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卷_十九章 徐明候論天下事

徐煥徐明侯回到自己的家鄉河陽縣時是陽曆的七月十號,其時他的堂兄徐燃徐溫侯正在河陽老家中。

今年五月日本軍隊沿著山海鐵路進軍佔領了省城,在省城犯殺人放火製造了多起慘案。徐燃看不慣省政府奴顏婢膝的樣子,憤而離職回老家賦閒。

徐燃徐溫侯和堂弟徐燭徐亮侯兩個人開著徐府的汽車去青島碼頭把徐煥接到了家裡,徐府裡頓時熱鬧起來。徐氏家族裡跟徐煥差不多歲數的子弟來了很多人,都等著見一見出國留洋歸來的徐明侯。

一見到老父親,徐煥立即跪倒當地磕了三個頭纔起來敘話。徐府的前廳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徐燃、徐燭、徐煥三個人不停地迎來送往。到了晚上,高興之極的徐添徐老爺子大設酒宴爲徐明侯接風。徐府大廳之內燭光閃耀,酒香撲鼻,三桌酒席一字擺開,談笑之聲不絕於耳。徐老爺子喝得滿臉通紅,醉態可掬,六十多歲的老人像孩子一樣高興,。

第二天河陽縣長朱玉珂和縣黨部書記崔同來拜訪徐明侯。

崔同是剛剛被任命爲河陽縣黨部書記的,他是康澤的同學,藉著這層關係來到河陽縣當起了黨部書記,雖然地位不如朱玉珂,但是說話比朱玉珂硬氣。

二人當然也是想投徐燃之好,但是徐老爺子一聽見朱玉珂這三個字就生氣,多虧徐煥和徐燃巧爲勸說。兩個人舉出西方的取名習俗來說服徐老爺子:西方孩子取名多與長輩重名以示對長輩的敬重與思念。再者說了,不知者不怪罪嘛!徐老爺子這次總算沒有給朱玉珂閉門羹吃。

徐煥、徐燃、徐燭三個人陪著朱崔二人閒談。談到日本人佔領省城,朱玉珂問徐煥:“明侯兄,你在日本呆過一年了,依你看日本以區區四島的彈丸之地何以能把堂堂的中國欺負得無地自容呢?”

徐煥道:“兵在精不在多,煥在東瀛這一年深覺日本國雖小但人心齊,而且日本是一個非常善於學習的民族,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日本就能做到窮則思變,在中國就會阻力重重。乾隆年間英國的國力遠遠落後於大清,但是隨即的工業革命卻使它迅速成爲世界第一強國,工業革命後的英國一年產值就相當於過去一百年的總和還要多,改革的能量由此可見一斑。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一直是一個典型的東方文化傳統的國家,而且在各個方面受其他周邊國家的影響,尤其中國對其影響很大。在一定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日本的古代文明實際上就是中國古老文明的翻版。明治維新始於光緒二年,在具體措施方面,日本提出了“殖產興業、富國強兵、文明開化”三大口號,並以此爲核心對社會進行全面的改造。在這三個口號中,文明開化處於最核心的地位。日本意識到,只有立足於本國的人才,才能最終取得發展與進步,但在本國人才還相當匱乏的情況下,就必須向西方學習。日本的學習對象是德國,在聘請德國教師上,日本政府是極爲大方的,有的德國教師的工資相當於當時日本內閣大臣工資的兩三倍,——其對於學習與教育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日本終於成爲了世界強國。成功的發展道路同時也促使日本對外態度發生變化,德國的國家主義學說本來就帶有一定程度的外向性,再加上國內越來越高漲的天皇中心思想,日本最終會走上對外武力擴張的道路。以煥之見,日本早早晚晚要全面對我進犯。”

徐明侯的一席話讓朱、崔二人如墜雲霧,其中的一些新鮮名詞如工業革命、明治維新、改革、產值、翻版等他們簡直是聞所未聞。朱、崔二人對徐明侯佩服得五體投地:難怪徐明侯聲名在外,看來名下無虛啊。

連徐燃和徐燭都深覺自愧不如。

“以賢弟看,未來的中國將走向何方?”徐燃畢竟是在省府呆過,所見及所慮比其他三個人都要深遠一些。

“當然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然而中國遼闊的地域及古老的文明很可能成爲最大的障礙。”徐煥一付憂國憂民的面容。

