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

新年之後,天氣便開始快速回暖。到了二月初,長安周邊已經沒有了什麼積雪存在,消融的積雪雖然滋潤了關中土地,但也讓道路變得泥濘不堪,以至於除了一些路基紮實的主幹道之外,人馬通行都變得非常困難。

灞上大營中,雍王一行方自外間巡視返回,無論胯下的坐騎還是人身上都泥星點點,彷彿剛從泥沼裡打撈上來一般,全無英武氣概,看起來倒有幾分滑稽。

隊伍剛剛行過轅門,李潼便見到以李元素爲首的一干行臺政務官員們正匆匆迎上來,下意識便要轉馬避開,只可惜隨行員衆太無眼色,大概只想著回營之後趕緊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餅,居然沒有及時避開,直將雍王擠在了當中。

沒能及時脫身,李潼也只得翻身下馬,望著已經行至近前的李元素等人乾笑幾聲並說道:“行臺但有急務需奏,使員走稟,我自歸臺察事,何勞李尚書等親自入營。”

“臣等事在輔佐,職責之內,豈敢稱勞。”

李元素也不說近日幾番遣使來告、俱如石沉大海的事情,只是順著雍王話語迴應一句,並給身邊諸衆打一個眼色,衆人錯位站開,竟然隱成包圍之勢。

“我這一身泥水,實在失禮,諸君且入帳暫候,容我入營稍作換洗再來相見。”

李潼自能感受到衆人那幾分薄怨,指了指身上的泥漿才又說道。

衆人聞言後也都不好阻止,只能在營士的指引下先往大帳行去。李潼則直往後營,脫離了行臺諸衆的視線後纔對身後跟隨的郭達說道:“詢問諸營可有急切軍務需要親問,即刻入帳奏告。”

郭達聞言後先是點點頭,又有些不解道:“殿下若不願與李尚書等論事,遣員使走即可,又何必因此爲難……”

李潼聽到這話後嘆息一聲,有些無奈道:“諸衆俱因才捐力相事,雖然職分文武,但既然推事授之,該當有一份敬重。其權自出於我,若連我都不重其位,受事者又怎麼能忠誠其職?唯今軍政的確有相沖之處、難作協調,所以怯見,但也不該恃威強屈這一份忠直。”

說話間,有中軍留直兵長趨行入前,叉手說道:“稟殿下,營中新得奏告,燕國公所率隴邊入直之軍已過岐州,不日便可抵京。回紇藥羅葛氏質子亦由慶州南來,預計月中可以入京。”

聽到這話,李潼臉色一喜,拍打了一下衣袍上已經風乾大半的泥漿,也不再去沐浴更衣,轉身便向中軍大營行去,並笑道:“且去聽聽幾員惡客作何訴苦。”

大帳中,李元素等衆人剛剛坐定,便見雍王捲簾行入,心中雖有幾分好奇,但也沒有閒情深究小節,等到雍王於帳內坐定,李元素便先起身奏告道:“殿下,開春回暖,農時催疾,諸州頻奏,丁壯多系京畿,無有歸期,若再有逾遲,今春各方官屯恐將無以設耕。另有……”

李元素也是被諸州遞書催得焦頭爛額,偏偏雍王殿下又多日不歸行臺,今天好不容易在灞上軍營中堵住,有了一個當面陳奏的機會,開口便是滔滔不絕。

李潼坐在席中,微笑著傾聽李元素的奏告,其實相關事則他早已經爛熟於心,但接連多日避而不見,總要給下屬們一個傾訴的機會。

“農時如火,最不可誤。計點諸州所奏勞力缺額,即日起傳告諸營,相關諸州團練收甲給俸、歸州就耕。餘者民事相關,行臺量裁輕重緩急,循時循宜處理。”

等到李元素講完,李潼便拍案做出了決定。

自去年深秋開始,行臺便收聚諸州甲兵,京畿周邊甲衆一度多達九萬之數。如果再算上諸州所配徵的勞役卒力,數量則就更加龐大。

如此大規模的兵力調集,也是行臺創設以來的首次。而行臺目下的財政狀況,如此數額龐大的兵衆,自然不可能全都是完全脫產的職業兵。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諸州團練,除了兵役之外,還要承擔諸州所設置的官屯。

如今寒冬已過,農時相催,眼前所見也沒有什麼迫在眉睫的戰事需要維持這麼大的徵發規模,甲士放歸州縣進行屯耕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當然李潼自己是明白,所謂的沒有戰事只是一個假象。且不說如今神都朝廷局勢已經危若累卵,單單東北方面契丹叛亂已經露出一個苗頭,雖然由於天時的限制沒有繼續向河北蔓延,李盡忠所部契丹卒衆再次退回了其族地,但這只是短時的。

歷史上契丹叛亂已經糜爛成禍,這一次他四叔個大聰明還在幽州盛集人物錢糧,直接送給了契丹搞事情的第一桶金,接下來事態如果再作惡化爆發,就極有可能會比歷史上更加嚴重得多。

但就算李潼明白,關鍵是他不能據此周告行臺衆人。將近十萬大軍的聚集,士氣的維持本來就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

他難道要遍告諸軍將士,你們不要急著回家種田摟老婆,老子很快就帶著你們輾轉幾千裡、前往東北殺賊報國、建功立業?

