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章 順流而下

“不錯。”我點了點頭說道:“我正是想佔據川東川南,拒大宋於西川之外,兩位統領請看。”

我指著案上的地圖對王堅與李庭芝說道:“岷江自成都順流而下,途經嘉定(今樂山)、紫雲(今犍爲)而後至戎州(今宜賓)匯入長江……”

“哦。”聞言王堅與李庭芝不約而同地輕呼一聲,王堅說道:“統制大人是想順江而下,迅速佔領岷江與長江沿岸的城池,而後以長江天險南拒大宋?”

“正是。”我點了點頭,這幾日來我一直都在研究著西川地圖,思考著作戰方案,此時終於到了和盤托出的時侯。

“我們此戰的重點便在這裡。”我指著地圖上的戎州說道:“此處是岷江、金沙江、與長江三江的彙集這地,守住此城,便有如扼住大宋黔(貴州)地的咽喉。而且此城地處長江上游,我等還可從此順流而下,迅速佔領長江下游的神臂城(今瀘州)、重慶城(今重慶)、天生城(今重慶萬縣)、白帝城(今重慶奉節),並以此構築一條以長江爲屏的防線,拒大宋於川門之外。”

“統制大人說的有理。”聽到這裡,李庭芝雙目發光地說道:“不久前在蒙軍的攻勢下,西川之兵已全都跟隨趙彥吶南逃至黔地,此時趙彥吶又在臨安忙著封鎖消息,統制大人所說的這些城池,必然只剩下些老弱殘兵,正是我等拒大宋於川門之外的好時機。”

“此計可行。”王堅思考了一會兒,也點頭說道:“佔據這些無人把守之城,最重要的是神速,否則若趙彥吶得到消息及時派兵回川,那麼計劃便夭折了。而恰好我們是順流而下,這些無人把守的城池只不過半月便可全部據爲已有,到時想必趙彥吶纔剛接到這個消息而已。”

“呵呵。”我搖頭一笑道:“只怕趙彥吶接到消息之時,孟將軍也差不多將楊公公送到臨安了,到時他的小命還不知會不會保得住呢,哪還有閒工夫理會西川落到何人手上。”

“哈哈……”

聞言,李庭芝與王堅情不自禁地開懷大笑。

“且住。”笑聲未止,李庭芝突然反應過來,對我叫道:“統制大人還未說到正題呢,屬下等還未沒明白這與演戲給楊公公看又有何關係。”

“李統領還真是契而不捨。”我苦笑道:“問題就在於這些城池取之容易,守之卻難。試想如今我等可戰之兵不過四萬,而且全都是未經過訓練的新兵,雖然他們都曾經歷過成都之戰,雖然趙彥吶川兵的素質也未必會好上多少,但我們卻要以四萬之兵分守八城,若大宋此時來攻,又如何能守?”

“話雖如此,但這又與楊公公何干?”王堅與李庭芝二人不由奇道。

“鄭言便是想借楊公公之口一用。”我輕笑一聲道:“演上這一齣戲後,朝廷便會以爲西川富庶之人都已南撤,農田也已荒廢。再加上我等已據守長江天險,到時對朝廷而言,西川無疑便是一個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王堅與李庭芝異口同聲地說道,說完三人再次放聲大笑。

周圍霧氣升騰,有若仙境。我站在商船之上,一路看著泯江的川流不息,兩日來她始終不知疲倦地在我腳下翻騰著,跳躍著。太陽也恰好在這時侯露出了一點陽光,給金秋的綠叢增添了幾分七彩顏色。

我往四周望了望,身前身後到處都是滿載軍士的商船。這些商船都是從成都百姓那臨時徵用的,成都的水軍早就在趙彥吶的帶領之下不知去向了。所幸宋朝時的造船業十分發達,成都所擁有的大型船隻也有不少,這才能勉強夠載三萬餘名的軍士。

所謂兵貴神速,特別是在趙彥吶的川軍隨時都會回防的現在。所以在兩日前,我們在經過一番匆忙的糧草籌備和商船的徵集之後,便立時乘船順流而下。我並不能肯定趙昀在知道西川是一個雞肋後便會放棄進攻,因爲大宋一貫是堅持“先安內而後攘外的”的宗旨。所以我與王堅、李庭芝商議,此戰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打算。也正因爲如此,所以我們決定將三萬大軍用來攻佔與宋境接壤的戎州、神臂、重慶、天生、白帝五城,而處於川內的嘉定與紫雲二城僅各分出千餘人。其餘的八千餘人,則守在根據地成都,防備北面蒙軍少量騎兵的騷擾。

兩日來嘉定與紫雲二城也正如我們所意料的那樣,城中只有百餘名老弱殘兵,而且我們也是以宋軍援軍的身份進城,所以毫無懸念地便取下了二城。但是我卻並沒有因此而感到絲毫的興奮,因爲這一路下來,我所見到的漁民或是百姓全都驚叫著四散逃竄。初時我們還以爲這只是百姓誤會我們是蒙軍纔會如此,但是待我們取下兩城之後,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從百姓的口中我們得知,當我們在成都抵抗蒙軍的進攻之時,趙彥吶所帶領的逃軍卻在成都以南之地大發戰爭財。他們以進城找尋失散的親人爲由,在城內四處燒殺搶掠,致使百姓不得不紛紛避走山林,甚至見到了宋軍比見到蒙軍還怕。

我不禁有些後悔借楊公公殺趙彥吶了,因爲此時在我心裡,只想親手將這個豬狗不如的奸賊千刀萬剮。爲什麼就沒有人阻止他呢?我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地問道,跟隨趙彥吶的逃軍少說也有幾十萬,爲什麼就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句話呢?

