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八十八章 城門樓上

形勢的變化比曹操和程昱預料的更壞。

張遼這幾年在雒陽很低調,只是一心發展民生,令劉協與大多朝臣甚至包括曹操都有些疏忽了,以爲張遼行的是儒家治國之道,事實上張遼在外一刻也沒有停止發展軍力。槍桿子裡出政權,何況四面虎視眈眈,張遼在發展民生的時候從來沒有忘記這一點。

如今,張遼在外積攢的實力只是展現出一部分,就直接把曹操打懵了。

從函谷關往東過了張方溝這一道屏障,可以說是一馬平川。高順的陷陣營加上徐榮的一萬鐵騎,完全是所向披靡!

曹操麾下衆將帶兵輪番上陣,全部折戟,善於用兵的于禁也擋不住,兵馬損失慘重,軍士被打得心膽俱寒,完全沒有了士氣。

張飛帶兵也衝了一次,同樣敗下陣來,他的武力遠勝於高順和徐榮,但兵馬卻是天差地別,在陣戰中,除非能夠斬首,否則將領的個人武力顯得微乎其微。

在如此平川上,曹操作爲軍事大家,縱然有再強的戰術,再多計謀也無濟於事。何況曹操這幾年一直被壓制,實際上底子很薄,當初在兗州收編青州兵,有蛟龍起淵之勢,隨後卻被陳宮和呂布捅了一刀,損失慘重,接著又在徐州被張遼殺得丟盔卸甲,而後又被呂布和典韋打擊,只餘一隅之地,不得不退回雒陽,到了雒陽,在張遼的強勢控制下,他只能韜光養晦,在政事上略有建樹,在軍事上則沒有任何積累。

如今剛掌權不久,兵馬多是整合而來,戰力比之高順和徐榮的百戰之師不值一提。

至於劉備,他的兵馬還不如曹操,於毒就更不用說了。

當日黃昏前,張方溝、東陽渠和洛水全線失守,曹操、劉備和於毒不得不完全退守皇城。

黃昏時分,斜陽的餘暉照在街頭巷陌,照在廣陽門樓上。

如此美景,劉協心中卻是一片冰寒,腦子渾渾噩噩。

十餘萬亂民圍城,高呼要見天子,讓他不得不登上城樓。

眼前的情景,幾乎是昔日李傕郭汜帶著十萬涼州人圍困長安城的情形再現!

不同的是,昔日圍困長安的是涼州人,今日圍城的除了張遼舊部,還有無數的百姓,這是否意味著漢室已經失去了人心?劉協不敢多想。

昔日他與王允站在城頭,長安城已經失陷,今日他站在這裡,雒陽皇城還沒有失陷,但雒陽皇城的防禦豈能與長安城的高大堅固相比?十餘萬人圍城,遙遙還見攻城雲梯,城破只是遲早的事。

形勢怎會到了如此地步!

這根本不是劉協所料想的結果,曹操、劉備、於毒無能,張遼死了,他們竟連張遼的幾個手下都打不過!要是張遼的兵馬全部壓過來,那他們還不瞬間化爲齏粉?劉協心中對曹操、劉備和於毒等人是又怒又恨。

他卻完全忘了,謀劃大將軍張遼之事正是他與董承一手發起的,從他開始謀劃張遼的一刻起,這個結局幾乎就是註定的。

罪魁禍首其實是他,是他沒有看清局勢。如果把張遼比作一頭猛虎的話,那曹操、劉備等諸侯就是羣狼,而他劉協,充其量不過是一隻兔子而已。老虎看護兔子,兔子還要反噬,那結果就不言而知了。

作爲天子,爭權是名正言順理所當然,但是權勢遊戲哪是那麼容易玩的,動輒粉身碎骨身死族滅,看不清形勢,不自量力,那就是悲劇了,害人害己。

看著城下殺氣騰騰的兵馬與亂民,劉協強忍著心中驚懼,深吸了口氣,神情鎮定下來。他畢竟是天子,也是從危難中經歷過來的,若不是被張遼的低調迷惑了心智,強行謀算張遼,也算頗有智慧的明君。

劉協上前兩步,手勢一壓,底下暫時靜了下來。

再次深吸了口氣,劉協高聲道:“汝等不守邊疆,不事農耕,何故圍困皇城,莫非要背叛大漢乎?”

