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三十五章 用人

張遼北上幷州的消息早在數(shù)日前就傳給了高順、沮授和審配等人,在張遼將要抵達晉陽時,三人出城十里相迎。

到了城內(nèi),張遼直接去了州牧府,也就是原本的幷州刺史府,四年前張遼還在這裡做從事,而丁原爲幷州刺史,如今丁原早已身死,而張遼卻成了這裡的主人,而且地位比丁原更高,州牧加徵北將軍加開府,遠不是一個刺史能比的,世事難料,莫過於此。

隨後張遼聽沮授、高順和審配幾人上報了幷州的情況。

除了正月裡那次鮮卑入寇外,月前幷州剛剛又經(jīng)歷了一場大戰(zhàn),鮮卑各部寇略雁門,中郎將高順與右軍師沮授領(lǐng)兵於雁門長城拒敵,而太原郡雜居的匈奴各部卻又趁機作亂,攻打郡城,被太原太守審配據(jù)城擊退。

不過無論是高順還是審配,雖然擊退了匈奴和鮮卑,卻因沒有騎兵,無法追擊,令鮮卑與匈奴從容而退。

上報之時,高順和沮授神色還算平靜,但審配卻是神情憤恨,恨不能將太原郡的匈奴和鮮卑斬殺殆盡。

幾人退去後,張遼陷入了沉思,思索著對幷州異族的處置策略,當然不可能像審配所說的那樣斬盡殺絕。

不過審配做出這樣的建議,張遼並不奇怪,這是審配剛烈的性格所致,他在河北也罷,但到了幷州,見到異族反覆叛亂,侵略殘害漢民,自然憤怒而難以忍受。

相反沮授卻沒做出這樣的建議,這固然是見解不同,但也是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所決定的。

所以張遼又不禁思索對自己手下人才的任用。

算來他手下如今頂尖人才可真不少了,但用人並不是手下能人越多越好,而是要會用,用的合適,否則就如袁紹一般,手下人才不可謂不多,但最終卻落個內(nèi)鬥不休、分崩離析的下場。

張遼多次分析歷史上幾個諸侯敗亡的原因,要引以爲戒,這一點很關(guān)鍵。

袁紹的敗亡,就是一個最典型的用人不當?shù)睦樱y以駕馭手下謀臣,內(nèi)鬥不斷,在張遼看來,至少有三個原因,首先就是袁紹先天不足。

這個先天不足並不能從表面勢力來看,而要看勢力的實質(zhì),袁紹空手套白狼謀取冀州,固然輕而易舉,卻在這一刻就埋下來禍患,因爲他取冀州,是屬於弱勢,依靠地方勢力穩(wěn)固地位,導致先是麴義恃功作亂,而後地方勢力恃功自大,尾大不掉,他們忠於袁紹但又不懼袁紹,因爲他們有所依恃,一者恃功,二者自恃勢力。

這一點在曹操和劉表身上同樣有過體現(xiàn),劉表據(jù)荊州憑藉的也是空手套白狼,赤壁之戰(zhàn)時,世家要投靠曹操,繼承者劉琮就沒有辦法,只能順從。

而曹操被陳宮等地方勢力迎爲兗州牧,最終兗州勢力叛亂,如法炮製,又迎了呂布爲兗州牧,若非荀彧,曹操幾乎消亡。說來也是兗州勢力有所自恃,纔不在意曹操。

相反,遼東太守公孫度在這一點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手段,一入遼東就將地方豪強斬殺殆盡,反而收到了效果,保了遼東數(shù)十年不亂,而公孫家的勢力也很穩(wěn)固。

袁紹勢力的滅亡,在於他始終沒有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只以寬和放任自流,而曹操卻依靠宗族勢力,恩威並重,迅速掌控手下勢力,而且殺伐果斷,令那些勢力擡不起頭來。

但曹操這麼做同樣不夠徹底,他死了之後,繼承者對士族勢力妥協(xié),最終在高平陵政變中,曹氏宗族勢力幾乎被一網(wǎng)打盡,再也難以制衡士族勢力。

至於張遼自己,這方面問題不大,一者他以軍事起家,有資本可恃,嫡系都是跟隨自己的寒門故舊,而且任用的人都是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的,忠心能力都不成問題,便是重用的謀臣和名士,也基本令他們脫離了本土勢力,如潁川荀在河東得到重用,而冀州大族出身的審配和沮授在幷州得到重用,河東郡的徐晃在河內(nèi),冀州的張郃在河東,不給忠心的謀臣和將領(lǐng)滋生變化的土壤,這是用人之術(shù)。

