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態鏈

會議室的一整面牆上,最終掛滿了一條條在座各方面相關人員面臨的問題。

有超級計算機芯片的需求,有圖形工作站的需求,有軟件方面的需求,有網絡工程的需求,互聯網盈利模式的需求,航空發動機的設計研發需求,國家政策的實現需求,銀行投資的回報問題……

在座每一個與會人員,就是一個單位或行業的代表,就意味著他們坐在這裡是有現實的問題需要解決的。

而當這些問題都彙集到一個點上的時候,他們隱隱已經意識到,胡文海在說的究竟是什麼。

未來。

胡文海實際上是在給他們畫了一個餅,在過去中國的體制下,解決這些問題並不複雜。因爲那個時候有一個“萬能的政府”。反正是計劃經濟,把報告打上去,然後等著上級機關批覆就行了。

項目究竟能否批準,全看審批的人一支筆。

然而到了現在,中國逐漸開始轉向市場經濟。沒有了那個管天管地管空氣的一支筆,大家當然是感覺輕鬆了不少。然而換了一個角度來看,能不能“成事兒”,問題也都扔不到那支筆的頭上了。

幹得好了、乾的不好,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離開了這個大保姆,很多人一時間竟然還真有些不適應。不去跑部向錢了,要做的事情還是得做,可究竟要怎麼做?每個人心裡都打鼓。

在胡文海的描述中,原本每個人、每個單位和行業獨自面對的困難,又重新組合成了一個系統。互相依存、互爲市場、互動促進,從原來的開環控制,變成了能夠互相進行反饋的閉環控制。

比如說生產超算的計算所,他們過去的模式就是設計、研發和生產超級計算機。設備搞出來了,大家樂呵呵的搞一個頒獎儀式、通過了同行評議,形成了科研成果。然後至於說哪個單位或者行業對超算有需求,那就不是我們計算所能控制的。

對於計算所來說,這就是一個開環,沒有反饋。在計劃經濟時代,這樣的控制還不是問題,反正是按照計劃生產,生產出來什麼東西國家總得找到一個客戶分配出去。

然而到了市場經濟,計算所再按照開環系統來搞產品,生產出來的東西誰給你消化?生產的東西不符合用戶需求,產品積壓,自然沒有錢繼續進行技術開發。

這樣一個負循環產生之後,基本上一個產業就算是廢了。

胡文海要做的,實際上就是在搭建這麼一個閉環的控制系統。在這個系統內能夠互相形成一個健康的生態,這樣的機制,比他投入個十幾、幾十億還要更有意義的多。

就不說著名的貓論,這個構建起未來三十年中國經濟奇蹟的總設計藍圖了。縱觀未來歷史上,中國的幾個最傑出的成功人物,他們做的其實也都是這個事情。

馬雲、馬化騰在互聯網領域你爭我搶,爭的是哪個業務多賺了兩毛錢?到了他們這個級別,要考慮的已經不是具體的業務怎麼去做、每天網站首頁掛的是哪個廣告了。而是要考慮整個產業如何佈局,考慮的是未來五年、十年甚至二三十年以後的事情了。

雖說成功學裡馬雲都被說爛了,但馬總統的戰略眼光真是沒的黑。當年支付寶獨霸江湖的時候,他能上門去遊說相關部門將支付寶收歸國有。

要說,這誰腦袋上長包了,把支付寶這樣賺大錢的生意上桿子送出去?馬雲傻麼,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如果當年支付寶真的成了中國官方支持的唯一互聯網支付手段,世界互聯網剩下的你們一起上,不夠馬雲爸爸一隻手打的。

但是可惜,馬雲聰明,可世界上也不只是他一個聰明人。國有四大行硬是頂住壓力,維護了銀聯在互聯網支付中的超然地位。不僅扶持起了微信支付來和支付寶打擂臺,還一個措施跟著一個措施的出臺,偏架拉的這個六。在移動支付這個戰場上,二馬還有的打呢!

互聯網這個市場,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如果不能激流勇進,歪脖樹上掛著的雅虎、網景、九城、校內……,恐怕就是下一個某大佬的下場了。

別說不可能,曾經的BAT三巨頭,後來不也分出了兩個層次?狗東後來居上,不識嬌妻這個bi裝的真是六六六。

至於說傳統行業,其實也是一樣。王健林的萬達就只是一個商場、一座電影院嗎?蘇寧爲何削尖了腦袋往電商鑽?小米怎麼就不肯安心做手機?比亞迪爲何賣電池賣成了車企?