城前高順不語,徐榮卻厲聲道:“我等是爲大將軍而來!”

“大將軍於危難之中拯救陛下與朝臣,奉天子,還京都,建朝廷,覆宗廟,匡扶社稷,忠君愛民,內擢賢良,外討逆亂,使朝廷威震四海,百姓安居樂業,此恩於陛下,恩於大臣,恩於百姓……”

“袁術建僞朝,大逆之舉,大將軍爲朝廷在外征討袁術,馬革裹屍,生死不計,卻被董承、曹操、劉備諸奸佞陷害,而陛下聽信讒言,奪大將軍名位,更派人夜襲大將軍府,要戕害大將軍家眷!”

“此等惡行,皇天不容,后土不赦,人神共憤!敢問陛下是要忠臣還是奸臣?朝廷是要忠臣還是奸臣!我等正是要爲大將軍報仇,討還天理公道!”

徐榮言辭激憤,說到後面幾乎是吼出來的,劉協看著那張憤怒的面孔,不由自主退了兩步。

從徐榮口中,圍困皇城的將士和百姓還是第一次聽到天子與董承、曹操、劉備等人竟然還要害大將軍家眷,無不怒火沖天,嘶聲大吼:“報仇!報仇!討還公道!討還公道!”

先是數百人喊,而後是數千人,而後是數萬人,城西、城南、城東,呼聲震天!甚至有很多將士與百姓奮不顧死去衝擊城門。

城樓上,劉協面色蒼白,手腳發冷,當初在長安城頭面對李傕郭汜的質詢時,他理直氣壯,此時面對這十餘萬將士和百姓的質詢,他卻幾乎站不住身子。

他身後衆大臣也是噤若寒蟬,能站在這裡的,沒有張遼的門生,多半都是當初中立或是傾向於天子和董承的。

曹操、劉備卻是感到很冤屈,意圖殺害張遼家眷的是董承,如今卻全栽到他們頭上。若董承不死還有替罪羊,偏偏董承死了,如今他們找個替罪的也不成。

很快,底下呼聲又變了。

“交出奸賊!讓奸賊受死!”

“交出曹操!交出劉備!”

……

劉協聽著底下亂民喊著交出曹操和劉備,不禁看向曹操。

曹操怒哼一聲,他身後曹純等將領更是拔出長劍,殺氣騰騰!

劉協嚇了一跳,忙躲開曹操目光,這才猛省曹操不是王允,更不是捨生取義的主,絕不會像王允當初那般走下城樓赴死。

他又忍不住看向劉備。

劉備神情自若,關羽卻瞇起了眼睛,神情凌厲,另一側張飛更是朝著劉協怒哼一聲,怒目而視,兇相十足。

兩個不知爲天子分憂的賊子!

劉協身軀止不住發顫,咬了咬牙,又看向劉虞和楊彪。

楊彪沉聲道:“謀害張遼者,董承也!如今董承已死,可發棺示民,以平民憤!”

“這……”劉協遲疑道:“董承乃國舅……”

楊彪神情肅然,聲音轉厲:“今日之禍,皆起自董承,豈能輕饒!發棺何妨!”

劉協不由語塞,楊彪將謀害張遼的罪名全部栽給董承,算是爲他這個天子開脫,他總不能說謀算張遼也是自己的意思。

曹操眼裡閃過殺氣:“可殺董承全族,以平民憤。”

他卻是要皆董氏一族的人頭,來消解張遼舊部這股誓死報仇的士氣。

劉協聽到曹操更進一步,竟要誅滅董氏一族,不悅的道:“莫非殺董氏便能退敵乎?彼等志在曹將軍……”

曹操臉色沉了下來,瞇著眼睛,冷哼道:“陛下是欲以吾頭退敵乎?”

劉協看到曹操身旁衆將皆是殺機凜冽,不由打了個冷顫,咬牙道:“朕並無此意,只是董貴人已懷……”

“董貴人既懷龍種,可免一死?!辈懿俅驍嗔藙f的話。

劉協握緊了拳頭,眼裡露出屈辱之色。

城樓上氣氛一下子凝肅起來。

這時,太僕宣璠進言道:“臣有一策,可平民憤。”

劉協神情一鬆,忙道:“卿速言之?!?

宣璠神情沉重:“民亂之所起,皆在張遼蒙受不公,今張遼雖死,卻猶可追封,可追復張遼大將軍之職,追封晉公?!?