其次,他對豪強的制衡是殺撫並重,對世家的制衡,則是下一步要施展的科舉制度,科舉一行,他手下就很難形成固有的勢力,便是新興的勢力,自然也有其他勢力制衡,而且對於在自己政令下成長起來的新勢力,張遼也不乏手段。

除了第一個原因,袁紹手下內(nèi)訌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他無法因勢利導,平衡或引導各方勢力的利益。這一點曹操用的是除強手段,誰強大就收拾誰,如汝穎世家勢力強大,曹操便做了汝穎領(lǐng)袖荀彧,隨後河北勢力強大,曹操便做了河北領(lǐng)袖崔琰,關(guān)中世家不穩(wěn),曹操便做了耿紀、韋晃、金褘等人。

這一點對於張遼而言,同樣不算大問題,他手下本來就沒有形成固有集團,更不會出現(xiàn)一家獨大的問題,一有苗頭,張遼就會掐滅,暗影的作用可不只是查探敵情。

其三,就是袁紹不會用人,不懂得恩威並重,人心和人性是很奇妙的,上位者既要讓手下認識到自己的寬和,同樣也要讓手下認識到威勢,比如袁紹手下那幫子,到了曹操手下就未必敢內(nèi)鬥了。

而且用人,也有方法和技巧,有的人縱然有能力,但也要放對位置。

比如審配,性格剛烈正直,但大局觀卻不足,與同僚相處靈活不足,容易激發(fā)矛盾。歷史上袁紹讓他總幕府,審配忠心沒有讓他失望,但卻沒有發(fā)揮出如荀彧那樣舉薦人才、總攬全局的作用。

所以張遼將荀彧放在中樞,而審配放在地方,同樣是重用,審配在地方上無疑更加適合,絕對能將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還能發(fā)揮他的菌絲才能,抵禦異族,防範作亂。

沮授也有不足,沮授的眼界、謀略和全局觀是一流的,但他也有個缺點,有些意氣用事,袁紹官渡之戰(zhàn),沮授監(jiān)三軍,可謂權(quán)重任重,但他不認可出戰(zhàn),袁紹不聽他建議,他就撂挑子,讓其他幾個謀士尋到機會,袁紹怒而將他的權(quán)力三分。

事實上袁紹做得也沒錯,官渡之戰(zhàn)必定要打,當時袁紹的勢力達到巔峰,而曹操在南面剛緩過來,勢力不夠穩(wěn)固,正是良機。

河北勢力怕自己利益受損,不願意袁紹征戰(zhàn)也罷,但主公既然決定了要做,身爲謀臣就應(yīng)該協(xié)助他做好,沮授身爲監(jiān)軍,怠慢行事,必然會影響士氣,也難怪袁紹用郭圖等人。

在這一點上,做的最好的是郭嘉,歷史上曹操喜歡郭嘉,張遼同樣也喜歡郭嘉,絕不只是因爲郭嘉會時不時拍拍小馬屁,也不是說郭嘉的謀劃水平就高於荀攸等人,而是因爲郭嘉會謀。

這個會謀不僅指謀劃軍事,最主要的是會爲所效命的主公謀,會根據(jù)主公的性格和優(yōu)缺點,做出最符合主公利益,又能讓主公認同的決策和計謀,是及時補漏,而不是撂挑子,而且能讓主公堅定所選擇的信心。同樣如郭嘉一般的是法正,還有東吳的顧雍,他們不但有能力,而且出謀劃策都會讓主公從無反對,更不會與其他謀臣內(nèi)訌,不顧大局,壞了主公大計。

相比起來,荀彧也做得很好,曹操徐州屠城他不認可,但他不曾撂挑子,依舊爲主公守好後方,盡職盡責。荀攸和賈詡也不錯,但他們?nèi)嗽谶@方面比之郭嘉也略有不如,他們很多時候會諱莫如深,選擇沉默,而不是解決之道。

在這一點上田豐做得最差,與張昭同,他有能力,但不會用,不會發(fā)揮,袁紹雖然外寬內(nèi)忌,但忌只是小部分,諸侯之中,他待人算是很寬和了,否則手下也不會全無忌憚,鬧得那麼厲害。但這樣的主公田豐也無法取得認同,只知一味強勢進諫,被他人趁機算計,他本是爲了袁紹好,但結(jié)果卻是不但不能謀主,連謀己也不能,可謂有能力而不能施展,怪袁紹,也怪他自己。