“天掉下來由大個子頂著,我們現在沒有必要‘看三國流淚爲古人擔憂’?!笨h黨部書記崔同說。

崔同今天不是來聽徐煥講演的,而是肩負著爲人做媒的使命,所以他不想把話題扯遠了。

徐煥徐明侯的個人條件足夠令人稱羨。

他相貌英俊,人稱“徐郎”;他學識淵博,沉穩機敏,多謀善斷;他家世顯赫,不僅世代冠纓而且富可傾城……這樣的未婚青年自然是女子追逐的對象。

今天崔同是受駐紮平原的鄭鳳池鄭旅長之託爲其女兒說媒來的。這種情況徐煥在北平上大學的時候就見多了,所以心中早已想好了應對之策。

崔同終於找準機會把做媒一事提到了桌面上,他娓娓而談,把鄭家一系列優越的條件說得天衣無縫。

徐煥早已成竹在胸,三言二語無半點破綻:“煥正是求學之時,前途未卜,且目下國家多難,談及此事未免過早?!?

朱玉珂在旁邊幫腔道:“徐家幾代單傳,徐老爺抱孫之心一定甚切,賢弟當爲徐老爺子多多考慮?!敝煊耒嬲f這話的時候給徐燃遞個眼色。

徐燃道:“賢弟不妨見見鄭家小姐,說不定弟會一見傾心?!?

徐煥心中暗道兄長糊塗,他堅辭道:“煥遠在東瀛,不知何時完成學業,即使與鄭家小姐定下百年之好,也難免中途變卦致使兩家尷尬,所以此事就到此爲止吧?!?

