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

過了一會兒,李昭德便在中官引領下行入了帳中,入帳後彎腰垂首並恭聲道:“臣昭德、拜見聖人,未知聖人夜中召見,有何垂問?”

“李相公不必多禮,暫且入席安坐。”

李潼在席中站起身來,對李昭德笑語說道,同時也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這老臣,然後便察覺到李昭德鬚髮俱已染白,模樣看起來較之此前歸朝時還要更顯蒼老,心中不免更是一嘆。

久在權勢中人,一旦權勢不復而清閒下來,那就會蒼老得非常迅速。關於這一點,李潼在他奶奶、以及數名老臣身上都有所見,眼前的李昭德也未能免俗,可見生人際遇對人的形容氣質影響之大。

李昭德聞言後便也不再拘禮,入席中端坐下來,也並沒有再多說什麼,低眉順眼的樣子較之往年那一股張揚強勢更是判若兩人。

看到李昭德這副模樣,李潼又忍不住感慨道:“舊年少愚入世,常感情勢紛繁、應接不暇,戰戰兢兢,且學且行。李相公立朝忠骨、唐家老臣,竊有察顏觀色,與我更是人道良師。故事有喜有憾,唯念餘年仍長。卻不意今日再見,相公鶴髮霜濃,讓人陡生人事恐不相待之惶恐。爲君之道,我亦潛行,得治與否,尤需老臣端詳斧正,爲國爲我,還請李相公善待此身啊!”

李昭德聽到這一番話,臉色有了一番比較明顯的變化,忙不迭再從席中站起並垂首恭聲道:“聖人謬讚,昭德實在愧不敢當!雖食祿歲長,但愚計誤國、罪大難辭,能茍活人間,已是天恩寬恕,實在不敢有功德自詡之妄念……”

“匡正輔佐,是爲臣的本分,李相公行跡不可稱邪。唯繼統興邦,非庸俗能夠勝任,我也只是勉力行之。”

李昭德心中這一份挫敗與尷尬,李潼自然能夠有所體會。舊年神都革命,除了他這個恃著宗室身份反覆橫跳的傢伙之外,李昭德可謂是朝中撥亂反正的第一功臣,同時也曾是他四叔朝中的第一權臣。

也正因此,眼下的李昭德也更加的失落頹喪。除了權位不復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半生正色立朝、孤忠唐家的這一份苦心,隨著局勢的進一步演變,被事實所證明全無價值。跟其他唐家老臣相比,他所承受的可謂是雙重打擊,過往有多用心、努力,眼下則就有多失落、尷尬。

從感情上而言,李潼對李昭德眼下這份心境是頗有理解。但是身爲一個帝王,他看待問題的角度又要更加深刻,便覺得李昭德這種心態很有問題。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所以在稍作勸告勉勵後,他便又正色嚴肅的說道:“鳥獸魚蟲,各有所憂。生人立世,各有所慮。主婦憂於柴米,姬妾恐於色衰,各憂所業、各患所持,這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杞人憂天,因此傷神毀形,這既是一種徒勞,也是一份狂念,李相公敏銳練達,應知所指。”

李昭德聽到這話後,臉上的頹喪之色頓時有所收斂,側步於席外作拜道:“聖人警言如鞭,策臣頓悟。臣執迷於舊醜,幾至忘我,愚鈍自誤,誠是厭態可笑,大負聖人恩義所施……”

聽到李昭德的回答,李潼臉色才略有好轉。他的意思也很簡單,那就是他四叔當年上位自有其法禮依據所在,而絕非臣員們擁立推舉的結果。選擇了他當然更好,即便選擇了他四叔,也是恪守了臣節本分,算不上違背道義。

可若因此而過分的耿耿於懷,這種心態就不對了,你們只是唐家的臣員而已,天命在誰、並不由你們決定。可以維持一個謙恭知錯的態度,但如果將相王與相王朝廷當作畢生功業意義所在,那就不對了,相王代表不了社稷天命所歸,而相王的朝廷舊臣,也決定不了天下大勢走向!

李潼這麼想並這麼說,也並不是吹毛求疵,對於李昭德無論是重新啓用、還是繼續閒置,這樣的原則性問題一定要劃分清楚。若李昭德仍是一副哀莫大於心死的狀態,那李潼可能真的會讓他夙願達成。

李昭德的回答,李潼還算滿意,姑且不論是發自肺腑的真心話、還是言不由衷的乞命之辭,終究還是要通過後續的表現,才能決定君臣關係日後走向如何。

等到李昭德再次退回席中坐定,李潼才又繼續說道:“今夏會武於驪山,乃新朝以來所佈設之盛禮大事。所以使員騷擾,召李相公同來見證。今日相公亦在場觀詳,不知可有斧言相進?”

