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章 燕京

慘叫聲、哭喊聲此起彼伏,才一輪的石彈過處,蒙軍水師便是陣腳大亂。船隊也不能保持著陣形,只混亂地順流而下,甚至還有許多船隻互相撞擊在一起。車船便是這樣,其速度雖快,而且也不大受風向水流的約束,但倘若踏輪的水手不齊心協力,那車船便很容易因爲兩邊用力不均而偏離了原有的方向。

“放……”

隨著兩支水師的距離越來越近,只聽一聲粗野的狂吼,龍衛水師那早在車船上布好陣的弓弩手,便無情地對已毫無反抗能力的對手放出了復仇之箭。霎時便是萬箭齊發,一陣箭幕撲天蓋地掩了過去,讓太陽的光輝也失去了顏色。接著便是一片奪奪之聲,一朵朵鮮紅的血花也隨之在船頭船尾綻放。

無論蒙軍水師如何慘叫、如何哭喊,箭矢還是像搶食的蝗蟲一般,一批接著一批地朝他們飛奔而去。箭矢釘在木盾上發出的咚咚之聲,讓他們雙腳情不自禁地顫慄著,幾乎連舉著木盾的力氣都沒有了;箭矢透過木盾之間的空隙,以不可思議的角度射中其後的人,讓他們發出絕望的嚎叫;弩箭以平直而有力的彈道,毫不費力地射穿艙板,無情地將躲藏在裡面的人射成了刺蝟。而更讓他們絕望的是,接著他們就看到一支支,閃耀著太陽一般顏色的火箭,帶著令人恐怖的嘯聲劃過天空,車船上很快就燃起了處處火頭。

這不是戰爭,這是一場屠殺。蒙古的騎軍此時早已退去,因爲他們知道,便是成吉思汗復生也不可能對這戰局有所改變,是以他們只能退回最終要防守的地方——燕京。於是再也沒有什麼能阻止這些本就是宋人的蒙軍水師投降了,他們一個個丟掉了手中的武器,大聲哭喊著、哀求著,朝龍衛水師高舉著雙手。但是,或許是因爲看著王夔的廣武軍慘死的原因,龍衛水師的軍士有意裝作沒看見這一切,他們依舊無情地張弓搭箭,依舊毫不猶豫地將一支支羽箭射往那些高舉著雙手的人。

數不清的人中箭倒地,數不清的人落水而亡,數不清的船隻燃起熊熊大火。運河霎時便成了一個血與火的世界。這血色,這火光,卻好似爲這飽受著韃子蹂躪的土地,扯上了一條血紅血紅的腰帶。

轟然巨響,慘叫聲再起。卻是兩隊水師交錯而過,龍衛水師毫不猶豫地對從身旁經過的,只剩下呻吟聲的火船放下了拍竿。這些拍竿的末端都綁著巨石,卻是要數百人合力才能將其拉起,此時自高處放下,只打得那已火頭四起的車船船樓轟然倒塌,火勢霎時便蔓延到了全船,甚至還有些帶著火焰的木塊飛至了龍衛水師的車船上,不過這卻也爲那些閒著的,早就準備好滅火的軍士找到了些事作。

“放……”一個冷冰冰的命令自我的牙縫中擠出,於是,海鰍船的上的火炮也響了,火炮近距離地攻擊經過身旁的車船,卻是百發百中。一時木屑與彈片橫飛,原本就被打得殘破不堪的車船,此時更是不成模樣。隔船望去,那些車船卻已是河上漂浮著的一團團燃燒著的垃圾。而裡面的人,此時只怕早已死透了。相對於躍入河中的人來說,死在船裡的卻要算是幸運了。因爲後面跟上來的車船,其上的弓箭手已將目光和箭簇,轉向了尚在水中掙扎的倖存者。他們的命運,註定要在被射死、溺水而死和血盡而死之中選擇,而且,這時間還相當的漫長。

一萬人,一萬的蒙古水師,說得更確切些,應該是一萬被蒙人奴役的宋人,他們就這樣在我的面前灰飛煙滅了。我本來可以讓他們中的大部份人活著的,只要我一個命令,龍衛水師就會在他們求饒的時侯住手,我就可以拯救他們的生命。但是我沒有,事實是我默許了龍衛水師,甚至還直接下令海鰍船對這些不幸的宋人痛下殺手的。但是,我沒有別的選擇,我只能這麼做,只有這麼做才能讓這裡久受韃子統治的大宋子民看清戰爭的殘酷,才能讓他們看清戰爭中是不允許出現牆頭草的。

