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章 龍衛水師

“天下卻有這等寶物!”

天色微明,一艘車船內,徹夜未曾閤眼的李寶與張猛在聽完翠蓮所述說的獲救經過之後,兩人都不約而同地蹲下身來擺弄著地上氣瓶、潛水背心,還有蛙鞋,且時不時地發出一兩聲驚歎。

“鄭置使,鄭置使……”

“啊!”李寶的叫聲讓我猛地從窗外收回了目光,過了好一會兒我才反應過來,見是李寶發問,便慌忙回身對著李寶恭敬地行了一個禮。

三千對三萬啊,我在心裡驚歎道,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慨念,以一對十,而且還是大獲全勝!這等事我壓根也沒想到就是眼前這貌不驚人的老頭所做的,但事實卻偏偏就是這樣。這使我心中自然而然地便對李寶生有了一種尊敬。其實更重要的是,這老頭還是我未來的岳父,呵呵,憑著這點,我說什麼也不敢得罪他了。

“鄭置使在看什麼?”李寶還是那副平易近人的模樣,事實上若不知他是誰,任何人都會覺得他就一個老好人,昨晚的我便是被他這副模樣給騙了。

“李大人。”我小吸了一口氣,將目光重又投向窗外,那裡正整整齊齊地停泊著一眼望不到頭的數百艘戰船,有小而輕捷的“蒙衝”戰艦,有大小適中的“混江龍”,有二十四輪的“和州載”(車船的一種),還有許許多多我也說不出名字,不知道什麼功能的戰船。各種大小不等的戰船有若一座座房子般地停泊在港口之中,時不時還有軍士駛著巡邏艦穿插其間,儼然便似一個水上的城市。

“李大人,這便是龍衛水師嗎?”我看著這副誇張的畫面,心中暗想,這老頭不會當真把這麼多的戰船全都交給我吧!

“非也。”李寶往窗外望了望,爾後輕鬆地對我笑了笑道:“這些只是龍衛水師的一部份而已,還有半數的船艦,此時想必已出海巡視了。”

“李大人是說……這裡的船艦隻有龍衛水師的一半?”聞言我不由吃驚地問道:“那龍衛水師到底有多少戰艦?”

“正有一千五百餘艘。”李寶笑了笑道:“其中有三百餘艘爲大小車輪戰船,水軍共五萬餘人,其中大多都是在船上生活了兩年以上的,他們個個都熟悉水戰不說,其本身便是駕舟能手,鄭置使覺得龍衛水師如何?”

“果然是名不虛傳!”聞言我不由發出了一聲感嘆。

“大人當真要將這水師交與鄭言嗎?”隨後我又轉身問李寶道,直到此時我還是不敢相信這個事實,當世最強大的水師,突然間便要成了我的了。

“自然是真的。”李寶呵呵一笑道:“然道鄭置使以爲老夫是那種輕言寡信之人麼?”

“不,不。”聞言我頗覺尷尬地說道:“只是,只是這龍衛水師卻是大人畢生的心血……”

“畢生的心血又如何?”聽到這裡李寶不由苦笑一聲道說道:“鄭置使知道這支裝備精良的水師且訓練有素的水師有何用處嗎?”

“是保護皇上逃跑!”不待我回答,李寶便悽然一笑道:“老夫經營了大半輩子的水師,其作用只是待蒙古人打至臨安,然後護著皇上及其妃嬪逃至海上繼續享樂而已。”

“啊,竟會如此?”聞言我不由一陣默然。

“誰說又不是這樣了!”李寶嘆道:“鄭置使知道龍衛水師何以謂之龍衛麼?那便是取自衛龍之意,其實龍衛水師自十餘年前擊潰了金國水軍之後,便再也沒有大戰一場了。有也只是對付幾個海賊與一些由民船改裝成而成的金國水軍而已。老夫也曾多次向皇上請戰,畢竟水師在長江防線還是大有作爲的,但皇上卻一直以時機未到爲由婉拒,哼……”

說到這裡李寶臉上不由露出了不屑的表情:“任誰都知道,他無非是想留著我等供他逃生之用而已。若是長此以往,老夫這傾注了無數心血的水師離滅亡之日亦不遠矣!”

“大人何出此言?”聞言我不由驚道。

“國之將亡,焉有水師乎?”李寶道:“鄭置使當知戰船便是建得再大,又豈能不靠泊?是以蒙軍若是亡宋,那麼龍衛水師便是再強大,其滅亡也只是時日長短而已!”

聞言我無聲地點了點頭,心中暗驚這李寶還有這等遠見卓識,南宋亡國之前的最後一戰——崖山海戰,便正是被李寶不幸言中了。

崖山之戰若論戰船,南宋戰船是張弘範所領蒙古戰船的數倍;若論地形,崖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蒙軍也不熟悉航道和潮汐規律;若論戰力,蒙古軍多是蒙人,其初次登船嘔暈嚴重,有的連弓矢都拿不起來,且蒙軍船上的閩浙水手不少,“其心莫不欲南向”,打起仗來都有可能臨陣倒戈。

也就是說大宋在此戰中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但就算是這樣其還是被蒙古打得十餘萬人投海而亡,便是當時的宋帝趙昺也不能例外。張弘範在海戰之後,更是在靠海的一面山崖之上,刻上了南宋的恥辱和諷刺——“宋張弘範滅宋於此”。

