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

李潼在內殿中一直磨蹭到了將近傍晚時分,這纔想起外朝還有一個等待入見的青海贊婆。眼見天色已經不早,他也懶得再往外朝去,於是便命人召集英館幾員直往麟德殿去,準備在麟德殿裡召見接待一下這位青海來客。

葉阿黎的身份與西蕃事務密切相關,自然也要列席作陪。不過她今日入宮,一身華裙盛妝,總是與外朝朝臣們參與的宴會氛圍有些不搭。既然不久後便入宮,那也沒有什麼可避嫌的,索性便入內室換下了衫裙、改著一襲士子袍服,便同聖人一起往麟德殿而去。

當兩人聯袂行來時,麟德殿外已經諸員在候,青海的贊婆自然也在其中。衆人見聖駕行至,紛紛入前見禮。

李潼對衆人一一頷首迴應,視線最終落在贊婆身上,不無好奇的打量一番。

自西行以來,他同噶爾家明爭暗鬥也是多年之久,但是噶爾家嫡系的成員們,見到的卻不多。哪怕早年親赴隴右,且抵達海東的戰場上,但也沒有機會與欽陵當面相見。

幾年前朝廷自東都回遷長安、舉行登基大典時,作爲欽陵嫡子的弓仁倒是率隊前來長安告賀觀禮,結果卻與來自吐蕃本土的使者們當街鬥毆、並險些喪命,也促使朝廷派遣使員前往吐蕃。

除了這一樁讓人不太愉快的經歷之外,李潼與噶爾家成員便沒有了公私場合的直接接觸,因此心裡對於噶爾家成員的風采還是略存好奇。畢竟噶爾家族乃是吐蕃第一權臣門戶,也是吐蕃強大過程中最重要的推手之一,同時還是李潼心目中眼下邊患的第一大敵。

贊婆的名聲,李潼自然不會陌生。歷史上欽陵在吐蕃贊普的窮逼之下,造反不成、兵敗自殺,噶爾家族這昔日吐蕃第一權門在吐蕃再也沒有了容身之處,正是在贊婆的帶領下向大唐投降,日後並率部駐守於大唐與吐蕃的邊界之地、唐休璟老將發威的洪源谷。

贊婆投唐後雖然乏甚表現,且在家國劇變的打擊下心力交瘁,不久後便病逝。但是噶爾家族卻在大唐國境中保全了下來,併成爲隴右方面一支比較重要的邊防力量,到了安史之亂髮生時,諸邊軍伍入國,噶爾家族的成員也有著不俗的表現。

雖然後世的記憶與當下情勢不同、不足以作爲處理眼下人事問題的憑據,但受此影響,李潼對贊婆的印象還算不差。可是在打量一番後,老實說心裡是有一些失望,眼前這老蕃胡看起來平平無奇,實在是讓人生不出一眼望去便心生敬服的威壯感。

以貌取人、人之常態,李潼自然也不能免俗。只不過他並不會將這一份感覺流露出來,也並不會對人對事做出什麼膚淺草率的判斷。

在將贊婆打量一番後,他入前一步,微笑說道:“事務纏身、相見有遲,有勞蕃客等候。”

“聖人國計自持,暇時有限,外員不朝而來、冒昧請見,纔是失禮。聖人能海量包容、賜惠一見,外員已經深感感激。”

被李潼打量的同時,贊婆也用視線的餘光觀察了一番這位一手將大唐拖出內外困境的年輕英主。這一眼望去,不免也是心裡頗生感慨。

雖然說勢位盛壯到這種程度,儀容風采也僅僅只是錦上添花、無傷大體的事情。可是眼前這位唐國的少主,本業已經做得極好、讓人無可挑剔,加分項上又是高得出奇,自然讓人驚異有加。