李昭德聽到這問題,臉上便流露出沉思之色,又過了一會兒,纔開口說道:“聖人立事,開創革新,臣久離京畿,不涉省要,所觀誠是雄闊,所見則難免淺薄,強論則流於偏頗……”

經過這數年的世事浮沉,李昭德性格的確改變了許多,若是往年面對這樣的問題,不論自己瞭解是否深入,開口便會陳述自己的看法。可如今,他變得沉穩起來,不再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更不覺得自己可以在任何事情上指指點點。

聽到李昭德如此回答,李潼不免又皺起了眉頭。

如今的李昭德雖然老態十足,但實際的年齡並不甚大,出身關隴名門,仕途可謂一路坦蕩,早在武週一朝跟武氏諸王鬥法的時候,也才四十多歲、年富力強。如今也是五十多歲,還未滿六十。

這也是李潼打算重新啓用李昭德的原因之一,類似魏元忠等年齡已經太大了,即便發揮餘熱,政治生命也已經將近尾聲。與其再將他們引入最高決策層中、接著便要面對老病等不可抗力給朝廷政治帶來的影響,不如讓年輕人提早上位,讓朝局變得穩定下來。

可現在李昭德的政治生命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且多年磨練、資歷深厚,無論用於內外,都能繼續爲社稷盡力許多年。

不過李昭德也並非完人,其人最大的缺點就是那過分強勢的性格。過於爭強好勝,不獨同僚們受不了,皇帝也受不了,而李昭德最終也是毀在這個性格上。無論是原本歷史上被處斬於南市,還是當下這時空裡被流放在嶺南,都不是什麼好下場。

不過這一次相見,李昭德性格改變許多,甚至可以說是走進了另一個極端,垂頭喪氣、全然沒有了往年的風采。

過於強硬誠然讓人有些受不了,不過眼下這幅近乎自暴自棄的樣子,也讓人擔心其人是否還能當大用。略作沉吟後,李潼才又開口說道:“新舊不同,大計確難深論。那就說一說時務幾樁,凉國公陡然辭世,朔方無有良臣當鎮,這也是眼下朝廷頗感困擾的人事問題,李相公於此可有什麼獻策?”

李昭德聽到這裡,身軀陡地一直,下意識的擡頭望向聖人,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其實今次被從邸中招至驪山,他已經隱隱猜到聖人可能有再將他重新啓用的意思,不過李昭德對此並沒有太強的熱心。

一則是舊事催磨、的確有些心灰意懶,二則他如此尷尬的身位處境,入朝之後難免會有許多人事糾紛纏身,特別如今相王喪期將要結束、諸子歸朝在即,自己於此時入朝,一旦在待人接物上稍失謹慎,便極有可能捲入更復雜兇險的糾紛中去,實在是禍福難料。

甚至李昭德不無憂悵的想到,聖人選擇在此時將他重新啓用,可能就存了一些不可道於外人的心計。所以入帳以來,他所擺出的這幅態度,也有幾分刻意的成分,也是不希望因自己一身而搞得朝局再次變得詭譎起來。

可現在聽到聖人直接向他發問朔方事務,李昭德才發現自己的想法有失偏頗,聖人非但沒有將他引入朝中作弄陰計的打算,而且還有意將他派駐外鎮、離開京畿這是非之地。

一念及此,李昭德整個人的氣質都發生了變化,身軀端坐起來正色說道:“朝廷近年所施邊計,臣亦多有閱得。舊用凉國公,才性之外,也頗有出身的借重。以夷制夷,雖能不失大體,但長久此用,也難免更縱胡性。

朔方本我大唐固有之領疆,太宗文皇帝、天皇仁恩推廣,所以圈地養胡,然我中國自有國情深在,士農工商井然有序,分土存立之民若不耕不工,或一時律令繩之,國強則無擾,但終究不能化於中國人情,久則必爲禍患。概其衣食料物,自有邪途尋得,日常感恩領惠、終究不出官門……”

剛纔一番接觸,李潼對李昭德已經隱隱有些失望,心裡打了一個叉號,隨口問上這麼一句,也沒有報太大的期望,只是人都來了,索性問上一句然後死心。

但當他問出這一問題後,旋即便發現李昭德彷彿換了一個人,對於朔方問題侃侃而談,許多觀點都紮實成熟,顯然不是片刻間能夠組織起來,可見相關的思路,必然已經在心裡醞釀思忖許久,而且許多想法都與自己不謀而合。

除了對李昭德態度轉變略感欣慰之外,對於其人能有這樣的見識,李潼也不感到意外。李昭德幾次拜相,更曾有過權傾朝野的風光時刻,而朔方作爲大唐最重要的邊防地區之一,其人對此有著通盤且深刻的瞭解也是理所當然。

至於李昭德態度的前後不同,略作思忖後,李潼便也有所瞭然。對此他倒也並不反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是人之常情,李昭德際遇跌宕此番,若還不能對人事心存敬畏,那也真是強直的近乎愚鈍了。

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061 佳人再贈香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447 嵩陽道大總管0065 人情難測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245 曲江櫻桃園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150 俱入彀中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230 過平康款轡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212 獨不見,自惶恐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011 仁智院家人們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038 水漲船高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432 達則兼濟天下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008 聖母神皇0291 獻業求命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064 薛師信義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417 搶位政事堂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342 懷義說親,結怨於人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
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061 佳人再贈香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447 嵩陽道大總管0065 人情難測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245 曲江櫻桃園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150 俱入彀中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230 過平康款轡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212 獨不見,自惶恐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011 仁智院家人們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038 水漲船高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432 達則兼濟天下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008 聖母神皇0291 獻業求命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064 薛師信義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417 搶位政事堂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342 懷義說親,結怨於人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兴市| 杭州市| 安康市| 肇州县| 兴业县| 宣化县| 大庆市| 霍城县| 和田县| 竹溪县| 桦南县| 秀山| 抚顺市| 固镇县| 连云港市| 乐亭县| 积石山| 韶关市| 绥中县| 民县| 新昌县| 合阳县| 襄樊市| 乳山市| 逊克县| 德庆县| 南乐县| 南城县| 阿拉尔市| 蕉岭县| 昌黎县| 南投市| 延寿县| 响水县| 布尔津县| 嘉定区| 紫云| 石狮市| 宜君县| 遂宁市| 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