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了!”
司空長風出聲提醒了一句,下一刻,天幕之上動盪再起。
諸葛靖軒周身氣機驟然暴漲,天幕之上風雲色變,一個個金色文字出現在他的身前,有儒家聖人口含天憲,吟誦聖道文章。
其場景竟然要比佛陀傳法,舌綻蓮花還要精采。
另一側,蕭遠山手裡多了一把長劍,一道寬厚無比的疆域在他的身後展開,手中長劍更是劍鳴不斷。
“是裂國劍法!”
蕭瑟眼睛一瞇,對方施展的裂國劍法已經臻至大成,這樣的裂國劍法,他還從未見識過。
“裂國劍法是先祖蕭毅所創,共分爲四個境界,前幾個境界分別爲絕生、破風、驚龍、碎天。”
“到目前爲止,也只出現過三個境界,驚龍境界的裂國劍法,也只有瑯琊王叔能夠掌握,但蕭遠山施展裂國劍法,已經超越了驚龍的層次”
衆人聽到解釋,內心隱約有了自己的猜測,蕭遠山掌握的裂國劍法恐怕是碎天境。
而對面的葉無殤此時也沒有閒著,只見對方氣息鼓盪,一尊修羅從虛無中走了出來,生八臂,面猙獰,揚天咆哮,聲震雲霄。
而他本體則擺起一個古樸的拳架,拳意沛然,沖天而起。
“年輕人,咱們交手,就別弄什麼花架子了,別到時候連本尊的一拳都接不下。”
葉無殤看著金色文字從地面浮起,不由冷冷一笑。
司空千落轉身看向自己的父親,出聲問道:“阿爹,小書生用的是什麼?看起來像是幻術??”
司空長風眉頭一皺,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修儒道的書生與人交手。
至於對方的招式,他自己也沒有看懂,於是他又看向一旁的百里東君。
百里東君覺察到司空長風的目光,頗爲無奈地搖了搖頭。
自己雖然精通百家武學,但這讀書人的神通,他可就沒辦法了。
“謝老弟,這裡你讀書最多,這小子施展的又是你們儒家的神通,還是你來說吧!”
謝宣聽到這話,不禁搖頭苦笑。
“酒仙過獎了,我不過是半路出家,諸葛靖軒走的路與我們不同,若是道劍仙在此,或許還能瞧出幾分端倪。”
“倒是與我們青城山的無量劍有些相似。”
人羣后面,忽然一道聲音傳了過來,卻是下山歷練的李凡鬆和飛軒兩人。
“李凡鬆?”
聽到這道聲音,雷無桀有些驚喜,前段時間從幹蘭城回來,他就一直想跟這個道士切磋切磋,只是一直都沒有見到。
“小師叔,諸葛靖軒的這門神通與無量劍不一樣,無量劍是道法和劍術的結合,但他這門神通,只是神通,硬要說相似的話,其實與我們青城山的大龍象力更像。”
兩人交流,並沒有故意迴避其他人,所以他們的談話,衆人也都聽見了。
“神通,是指修行到了一定的境界,身體自然而然生出的一些能力,就像是佛門的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
飛軒見衆人都看了過來,想了想,他便解釋了一下自己的見解。
“大龍象力是道法,說起來,與神通更相像,但從本質上來說,對方施展的手段,要與佛家的六神通有異曲同工之妙。”
聽到這裡,衆人不由恍然大悟,相較於之前其他人的猜測,飛軒的解釋更能讓人接受。
“小傢伙不錯。”
就在這時,一道聲音從遠處傳了過來,蕭瑟幾人轉身看去,只見長街盡頭,有兩人邁步走了過來。
“這是.”
飛軒剛擡頭,卻猛然一愣。 其他人不懂對方這神通,但是他可是在道家的典籍之中看到過。
“縮地成寸!!”
李凡鬆似乎也看到過類似的記載,他忍不住驚呼出聲。
聽到李凡鬆的驚呼,其他幾人有些詫異,不過是趕路的一種方式,有必要這麼大驚小怪嗎??
“這是一門神通。”
李凡鬆揉了揉自己的腦袋,最後還是解釋了一句。
相比於青城山那種御劍飛行的手段,這一門縮地成寸能代表的事情可就更多了。
飛軒、李凡鬆兩人相視一眼,隨後點了點頭。
“他們兩個,一個叫君玉,一個叫張義虎,你們來天啓時間還短,又一直在外面逛,沒來得及見。”
李寒衣伸手在兩人頭上輕輕敲了一下,出聲說道。
李凡鬆和飛軒聞言,再度點了點頭。
“是李先生的那位大弟子?”
“寒山寺的面壁大師,我聽祖師說起過大悲禪師,對方精通佛門六通,是一位得道高人。”
君玉和張義虎在幾人說話間已經走了過來,聽到李凡鬆和飛軒的話,兩人不由一笑。
“相比於其他的稱呼,他們兩人其實更喜歡這兩人的說法,尤其是張義虎,能來天啓,歸根結底是因爲大悲禪師的預言。”
“你們是青城山的人??”
君玉先是掃了天幕一眼,然後才朝兩人問道。
“青城山道劍仙座下弟子李凡鬆見過君玉先生!!”
“青城山飛軒見過君先生。”
兩人執道家之禮與君玉打了個招呼。
君玉一擡手。
“不必多禮,道家本身也不講究這個,倒是青城山,人才濟濟,先前有了一個趙守一,又出了你們兩個,老天師恐怕做夢都要笑醒了吧!”
聽君玉如此誇讚,兩人頗爲有些不好意思了,忙稱哪裡哪裡。
“你們兩個能不能聯繫到趙守一??”
君玉站了一會,忽而開口問道。
李凡鬆和飛軒聞言不由一愣,君玉找趙守一干什麼?
就算是其他人聽到君玉這話,也有些好奇,趙守一已經明確表示不會摻和朝堂的事情,自從離開東海之後,又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人海茫茫,要想找到對方,可不容易。
“君先生找師兄有什麼事兒?”
李凡鬆猶豫了一下,還是出聲問道。
君玉一擡手,指了指天幕處,正在交手的三人。
“你們覺得那個書生該死嗎?”
李凡鬆和飛軒相視一眼,然後又轉身看了一眼他們身後的李寒衣。
趙玉真在他們下山的時候說過,遇事不決,就去問師孃。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