怪不得儘管早年他兄長欽陵戰敗於海東,但提起唐國這一位皇帝陛下,卻沒有什麼蔑稱厭辭,甚至偶爾還口出讚語。

這也是極爲罕見的,他兄長可從來不是什麼氣量大度之人,尊重敵人更是向來都談不上。甚至就連國中的贊普權貴們,講起他們噶爾家來,多是蔑稱加布下奴、阿秦賊種,而欽陵對這些人也殊少敬意,私下裡提起贊普常稱之雅礱莽牛或是紅宮猴子。

對自家國主輕蔑有加,對敵國君王卻頗有欣賞,這自然有欽陵恃才傲物、不屑掩飾的性格原因。而贊婆在親眼見到唐國這位聖人風采如何時,對兄長那番態度倒也隱隱有了幾分認同。

特別是見到一身男裝、隨行於唐國聖人身後,且兩眼視線常常系此一身而目中無人的葉阿黎時,贊婆心中又是一嘆。他自然記得葉阿黎入宮時並不是這一番裝扮,可現在卻是如此模樣,顯然與這位大唐聖人的關係已經親密到了相當深的程度。

對此,贊婆心裡多多少少是有一些惋惜。倒不是因爲他同吐蕃國中那些貴族年輕人們一樣、對葉阿黎也存什麼旖旎幻想,純粹是出於對噶爾家日後發展的利弊考量。

早年出身琛氏的葉阿黎在國中深受諸大族們的排擠與圖謀,幾無立足之地。但這也並不意味著琛氏就全無實力,若真的連基本的自保之力都無,早被諸大族瓜分吞食,更不會給她留下叛逃出國的機會。

噶爾家族作爲伴隨吐蕃統一高原而崛起的新貴,如果能夠與琛氏這樣的老牌氏族結合起來,那給雙方帶來的勢力提升,要遠遠超過了一加一等於二這樣一個結果。這一點,從葉阿黎叛逃之前主動聯繫欽陵、引其歸國這一事件就得到了驗證。

儘管如今琛氏的故封領地已經被剝奪,其部族勢力遷移聚集到了孫波故地的東域西康,而不再像此前那樣紮根於王統區。但這並不意味著琛氏的價值就減弱,如果琛氏能與噶爾家聯合起來,那麼就等於控制住了孫波與吐谷渾全境,直接就形成了與吐蕃贊普中分高原的局面。

底蘊不足、根基淺薄,是噶爾家族這種新貴門戶的通病。往年吐蕃對外開拓高歌猛進、國力也是蒸蒸日上,這一弊病還有所掩飾,沒有暴露出來,可是隨著國勢有所收縮,國中權貴們的注意力便更多的集中於當下的權力分配格局之中,那噶爾家這個異類便被凸顯出來。

雖然表面上噶爾家仍然控制著吐蕃的軍政大權,可是隨著越來越多人不滿於噶爾家族一家獨大的局面,噶爾家父子相傳的大論之位也就越來越名不副實,到如今更是完全的被排斥在國門之外。

如果能有琛氏這樣一個老牌的氏族與噶爾家達成聯盟,這對於撕開那些舊氏族之間的聯盟無疑是有著極大的意義,乃至於給噶爾家的發展都開闢出一片新的廣袤空間。憑著他們父兄在國中的威望積累,以及欽陵本身卓越的軍事才能,直接取代贊普悉多野家甚至都極有可能。

已故的東贊父子,雖然也在國中攬權,但也比較注重維繫與這些舊族的關係。而將噶爾家未來發展乃至於存亡、與這些舊族們的立場聯想起來的,則就是贊婆。甚至早年欽陵派遣嫡子弓仁歸國向葉阿黎求婚,正是出於贊婆的建議。

但是很可惜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卻大大超出了他們兄弟的預估與判斷,葉阿黎這女子一如既往的倔強,並不願意接受國中這些大勢之人的擺佈,竟然選擇叛逃投唐。儘管噶爾家在葉阿黎出逃前後,在與琛氏的合作中也取得了一些助益,但這一點收益卻無涉根本,仍然不足以給噶爾家帶來質的改變。

