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

趙信現在非常有錢,沒錯,單純鐵料的生意,一年就最少在5000萬以上,這並不是定海軍的全部,各種不同的生意,最少聚攏了超過2億貫資金,最關鍵的不是這個,而是新幣。

趙信當然清楚,控制一種貨幣,會產生多大的價值,特別還是定海幣這樣的,原始材料非常低廉的材料的,技術領先就是關鍵。

在蒸汽機沒有出現,衝壓不可能大規(guī)模的產生的餓時候,這個定海幣幾乎無法複製。

定海幣的出現,不但非常精美,而且難以仿造,當定海軍的宣傳擴大,加上定海軍可怕的商業(yè)的行爲,一下子,讓定海幣開始廣爲流傳。

從趙信製造出來到現在,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趙信一共做出了的大概2億貫的定海幣,這些跟其他的錢幣交換,成爲了北宋有一種流通貨幣,雖然體量還不算太大,還沒有廣泛的流通到整個北宋的各個地方,可是賺錢的速度,已經可怕到了極點。

一枚連半文都不到的錢幣,作價一百文,哪怕加上了卡牌系統(tǒng)製造的成本,也不算太高,2億貫的成本,可能只要幾百萬貫,可是換來的,卻是2億貫資金。

哪怕在定海軍,投入巨大,可是在趙信的手中剩餘的資金,也是超過3億貫,也就是說,如果單純購買馬的話,一下子可以買到300萬匹。

看起來,就連趙信這樣,北宋富豪第一人,都無法全部吃掉這一筆交易,可是不要忘了的,定海軍是一個可怕的印鈔機器,趙信具現,可以每年最少2億貫以上製造的,而定海軍本身,不停擴大的工商業(yè),也最少可以創(chuàng)造相當的數量,最多一年就徹底消化了。

不過,在這些之前,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馬拉火車的項目,當這個項目遍佈到了北宋的大地上面,才能夠真正的發(fā)揮作用。

這也是趙信,不怕影響,專門去一趟汴梁的根本原因。

這不是一條鐵路,而是可能是無數條,最少說,把整個北宋的繁華之地,都給納入其中,這樣才能夠真正的通達四方。

鐵路產生的作用,不單單是互通有無,讓世界的距離變小了,還有衆(zhòng)多軍事上面的作用。

相對於緩慢行駛的船隻,鐵路更快,哪怕是馬拉火車這樣的,也可以保證一小時50裡,一天24小時的話,就是1200裡,真正達到了日行千里。

這可不是八百里加急這樣,少量的傳信的騎兵,而是一個車廂最少在15噸,可以拉起100多人龐大的鐵路,也就是說,只要有足夠的資源,2天的時間,行進2000裡,把最少數萬士兵,運送到目的地。

這對於一箇中央王朝來說,好處就是非常可怕的,中央可以集中的管理軍隊,不用把士兵派往九邊。

當然了,九邊也不是一點都不派遣,只不過可以跟棱堡結合,少量派遣,有成百上千的棱堡,可能幾十萬人,就足以保證著邊關的安全,任何異動的前提下,都可以迅速的調動兵力,減少尋常時候駐紮的問題。

當然了,這是遠景,在現在,有了西北的這件事情的情況下,纔有建立的可能,但是萬事開頭難,以鐵路的強大作用,只要開始建設了的,那就收不住。

到了19世紀末,中國已經落入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慘的境地的時候,鐵路依然是追捧的熱門。

可惜,被國外不停的坑,再加上本國人不停的貪污,中國的鐵路建設,從來都沒有大規(guī)模的進行過,可是到了辛亥革命的時候,僅僅是建立的這些少量鐵路,全部都是盈利,並且盈利的能力相當強的狀態(tài)的。

時代的限制,科技的限制,讓趙信不得不採用馬拉火車,聽起來,非常的不靠譜,你要看跟什麼相比,落後和不落後,都是相對的。

打個比方的,現在定海軍使用的高爐,是連中國解放後,五六十年代的小高爐都不如,可是在北宋,卻是神蹟。

在19世紀末的時候,那是歷史的倒退,是世界各國聞所未聞的,可是在發(fā)展之中的各國,類似的解決方案,也不是沒有的。

或許不是馬拉火車,卻是類似,用馱馬來大規(guī)模的運貨,對商業(yè)產生支持。

可是在19世紀末的,在世界各國已經普及了蒸汽機車的前提下,這就是歷史的倒退。有更加強力的蒸汽機車,一次可以拉起幾個,甚至是十幾個車廂。

鐵路的佈置情況,讓最多也就是七八匹馬拉動車廂,再多的話,相互之間影響,反倒不利於的佈置。

聽起來很多,一匹馬,在後世有一個專門的單位,一馬力,可能在最初的時候,一個蒸汽機連一匹馬都不如,歷史上第一個蒸汽火車,他只是拉30個人左右,還不如八匹馬。

可是不停的發(fā)展,讓蒸汽機沒有上限,在19世紀末的時候,已經能夠達到數十,甚至是上百馬力,這樣蒸汽機的作用就大的多了。

現在的科技條件下,無法制作出來蒸汽機,只能夠用馬拉火車的房市,耗費的馬實在是太多了,運輸能力相當的有限,馬的速度,拉力的上限,哪怕是8匹馬,甚至是16匹馬,能夠拉動的車廂也非常有限,最多兩個,一般情況下,一個是慣例。

