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章 燕京之戰(2)

燕京城中,蕭瑟的秋風掃落了一地的黃葉,幾棵就要枯死的老樹孤孤單單地挺著又黑又瘦軀幹,像幾個無助的老人一樣獨立對抗著寒風。樹枝上烏鴉的叫聲,更是爲這副畫平添了幾分淒涼之色。它們能渡過這個冬天嗎?沒有人會知道,也沒有人會去理會。因爲此時,整個燕京的百姓都將他們的目光注視著宮城。就在幾天前,一羣看似根本就不怕蒙古人的漢人,一羣讓他們心中暗自佩服的勇士,正在攻打著他們平時一靠近便是死罪的宮城。

“轟……轟……”一陣此起彼伏的炮聲將烏鴉驚得高飛而去,百姓也驚慌得四處躲藏,好一陣子後,他們終於確定了火炮的目標並不是他們,於是,又一個個小心翼翼地走了出來,再望向宮城,卻早已籠罩在一片白色的煙霧之中。

由於宮城實在是太高,弓箭若是要仰射其上的蒙軍,大多連他們的盔甲都不能射穿。於是爲攻城軍士們掩護的,卻只能是自海鰍船上搬下的火炮和軍士們手上的神臂弓。在軍士們攻至牆腳之前,近千架火炮齊聲而鳴,卻有若天崩地裂一般。只打得蒙軍躲在女牆之中,連頭也不敢露出半分。

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認空心鐵子也有其侷限性。空心鐵子輕而易爆,這就意味著它沒有多大的衝擊力,是以這種鐵子對城牆的破壞甚至還比不上那些拋石車的石彈。明白這點後,我卻也懊悔不已,我發明的這種空心鐵子,雖是因其巨大的殺傷力而在襄陽等處立下了赫赫戰功,甚至蒙軍的怯薛軍也在它的手下元氣大傷。但是如今,我卻痛失了可以以火炮轟塌城牆的機會。且宮城城牆又高,鐵子大多都是自下而上擊中城牆,蒙軍只需避入女牆之內,空心鐵子所產生的彈片對他們就毫無殺傷力可言,而更可恨的是,這些亂飛的彈片卻更有可能殺傷攻城的已軍。於是,在水師軍士們將近城牆之時,火炮便只好停火了。

炮聲一停,水師軍士的喊殺聲便響了起來。各式各樣的攻城器械,像一隻只大小不等的甲殼蟲一樣朝城牆攻去。擔任掩護任務的軍士手中,卻舉著一張張神臂弓,他們排成整齊的陣形在後方瞄準著高處的女牆垛口,只待一張醜惡的臉孔伸出丁點,便放飛手中之箭。但是,蒙軍或許是被先前的火炮給嚇住了,待了好久,城頭上卻是半分動靜也沒有。弩手們並不著急,因爲弩不比弓,弩可以長時間地瞄準而無需用力。而且此時戰友們也正在搭建雲梯,時間越久,對已方部隊便更是有利。

突然之間,一排排人頭自女牆之間探了出來。弩手們很快就判斷出了那是人,有血有肉地真人。於是,他們便不假思索地放飛了手中之箭。機括聲四起,數千枝弩箭有如出膛的子彈一樣,帶著尖銳的嘯聲朝城頭上飛奔而去。血花四濺,隨著一陣悽歷的慘叫,宮城的城頭已染上了第一潑鮮血。但是,我很快就知道事情要糟了。因爲我已看出這一批探出頭來的,卻全是身著輕盔甚至是不著盔甲的驅口軍。這批驅口軍,卻是被蒙軍逼上前來送死的。

果然不出所料,還不待弩手們反應過來,適才那些探出頭來的驅口軍,無論是生是死,卻盡數被蒙軍給推下城牆來。接著,其後便露出一張張獰笑著的臉,還有一枝枝已上足弓力的箭。弓響箭嘯,他們卻全然不顧正在架梯登城的攻城軍,只射那些毫無防護的弩手。一時慘哼連連,只幾輪箭雨下來,充作掩護的水師軍士便已倒下去了一大片。只看得觀戰的我牙根緊咬,雙拳緊握。

弩與弓相比,其優點便在於射程遠,這個優點使它可以在弓箭的射程之外打擊敵人。但是如今,在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勢下,弩的這個優點早已蕩然無存。再加上蒙軍又以驅口軍吸引了水師軍士的火力,便更顯出了弩的缺點——發射間隔長。是以無論水師軍士的箭術如何的精準,無論他們平時的訓練如何的刻苦,此時的他們卻只能帶著無窮的恨意,在蒙軍的箭矢下大批的死去。

他們沒有撤退,這不只是因爲我沒有下達撤退的命令,更因爲他們心裡十分清楚,他們的任務是掩護那些攻城的兄弟。他們知道,只要他們一退,那麼蒙軍接下來要對付的,便是那些正在雲梯之上的戰友。於是,他們只能咬牙堅挺著,在沒有任何的防護之下,他們勇敢地以血肉之軀來面對蒙軍的箭矢。他們雖是身中數箭,卻依舊腳踩蹬手拉弦,爲神臂弓上好了弩箭,擡起雙手,將自己的最後一點氣力發射到城頭的蒙軍身上。

