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8章 蔡州之戰(1)

兩日後的凌晨,孟珙帳內。

“以三聲號炮爲令,‘鄧軍’、“唐軍”爲先鋒,弓箭手掩護,‘新兵營’與‘蔡軍’爲策應,全面攻城。”

“是……”衆人轟然應聲出帳。

策應?也就是說殿後了,以“蔡軍”做策應還無可厚非,因爲“蔡軍”對蔡州城內的環境比較熟悉,保存他們的實力便可以在巷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但要我的“新兵營”也作爲策應,歸根結底還是孟珙不相信我可以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訓練出一批強兵,或是他認爲“新兵營”的實戰經驗還不夠。我心裡雖有些不舒服,但我也沒有出聲反對或是表達自己的不滿,那不是一個軍人應該做的事。

清晨的陽光透過薄霧照在城外的空地上,地面像血一樣的紅彤彤一片。空氣中瀰漫著“拋石機”等大型攻城器械被拖動時的“轟轟”聲,還有士兵走動時甲片互撞的“沙沙”聲。簡陋的保壘前整整齊齊地站滿了“忠順軍”的軍士,他們的臉上看不出絲毫的驚慌,卻有少許的興奮。他們確實有高興的理由,宿敵金國也許就要在此戰中滅亡了,也許他們還會想著,此戰過後戰爭就會結束了吧,以後就可以過上安穩的日子了吧。

我帶著王堅等人搶先排在了蔡軍的前面,呵呵,在前面應該也能撿幾個漏網的吧,而且在接下來的巷戰裡,越在前面對手自然也就越多,到時我倒要讓孟珙看看,我這批專門針對巷戰訓練出來的強兵。

“鄭統領。”還不等我軍列好隊,一位身著軍官盔甲的軍士便跑來攔住我道:“孟將軍有令,‘新兵營’的軍士必須在‘蔡軍’後面列隊。”

靠,不會這樣吧。我認出那位軍士正是“蔡軍”統領李程,知道此話定然不假。好你個孟珙,連這點都不放過,算你狠。我鬱悶地帶著同樣憋氣的“新兵營”軍士站到了隊列後,看來我們是徹底地被當作花瓶給擺設起來了。

此時各種“投石車”、“駑車”都已準備就緒,每架“投石車”後都堆著像一座小山一樣的巨石。“駑車”則已上好了駑箭,旁邊還堆著一堆手臂粗的駑箭。各種各樣的攻城器械陳列在陣前,有如一輛輛整裝待發戰車。大地一片沉寂,就連蔡州城牆上的彩旗也失去了搖擺的興趣。只有城牆上小鳥偶爾傳來的幾聲的叫聲,才能證明地球依然在轉動。

“轟……轟……轟……”久違的炮聲終於來了。“放……”炮音剛落,一個沙啞聲音便搶入衆人的耳朵。霎時“拋石機”、“駑車”一陣亂響,巨石、巨箭帶著嘯聲,像漫天的蝗蟲一樣往蔡州城飛奔而去。這些巨石、巨箭的陰影飛快地越過了前面的軍士和城牆前的空地,然後狠狠地撞在高聳的城牆上。大地一片震動,有如千萬匹烈馬同時狠踏著腳下的大地。(cut,導演一聲慘叫,攝影機被震壞了,呵呵,忍不住YY一句,士兵憋了好久了。)沒有慘叫,也沒有呻吟,因爲人的叫聲在這種環境下顯得太渺小了,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展望遠處,也到處都是凌空而起的巨石,想必另外三面的蒙軍也同時開始了遠程轟擊。但是效果顯然沒有這裡的好,因爲宋國的攻城器械向來是最先進的,宋國現在使用的便是自發研製的也是當世最先進的“獨腳旋風炮”和“三弓駑車”“獨腳旋風炮”之所以會稱爲“獨腳旋風炮”,那是因爲它拋石的頂端是用一根巨木頂在底座上的,便像一個獨腳一般,這樣的好處便是,不用移動“拋石機”,只需一人旋轉裝在那根巨木上的握柄,便可輕鬆地改變“拋石機”的攻擊方向。這種“拋石機”特別是在對付機動性強的騎兵有很大的優勢,它可以輕鬆地根據騎兵的方向而改變攻擊方向。

這種“獨腳旋風炮”還可分爲兩種,一種是單梢的,就是獨腳上只頂著一根拋石梢,這種是由一百人拖拽,一人定向,發石雖少但射程遠,可達兩百餘步。另一種是多梢的,頂端有多根拋石梢,每根由四十人左右拖拽,兩人定向,每次可發多石,但射程近,只能達到七十餘步,但這種拋石機最多可達七梢,可同時發射七石,毫無疑問是破敵步兵盾陣和騎兵衝鋒的利器。

而此次前來蔡州是爲了攻城,所以孟珙帶的全是單梢的“獨腳旋風炮”,只見一名軍士將一個三十餘斤重的石頭放上了拋石梢,百餘人便一齊用力猛扯連在拋石梢上的粗繩,接著巨石便呼嘯而去,然後便是一聲悶響,城牆處碎石四濺,血肉橫飛。

