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

水上討生活,從船伕,到艄公,再到縴夫,一條水路,不知道養活了多少人,在北宋這一點尤爲明顯,因爲北宋是商業活動最發達的時代。

跟其他的歷史時期完全不同的北宋,幾乎整個經濟和人口,都依託於這一條京杭大運河連接的水系,水運在北宋整個過程之中,都佔據了很關鍵的位置。

運輸業,只要有足夠的強度和量能,應該不會多微薄的,甚至在北宋,一定程度上面,跟水手的工資標準,還是相對較高的。

這些水上討生活的,他們的悲慘,來自於不確定性,雖然說,水上的風險,比起大海上,不知道縮小了多少,對於一般實力不強的船東來說,風險還是有的,而且位數不少。

就算是21世紀,也會出現大型輪船傾覆的消息,那多是一些來自江面上的旋風,破壞了整個船隻的平衡,最終導致的問題。

這個時代,更多一點,帆船遭遇旋風,比起輪船要稍稍好一點,本身就是比水輕的東西,不容易全部沉默,可是風浪,破壞,解體,觸礁,這些在後世,幾乎不會出現的東西,次第的出現了。

一般的小船東,他們能力有限,有時候接活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當然不可能給船上佈置好安全設施,更不可能調查每一寸的水路,把所有有可能出現風浪和礁石的地方給記錄下來,甚至有些時候,爲了生存,連已經老舊的無法修繕的船隻,都會拿來運輸。

這些船,就如同後世的廢舊車輛一樣,或許不會出現問題,可是一旦出現問題的,就是大問題的。

北宋沒有統計,也不知道,一年下來,到底有多少船傾覆,死了多少人,可是流傳的消息,爲數不少。

趙信當然不會這麼涸澤而漁,再說了,在組建船隊的初期,全部都是新船,只要稍稍注意,就不會有安全隱患,甚至爲了某些方面,還刻意的增加安全性,哪怕因此增加成本。

成本是趙信最不用擔心的問題,本身處於買方市場的定海軍,每年有足夠的產能,這些產品需要運送到北宋的各個地方,僅僅憑藉著這個,就可以支撐這個龐大的船隊的總量,還可以吃的飽飽的。

因爲安全方面,所產生的成本,相對於龐大的運量來說,是微乎其微的。

不說生產和銷售產生的附加值,這纔是定海軍的核心所在,有了這些,才能夠有定海軍現在,如此龐大的局面,就算是普通的運費,也可以支撐起龐大的船隊的運作。

船舶運輸,是考驗運輸密度的一項,實際上,所有的運輸都是同樣,去一趟,基本上就能夠包下來回的成本,有時候,爲了不回去空趟,有些車輛甚至要等上十天半個月。

船運也是如此,以目前定海軍的產量的,別說是1000條船,就算是三五千,也沒問題。

趙信又通過了科學的方法,調整了一個來回運輸的比例,除非是有豐厚利潤的,否則,會按照一個穩定的運行圖的運轉,這樣把成本降低到了最低,利潤也足夠保證。

爲了組建一個,遍佈到整個北宋各地的龐大水運系統,他不顧一切的投入,累積購買各種的船隻1000只以上,這中間,除了一部分的小船,是直接買的現貨之外,其他的,都是在其他船主那裡截留的。

要想獲得對方馬上要交工的船舶,唯一的辦法就是錢,3成,5成,甚至是一兩倍,原來較爲低廉的船的價格,被擡高了不少,單純這個的花費,就超過了50萬貫。

這只是組建這麼一個龐大的水運系統的一個基礎,一個運輸體系,船隻是一個起點,港口,儲運點,各地的辦事處,交流和通訊體系,這些的投入更大,有時候,甚至爲了相間一個完整的體系,各種港口和庫區,數量要相當的龐大。

現在,只是一個簡單體系,同樣的,除了在船隻和港口上面的龐大投入之外,除此之外,還揮舞著鈔票,全方位的吸納跟船有關的各種人才。

定海軍是一個發展可怕的工業城市,一旦步入了正規之後,在建設上面的投入,全部的投入到了工業生產上面,爆發出來的力量是可怕,如果因爲交通的制約,無法吧東西運往北宋的各個地方的話,這對於定海軍的商業也是一個打擊。

在封建社會,東西多了,無外乎是價格下降而已,可是工業品的生產,不一樣,當庫存量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對於一個企業的上海市巨大的。

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工廠,跟手工業最明顯的不同,就是海量的產量,一旦開動,就很難的停下來,哪怕是虧損也是一樣,沒有足夠的銷售渠道,吧這些東西銷售出去的話,可怕的生產效率,會成爲整個工業的噩夢。