崔、朱二人那肯罷休,仍然喋喋不休地勸說,無奈徐明侯只是笑而不答,二人最終失望而歸。

第一卷_五十七章 兩利相權從其重第一卷_三十六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三)第一卷_第四章 於繼祖盡享天倫樂(二)第一卷_一三八章 大結局1(三)第一卷_六十一章 木秀於林堆出岸第一卷_五十三章 孟憲仁臨終託孤第一卷_三十九章 親上加親未必親(三)第一卷_九十三章 桃花有意逐流水第一卷_四十一章 夫妻卻無肌膚親第一卷_九十五章 李琪天下第一覓(二)第一卷_一一四章 五百英魂照鳳嶺(一)第一卷_四十五章 人之*我靈芝第一卷_四十九章 一副春聯奪五命(一)第一卷_五十五章 伊人一去難再返第一卷_一二八章 趙魏鐵嘴說明候(一)第一卷_一一四章 五百英魂照鳳嶺(三)第一卷_七十八章 全民皆兵備抗戰第一卷_七十三章 韓晉落魄歸故鄉(一)第一卷_第八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一卷_八十九章 風馳雨驟立腳跟(二)第一卷_三十八章 商志英視死如歸(一)第一卷_二十四章 刺頭兒做刺頭事(二)第一卷_五十一章 槐蔭侯妻離子散第一卷_三十六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二)第一卷_一二九章 水底月爲天上月(二)第一卷_五十六章 爲誰消得人憔悴第一卷_二十四章 刺頭兒做刺頭事(一)第一卷_六十四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二)第一卷_一一二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一)第一卷_四十七章 槐蔭侯功虧一簣第一卷_五十一章 槐蔭侯妻離子散第一卷_一二四章 李琪身世大揭秘(二)第一卷_五十二章 跑馬山裡遇故知(二)第一卷_一一七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第一卷_九十五章 李琪天下第一覓(三)第一卷_七十七章 巧設埋伏劫明候(二)第一卷_九十五章 李琪天下第一覓(三)第一卷_第三章 於繼祖白天遇鬼第一卷_二十八章 開店不怕大肚漢(一)第一卷_二十五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三)第一卷_一三三章 徐燭獻計搶存糧(二)第一卷_三十九章 親上加親未必親(一)第一卷_七十四章 於昭湘義劫縣長(一)第一卷_一二三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三)第一卷_二十四章 刺頭兒做刺頭事(三)第一卷_三十四章 明侯初識於昭湘(二)第一卷_三十五章 閃電成親爲哪般(一)第一卷_二十九章 生日宴人仰馬翻(一)第一卷_二十四章 刺頭兒做刺頭事(二)第一卷_七十八章 全民皆兵備抗戰第一卷_一三八章 大結局1(三)第一卷_一二五章 骨肉相殘爲哪般(三)第一卷_九十七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二)第一卷_一三三章 徐燭獻計搶存糧(一)第一卷_第一章 於繼祖獨佔花魁(三)第一卷_一零八章 活剝人肝喂惡犬(二)第一卷_一三八章 大結局1(二)第一卷_七十四章 於昭湘義劫縣長(二)第一卷_第十章 斯人已逝天地悲第一卷_十二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一卷_一零八章 活剝人肝喂惡犬(二)第一卷_三十章 忤逆兒子氣死爹(二)第一卷_一三八章 大結局1(一)第一卷_九十一章 人百負之而不恨(一)第一卷_一一五章 徐明候連出妙手(三)第一卷_八十一章 鐵齒銅牙趙萬後第一卷_五十五章 伊人一去難再返第一卷_一二八章 趙魏鐵嘴說明候(二)第一卷_十七章 金風玉露初相逢(一)第一卷_九十三章 桃花有意逐流水第一卷_一二八章 趙魏鐵嘴說明候(一)第一卷_四十七章 槐蔭侯功虧一簣第一卷_一二六章 崔縣長鋌而走險(二)第一卷_九十一章 人百負之而不恨(一)第一卷_二十五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三)第一卷_一二一章 千里他鄉遇故知(三)第一卷_一一八章 天涯遊子歸故鄉(一)第一卷_八十章 日軍再襲鳳鳴村(二)第一卷_一二九章 水底月爲天上月(一)第一卷_一一零章 深山抱得美人歸(一)第一卷_二十二章 山無陵江水爲竭(二)第一卷_十七章 金風玉露初相逢(一)第一卷_第六章 雛鳳清於老鳳聲(一)第一卷_九十五章 李琪天下第一覓(三)第一卷_一一八章 天涯遊子歸故鄉(一)第一卷_五十二章 跑馬山裡遇故知(三)第一卷_一二二章 裡許元來別有人(一)第一卷_五十九章 身康體健回故鄉第一卷_八十章 日軍再襲鳳鳴村(一)第一卷_四十章 徐明侯嶄露頭角第一卷_一一零章 深山抱得美人歸(二)第一卷_五十三章 孟憲仁臨終託孤第一卷_一二八章 趙魏鐵嘴說明候(二)第一卷_十八章 相見時難別亦難第一卷_四十三章 暴雨肆虐龍吟河第一卷_一一一章 靈秀山水多情種(三)第一卷_一二二章 裡許元來別有人(二)第一卷_第九章 忽成春閨夢裡人第一卷_九十二章 苦中有樂慶新春(二)