火車永遠不是一個車廂,他的身後,跟著七八十來節(jié)的車廂,這才成爲火車的發(fā)展源泉。

一列火車的效率,肯定是要高於一個車廂的,中間必須要空出馬的距離,同時要給予安全距離,不然一個接著一個,萬一撞擊發(fā)生問題,對於鐵路來說,是噩夢。

趙信更加熟悉的,當然是後世的火車,那是一節(jié)最少十來多節(jié),甚至最大的火車,一列甚至可以運送5000噸的物資,這在北宋,簡直是神話一樣的而存在。

現在,在橡膠,在各個子項目都沒有達到一定的積累的前提下,哪怕趙信很清楚,蒸汽機的理論,就是利用蒸汽,把熱能轉化成蒸汽的推力,最終拉動火車或者其他東西,快速的往復運動。

可是,從這一個理論,轉換成結果,需要漫長的路要走,實際上,水蒸氣推動水壺,這個最簡單的自然現象,早在人類使用火焰的時候,已經發(fā)現了,這個理論,走到蒸汽機,用去了幾千年的時間。

最初級的蒸汽機,是在的公元一世紀出現的,那個蒸汽機,最多隻能夠稱之爲蒸汽機的雛形,他跟後來的蒸汽機,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理論。

17世紀的時候,初級的蒸汽機誕生,要到100多年後,纔有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建立了現代蒸汽機的模型基礎,然後才推動了這個更快的發(fā)展。

以北宋對於科技研究的能力和科技的水準,要想進行這一切,非常困難,趙信是歷史學的研究生,或許因爲愛好,知道長弓和其他一些簡單的東西,可是讓他造出蒸汽機來說,是不可能的,他甚至連蒸汽機的基本模型都沒有做出來。

所以,趙信甚至還沒有開啓蒸汽機的運作,甚至連個頭都沒有,這個可能是劃時代的,對北宋有巨大影響力的機器,可能只是圖紙上面,當定海軍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甚至開始普及了科學知識之後,纔會開啓。

道路交通又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在定海軍大鍊鋼鐵已經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年產幾百萬噸的大型冶煉綜合體的建設的前提下,困擾鐵路的問題已經不復存在的。

爲了解決問題,趙信選擇了更加容易達到的結果,用高品質的鋼製作鐵軌,車廂,而動力上面,交給了最容易獲得的畜力,兩者結合之下,馬拉火車越過了千年的歷史,成爲了現實。

環(huán)島鐵路37公里的路線,趙信已經進行一定的測試,主要是關於續(xù)航和更換上面,甚至爲了測試,還把這一條鐵路變成了一個環(huán)線。

島嶼不大,鏈接整個島嶼只有37公里,可是一個環(huán)線的建立,要測試多長的距離,就可以測試多長的距離,這也是趙信耳聞後世鐵路測試的一個方法。

剛剛誕生的機車,要測試他的可靠性,當然不能在真正的鐵路上面進行,那麼環(huán)線就成爲了唯一的選擇,依靠各種環(huán)境構築的環(huán)線,可以進行5000公里,1萬公里,甚至是10萬公里破壞性試驗,以此來測試這個極限。

按照目前環(huán)島鐵路總結出來的經驗,37公里還是太少了,一般而言,一匹馬在馬拉鐵路上面,拉著一個滿負荷的沉重的車廂,37公里也不會耗費全部的力量。

不過15噸的車廂,還是相當的沉重,在高速奔跑的時候,已經有了速度減慢的跡象。

北宋的慣例別說是測試了,大致估計的都很少,可是趙信不同,工業(yè)化帶來的是嚴謹,是苛刻到了極點的嚴謹。

一個不嚴謹的東西,放在工業(yè)化之中的時候,將會是噩夢,藉助著完整的環(huán)島鐵路的時候,才能夠測試出大部分的馬拉的極限。

爲此,甚至廢掉了幾匹馬,傾覆了一個車廂,讓一節(jié)鐵軌最少三天的時間沒有辦法運行。

對於發(fā)展節(jié)奏非常快的定海軍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大的代價了的,但是這些的測試,最終證明,是必要了,因爲這測試出了馬拉火車的極限。

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yè)根基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yè)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jié)假期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fā)泡劑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fā)展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fā)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jié)新氣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zhòng)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fā)報告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yǎng)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zhàn)時倉庫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
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yè)根基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yè)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jié)假期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fā)泡劑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fā)展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fā)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jié)新氣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zhòng)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fā)報告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yǎng)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zhàn)時倉庫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江堰市| 陇西县| 台州市| 沈阳市| 霍城县| 南充市| 穆棱市| 禹城市| 河东区| 桐柏县| 二连浩特市| 同仁县| 和林格尔县| 东宁县| 城口县| 时尚| 涟水县| 淄博市| 乐安县| 淮北市| 呼伦贝尔市| 佳木斯市| 瑞安市| 东辽县| 彩票| 论坛| 德化县| 景泰县| 沾化县| 青龙| 太康县| 正宁县| 岳西县| 恩平市| 蒲江县| 北宁市| 禹州市| 成都市| 定陶县| 井冈山市|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