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

城池的出現,是區別遊牧民族跟農耕民族的重要標誌之一,遊牧民族的天然優勢,就是人人皆兵,就是機動性靈活,可是面對著農耕民族的銅牆鐵壁,很少有遊牧民族在一個國家還穩定的時候,攻破這個國家的防線。

元蒙恐怕是唯一的例外,只不過,就算是元蒙,在繼承了金國的遺產之後,也對南宋束手無策,一直到征服了大食,來自中亞的回回炮加入了戰陣之中,這才逐步的取得了攻城的優勢,30年未攻佔下來的釣魚城,最終被攻佔,南宋也就失去了最後的一個保障。

中國善於守城,北宋就更是如此,河北的衆多雄城,隴西的很多城池,是抵禦西夏和遼國鐵騎的重要保證。

守城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說,守城的各種器械,比如說,守城金汁,滾木甚至是落石,可是在所有的守城戰例之中,弓箭手永遠是第一位。

弓箭手守城有著天然的優勢,本身攻強守弱的弓箭手,在野外沒有保護的時候展開,很容易受到偷襲,特別是輕騎兵在側翼的偷襲,這是弓箭手天然的劣勢,可是在城牆之上,除了對方的遠程武器之外,其他兵種都不必考慮,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出弓箭手的攻擊力。

一個糧食充足,不因爲糧食而軍心渙散的城市,最終被攻下來,這跟弓箭手不足有很大的關係,弓箭手是一個守城之中最有利的兵種,它可以持續不斷的進行消耗,而且轉移速度很快,不會被對手集中攻擊而打掉,除非對手的攻擊武器,射程遠比弓箭手強的多,這樣才能夠無視弓箭手,強行的攻城。

普通短弓,射程最多就是180步左右,這是精銳的箭手才擁有的實力,大部分只是百步,甚至是六七十步的樣子,這樣個射程之中,很多的武器都可以超過它的射程,就算如此,弓箭對於近距離攻城的部隊,也非常有威脅。

孫吉創紀錄的擊殺數字,就是在守城的時候創造,也只能夠是守城,在野戰之中,對方肯定不會讓弓箭手,順順利利的射擊,最多幾輪射擊之後,就要進入到混戰之中,哪怕孫吉的近戰能力依然出色,一個步兵能夠殺死多少,不可能上百那麼可怕。

短弓手就是守城的重要組成,對於長弓手來說,更是如此,任何一個最基礎的長弓手,都可以達到220步以上的射程,這是一個極爲可怕的距離,更關鍵的是,趙信知道,拋物線是一條的曲線,高處,10米,20米,甚至是30米高處,射出的箭,射程是會大大的增加的,並不只是高度,是高度幾倍的數據。

這一點,在弓箭上面作用不小,更大的作用,實際上是在火炮上面,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重型遠程火力的佈置,大部分,都是在高地之上,居高臨下,威力倍增。

趙信也說不清楚,這個提升該比例是多少的,可是有一點,實際上,封建軍隊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並且應用到了這一點。在以弓箭手爲主的部隊,多是會居高臨下,修建高大的城牆,對城市進行保護,修建更加高大的箭塔,對於攻城部隊進行壓制,保證足夠的射程,這都是對高度的應用。

以守城爲例,增加的30米的高度,用直射的前提下,射程提升的只是直角三角形一條直角邊和另外一條直角邊差別,這個角度越小的,提升的就越多,可是拋物線不一樣,他的角度,更加的飄逸,特別是最遠處,效果非常的突出。

弓手守城的效果,是遠遠高於野戰,長弓手改變了一些弓箭手的弱勢,可是弓箭手的特有弱點,依然無法解決,在野戰之中,會被各種各樣的偷襲,特別是輕騎兵,這種可以忽略防禦,把速度發揮到最佳的騎兵,對於長弓手來說,是巨大的威脅。