劉協喜色頓去,神情難堪:“追封晉公,無乃過乎?”

他剝奪張遼大將軍名號不過旬月,如今卻又要下詔追復,還要封公,這可是直接打他這個天子的臉,何其難堪,更損名望。

宣璠沉聲道:“如此大亂,必要採取非常之舉措方能化解!而今張遼已故,追封晉公,乃化解民亂拯救危亡之舉,並不爲過?!?

劉協看向曹操,如今曹操掌權,絕不願意張遼追封如此重號。

曹操卻是看了一眼宣璠,皺眉沉吟,宣璠似乎並不是張遼的人,一直保持中立……

他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心中還在權衡,張遼究竟有沒有死?如果真死了,追封什麼也可以,但如果沒死,那……

眼看底下呼喊聲越來越洶涌,有不可收拾之勢,一旁太傅劉虞開口道:“陛下,社稷有傾覆之危,此計可用。”

隨即其他城樓上其他朝臣紛紛附和。

曹操看到如此多人贊同,也就點了點頭:“可?!?

他在明面上與張遼關係很好,即便執掌朝政,也是一直秉持尊奉大將軍的態度,此時若是反對,那所有的禍亂與民怒恐怕會全引到他身上。

事實上對於追封名號諸事,阻力最大的往往是劉虞、楊彪、孔融這些注重大禮的儒臣,只是張遼不但於他們有恩,又將彼此關係處置的很好,而且功勳卓著,這幾年的功績讓人無可挑剔,他們這纔沒有反對。

看到衆臣幾乎全部贊同,連曹操也定了調子,劉協臉頰抽搐了下,只能點了點頭,吐出一個“準”字,心中卻是五味雜陳。

劉協突然發現,他如今的話語權還不如張遼在時,張遼至少很少反對他這個天子的意見,而曹操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裡。

而劉協不知道的是,曹操之所以完全無視他這個天子,正是因爲他劉協謀算張遼在前。當初張遼對劉協可謂尊奉,卻仍被劉協反噬,足見劉協之薄恩寡義,前車之鑑,曹操又豈會給劉協任何反彈的機會?

黃昏時分,一封詔書出了皇城。

第六百九十四章 線索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五百三十四章 廣陵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三百二十章 謀奪上黨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一百六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二百九十四章 使君上任(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橋瑁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二百零九章 酸棗大戰(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橋瑁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戰第五百八十三章 同盟第七百三十八章 荊州亂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六百九十四章 線索第四百零四章 王允發怒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五百二十三章 援救第十九章 橫衝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二百六十章 戰孫堅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六百四十三章 閃電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十八章 風物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第四十九章 路見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慘象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六百一十七章 按兵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九章 呂布到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三百五十一章 長安秋第七百三十九章 隆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二)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四十四章 客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一百七十五章 厚賞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五百零五章 來了沒第四百二十九章 暗助劉璋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四百一十章 長安亂(三)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隨行第二百七十二章 誰爲華雄
第六百九十四章 線索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五百三十四章 廣陵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三百二十章 謀奪上黨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一百六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二百九十四章 使君上任(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橋瑁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二百零九章 酸棗大戰(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橋瑁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戰第五百八十三章 同盟第七百三十八章 荊州亂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六百九十四章 線索第四百零四章 王允發怒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五百二十三章 援救第十九章 橫衝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二百六十章 戰孫堅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六百四十三章 閃電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十八章 風物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第四十九章 路見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慘象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六百一十七章 按兵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九章 呂布到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三百五十一章 長安秋第七百三十九章 隆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二)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四十四章 客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一百七十五章 厚賞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五百零五章 來了沒第四百二十九章 暗助劉璋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四百一十章 長安亂(三)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隨行第二百七十二章 誰爲華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峻县| 江陵县| 云南省| 漯河市| 博乐市| 锦屏县| 平原县| 天水市| 尉氏县| 英吉沙县| 涪陵区| 康平县| 明溪县| 剑川县| 秀山| 黔东| 耿马| 武强县| 揭阳市| 广水市| 新乡市| 樟树市| 佳木斯市| 黄山市| 四子王旗| 孙吴县| 贵南县| 林芝县| 大城县| 贵阳市| 高密市| 乌拉特前旗| 肇源县| 广河县| 禹城市| 报价| 汉阴县| 浙江省| 雅安市| 大港区|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