第一卷_五十七章 兩利相權從其重第一卷_三十六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三)第一卷_第四章 於繼祖盡享天倫樂(二)第一卷_一三八章 大結局1(三)第一卷_六十一章 木秀於林堆出岸第一卷_五十三章 孟憲仁臨終託孤第一卷_三十九章 親上加親未必親(三)第一卷_九十三章 桃花有意逐流水第一卷_四十一章 夫妻卻無肌膚親第一卷_九十五章 李琪天下第一覓(二)第一卷_一一四章 五百英魂照鳳嶺(一)第一卷_四十五章 人之*我靈芝第一卷_四十九章 一副春聯奪五命(一)第一卷_五十五章 伊人一去難再返第一卷_一二八章 趙魏鐵嘴說明候(一)第一卷_一一四章 五百英魂照鳳嶺(三)第一卷_七十八章 全民皆兵備抗戰第一卷_七十三章 韓晉落魄歸故鄉(一)第一卷_第八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一卷_八十九章 風馳雨驟立腳跟(二)第一卷_三十八章 商志英視死如歸(一)第一卷_二十四章 刺頭兒做刺頭事(二)第一卷_五十一章 槐蔭侯妻離子散第一卷_三十六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二)第一卷_一二九章 水底月爲天上月(二)第一卷_五十六章 爲誰消得人憔悴第一卷_二十四章 刺頭兒做刺頭事(一)第一卷_六十四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二)第一卷_一一二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一)第一卷_四十七章 槐蔭侯功虧一簣第一卷_五十一章 槐蔭侯妻離子散第一卷_一二四章 李琪身世大揭秘(二)第一卷_五十二章 跑馬山裡遇故知(二)第一卷_一一七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第一卷_九十五章 李琪天下第一覓(三)第一卷_七十七章 巧設埋伏劫明候(二)第一卷_九十五章 李琪天下第一覓(三)第一卷_第三章 於繼祖白天遇鬼第一卷_二十八章 開店不怕大肚漢(一)第一卷_二十五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三)第一卷_一三三章 徐燭獻計搶存糧(二)第一卷_三十九章 親上加親未必親(一)第一卷_七十四章 於昭湘義劫縣長(一)第一卷_一二三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三)第一卷_二十四章 刺頭兒做刺頭事(三)第一卷_三十四章 明侯初識於昭湘(二)第一卷_三十五章 閃電成親爲哪般(一)第一卷_二十九章 生日宴人仰馬翻(一)第一卷_二十四章 刺頭兒做刺頭事(二)第一卷_七十八章 全民皆兵備抗戰第一卷_一三八章 大結局1(三)第一卷_一二五章 骨肉相殘爲哪般(三)第一卷_九十七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二)第一卷_一三三章 徐燭獻計搶存糧(一)第一卷_第一章 於繼祖獨佔花魁(三)第一卷_一零八章 活剝人肝喂惡犬(二)第一卷_一三八章 大結局1(二)第一卷_七十四章 於昭湘義劫縣長(二)第一卷_第十章 斯人已逝天地悲第一卷_十二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一卷_一零八章 活剝人肝喂惡犬(二)第一卷_三十章 忤逆兒子氣死爹(二)第一卷_一三八章 大結局1(一)第一卷_九十一章 人百負之而不恨(一)第一卷_一一五章 徐明候連出妙手(三)第一卷_八十一章 鐵齒銅牙趙萬後第一卷_五十五章 伊人一去難再返第一卷_一二八章 趙魏鐵嘴說明候(二)第一卷_十七章 金風玉露初相逢(一)第一卷_九十三章 桃花有意逐流水第一卷_一二八章 趙魏鐵嘴說明候(一)第一卷_四十七章 槐蔭侯功虧一簣第一卷_一二六章 崔縣長鋌而走險(二)第一卷_九十一章 人百負之而不恨(一)第一卷_二十五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三)第一卷_一二一章 千里他鄉遇故知(三)第一卷_一一八章 天涯遊子歸故鄉(一)第一卷_八十章 日軍再襲鳳鳴村(二)第一卷_一二九章 水底月爲天上月(一)第一卷_一一零章 深山抱得美人歸(一)第一卷_二十二章 山無陵江水爲竭(二)第一卷_十七章 金風玉露初相逢(一)第一卷_第六章 雛鳳清於老鳳聲(一)第一卷_九十五章 李琪天下第一覓(三)第一卷_一一八章 天涯遊子歸故鄉(一)第一卷_五十二章 跑馬山裡遇故知(三)第一卷_一二二章 裡許元來別有人(一)第一卷_五十九章 身康體健回故鄉第一卷_八十章 日軍再襲鳳鳴村(一)第一卷_四十章 徐明侯嶄露頭角第一卷_一一零章 深山抱得美人歸(二)第一卷_五十三章 孟憲仁臨終託孤第一卷_一二八章 趙魏鐵嘴說明候(二)第一卷_十八章 相見時難別亦難第一卷_四十三章 暴雨肆虐龍吟河第一卷_一一一章 靈秀山水多情種(三)第一卷_一二二章 裡許元來別有人(二)第一卷_第九章 忽成春閨夢裡人第一卷_九十二章 苦中有樂慶新春(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江县| 郸城县| 常德市| 勃利县| 黄龙县| 通化县| 清流县| 修文县| 弥渡县| 三穗县| 乡城县| 民和| 兴宁市| 普宁市| 怀化市| 四川省| 崇仁县| 清流县| 惠安县| 栾城县| 清水河县| 鲜城| 巫山县| 公主岭市| 甘肃省| 新津县| 龙游县| 台中县| 庆云县| 西青区| 万宁市| 隆化县| 沛县| 皮山县| 东台市| 南京市| 通山县| 乌鲁木齐县| 海南省| 宁安市| 乐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