儘管葉阿黎已經投唐,但當得知唐國只是將之冊封爲西康女王,卻並沒有應允吐蕃和親的說法時,贊婆對此還是懷有著一些期待。因爲在他看來,與失勢的舊氏族合作,是噶爾家爲數不多能夠重新返回吐蕃、再爲國中勢力所接納的一個選擇。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所以過往多年,雖然彼此天各一方,但在贊婆的建議下,青海方面對於客居長安的西康女王還是多有問候。甚至這一次贊婆入唐,都是直接借宿在西康王邸,也在於過往這段時期,彼此間也算是互動良好。

可現在看到這一幕,贊婆對此算是完全不抱任何希望了。如果此前還可以通過唐國怠慢蕃人、不會容忍一個蕃女進宮,且對於他們噶爾家與琛氏而言確是合則兩利,對此仍然抱有一定的幻想,但現在看來,這麼想實在是有些過於樂觀了。

尤其大唐這位皇帝陛下,如此一個儀容風采,如此的權勢無雙,哪怕再怎麼埋沒良心,贊婆也實在不覺得葉阿黎有絲毫放棄眼前這位良選、而選擇自家侄兒託付終身的可能。

當然,這一份失意,贊婆也只能埋藏在心裡、而不敢宣之於口,彼此見面在經過一番簡單的寒暄後,便都跟隨著聖人一同登入了麟德殿中。

坐定之後,李潼又望著贊婆片刻,突然露齒一笑,指了指侍衛們班列所在,並笑語道:“甲子之內,人事俱非,遙想當年,令兄或就曾立於彼處。那時情景如何,朕自無緣得見,如今雖仍共待此天而活,但應該也無相見言談的機會。”

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238 洗劫武攸宜0078 死而無憾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073 春江花月夜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052 大酺獻樂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417 搶位政事堂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019 一隻大青鵝0088 貌類乃父0281 牡丹花下死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236 蜀商楊麗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235 義伎捐金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241 秀姿動人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066 猶歌前代功德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033 雕蟲與公賞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859丈夫無勢,何異禽獸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088 貌類乃父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037 春官武承嗣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010 悲慘的一家人0043 進學內文學館0086 曲樂動人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046 京華遊仙窟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122 枯禾逢甘霖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083 途窮生戾氣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062 禁中亡命徒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403 兇逆作惡,宰相罪大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328 野狐宰相0206 一支穿雲箭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081 少王險計
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238 洗劫武攸宜0078 死而無憾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073 春江花月夜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052 大酺獻樂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417 搶位政事堂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019 一隻大青鵝0088 貌類乃父0281 牡丹花下死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236 蜀商楊麗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235 義伎捐金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241 秀姿動人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066 猶歌前代功德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033 雕蟲與公賞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859丈夫無勢,何異禽獸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088 貌類乃父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037 春官武承嗣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010 悲慘的一家人0043 進學內文學館0086 曲樂動人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046 京華遊仙窟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122 枯禾逢甘霖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083 途窮生戾氣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062 禁中亡命徒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403 兇逆作惡,宰相罪大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328 野狐宰相0206 一支穿雲箭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081 少王險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潜山县| 拜城县| 新安县| 济阳县| 聂荣县| 门头沟区| 呼玛县| 宁蒗| 海晏县| 常德市| 石狮市| 福海县| 漳州市| 霍城县| 安陆市| 迁安市| 巴里| 辛集市| 兴和县| 洛宁县| 岗巴县| 洛川县| 恩平市| 鲜城| 江都市| 通海县| 东源县| 蚌埠市| 曲阳县| 海口市| 嘉禾县| 康马县| 白玉县| 陵川县| 阿克苏市| 南郑县| 临沧市| 孟连| 永年县| 仁化县| 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