同樣的道理,有胡總的援助,現在國內一些行業看似鮮花著錦。然而如果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形成健康的盈利和成功的閉環系統,未來幾年十幾年,那恐怕就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了。

“電子產業,在美國被稱之爲傳統行業的倍增器。任何行業,電子產品的使用率越高、生產的成本越低、效率就越高。然而我認爲在未來的十年,隨著互聯網的建成,電子產業將不僅僅是作爲倍增器而存在,它將會深刻的影響和改變整個人類社會的運行方式。”

胡文海最後總結道:“我們所有的問題歸結到最後,實際上變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構建一個IC產業的生態鏈。我們需要有數量龐大的用戶,他們可以消耗大量的處理器和顯示芯片,將我們的處理器成本通過大規模的生產,降低到相當低的程度。”

“而數量龐大的用戶,他們會產生巨大的數據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用於填滿我們寬闊的網絡帶寬。而數量龐大的用戶帶來的軟件需求,會培養起基於我們中國本土市場的龐大程序員羣體,進而增加我們在互聯網、在世界計算機市場上的發言權、影響力。”

“最後,最重要的是,只有一個用戶數量龐大的內部市場,才能支持我們的工業成爲世界上不可忽視的一個國家。”

“這就是市場,在這個市場上,你能否生存下來,決定性的並不只是你的技術、你的產品,好的產品和技術最終失敗的例子並不鮮見。然而一個擁有龐大用戶羣體的生態系統,失敗的例子卻是鳳毛麟角。”

“所以,只有用戶,數量龐大的用戶纔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要想盡千方百計,將我們生產的芯片,塞進每一箇中國人的家裡、手裡甚至是身體裡。而我們的戰略第一步,就是在這裡——浦東。一個產業園區,這裡將集中全中國各方面的人才,來實現這個設想。”

“利用我們手中這款‘耳語者’顯卡,以及已經拿到授權的286CPU,繡城計算機集團已經拿出了一個圖像處理系統的方案。在這個方案的框架下,我們可以實現計算機輔助設計、組建用於滿足空氣動力學浮點運算需求的專用超算。針對這個系統進行的軟件優化,需要數量龐大的軟件人才。軟件產生的大量數據,同樣需要網絡帶寬進行傳輸……”

“現在,在座的各位如果想用上這套系統、在這套系統上收穫足夠的利益,那麼就必須把這套系統送進足夠多的中國人的家裡。要怎麼做呢?我這裡正好有一個思路,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謎底終於即將揭開,會議室裡衆人紛紛提起精神,仔細聽著胡文海接下來的答案。

說實話,胡文海描述的這套系統確實是個好東西。但成本也真是個問題。計算機在這些人的大腦裡,就是一個科研工具,最多還能充當個電子辦公的工具。91年的一臺電腦,價格少說兩三萬人民幣。在這個萬元戶都值得大吹特吹的年代,又有多少中國人消費的起呢?

不說把計算機送進所有中國人的客廳,即使是“千家萬戶”,這個目標都過於宏大了。

剛剛勉強算是普及了電視機的中國,哪有那麼多的資本,再去普及了計算機?何況,就是有這麼多錢,對於平均教育還沒有高中水平的中國絕大多數人來說,在家裡擺上一臺計算機又有什麼用呢?

如果沒用,中國的老百姓們是絕不會花這筆錢的。

胡文海深吸一口氣,痛快的說道:“我的這個思路,就是發行電子遊戲機主機!”

“從1983年,日本任天堂的FC主機發售以來,全世界範圍內已經出售了超過兩千萬臺。不說別的,單是通過繡城計算機集團向蘇聯供應的仿製品,這兩年的銷量也已經達到了五十萬臺。”

“雖然對於中國人來說FC主機的價格還是很高,但一些國內的組裝機仍然銷量非常可觀。具保守估計,FC主機在國內的保有量,也應該有八十到一百萬臺……”

胡文海的話還沒說完,坐在下面的繡城計算機集團總經理冉妮就舉起了手。她的手中拿著一張報紙,指著上面的一片文章問道。

“胡總,這篇將遊戲機稱爲電子海洛因的文章您看過嗎?”