這完全是一場不對稱戰,我嘆了一口氣,看到了這裡,我才知道這宮城要比我想像中的難攻得多。並不是說蒙軍的箭術會比水師軍士強多少,也不是說蒙軍的士氣會比水師軍士高上幾分。而是因爲,這場戰完全是以弓箭的長處對弩箭的短處。所以,這根本就是一場人力不能左右的對射,我只能目眥盡裂地看著水師的弓弩手們一個接著一個地倒下。而這其中,卻還有許多人掙扎著要站起身來,但是,另一批箭矢的到來,無情地抹殺了他們的最後一絲努力。出於與這些烈士想到的相同的原因,我也沒有下令讓他們撤退。我只能將希望寄託於那些正在登城的軍士,希望他們能爲這些死去的戰友報仇。

我轉頭望向身旁的李寶,卻見他也失去了先前的樂觀而眉頭緊鎖。不用說我也知道他在當心著什麼,攻城戰中,若是蟻附的軍隊完全失去了地面部隊的掩護,那麼這將是死傷空前巨大的一戰,或許數十個軍士的傷亡,也只能換來敵人的一個滾木或是擂石。

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27章 入洛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22章 知府王洪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34章 炮第24章 講學第39章 成都第9章 廣武軍第57章 漏網之魚第27章 籠絡第3章 驍騎軍第60章 天雄關第7章 鏢稅第72章 特使第55章 成都之戰(10)第41章 考覈第50章 蔡州之戰(3)第6章 戰友之歌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3章 驍騎軍第31章 洛陽之戰(4)第39章 滑雪板第36章 忠順軍第20章 故人第65章 利州第11章 草料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46章 要求第12章 撤圍第31章 藏軍洞第12章 撤圍第46章 奴隸兵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14章 新官第44章 紐璘軍第32章 血債血償第38章 聖旨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45章 耶律楚材第50章 釣魚城之戰(18)第38章 入川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33章 洛陽之戰(6)第49章 思想鬥爭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25章 驚變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25章 去後顧之憂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61章 丁黼之死第2章 朝堂第16章 北伐第35章 洛陽之戰(8)第50章 智破蒙軍第30章 比拼第32章 血債血償第21章 北伐第2章 爭論第41章 打算法第44章 紐璘軍第50章 蔡州之戰(3)第33章 釣魚城之戰(1)第8章 定數第38章 訓練第25章 出逃第22章 治軍之道(1)第34章 不辭而別第31章 人選第54章 成都之戰(9)第35章 凱旋歸來第7章 權相史彌遠第39章 生死鬥第5章 湍灘第8章 楚州攻略(1)第45章 闊端第12章 水師第7章 湍灘之戰第40章 丁黼第15章 潛水第22章 火攻第30章 水門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35章 王堅第7章 鏢稅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58章 福禍相倚第21章 賭局第51章 意外第44章 釣魚城之戰(12)第23章 水戰第4章 水調歌頭第16章 無奈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4章 上任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18章 洛陽之戰(2)第6章 非鄞則婺第32章 洛陽之戰(5)
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27章 入洛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22章 知府王洪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34章 炮第24章 講學第39章 成都第9章 廣武軍第57章 漏網之魚第27章 籠絡第3章 驍騎軍第60章 天雄關第7章 鏢稅第72章 特使第55章 成都之戰(10)第41章 考覈第50章 蔡州之戰(3)第6章 戰友之歌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3章 驍騎軍第31章 洛陽之戰(4)第39章 滑雪板第36章 忠順軍第20章 故人第65章 利州第11章 草料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46章 要求第12章 撤圍第31章 藏軍洞第12章 撤圍第46章 奴隸兵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14章 新官第44章 紐璘軍第32章 血債血償第38章 聖旨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45章 耶律楚材第50章 釣魚城之戰(18)第38章 入川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33章 洛陽之戰(6)第49章 思想鬥爭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25章 驚變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25章 去後顧之憂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61章 丁黼之死第2章 朝堂第16章 北伐第35章 洛陽之戰(8)第50章 智破蒙軍第30章 比拼第32章 血債血償第21章 北伐第2章 爭論第41章 打算法第44章 紐璘軍第50章 蔡州之戰(3)第33章 釣魚城之戰(1)第8章 定數第38章 訓練第25章 出逃第22章 治軍之道(1)第34章 不辭而別第31章 人選第54章 成都之戰(9)第35章 凱旋歸來第7章 權相史彌遠第39章 生死鬥第5章 湍灘第8章 楚州攻略(1)第45章 闊端第12章 水師第7章 湍灘之戰第40章 丁黼第15章 潛水第22章 火攻第30章 水門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35章 王堅第7章 鏢稅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58章 福禍相倚第21章 賭局第51章 意外第44章 釣魚城之戰(12)第23章 水戰第4章 水調歌頭第16章 無奈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4章 上任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18章 洛陽之戰(2)第6章 非鄞則婺第32章 洛陽之戰(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和县| 彭山县| 建阳市| 万州区| 新郑市| 牙克石市| 元阳县| 涪陵区| 乐亭县| 上饶县| 武鸣县| 神池县| 梧州市| 沙湾县| 东莞市| 昭苏县| 辛集市| 宜城市| 宕昌县| 巩义市| 东平县| 芦溪县| 佛冈县| 社旗县| 安乡县| 巍山| 张家港市| 公安县| 乐业县| 彭泽县| 灵寿县| 隆林| 曲沃县| 延长县| 新源县| 嘉黎县| 乡城县| 郁南县| 黑河市| 昭觉县| 白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