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太夫人只覺得自己昏昏沉沉的,明明是想要閉目養神一會兒,卻慢慢的,眼皮不受控制,只覺得自己整個人都似是要飄起來的模樣。
董太夫人想要張口喚人,奈何嘴巴頜動著,卻是出不得聲,漸漸的,漸漸地,眼前就模糊了起來,一轉眼的功夫,眼前便出現了她這輩子,最甜蜜卻又最悲慘的一段時光。
那個時候的勇郡王爺,風度翩翩,他穿著一身寶藍色直綴,掛著佩劍,騎著一匹棕紅色的汗血寶馬,衝著自己飛奔而來。
他的眼神是含情脈脈的,是了,皇上最寵愛的小兒子,在宮裡,可以討得皇上歡心,在宮外,可以奔赴戰場,與士兵一起吃住,沒有一點兒貴公子的架子,這樣的皇子,沒有人會不喜歡的。
包括當年的董太夫人,不過那個時候的董太夫人正是如花年紀,喚作嬌娘,穿著嬌俏的粉紅色襦裙,蹲坐在門口瞧著他。
那是自己心中的英雄,他自是樣樣都好的,京城中,不知道有多少小小姐羨慕嬌娘,因爲這樣出色的五皇子,是喜歡她的。
而她,作爲呂丞相唯一的小女兒,她的身份自是尊貴的,不知道有多少世家公子,想要娶了她,順便迎娶了她背後的家世與人脈。
怕是就因爲這樣,皇后纔不會允許董太夫人與勇郡王爺在一處的吧,不,那個時候,應該稱呼爲嬌娘與五皇子的。
嬌娘與五皇子,是男才女貌的,可是皇后娘娘卻要將自己的一個遠房侄女指給五皇子,因爲皇后娘娘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五皇子被呂家扶持,超越過自己的太子。
五皇子騎馬而來的時候,著急的與她解釋著,“你放心,我是不會娶旁人的,我父皇讓我立刻入宮,我去求父皇,讓他將你指給我,你等著我,讓你爹爹在府裡設好了香案,說不得一會兒賜婚的聖旨就要到了!”
陽光下的少年,笑得燦爛,一口白牙分外的喜氣洋洋,嬌娘仰著頭看向他,有些逆光,看不分明少年的面容,只覺得明明這個人就在眼前的,可又似乎是遙不可及的。
父親方纔才訓斥了嬌娘,說她是可能嫁給五皇子的,便是要嫁,她也只能嫁給太子做側妃,是了啊,太子殿下已經有正妃了,嬌娘自是不信的,她要告訴父親,讓他快快擺好了香案,五皇子進宮去請旨了呢。
可是嬌娘沒有等到自己大婚的聖旨,等來的,是呂氏滿門流放的明黃聖旨,她猶不信,她叫嚷著,五皇子是要迎娶她爲正妃的,怎麼可能會將她呂氏滿門流放。
那傳旨的小太監很是不耐煩,他甩開嬌娘,告訴她,五皇子是要大婚了,只可惜那正妃卻不是嬌娘,而是皇后的那個遠房侄女。
嬌娘不相信,母親抱著嬌娘一直哭,一直哭,便是父親也是頹唐的,父親說,是他害得嬌娘落得這步田地,她那個時候不懂得,如今這把年紀再看,可不是自己太過心思簡單了。
皇上那樣疼愛五皇子,可五皇子到底不是繼承大統的人選,爲了五皇子的未來,皇上是怎麼也不會讓五皇子迎娶嬌娘的,因爲如果是那樣,皇后與太子,定然會視五皇子爲眼中釘肉中刺,可若是五皇子迎娶了皇后的侄女,皇后與太子,纔會放心。
這是一個父親,對自己兒子的保護方式,一個性子執拗的人,是不適合做皇帝的,所以父親能爲他做的,便是讓他後半輩子能安安穩穩的過活。
嬌娘不哭不鬧的等著上路,她最心愛的那個少年,欺騙了自己,他說讓她等著他,可他卻再也沒有出宮來。
嬌娘的父母親,對她的最後一份愛,便是用最快的速度,將嬌娘嫁給了董家三郎,那個與嬌娘青梅竹馬的孩子,那個嬌娘視他爲兄長的人。
沒有盛大的婚禮,不過是一乘小轎,便把嬌娘接了過去,婚後,董家三郎要去澤城上任,嬌娘毅然決然的跟在了董家三郎身後,再也不想留在京城這個傷心之地。
再然後,不斷的有消息傳來,她的父親病了,母親病了,哥哥病了,然後漸漸的是死訊,聽得多了,嬌娘就麻木了,彷彿已經預料到了所有人的結局一般,是了,呂氏滿門,皇上縱然只是讓流放,可耿直的父親,當年處置了多少貪官污吏?
牆倒衆人推,自是有人來報復的,而她成爲了唯一一個倖存於世的人。
董太夫人的眼角含淚,滾燙的淚珠不斷的滾落,似是在洗刷著當年之事,原來的她看不清,如今在回憶起來,竟然有那麼多的細枝末節,是自己從來沒有思量過的。
是了,她也是呂氏的人,縱然是嫁了人,董家也沒有那麼大的勢力,可以護她周全,若不是勇郡王爺的功勞,她也許不會在澤城順順利利的過上一輩子,甚至於她的兒女不會那般順遂,在京城都有一席之地。
一切,都是勇郡王爺在背後做的事情,而她裝作不知,只覺得這一切都是勇郡王爺虧欠自己的。
可是當勇郡王爺說,自己一輩子沒有碰過王妃,所以纔會沒有子嗣時,她是什麼樣的心情?
她說不出,因爲董家三郎對她是無微不至的,她一輩子都過著被董家三郎捧在手掌心的日子,即便是董家三郎死的時候,也要求幾個兒女,務必孝順於她。
兩廂對比,她與他誰更苦一些?一個是苦的一時,一個是苦的一輩子……
董太夫人慢慢的坐直了身子,從榻上起身,到了自己的妝匣前,從最內裡的暗格中,拿出了一個紅木小匣子,那紅木小匣子上面的紋路已經被灰塵蒙蓋住了,她多年都沒有開啓這個匣子,卻始終都不曾將它丟棄,也許是時候,給了他了。
董太夫人喚了江媽媽入內,江媽媽看到董太夫人手中的盒子,心裡大概有了數。
“去隔壁尋了董珺昊過來,讓他幫老婆子走一趟。”董太夫人說到這裡,頓了頓道:“跟靜丫頭也說一聲,文昌侯府世子董爺要過來,讓她來道個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