入敵手;到夜裡外城九座城門就全部被虜兵攻打下來。當天夜裡外城居民被殺害就不計其數。這時候諸王、帝姬、后妃等宗室中人,包括景王府世妃、世子,都已倉皇逃入皇城之內,官家倉皇遣濟王趙栩及門下侍郎李汲等人赴金軍乞和。只是這時候哪裡還有休兵乞和的可能?到十九日,虜兵便大體控制住內外城,又將皇城團團圍住。城中火勢蔓延無休無止,殘兵敗將藏身里巷也肆意摽奪,成千上萬屋舍被燒燬,民衆逃隱無門,婦女以灰墨塗面,百般求生,慘不忍睹。二十七日官家下令打開皇城諸門乞降,還請虜使進皇城窺伺帝姬以作和親。其後除了將數以百計的女童、樂工、工匠各色人等進獻虜兵,官家同時還令將河東、河北等州官員在汴梁的家屬都送往虜營……”

“……虜兵入城燒殺劫掠月餘才休,城中屍骸盈巷,二月二十六日,赤扈人遣使持廢帝僞詔入城,廢官家爲庶人,並將官家、皇后、燕王、越王以及諸王妃、公主、都尉等三千餘衆押送進虜營;同知樞密院事柳仁茂同日在宅中自縊身亡。二月底,之前一直留在獄中未審的王戚庸與諸降虜將吏議舉門下侍郎李汲爲帝,僞立楚國,附庸於赤扈;此外,嶽海樓二月底率前部兵馬進入汴梁……”

虜兵還有十數萬兵馬嚴密控制著汴梁及京畿附近的城池,周景從呂梁山直接南下,潛往汴梁刺探情報,一直到三月中旬纔有機會,帶著之前潛伏的幾名暗線返回楚山,向徐懷當面稟報汴梁城失陷前後的諸多細節。

徐懷臉色平靜的坐在案後,隨手拿筆墨將汴梁失陷之後幾件重要事件列寫下來,看得出赤扈人對如此輕易攻陷汴梁城也很意外。

在佔領汴梁之後該何去何從,赤扈王帳應該也有嚴重的分歧,纔會拖延到二月底才決定廢黜天宣帝。

而將降臣李汲推出來立爲新帝,也證明赤扈人此時還沒有吞併整個大越的信心,而在河淮先扶持傀儡政權作爲緩衝。

這與徐懷之前預測赤扈人接下來將重點消化河東、河北諸州縣,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也意味著淮河沿線暫時不會直接面臨巨大的軍事壓力,至少赤扈人的騎兵主力,暫時不會直接往南線推進——即便嶽海樓率部進入汴梁,甚至赤扈人有可能使嶽海樓統領汴梁降兵,短時間內還不至於能對南線產生多大的威脅。

嶽海樓再是三頭六臂,汴梁有如喪家之犬的八九萬降兵降將,又豈是他輕易能整合的?

徐懷也是因此才嚴格控制天雄軍擴編的規模,要不然的話,天雄軍直接擴編到兩萬人衆甚至更大規模,都沒有大問題。

一方面襄陽目前保證每年撥給楚山五十萬貫錢糧看似不少,但要養一支精銳兵馬,猶嫌不足。

另一方面徐懷南返楚山,所掌握的能戰之兵,約七千五百餘衆,但其中天雄軍俘卒及從呂梁山抵抗義軍中所吸納的健銳有近三千五百人,差不多佔到一半。

這些健銳,很多人身體還沒有徹底恢復過來,但比從流難民衆中徵募的青壯,卻更爲珍貴。

雖說在赤扈人南侵之前,天雄軍、宣武軍、驍勝軍等禁軍從上到下存在太多的弊端,怯敵畏懼、滋事生非、打劫民戶、欺下瞞上,貪沒糧餉,不一而足,但經歷這場浩劫,絕大多數人身上的弊病都已經去除,所剩更多是赤子之心。

特別是呂梁山義軍健銳,多爲宣武軍、驍勝軍以及忻代等地守軍在被擊潰後逃入山中堅持抵抗的殘卒;心志不堅或無牽無掛者,要麼逃走,要麼投敵。

徐懷不想簡簡單單將這些人馬拆散編入天雄軍中。

他想著趁著眼下難得的喘息之際,儘可能、儘快的安排他們在楚山安家落戶。

禁軍軍戶出身的將卒,其家小倘若有幸在太原守禦軍活下來,特別是其少年子弟,基本上都自幼習武、舞槍弄棒,都是楚山後續難得珍貴的軍事潛力。

那些流民出身或犯禁而充入軍中的將卒,依大越舊制,他們在充軍的那一刻就與原生家庭脫鉤;即便有牽掛家小的,之前大抵都逃走了,剩下多爲孤苦零丁的,楚山這邊也會盡快安排婚娶。