近在咫尺的河東兵禍,朝廷甚至都不允許行臺軍隊參戰,這已經極大的傷害了行臺軍心士氣。

凡所用兵,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在沒有與朝廷徹底翻臉之前,李潼身爲行臺首長,首先需要考慮的還是陝西道的軍政協調,絕不可能因爲一個模棱兩可、或許會有的朝廷調令,長久的維持著一個如此龐大的集軍規模。

他當然也不能告訴諸軍將士,你們再等等,神都朝廷馬上就玩崩,只要神都朝廷秩序一垮,老子馬上就帶領你們東出勤王問鼎、搞我四叔,給你們一個從龍之功。

鄉野途行,二三人之間尚且心思雜亂、需要互相提防,而想要讓數萬人同心同力、爲一件共同的事業努力奮鬥,更加需要一個足夠正大光明的理由。

去年行臺最開始收聚甲力,是行臺本來一直在籌劃的演武計劃,年中小試牛刀、年尾做大做強,這是合情合理的。等到突厥南寇河東,更不用說,只需一紙調令,數萬大軍便可直赴河東站場,痛快殺賊。

可現在,朝廷既不用咱們西軍迎擊突厥,開春回暖、農事又急,戰又不戰、伐又不伐,滿營將士就要問上一句,咱們蹲在這裡磨時間、到底爲的什麼?

在找不到一個足夠號召力的理由情況下,解散諸軍、放歸州縣是一個最理智的做法。李潼雖然明白這一點,但也明白諸軍聚集、勞而無戰,就這麼散去之後,再想聚集起這麼強盛的軍勢那就難了。

—————

所以他這段時間對行臺方面的訴求一直拖延著、不作正面迴應,只是在等待諸邊傳回一些利好消息。

去年隴右方面還算安分,吐蕃沒有繞過青海進行寇擾,所以他便調回了黑齒常之並三千隴右精軍,確保接下來無論有什麼變故發生,行臺都能掌握足夠的應變力量。

回紇藥羅葛氏入質,意味著回紇這個鐵勒諸部中最強大的一個部落向行臺低頭、願意服從安排,河朔方面的情況並沒有因爲默啜入寇河東而惡化,行臺也就不需要投用更大的力量進行震懾,維持原本的計劃即可。

老實說,僅憑這兩點,也並不足以振奮行臺諸軍已經漸有消沉的士氣。但眼下李潼也實在等不到更大的轉機,農時又耽誤不得,也只能如此放甲歸耕了。

見雍王殿下終於不再回避相關民政問題,而是開始正式處理,李元素等人也不免鬆了一口氣。

他們這些人窮追不捨,甚至跑來灞上大營圍堵雍王殿下,也並不是不清楚當下朝廷與行臺之間的情勢並天下大勢。唯是相關的全面考量並不在他們的職責之內,所以只能專注於自己分內之事。

雍王殿下此前對他們的訴求推諉不談,見面之後甚至還想趨走回避,這也不會讓他們覺得雍王懦弱。雍王入事以來所作所爲,如果誰覺得雍王懦弱,那真是一個笑話。

這種態度除了一份尊重之外,更是在暗示他們,專注於行臺本身的政務,不要設想算計太多大勢的取捨。畢竟如果雍王真想免於兩難,憑其威望,只要當面相見、稍作暗示,哪怕就連行臺資歷最老的李元素,又怎麼敢以方面之事糾纏不休?

有了雍王的授意,行臺原本有些阻滯的政事運行再次順暢起來,佈置在京畿周邊各個大營中的諸州團練也開始陸續返鄉。士氣當然是難免有些低落,因爲沒能參戰河東,自然也談不上什麼軍功授給。除此之外,更隱隱感受到朝廷對他們陝西諸軍的輕視。

但雖然沒有額外的軍功酬給,但基本的俸料行臺還是給足,這也算是稍微補償了一下低落的士氣,離鄉數月起碼不是空手而歸。

就在諸州團練歸鄉的時候,原本留守陝州的潞王李守禮倉促西奔,並帶回了太平公主被囚、神都飛錢遭到查封的消息。

0060 唯望生,不望死0048 內教坊諸事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062 禁中亡命徒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005 再愛我一次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207 李氏名駒0063 明月暫未有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160 血洗丘宅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320 高句麗遺民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091 恩賜瑞物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051 《逍遙王》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096 勇宦楊思勖0072 天賦異稟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164 官拜尚輦奉御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253 勿謂新王不死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036 身不由己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268 薰蕕不同器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327 南省氣象0023 情新因意勝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306 魏王不壽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049 莫厭金盃酒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092 仇人相見0289 竇七入彀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081 少王險計0287 靈前敲詐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122 枯禾逢甘霖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184 洛陽女兒行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292 留財不留人0056 金吾衛大將軍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212 獨不見,自惶恐0192 太平公主登門
0060 唯望生,不望死0048 內教坊諸事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062 禁中亡命徒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005 再愛我一次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207 李氏名駒0063 明月暫未有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160 血洗丘宅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320 高句麗遺民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091 恩賜瑞物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051 《逍遙王》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096 勇宦楊思勖0072 天賦異稟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164 官拜尚輦奉御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253 勿謂新王不死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036 身不由己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268 薰蕕不同器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327 南省氣象0023 情新因意勝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306 魏王不壽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049 莫厭金盃酒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092 仇人相見0289 竇七入彀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081 少王險計0287 靈前敲詐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122 枯禾逢甘霖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184 洛陽女兒行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292 留財不留人0056 金吾衛大將軍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212 獨不見,自惶恐0192 太平公主登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市市| 宁阳县| 枣庄市| 阳东县| 东宁县| 牙克石市| 中西区| 汉中市| 增城市| 江安县| 河津市| 含山县| 改则县| 额敏县| 绩溪县| 伊春市| 自治县| 秦皇岛市| 婺源县| 北辰区| 永福县| 娄烦县| 禹州市| 鱼台县| 吉木萨尔县| 星座| 五台县| 马鞍山市| 陇西县| 顺昌县| 宿松县| 枣强县| 屏东县| 盘锦市| 军事| 璧山县| 景泰县| 黎川县| 台南县| 大石桥市| 平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