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

隨著一干外命婦入殿,武則天外露的情緒又變得內斂起來。此時聽到太平公主這麼說,她也只是微作淺笑,視線環視殿中衆人並說道:“兒郎播威於邊、制賊於外,難得竟擾動到諸家命婦。既然不辭辛苦的入宮來賀,那便一言相贈。”

說話間,她指了指席中的雍王妃,並不乏欣慰的說道:“誰家兒郎不是親長面前珍物?更何況雍王此等人物才趣,更是天下罕有。人之所珍,莫不只望相守不離,這也是人之常情。但若只是這麼做,則無益內外、無益家國。

爾等諸家大婦,身前多有幼少聽教。器或不器,雖各自有見,但名或不命,終究輿情有論。蕃國遠患,與你等並無切身之擾,倒也無謂一時的湊趣喜樂。

但雍王因此名動天下,成少流翹楚,使你各家藏器相形見絀。不必慕之妒之,唯是法之。金寶置堂,蓬蓽生輝。世道已經有此華美秀才爲鑑,諸家子弟若得侍從,但能映得三分顏色,已經頗得可觀了。”

聖母皇太后雖然大權不再,但卻積威仍深,在殿各家命婦聽完這番話,無論心裡各自感受如何,也無不恭聲應是。

有的人確是動了心思,要激勵自家兒郎也勇效雍王,誠如皇太后所言,但能分映幾分風采,也無患時譽不著。

有的則只是面上的迎合,心裡則多不以爲然,雍王那樣的人,並不是俗物能比較,生在天家、分陝爲治,若無這麼出衆的出身、權柄作爲依靠,怕也難得如此風采。

“阿母所言極是,在朝羣臣,有《臣軌》爲規,可以不失大體。阿母與嫂子若再著教養的經典,必然也是諸家爭讀。兒郎能或不能,誰又不羨我家慎之如此的才器壯觀?”

太平公主又繼續笑語說道,並順勢與房太妃坐在一席,轉手拉起李幼孃的手腕不無炫耀道:“名家秀姝,我家佔得,盼我家新婦能早施教養之能。”

李幼娘被她婆婆搞得有些不自在,索性說道:“阿姑殷望滿滿,讓人惶恐忐忑。長計不必急言,兒自蓄力待之。只是夫郎長感雖然親緣可恃,但卻憾不能近,他很是羨慕阿兄逞才揚志,歲月不荒。”

太平公主聽到這話,神情頓時有些不自然,被自家新婦拆了臺,自然讓她很難受。

聽到這對婆媳交流,武則天倒是一樂。她這個女兒生在天家、浸於勢力,往年只覺得秉性機敏剛強、像極了自己,所以多有暱愛。

可是隨著自己失勢居宮,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可以細品人情,這女兒卻與她不再親近,皇帝登基這一兩個月時間裡,太平公主還是第一次來上陽宮。

武則天這大半生、冷暖經歷,倒也不會因爲女兒的勢利有多傷心。但她閒下來之後,也在回想自己這一生,略作得失檢討。

此時再看到這個女兒音聲熱切、顯在眼前,武則天也不免感慨,這像極了舊年的自己,諸事以利害盤算,自然情義淡薄。

讓武則天生出這一覺悟的,還是那個讓人驕傲又讓人傷心的孫子。她一生不將真心輕給於人,臨老心防不謹、被個小輩鑽了空子。

但如今再論愛恨,已經是複雜。武則天也一直在想,雍王之於自己,究竟是怎樣的感情,到如今也算勉強得出一個結論,這小子事君則不忠,事親則至誠,有權徒之表,但仍不失人之情味。這讓人無奈,也讓人感懷。

此時看著那對婆媳,武則天心中一動,指著太平公主不無感慨道:“兒郎若是長隨表兄,此際想是功表有名,省了許多事外雜計之功。”

太平公主聽到這話便沉默下來,心中不無羞惱,也不無懊悔。她阿母觀人,仍有洞皮見骨之銳,這麼簡單的一句話,便將她此刻複雜的心情分講透徹。

神都政變後,太平公主存在感陡增,自覺得自己能夠在時局中做上許多事,腦海裡也有各種想法啊涌現出來。

雍王離都之前,也曾詢問過她要不要讓兒子跟隨,但她猶豫再三還是拒絕了。一則並不看好雍王此番西行,二則她在都中聲勢大壯,家中也需要一個子息支撐門戶,並不覺得兒子跟隨雍王西去、收穫能比留在神都更大。

到如今,她的兒子已經是四品殿中少監,可以說除了雍王兄弟之外,無論宗家民家、無有過之。

但太平公主也不得不承認,她這一番爲兒子張羅前程的操作,除了滿足她自己的虛榮心之外,效果委實不好。

本身她的兒子也沒有四品的資望與才能,虛領其職而不治其事,而且還因此引起了朝中李昭德、狄仁傑等宰相們對她的不滿,認爲她弄權太過,對她多有牴觸。

假使當時讓兒子跟隨雍王西進,哪怕不參其事,但只要功表稍錄其名,若再歸都,效果是要遠遠好過她過去這半年沒有頭緒的經營。

且不說太平公主的糾結,此時與她心境相似的還有一人,那就是已經居在皇城太初宮的皇帝李旦。

李旦得知消息的時候,正在大內文思殿與宰相薛稷等人討論當世詩文。他新臨大位,是要有一些創建以彰顯君王威儀,修書制典無疑是見效最快、相對也成本略低的選擇之一。

衆人討論多日,還沒有確定修制什麼經典,中途休息之際,便有待制於大內的官員匆匆登殿,神情激動的入拜道:“陛下,大喜、大喜啊!隴邊露布入都,雍王殿下先勝吐蕃於青海,王尚書復破賊於安西……”

聽到這話,殿中衆人包括皇帝李旦在內,最初都略有茫然,李旦更下意識問道:“雍王幾時攻入青海?”