也許有吧,我暗歎一聲,不過只怕站出來說話的人都被趙彥吶這狗賊給殺了。可爲什麼那些大宋軍士又會下得了手呢?難道只是爲了財?那他們又與蒙軍有什麼區別?

第30章 水門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7章 賈似道第3章 定計第18章 宋不犯我,我不犯宋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35章 女直第18章 火藥第13章 完顏守緒第50章 蔡州之戰(3)第8章 試探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37章 使者第46章 突破第28章 遇敵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42章 士氣之戰第17章 霹靂火球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51章 朱重九第43章 潰軍第55章 釣魚城之戰(23)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17章 人質第6章 戰友之歌第55章 成都之戰(10)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24章 水戰(2)第27章 入洛第12章 燕兒第3章 驍騎軍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61章 酋長第6章 非鄞則婺第8章 楚州攻略(1)第15章 見孟珙第41章 居庸塞第13章 襄陽第18章 火藥第47章 分而制之第6章 王夔第3章 定計第36章 茶餘飯後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25章 燕京第20章 三峰山之戰(4)第37章 與民生息第8章 試探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54章 釣魚城之戰(22)第17章 回成都第26章 宮城第3章 定計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45章 勇氣第21章 龍衛水師第18章 財有定數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40章 狼煙第16章 關撲第18章 淮河之戰(2)第14章 計中計第58章 福禍相倚第1章 京師臨安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11章 初試弓箭第45章 熊掌魚翅第46章 奴隸兵第9章 國用司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3章 演戲第25章 出逃第50章 智破蒙軍第19章 前途第5章 倚翠樓第19章 書信第14章 誤導第38章 比試第24章 講學第14章 誤導第12章 貪官第11章 說服第33章 車船第56章 軍心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8章 驚奇第1章 一箭示警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48章 巫術第46章 釣魚城之戰(14)第10章 走私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59章 謀利州第15章 紅顏禍水第42章 釣魚城之戰(10)第37章 與民生息第4章 練兵
第30章 水門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7章 賈似道第3章 定計第18章 宋不犯我,我不犯宋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35章 女直第18章 火藥第13章 完顏守緒第50章 蔡州之戰(3)第8章 試探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37章 使者第46章 突破第28章 遇敵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42章 士氣之戰第17章 霹靂火球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51章 朱重九第43章 潰軍第55章 釣魚城之戰(23)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17章 人質第6章 戰友之歌第55章 成都之戰(10)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24章 水戰(2)第27章 入洛第12章 燕兒第3章 驍騎軍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61章 酋長第6章 非鄞則婺第8章 楚州攻略(1)第15章 見孟珙第41章 居庸塞第13章 襄陽第18章 火藥第47章 分而制之第6章 王夔第3章 定計第36章 茶餘飯後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25章 燕京第20章 三峰山之戰(4)第37章 與民生息第8章 試探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54章 釣魚城之戰(22)第17章 回成都第26章 宮城第3章 定計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45章 勇氣第21章 龍衛水師第18章 財有定數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40章 狼煙第16章 關撲第18章 淮河之戰(2)第14章 計中計第58章 福禍相倚第1章 京師臨安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11章 初試弓箭第45章 熊掌魚翅第46章 奴隸兵第9章 國用司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3章 演戲第25章 出逃第50章 智破蒙軍第19章 前途第5章 倚翠樓第19章 書信第14章 誤導第38章 比試第24章 講學第14章 誤導第12章 貪官第11章 說服第33章 車船第56章 軍心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8章 驚奇第1章 一箭示警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48章 巫術第46章 釣魚城之戰(14)第10章 走私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59章 謀利州第15章 紅顏禍水第42章 釣魚城之戰(10)第37章 與民生息第4章 練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乌鲁木齐县| 陇川县| 鄂州市| 喜德县| 措勤县| 苍溪县| 云林县| 新龙县| 孝感市| 襄垣县| 治县。| 老河口市| 古田县| 米泉市| 斗六市| 简阳市| 黄平县| 张家口市| 广灵县| 磐安县| 申扎县| 永安市| 凤冈县| 彭山县| 桐庐县| 兴宁市| 田东县| 林甸县| 延津县| 上饶县| 儋州市| 额济纳旗| 金华市| 镇坪县| 陆良县| 嘉义市| 民县| 元阳县| 定襄县| 绍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