要麼站到大宋這邊,要麼站到韃子那邊,想要待作仗不利時再投降,那是毫無用處的。這就是我通過此戰要告訴河北百姓的信息,我要告訴他們,不要再猶疑,該是作出選擇的時侯了。倘若你們不甘心蒙古的統治,倘若你們還希望重投祖國的懷抱,那麼,拿起你們的可以當作武器的東西,起來反抗吧!爲虎作倀與想作牆頭草的人,我們只會將他當作我們的敵人,他們的下場註定只有一個,那就是死亡。

河水在船下嘩嘩作響,戰場離我們越來越遠,最後只剩下一些火光和黑煙。我收回了目光,重又將其投往前方直奔而來的河水,心下暗道了一聲:現在,就剩下燕京了。

燕京之地,古人稱之爲環滄海以爲池,擁太行以爲險,枕居庸而居中以制外,襟河濟而舉重以馭輕,東西貢道來萬國之朝宗,西北諸關壯九邊之雉堞,萬年強御,百世治安。

燕京地理位置的戰略意義是明擺著的,但是,不可否認的卻是燕京偏北,若以此爲都城,則極易遭受攻擊。是以真正將這個戰略要地做爲都城的,卻還要從外族入侵中原開始。

最早將燕京作爲都城的,卻還要屬金國。金國有一個皇帝叫完顏亮,人稱海陵王,他最特別的地方便是極度崇幕大宋文化,爲了更好地學習中原的文化,他就將都城由哈爾濱移至燕京。自此以後,元、明、清三朝一直到了現在,燕京都是各朝最主要的都城。雖然它的名字在不斷的變換,其間也有過一段時間的遷都事件,但任誰都捍不動燕京作爲都城的主流。歸其原因,便最終還是中原外族入侵,和抵抗外族入侵的老話題。

元、清兩朝崛起於長城以北,他們入主中原後,想當然地便會選擇這個既不遠離發祥地,又能通達中原的燕京。出於當時對中原兵力的蔑視,他們以爲只要扼住這個中原的咽喉,讓騎兵不至於被擋在長城外面,那麼他們便可以牢牢將中原控制在手上。而明朝遷都燕京,卻是爲了對抗實力尚存的蒙軍,實現“天子戎邊”的目的。

而現在,當這個古今聞名的千古都城展現在我眼前的時侯,我不得不再次驚歎蒙古人的破壞能力。

夕陽照射下的燕京,到處都是破屋爛木,擁擠而又潮溼,穢物隨處可見。一羣羣不知在忙碌著什麼的人們,用麻木地眼神打量著行駛在運河之上的船隊。河邊到處都是散發出陣陣惡臭的垃圾,河水混濁不堪,車船的車輪上也時常掛上幾條令人不堪忍受的破布,有些車船還不得不爲此而停下來清理。這裡的破敗程度甚至較之洛陽也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同之處只是這裡更大些,人更多些而已。

相傳當年完顏亮遷都至此時,曾特遣畫師畫出汴京的規制,然後再依圖制城。而完顏亮對大宋文化的癡迷程度卻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相傳其甚至於屏扆窗牖等物,都是攻破汴京以後搶掠過來直接裝上的(這種說法來自於《攬轡錄》)??蓢@這被人稱爲第二個汴京城的燕京,卻在被蒙古攻破後付之一炬,大火整整燒了一個月而不熄,昔日的繁華之都,此時早已化成殘垣斷壁和一堆瓦礫。

難以想像這便是燕京,我不由暗暗搖了搖頭,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我還是難以接受眼前的這個地方便是蒙軍四處劫掠的根據地。看來蒙古人確實是那種只知毀滅、掠奪,而不知建設的人。

那麼,這裡該不會跟其它的城一樣,連城牆都沒有吧!隨著船隊越來越深入燕京,我不由皺了皺眉頭,如若當真是這樣,我們進攻燕京又該從何攻起呢?蒙軍四處劫掠來的糧食和財物,又會放在哪裡呢?倘若不能及時把這些東西佔爲已有,那麼當窩闊臺趕到這裡的時侯,一切又要被打回原樣了。

這裡應是外城,望著岸邊的一段段城牆,我對照著地圖找出了它的位置。由於知道燕京是按汴京(開封府)的地圖而建,那麼要找到一張這樣的地圖作爲參考,實際上並不是一件難事。只不過,這地圖上的類似於醉客來之類的酒樓、妓院,想必是不會有了。

那麼這裡應該是皇城了,過了半個時辰,又是一段慘不忍睹的破城牆出現在我的眼前,城牆之間更是被難民們挖了一排排洞穴充作住處。更讓我驚疑的是,直到現在,我們還是沒有發現一個蒙軍或是一個驅口軍。他們到底去是去哪了?是撤出城了嗎?