他嘆大丈夫不識明主,事實上如他這般性格,很難尋到那麼好的明主,也就在袁紹手下能混一段時間,到了曹操、董卓、公孫瓚、孫權(quán)或其他諸侯手下,早就玩完了,便是劉備也未必能重用,從歷史上劉備重用法正超過諸葛亮就能看出這一點。

上位者永遠最喜歡的是首先爲主公謀劃的臣子,喜歡的是時刻查漏補缺,不發(fā)牢騷,一心做事的臣子。

當然,張遼還是很喜歡田豐的,他不怕正直的人,人誰無缺點,作爲上位者,樹立好威望,有容人之量,畢竟謀臣和將士都是爲自己賣命的,而後就是儘量規(guī)避其缺點,用其優(yōu)點。

張遼相信自己能用好田豐,善待手下也超過其他人,至少不會讓田豐如歷史上一般悲嘆大丈夫不識其主。

可惜,冀州一行,錯失了田豐,如今田豐與袁紹正值蜜月期,只能另尋機會了,或者……讓郭圖搞一搞,破壞了他們和諧的關(guān)係,不過也要等機會,眼下袁紹困難,同仇敵愾,是不會與手下起齟齬的。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六百八十九章 城破第一百零五章 袁紹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七百三十三章 陳留內(nèi)外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學術(shù)打擊第二百九十章 陰險的郭嘉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三百四十九章 常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納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五百六十五章 目標長安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七十四章 亂戰(zhàn)始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四百五十三章 如火如荼第四十八章 警示第四十四章 客來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六十九章 退卻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三百七十四章 獄外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黨易主第六百四十九章 香消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六百四十三章 閃電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目標長安第九十四章 執(zhí)紀!第五百三十七章 請求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六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擇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導和佈局第二百四十九章 還要送兵馬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七十九章 閃電戰(zhàn)!第五百一十八章 災(zāi)害來臨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佳選擇第五百九十一章 發(fā)難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九十四章 執(zhí)紀!第十一章 堅定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爲青州牧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職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yún)長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zhàn)孫堅(三)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七十五章 拔除變數(shù)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一百二十六章 成婚第一百一十三章 控制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皋,虎牢!第四百九十九章 奪取長廣第六百八十八章 城門樓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擒牽招第六百零五章 建安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五百三十七章 請求第二百四十章 請命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shù)的快意第六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選擇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科舉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五百零七章 喝!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六百八十九章 城破第一百零五章 袁紹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七百三十三章 陳留內(nèi)外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學術(shù)打擊第二百九十章 陰險的郭嘉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三百四十九章 常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納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五百六十五章 目標長安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七十四章 亂戰(zhàn)始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四百五十三章 如火如荼第四十八章 警示第四十四章 客來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六十九章 退卻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三百七十四章 獄外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黨易主第六百四十九章 香消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六百四十三章 閃電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目標長安第九十四章 執(zhí)紀!第五百三十七章 請求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六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擇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導和佈局第二百四十九章 還要送兵馬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七十九章 閃電戰(zhàn)!第五百一十八章 災(zāi)害來臨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佳選擇第五百九十一章 發(fā)難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九十四章 執(zhí)紀!第十一章 堅定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爲青州牧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職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yún)長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zhàn)孫堅(三)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七十五章 拔除變數(shù)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一百二十六章 成婚第一百一十三章 控制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皋,虎牢!第四百九十九章 奪取長廣第六百八十八章 城門樓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擒牽招第六百零五章 建安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五百三十七章 請求第二百四十章 請命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shù)的快意第六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選擇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科舉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五百零七章 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兴县| 蓬安县| 左权县| 蓬溪县| 清流县| 鞍山市| 海城市| 天津市| 桑日县| 澄迈县| 会同县| 读书| 格尔木市| 隆回县| 讷河市| 阿尔山市| 屏边| 庄河市| 阿拉善右旗| 正镶白旗| 木兰县| 赣州市| 岱山县| 封丘县| 昌平区| 文水县| 泽普县| 平陆县| 兴山县| 开封市| 留坝县| 信丰县| 肃北| 兴业县| 陈巴尔虎旗| 财经| 利辛县| 宣恩县| 湖北省| 张北县| 南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