而會發生這壯、悲、痛、恨的結局,其最根本的原因正是如李寶所言:豈有不靠泊之戰船?南宋官兵在打此戰之時,早已斷水十餘日,“兵茹乾糧十餘日,渴甚,下掬海水飲之,海鹹,飲即嘔泄。”以當時宋兵的這種狀態,其實也用不著蒙軍進攻,他們只需再困個幾日,宋兵便會自行土崩瓦解了。

“老夫老矣!便是如廉頗之勇,也有飯難下嚥之日。”李寶再嘆了一口氣道:“老夫之所以不肯撒手西去,便是不希望在老夫之後,龍衛水師有朝一日會不戰而敗。是以這些年來老夫一直都在絞盡腦汁地考慮著如何避之,但苦於造化弄人,老夫一直都未找到解決的方法,直到有一天邂逅鄭置使……”

第12章 驗弓第16章 關撲第31章 燕京之戰(5)第13章 弩陣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2章 面聖第26章 宮城第4章 上任第33章 釣魚城之戰(1)第12章 燕兒第3章 演戲第27章 糧食第5章 閱兵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20章 淮河之戰(4)第41章 伏擊第40章 孟珙第54章 釣魚城之戰(22)第21章 賭局第5章 鄞人第5章 脫險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61章 丁黼之死第26章 說客第31章 一字牆第37章 使者第30章 洛陽之戰(3)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32章 血債血償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16章 無奈第12章 水師第44章 奔赴前線第5章 脫險第19章 前途第20章 李寶第31章 一字牆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37章 洛陽之戰(10)第38章 入川第42章 訓練第2章 朝堂第25章 驚變第2章 朝堂第55章 成都之戰(10)第1章 麻木第13章 襄陽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41章 考覈第31章 人選第42章 形勢第25章 燕京第40章 孟珙第32章 燕京之戰(6)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10章 兄弟第43章 埋伏第48章 攻城第41章 考覈第27章 雨夜剌客第57章 蔡州之戰(10)第42章 釣魚城之戰(10)第9章 廣武軍第11章 聯繫第10章 漏算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25章 燕京第22章 弓箭第17章 洛陽之戰第1章 重回臨安第8章 神臂弓第13章 完顏守緒第8章 神臂弓第61章 丁黼之死第21章 賭局第19章 書信第2章 爭論第62章 自立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30章 插翅而飛第72章 特使第24章 學習第10章 盡忠第21章 朱清第22章 火攻第42章 士氣之戰第40章 滑雪第62章 震天雷第3章 驍騎軍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71章 得勝歸來第35章 王堅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5章 閱兵第60章 天雄關第34章 炮第56章 軍心第36章 忠順軍第44章 成都之戰(1)第6章 蒙軍的戰術
第12章 驗弓第16章 關撲第31章 燕京之戰(5)第13章 弩陣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2章 面聖第26章 宮城第4章 上任第33章 釣魚城之戰(1)第12章 燕兒第3章 演戲第27章 糧食第5章 閱兵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20章 淮河之戰(4)第41章 伏擊第40章 孟珙第54章 釣魚城之戰(22)第21章 賭局第5章 鄞人第5章 脫險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61章 丁黼之死第26章 說客第31章 一字牆第37章 使者第30章 洛陽之戰(3)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32章 血債血償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16章 無奈第12章 水師第44章 奔赴前線第5章 脫險第19章 前途第20章 李寶第31章 一字牆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37章 洛陽之戰(10)第38章 入川第42章 訓練第2章 朝堂第25章 驚變第2章 朝堂第55章 成都之戰(10)第1章 麻木第13章 襄陽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41章 考覈第31章 人選第42章 形勢第25章 燕京第40章 孟珙第32章 燕京之戰(6)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10章 兄弟第43章 埋伏第48章 攻城第41章 考覈第27章 雨夜剌客第57章 蔡州之戰(10)第42章 釣魚城之戰(10)第9章 廣武軍第11章 聯繫第10章 漏算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25章 燕京第22章 弓箭第17章 洛陽之戰第1章 重回臨安第8章 神臂弓第13章 完顏守緒第8章 神臂弓第61章 丁黼之死第21章 賭局第19章 書信第2章 爭論第62章 自立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30章 插翅而飛第72章 特使第24章 學習第10章 盡忠第21章 朱清第22章 火攻第42章 士氣之戰第40章 滑雪第62章 震天雷第3章 驍騎軍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71章 得勝歸來第35章 王堅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5章 閱兵第60章 天雄關第34章 炮第56章 軍心第36章 忠順軍第44章 成都之戰(1)第6章 蒙軍的戰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巧家县| 大洼县| 仁怀市| 宜章县| 永德县| 河西区| 望都县| 哈密市| 灵川县| 淮北市| 长治市| 杂多县| 当雄县| 扶余县| 安国市| 宁安市| 双流县| 山西省| 灵山县| 隆林| 德庆县| 周宁县| 故城县| 长武县| 上高县| 新田县| 湛江市| 莱芜市| 云龙县| 镇安县| 中牟县| 班戈县| 老河口市| 南部县| 若尔盖县| 万州区| 扶绥县| 谷城县| 苍南县| 天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