然而,當車船又在破屋羣中行駛了幾刻鐘之後,答案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了。

第26章 回城第10章 追擊第11章 誣陷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36章 長城第20章 淮河之戰(4)第14章 新官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36章 忠順軍第62章 自立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36章 釣魚城之戰(4)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13章 完顏守緒第9章 國用司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39章 滑雪板第49章 生死絞殺第21章 試射第32章 燕京之戰(6)第16章 無奈第8章 神臂弓第48章 成都之戰(3)第13章 弩陣第32章 血債血償第11章 草料第27章 籠絡第4章 火攻第62章 自立第26章 說客第14章 老城定計第9章 國用司第15章 出城第1章 重回臨安第7章 湍灘之戰第7章 鏢稅第13章 丁大全第2章 朝堂第53章 蔡州之戰(6)第26章 宮城第42章 備戰第14章 計中計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29章 望洋門第12章 燕兒第31章 人選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40章 孟珙第66章 利州之戰(1)第59章 謀利州第36章 下水第31章 燕京之戰(5)第46章 要求第2章 接旨第10章 走私第13章 完顏守緒第22章 治軍之道(1)第44章 釣魚城之戰(12)第15章 潛水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46章 要求第52章 圍城打援第2章 協同作戰第35章 冰釋前嫌第7章 鏢稅第32章 燕京之戰(6)第63章 夜觀天像第8章 楚州攻略(1)第24章 學習第62章 震天雷第25章 丁口徭役第5章 倚翠樓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41章 伏擊第24章 沉浮橋之戰(2)第45章 闊端第19章 書信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2章 面聖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5章 湍灘三十七章 陣法第7章 鏢稅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1章 返回宋朝第32章 制船廠第23章 護國公第11章 草料第24章 學習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20章 李寶第20章 三峰山之戰(4)第19章 脫險第31章 一字牆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62章 震天雷第8章 湍灘之戰(2)第3章 會李寶第42章 備戰
第26章 回城第10章 追擊第11章 誣陷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36章 長城第20章 淮河之戰(4)第14章 新官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36章 忠順軍第62章 自立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36章 釣魚城之戰(4)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13章 完顏守緒第9章 國用司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39章 滑雪板第49章 生死絞殺第21章 試射第32章 燕京之戰(6)第16章 無奈第8章 神臂弓第48章 成都之戰(3)第13章 弩陣第32章 血債血償第11章 草料第27章 籠絡第4章 火攻第62章 自立第26章 說客第14章 老城定計第9章 國用司第15章 出城第1章 重回臨安第7章 湍灘之戰第7章 鏢稅第13章 丁大全第2章 朝堂第53章 蔡州之戰(6)第26章 宮城第42章 備戰第14章 計中計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29章 望洋門第12章 燕兒第31章 人選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40章 孟珙第66章 利州之戰(1)第59章 謀利州第36章 下水第31章 燕京之戰(5)第46章 要求第2章 接旨第10章 走私第13章 完顏守緒第22章 治軍之道(1)第44章 釣魚城之戰(12)第15章 潛水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46章 要求第52章 圍城打援第2章 協同作戰第35章 冰釋前嫌第7章 鏢稅第32章 燕京之戰(6)第63章 夜觀天像第8章 楚州攻略(1)第24章 學習第62章 震天雷第25章 丁口徭役第5章 倚翠樓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41章 伏擊第24章 沉浮橋之戰(2)第45章 闊端第19章 書信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2章 面聖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5章 湍灘三十七章 陣法第7章 鏢稅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1章 返回宋朝第32章 制船廠第23章 護國公第11章 草料第24章 學習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20章 李寶第20章 三峰山之戰(4)第19章 脫險第31章 一字牆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62章 震天雷第8章 湍灘之戰(2)第3章 會李寶第42章 備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勤县| 白朗县| 台北县| 八宿县| 河南省| 镶黄旗| 安图县| 渭南市| 房产| 横峰县| 墨江| 富裕县| 金秀| 阳西县| 常熟市| 青州市| 固原市| 克什克腾旗| 霍城县| 达拉特旗| 甘德县| 关岭| 军事| 石家庄市| 吴桥县| 义马市| 报价| 孟村| 虎林市| 修水县| 沽源县| 洛隆县| 南川市| 乌兰察布市| 和龙市| 贵南县| 永德县| 璧山县| 池州市| 攀枝花市| 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