現在在公衆號界面直接輸入“遠東之路”已經可以閱讀已經發布的前三章內容。

第三百零七章 商業體系第七百六十五章 見網友第六百九十三章 匕見第五百六十六章 頑固的堡壘第八百三十二章 四國演義第四百九十四章 新聞發佈會第八百二十五章 腿軟第三百零七章 商業體系第四十三章 採購第四十五章 守株待兔第九十章 三個條件第四百二十六章 踹一腳第二百五十三、四章 方劍閣第七百二十三章 魔都規劃第二百八十一、二章 漁政第一百七十一章 百分之四百第二百九十章 策略第六百五十二章 兩家公司第六百七十七章 軍事天地第五百二十三章 欽差第二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三百六十九章 招牌第七百八十三章 好飯不怕晚第三百五十四章 難題第一百一十章 赤子之心第四百一十六章 水壓機第十章 空氣軸承第十七章 羅書記第八百四十五章 渴望第六百零六章 高通還不是高通第七百八十四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一十一章 繡城模式第四十七章 奇怪的客戶第七十一章 投票第六百三十四章 系列核心機計劃第六百九十章 青梅第一百五十章 金龍電池第八百一十八章 院長第五百九十一章 組團開黑第七十章 返聘第六百一十七章 靠不住第八百六十八章 試飛第五百二十八章 選址第四百二十七章 小圈子第五百零五 港督的層次不夠第一百七十三章 找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窮剩錢第三百二十五章 土特產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婆第六百一十六章 聯手第三百一十章 承包試點第六百九十二章 圖窮第三百零二章 尾聲第四百八十二章 冉妮的故事6第七十八章 冷軋帶鋼第六百八十九章 佈置會議第五百九十二章 間諜不適合他第五百九十六章 奶一口第七百九十六章 船廠故事(一)第四百五十章 第一把火第一百零六章 起飛第九十一章 感覺少了點第八百零九章 敵後根據地第二二百三十七、八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晚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開槍第五百九十六章 奶一口第九十四章 坐蠟第七百六十九章 替代方案第六百八十五章 自動分揀第八百七十六章 選擇第四百一十八章 錢呢第八十八章 解決方案第七十八章 冷軋帶鋼第六百八十五章 自動分揀第八百六十二章 跳船第五百零一章 標準第七百四十二章 東德輓歌(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正中目標第五百一十三章 走廊密談第五百五十八章 熱情第六百五十一章 徵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強者弱者第四百一十六章 水壓機第四百八十七章 考覈再上崗第九十章 三個條件第一百九十二章 計算機霸權第七百四十一章 東德輓歌(一)第七百九十四章 國開行第二百二十一、二章第七百三十八章 十五年計劃第六百八十一章 因爲太好第四百三十二章 生日快樂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條龍第一百二十七章 山諾第六百五十四章 籌碼第九百零九章 北斗總師第二百五十九、六十章 送行第三百八十七章 不可描述第二百七十七、八章 三觀毀滅者
第三百零七章 商業體系第七百六十五章 見網友第六百九十三章 匕見第五百六十六章 頑固的堡壘第八百三十二章 四國演義第四百九十四章 新聞發佈會第八百二十五章 腿軟第三百零七章 商業體系第四十三章 採購第四十五章 守株待兔第九十章 三個條件第四百二十六章 踹一腳第二百五十三、四章 方劍閣第七百二十三章 魔都規劃第二百八十一、二章 漁政第一百七十一章 百分之四百第二百九十章 策略第六百五十二章 兩家公司第六百七十七章 軍事天地第五百二十三章 欽差第二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三百六十九章 招牌第七百八十三章 好飯不怕晚第三百五十四章 難題第一百一十章 赤子之心第四百一十六章 水壓機第十章 空氣軸承第十七章 羅書記第八百四十五章 渴望第六百零六章 高通還不是高通第七百八十四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一十一章 繡城模式第四十七章 奇怪的客戶第七十一章 投票第六百三十四章 系列核心機計劃第六百九十章 青梅第一百五十章 金龍電池第八百一十八章 院長第五百九十一章 組團開黑第七十章 返聘第六百一十七章 靠不住第八百六十八章 試飛第五百二十八章 選址第四百二十七章 小圈子第五百零五 港督的層次不夠第一百七十三章 找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窮剩錢第三百二十五章 土特產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婆第六百一十六章 聯手第三百一十章 承包試點第六百九十二章 圖窮第三百零二章 尾聲第四百八十二章 冉妮的故事6第七十八章 冷軋帶鋼第六百八十九章 佈置會議第五百九十二章 間諜不適合他第五百九十六章 奶一口第七百九十六章 船廠故事(一)第四百五十章 第一把火第一百零六章 起飛第九十一章 感覺少了點第八百零九章 敵後根據地第二二百三十七、八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晚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開槍第五百九十六章 奶一口第九十四章 坐蠟第七百六十九章 替代方案第六百八十五章 自動分揀第八百七十六章 選擇第四百一十八章 錢呢第八十八章 解決方案第七十八章 冷軋帶鋼第六百八十五章 自動分揀第八百六十二章 跳船第五百零一章 標準第七百四十二章 東德輓歌(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正中目標第五百一十三章 走廊密談第五百五十八章 熱情第六百五十一章 徵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強者弱者第四百一十六章 水壓機第四百八十七章 考覈再上崗第九十章 三個條件第一百九十二章 計算機霸權第七百四十一章 東德輓歌(一)第七百九十四章 國開行第二百二十一、二章第七百三十八章 十五年計劃第六百八十一章 因爲太好第四百三十二章 生日快樂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條龍第一百二十七章 山諾第六百五十四章 籌碼第九百零九章 北斗總師第二百五十九、六十章 送行第三百八十七章 不可描述第二百七十七、八章 三觀毀滅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脱县| 水富县| 宾川县| 蓝山县| 桃源县| 富蕴县| 出国| 鹤庆县| 宝应县| 鹤山市| 辉南县| 宜昌市| 灵武市| 东乌| 甘肃省| 巧家县| 伊宁市| 安福县| 和林格尔县| 开封县| 新竹县| 化州市| 乌鲁木齐市| 来凤县| 留坝县| 镇沅| 利津县| 林口县| 镇远县| 靖江市| 太保市| 永和县| 巴中市| 太康县| 河源市| 利津县| 长泰县| 滦平县| 荃湾区| 祁连县|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