類似後世,工業化之後的英國,爲了殖民地,爲了商品傾銷地,他們甚至不惜,不遠萬里,打一場可怕的戰爭。

戰爭是最耗費資金的,中國歷史上,也有很多因爲長時間的戰爭滅亡,可是商業國家,不得不這麼打,因爲如果他不打的話,可怕的生產,造成的供過於求危機,就足以讓這個國家滅亡了。

定海軍遠不到這個程度,卻需要居安思危,甚至要考慮的,未來可能會暴漲出來的產量,同樣的,也需要爲遠景的目標積累人才。

趙信要爲遍佈在整個北宋河運區域準備人才,這些在江河上面活動的水手,未來可以進入到海軍之中,相對於河運,趙信對於海洋,期待更多。

河運可以幫助定海軍,快速的把產品,銷售到北宋的各個地方,可是海運纔是真正開疆裂土的,化腐朽爲神奇。

遠洋已經開啓,但是,最多是在招募現成水手的基礎上面,進行一些強化的訓練,一些新式的帆組,也會進行一定的陸上訓練,大規模的投入遠洋,必須暫時放開,甚至大型的造船廠,都是在籌備階段,甚至發展的並不是快的。

招募跟水有關,甚至是遠洋船隊上面幹活的人,這都不難,泉州和杭州兩大城市,討這碗飯的不少,那些一年兩季的船員,他們到了陸地之後,獲得的只是基本生活費。

這已經是船東的大量了,又不用出海冒險,在平地裡面,甚至沒有本地人方便,船東們能夠做到這一切,已經是不錯了。

大部分海員,他們表現就是,季風到了,就緊張的出行,在季風間歇的時候,喝酒,花錢,或者幹別的,現在有一個不錯待遇的航海工作,還不用走太遠,怎麼可能不同意。

單純把這個需求放出去,就迎來了不少想要這份工作,來自海外的人員,跟海外水手相比,遠洋的中國水手,還是少了一點。

只不過,到造船這一點,就遇到問題了,北宋的遠洋船舶業非常的發達,在泉州,在杭州,甚至是長江沿岸,一系列的船廠,能夠造超過4000料大船的,最少有幾十家。

4000料,已經不小了,按照一料0.325噸來算,4000料高達1300噸,這在歐洲航海時代開啓的時候,已經算是非常可怕的大船了,更別說現在,公元11世紀,這個時候,歐洲的那些所謂的航海家的先祖們,還在玩帆板。

可惜這些船匠,要麼集中在製造司,北宋雖然製造大船不多,可是在一些外海的衛所,還是會有一些大船的存在,最少也是2500料以上的,這些船需要船匠來建造。

不過,總體而言,官方控制的造船坊,他們任務更少一點,控制下來的船匠不多,這些船匠,大部分都是地方上選舉的,水平都不錯。

一些出色的,有名的船匠,在船東的舉薦之下,在官方的考察之下,有了官面的身份,哪怕只是一個工匠,這對於底層的工人來說,也是趨之若鶩。

這一點,也算是北宋特色,一個鐵料的更迭,就讓鑄造司這些地方,裁撤了十幾萬人,北宋臃腫可見一斑。

可是從另外的也一個方面來說,也代表著北宋待遇更好,一個禁軍的士兵,就能夠養活一下20多口,進入到政府序列的工匠,哪怕地位很低,可是一個鐵飯碗,就足以讓所有人羨慕,更別說,在體制之內,還可以繼續升遷,稍稍不慎,更獲得一官半職,這代表著一個質的不同。

可是船匠不同於鐵匠師傅,鐵匠師傅們,已經面臨著實業的危險,因爲大名鐵匠作坊,提供了更加廉價,質量更好的鐵料,很自然的,政府就會裁撤,不然白白養著,一年下來,可能要幾十萬貫的支出,甚至更多。

船匠們,沒有來自定海軍的競爭,再加上北宋旺盛的船舶的需求,過的可是較爲滋潤。

北宋發達的造船業,官方的生意不多,可是在私人船廠掛個顧問,指導一下,每年可以獲得不菲的收益,再加上官方的身份,過得不要太滋潤。

哪怕是那些私人船廠的船工,大部分都是幾代人的關係,甚至還擁有一些股份,特別是一些大匠們,他們本身就跳出來成爲船廠老闆,這樣就更難的吸引。

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
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樟树市| 襄垣县| 普宁市| 长子县| 怀集县| 佛山市| 保定市| 萍乡市| 平顶山市| 墨玉县| 山阴县| 沂源县| 诸城市| 沧州市| 盐山县| 东城区| 武穴市| 达日县| 汕尾市| 会理县| 南江县| 绥棱县| 天柱县| 上犹县| 长宁区| 福安市| 四川省| 文登市| 阜新市| 随州市| 延长县| 涿州市| 宁国市| 平乐县| 安西县| 青海省| 杂多县| 商都县| 秀山| 定襄县| 句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