他們可以躲在側翼,在長弓手還沒有展開,沒有做好準備開始射擊的時候,長弓手的防護能力,甚至還不如的,後勤方面的士兵,

在守城之中,就不一樣了,能夠威脅到城內守城者,就只有弓箭了,西軍的拋射是一種攻城重要的武器,面對著和守城的軍隊,快速的本性到進出,一次拋射之後,完成攻擊,就迅速的撤走,這纔是正確的方法,也是讓敵人威風喪膽的。

這種方法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藉助著騎兵的衝擊力,加上拋射,可以把射程提升到最大,一般的弓箭手,射程不可能這麼的遠,精銳射手也很少,不可能有效的覆蓋,成爲了消耗對手的利器。

可是如果碰上長弓,他們就慘了,長弓本身就比短弓射程遠的多,射程最遠的弓的,直射相當於3石左右,拋射更是射程超過了六七石的樣子,騎弓只有少部分猛將才能夠使用5石以上的弓,就算是5石的弓,跟長弓在城牆上對決,也絕對不是對手,而使用長弓的,更是多不勝數,當密集的箭雨面前,騎射只是一個靶子。

來到了苗家莊,守護好苗家莊,讓它不被攻破,纔是趙信應該做到的,苗家莊本身的防禦體系,也節約了趙信很多時間。

苗家莊是很大的莊子,是附近的核心莊子,趙信看著寬廣的村莊的,或許這裡還有這樣那麼樣的毛病,可是高達3米,完善的寨牆,給予苗家莊很好的防護,有了120精銳的長弓手,就足夠了。

真的人手不足的話,最多在訓練個兩三百人,他們各自不一定達標,可是5尺的,甚至是4尺五的長弓,也有相當的威脅,到時候的,全民持弓的前提下,三五倍的力量,也未必能夠攻克這裡。

苗家莊算的上是北方比較常見的村寨,3米多長的土胚牆,一定程度上面,甚至不比縣城小多少,周長起碼是2.4公里左右,每一面都超過了600米,可以抵擋住小股遊騎,除非是的軍隊,可是就算是派遣三五百的士兵過來,根本的影響不了苗家莊,長弓可以在固定的防守之中,發揮出最大的效果,除非是大軍。

普通的軍隊還不行,還需要攜帶強大的攻城器的大軍,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夠有效的對付擁有足夠防禦力量攻克苗家莊,但是這個攻克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最少是苗家莊持弓人員的一倍以上。

大軍,大軍,想到這個問題,趙信突然愣住了,因爲他突然間,想到了他一直都擔心的問題,趙允讓到底會以什麼樣的方法,對他進行攻擊,後世那個古墓之中的趙昕,到底是怎麼死。

正是這個大軍,讓趙信似乎想到了一個他似乎忽略到的信息,來到保州之後,無形之中,有一股力量,一直都在推動著他,不停的前進前進,在剛剛立足的時候,就開始了長弓的製造,並且說服孫吉等人幫助訓練長弓手。

按照正常來說,保州是屬於仁宗的地盤,又有固定的莊子和孫吉等人的防護,小股的刺客,不超過50個人,根本沒用,大股敵人,又會驚動保州軍守軍,按道理是安全的了,可是心中依然沒底依然有緊迫感。

此時此刻,纔想明白,作爲歷史學博士,還是宋朝方向的,他甚至把仁宗朝的大部分的東西,都給回憶了一遍,他偏偏忘記了一件事情,現在是1043年的11月,明年是1044年,在1044年保州發生了一件大事。保州兵變。

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二百四十六章 踴躍獲獎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鐵器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蘭法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
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二百四十六章 踴躍獲獎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鐵器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蘭法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尧县| 从江县| 淮阳县| 沁阳市| 斗六市| 台山市| 榆社县| 横峰县| 奉节县| 呼伦贝尔市| 蒙山县| 拉萨市| 锦屏县| 怀仁县| 万载县| 卫辉市| 明溪县| 磴口县| 邯郸市| 平顺县| 滕州市| 浦东新区| 会宁县| 织金县| 莱芜市| 金华市| 杨浦区| 广河县| 仁化县| 台安县| 鹿泉市| 察隅县| 崇义县| 枣强县| 丹江口市| 西充县| 论坛| 报价| 百色市| 安塞县| 东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