婚娶也非幫助他們迎娶黃花閨女,都是儘可能安排他們跟攜子嗣逃難到楚山的婦女結合;就像當初從朔州遷轉四千多蕃戶婦孺,都儘可能安排與桐柏山匪出身的將卒以及後續在鞏縣捉拿到楚山的降卒結合一樣。

因此,這一部分人馬,徐懷會以鄉司爲單位,就近編入鄉兵寨勇之中,以一到兩年的時間,使他們儘快融入楚山,使之成爲楚山行營未來能依賴的精銳種子,而非現在直接攤薄到天雄軍諸廂營之中使用。

當然,楚山現有的鄉司已經接近滿員。

一年多來建造圍堰、開墾坡地新增的田地差不多也都分授出去。

這些地方後續即便還有餘量可以挖掘,但之前很多人家授田都嚴重不足,都需要進一步補充耕地。

不過,即便行“虛外而實”之策,在青衣嶺、周橋、金牛嶺以外的區域只設純軍事防禦目的的(都)巡檢司或軍寨,但內圍還將維持楚山、信陽兩縣編制。

信陽境內,師溪河兩岸多爲有主田宅,但師溪河南北兩翼,作爲桐柏山南嶺東麓,依舊有大量的坡田穀地可以開墾。

行營長史院接下來的工作重點,主要還是將在信陽新設鄉司與安置將卒家小等事結合起來快速推進。

而從京畿及宋陳許蔡等地南涌的難民不計其數,主要還是通過平靖、武勝關往荊湖北路疏散。

楚山就這邊大點地盤,實在容納不了太多的民戶。

甚至淮河以北確山、真陽、上蔡等地的民戶,也都要往桐柏山以南轉移。

“行營司馬院設曹以掌輿圖、軍情刺探,五叔薦你以參軍事執掌其事,燕小乙、張雄山給你當助手。除此之外,州學新置武士齋舍緊缺人手,需要你兼任一段時間的教習,”徐懷跟才從汴梁歸來的周景說道,“現在這節骨眼,也沒有時間放你回去跟家人小聚數日了,你準備準備就接手工作吧……”

徐懷最初對朝廷失望之極,有意成立越雨樓掌握潛伏、情報刺探等事,但他此時擁立景王登基,在襄陽之外另設越雨樓就有些不合時宜了,事情泄露,還容易受到猜忌。

當然,情報刺探等事必不可缺,但徐懷會在行營司馬院正式新設一曹專司其事,越雨樓便不用再提。

而之前鑄鋒堂所轄的草場、礦場、牧馬、工坊等事,作爲楚山行營內部發展起來的工礦生產,也將與墾屯、營造等事,合併到長史院之下,由史軫、蘇老常、徐武良、徐勝等執掌。

不過,原鑄鋒堂在泌陽、襄陽等地爲運輸、販售兵甲軍械及鐵器、桐柏山物產所設的商隊、鋪院,還將繼續獨立於長史院之外,由柳瓊兒執掌。

大越立朝之初曾置武學於武成王廟,試圖建立完善的武官培養選拔制度,甚至還曾下詔州學置武士齋舍,傳授武藝及兵法。

然而大越崇文抑武太厲害,朝廷雖然興置武學,卻苦無人願意入學,武學僅僅存在極短的時間就廢除了。

徐懷現在以行營兵馬都總管兼知申州,作爲州院事務的一部分,州學肯定要辦。

在州學之下增設武士齋舍,對中下層軍將進行培養、選拔,也是有祖宗法可依的。

南歸將卒以及隨陳子簫、張雄山等人脫離契丹、南歸的十數漢將,都將第一批進入武士齋舍。

基礎軍將武吏,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要學會讀懂甚至繪製堪輿圖、要熟悉軍情刺探等事。周景以及史軫的女婿姜燮等人,目前都要在武士齋舍兼任教習。

當然,礪鋒院暫時也不會再提……

第十九章 泌陽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四十章 監軍使院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軍統將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七十六章 獻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二十一章 舊憶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剛克剛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一百五十五章 雙柳莊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十七章 縣政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十六章 雲停風不息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一章 京師第九十章 殺賊遊園夜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十五章 大營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遲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
第十九章 泌陽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四十章 監軍使院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軍統將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七十六章 獻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二十一章 舊憶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剛克剛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一百五十五章 雙柳莊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十七章 縣政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十六章 雲停風不息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一章 京師第九十章 殺賊遊園夜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十五章 大營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遲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邑县| 景德镇市| 郎溪县| 普洱| 襄城县| 淮安市| 乌苏市| 绥阳县| 诏安县| 什邡市| 山西省| 舒兰市| 大埔县| 绥德县| 澄城县| 广西| 博爱县| 开原市| 宣威市| 高陵县| 盐城市| 凤庆县| 湖口县| 抚顺县| 宁陕县| 登封市| 镇安县| 措勤县| 额尔古纳市| 肃宁县| 宣汉县| 通榆县| 望江县| 湖州市| 邵阳县| 阳信县| 濉溪县| 伊川县| 报价| 宝鸡市| 刚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