而金軍的城牆上偶爾也會發出幾顆巨石,但是他們的拋石機顯然沒有這麼先進,方向單一不說,巨石根本就打不到宋軍的陣營,那些巨石只是在陣前的空地上多了幾個土坑而已。

其實宋國的先進裝備還不只這些,因爲孟珙採納了我前兩天的提議,所以火器一慨不用。目前宋國最主要的火器便是火炮和火箭。火炮威力雖大,但是準頭太差,也太過嬌氣,在現在這時代卻不實用。攻城火箭是用火藥的爆炸力來增強弓箭射程的一種箭,更是四處亂竄沒有一點準頭。火藥火球箭則主要是用來引火的,因爲在箭枝上加了個火藥球,所以要求弓箭手靠城牆極近,這樣很容易就被敵人的弓箭手射殺。所以除了火炮攻城時打角還有些用外,其它的火器雖然能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我正想間,卻不知何時大地已不再震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陣隆隆的鼓聲。

“殺……”衆軍士一聲大喊,推著雲梯,摺疊橋和尖頭木驢往城牆攻去。

第36章 茶餘飯後第22章 弓箭第17章 霹靂火球第43章 釣魚城之戰(11)第64章 志同道合第27章 糧食第38章 比試第42章 備戰第6章 王夔第28章 鮎魚效應第32章 血債血償第7章 權相史彌遠第51章 意外第64章 爛攤子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43章 宋廷第5章 脫險第63章 夜觀天像第18章 財有定數第2章 驅狼吞虎第16章 出征第66章 利州之戰(1)第24章 學習第17章 洛陽之戰第29章 爲帥之道第25章 燕京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34章 釣魚城之戰(2)第36章 茶餘飯後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7章 湍灘之戰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34章 叢林追蹤(4)第15章 見孟珙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1章 一箭示警第13章 弩陣第22章 弓箭第23章 治軍之道(2)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10章 軍器監第17章 回成都第23章 請降第19章 書信第2章 接旨第8章 神臂弓第17章 回成都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5章 順流而下第63章 同舟第54章 成都之戰(9)第17章 回成都第26章 破鏡難圓第31章 燕京之戰(5)第2章 協同作戰三十七章 陣法第13章 沈澈出逃第45章 闊端第8章 湍灘之戰(2)第16章 出征第26章 說客第14章 只羨鴛鴦第53章 釣魚城之戰(21)第52章 滅宋第50章 蔡州之戰(3)第4章 火攻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20章 淮河之戰(4)第7章 好奇心第35章 王堅第35章 凱旋歸來第16章 過河拆橋第12章 練箭第20章 燕京第23章 請降第56章 軍心第52章 圍城打援第1章 迎客第11章 說服第9章 國用司第64章 志同道合第36章 下水第25章 驚變第56章 蔡州之戰(9)第24章 沉浮橋之戰(2)第24章 講學第29章 燕京之戰(3)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5章 脫險第3章 打草驚蛇第32章 血債血償第51章 朱重九第61章 丁黼之死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25章 去後顧之憂第30章 插翅而飛第39章 生死鬥第37章 與民生息
第36章 茶餘飯後第22章 弓箭第17章 霹靂火球第43章 釣魚城之戰(11)第64章 志同道合第27章 糧食第38章 比試第42章 備戰第6章 王夔第28章 鮎魚效應第32章 血債血償第7章 權相史彌遠第51章 意外第64章 爛攤子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43章 宋廷第5章 脫險第63章 夜觀天像第18章 財有定數第2章 驅狼吞虎第16章 出征第66章 利州之戰(1)第24章 學習第17章 洛陽之戰第29章 爲帥之道第25章 燕京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34章 釣魚城之戰(2)第36章 茶餘飯後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7章 湍灘之戰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34章 叢林追蹤(4)第15章 見孟珙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1章 一箭示警第13章 弩陣第22章 弓箭第23章 治軍之道(2)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10章 軍器監第17章 回成都第23章 請降第19章 書信第2章 接旨第8章 神臂弓第17章 回成都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5章 順流而下第63章 同舟第54章 成都之戰(9)第17章 回成都第26章 破鏡難圓第31章 燕京之戰(5)第2章 協同作戰三十七章 陣法第13章 沈澈出逃第45章 闊端第8章 湍灘之戰(2)第16章 出征第26章 說客第14章 只羨鴛鴦第53章 釣魚城之戰(21)第52章 滅宋第50章 蔡州之戰(3)第4章 火攻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20章 淮河之戰(4)第7章 好奇心第35章 王堅第35章 凱旋歸來第16章 過河拆橋第12章 練箭第20章 燕京第23章 請降第56章 軍心第52章 圍城打援第1章 迎客第11章 說服第9章 國用司第64章 志同道合第36章 下水第25章 驚變第56章 蔡州之戰(9)第24章 沉浮橋之戰(2)第24章 講學第29章 燕京之戰(3)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5章 脫險第3章 打草驚蛇第32章 血債血償第51章 朱重九第61章 丁黼之死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25章 去後顧之憂第30章 插翅而飛第39章 生死鬥第37章 與民生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口市| 晋江市| 阜新| 获嘉县| 资阳市| 灵璧县| 峨眉山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安义县| 上思县| 云霄县| 安庆市| 同江市| 工布江达县| 黔江区| 讷河市| 呼伦贝尔市| 璧山县| 奇台县| 海林市| 芜湖县| 乌拉特后旗| 南通市| 象州县| 泾川县| 墨玉县| 茌平县| 福泉市| 铁岭县| 于都县| 沁阳市| 崇文区| 穆棱市| 南皮县| 长海县| 囊谦县| 岑巩县| 达拉特旗| 海南省| 东台市| 达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