但話一問出口,他便反應過來,連拍御案並大笑道:“好、好!雍王並王尚書誠是壯士,外朝羣臣是否已知此樁大勝?”

“李相公等已經齊聚政事堂,正待陛下召見。”

聽到這話,李旦神情稍顯複雜,但很快又是一副笑容滿面,先吩咐殿內衆臣先行前往,自己更衣即去。與此同時,他又將宰相薛稷留了下來。

“內外大事傳達,究竟是什麼什麼流程?何以遇事朕還不知,羣臣先知?”

待到衆人退出後,李旦便皺眉問道。他雖然兩次爲君,但權柄全都不大,對於這種具體的事務流程是真的不瞭解,因有此問。這一次還是隴邊的大捷喜訊,若是別的消息,大內得訊居然還要滯後於朝中,後果則不堪想象。

薛稷聞言後想了一會兒才又說道:“聖皇朝時,知匭使兼領都畿道諸驛,凡有事訊便先呈送大內,再分抄政事堂。”

聽到薛稷這麼說,李旦便有了然。這件事還真不怪別人,是他自己瞎操作斷了自己的耳目。

知匭使顧名思義,便是管理銅匭事務的官員。李旦舊在宮中時,單單銅匭告密其意圖謀反的書信便不知凡幾,心內自是下意識的厭物。

所以在出宮掌權不久,即刻便下令廢除銅匭諸事宜並相關的官吏,並沒想到知匭使居然還兼領如此重要的事情。

略作沉吟後,李旦又開口說道:“我欲使中官出事都畿周邊館驛,薛相公以爲可?”

薛稷聽到這話,沉吟片刻後才說道:“國朝以來,並無使任中官的先例……”

“但我卻記得,太宗、天皇時,常有中官出入內外,乃至於使令諸邊。”

李旦不甘心放棄,繼續說道。

薛稷聞言後苦笑一聲,你也知道是太宗、天皇啊,當然這念頭他是不敢直接宣訴於口。皇帝或只是隨便一說,若真放在政事堂討論,自然有人懟他。

見薛稷沒有明確表態,李旦默然片刻,然後才嘆息道:“隴邊傳捷,本是社稷大喜,朕乍聞此,卻先生憂思。不知是朕德行不配享此,還是朝廷所用不得其人……”

聽到皇帝這麼說,薛稷自是慌了神,忙不迭叩地說道:“陛下乃二聖嗣血,履極則天下共識,此事不容置疑!邊將著功,足見聖人駕馭英明,至於餘情所擾,誠是臣等政事堂在事者疏忽之罪!”

“一時雜感,相公不必如此。”

李旦降階親自扶起了薛稷,拍拍他臂膀說道:“相公且先行,朕隨後即至。”

待到薛稷也退出了殿堂,李旦才又坐回了御牀,神情變幻許久,好一會兒才悵然道:“社稷之喜竟非君王之福,諸事如此勉強……”

政事堂裡,因爲皇帝還沒有到來,所以羣臣還未正式就此事進行商議,但氛圍已經是非常的熱鬧。眼下進入政事堂的,除了直堂宰相之外,還有諸省寺官長,包括一干兩衙大將。

這當中,自然尤以左羽林大將軍、潞王李守禮最爲引人關注,此刻正有半數朝臣聚集在潞王席側,各作賀言。

宰相李昭德與狄仁傑自不需要上前恭維潞王,各自專席獨坐,其中李昭德正在翻閱剛剛從兵部取來、朔方的相關資訊,而狄仁傑則在低聲詢問此次報捷有無隴邊諸胡州版籍資料。

過了好一會兒,政事堂外才響起鼓吹等儀仗樂聲,並伴隨著中官唱聲:“聖人駕到!”

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070 頌聖臺閣體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290 懼親如仇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150 俱入彀中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160 血洗丘宅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014 一窩小雞崽兒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204 誰都別惹我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230 過平康款轡0104 王居大不易0090 家賊難防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075 將軍跋扈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047 向陽而行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447 嵩陽道大總管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095 東宮舊人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062 禁中亡命徒0565 唐家養士,唯壯可嘉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038 水漲船高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175 索性以身相許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302 百家爭婿,俊臣奉禮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
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070 頌聖臺閣體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290 懼親如仇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150 俱入彀中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160 血洗丘宅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014 一窩小雞崽兒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204 誰都別惹我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230 過平康款轡0104 王居大不易0090 家賊難防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075 將軍跋扈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047 向陽而行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447 嵩陽道大總管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095 東宮舊人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062 禁中亡命徒0565 唐家養士,唯壯可嘉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038 水漲船高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175 索性以身相許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302 百家爭婿,俊臣奉禮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镇宁| 凌源市| 江津市| 南川市| 漳浦县| 大城县| 兰坪| 凤城市| 富顺县| 阜城县| 兴安县| 奇台县| 新密市| 奇台县| 诸暨市| 栾城县| 前郭尔| 肥城市| 修武县| 常宁市| 凤阳县| 南乐县| 顺义区| 张掖市| 洱源县| 镇康县| 阿拉善右旗| 社旗县| 深水埗区| 富源县| 安福县| 平利县| 绥中县| 民县| 皋兰县| 平泉县| 浠水县| 马龙县| 丘北县|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