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21章 該處置理學了

地方的衙門,總要掛明鏡高懸四個字,只是字不小,但是鏡子不大,別說照整個州縣,只怕連大堂之內都沒法照亮!

王安石是個很固執的人,他當然知道自己的變法會有些出入,但是他總是安慰自己,十分的好處,能收七分,損失三分,也是無所謂的。

總而言之,他乾的事利多弊少,老百姓還是會支持的。

正是靠著這股信念,王安石才能堅定地撐這些年。

可是當他真正走出了京城,剛到了龍門鎮,就大吃一驚。

他所謂的便民之法,完全變了味道,居然成了一些地痞混混謀財的手段,實在是諷刺!不過略微讓王安石欣慰的是王寧安的那一套也不怎麼樣!

同樣的,出了京城,就變了味道。

區區龍門鎮,就敢違抗朝廷法令,這要是走出幾百裡,幾千裡,天高皇帝遠,真不是開玩笑!

王安石終於醒悟了,他所謂的便民之法,經過漫長的距離傳播之後,只怕不但不會便民,相反,還會成爲害民之法。

那麼多人彈劾他,攻擊他,固然有敵人趁機造謠抹黑,妄圖破壞新法,但是也未必全是假話。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就是這個道理!

朝堂上的拗相公,到了民間,居然學會理解別人,學會了宰相肚子能撐船,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王安石在龍門鎮住了5天,他沒有讓王旁和王安禮把看到的消息,傳回京城,而是默默觀察著,他想要看看,小人物究竟是如何生存的。

果然,就在這兩天的時間裡,石器行的秦老闆又出新招了,他成立了一個農產運銷行,組織了20駕馬車,負責給京城運送蔬菜。

光是這一項,他就得到了銀行5萬貫的支持,這筆錢一半用來擴大事業,一半則是拿來入股。

秦老闆參加了鄰近的一處橋樑建設。

有了這座橋樑,能溝通幾十個村子,這些村子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以往需要繞幾十裡,等到把蔬菜運出來,就已經不新鮮了。

橋樑修通,路途就能縮短到一刻鐘不到,而且運量增加了幾十倍。

老百姓都十分欣喜,他們主動出工,大過年的不要一分錢,自帶糧食和清水,協助修橋。

王安石也第一次看到了那位傳說中的秦老闆。

他滿臉橫肉,兇相畢露,怎麼看都跟土匪頭子似的,這傢伙腆著肚子,不停在工地晃來晃去,大叫大罵,粗鄙俗氣。

看得王旁直搖頭,心說這麼個東西,怎麼就能登堂入室,大發橫財,簡直豈有此理!

倒是王安石看出了一些門道。

秦老闆有石器行,修橋鋪路,除了水泥之外,更需要石板,欄桿等等,秦老闆投資橋樑,採購自家的石器,加上百姓免費出工,修這座橋,用不了多少錢。

可修成之外,他就能坐收5年的過橋費,保守估計,也是幾萬貫的收入。

對老百姓來說呢?

雖然他們被秦老闆扒了一層皮,但是平時爛在地裡也沒人要的蔬菜,雞鴨,還有山貨,都能送到京城,賣上好價錢。

算起來,他們也是得利的。

秦老闆不算個好東西,但是朝廷施行青苗法,他發了財,朝廷弄農產品基地,他又賺了錢。不管是自己,還是王寧安,誰上來都讓這個貌似地痞山大王的傢伙,賺得盆滿鉢滿,事業越來越大。

奧妙究竟在哪裡呢?

王安石帶著滿腔的疑問,他繼續自己的行程,尋找著答案。

在往後的日子裡,王安石的足跡,幾乎踏遍了整個大宋,他甚至坐船,揚帆出海,去倭國,去交趾,到處觀察。

漸漸的,王安石注意到,在這一場變革之中,有很多秦老闆一樣的人,他們出身不怎麼樣,手段也不怎麼光彩,但是他們腦袋靈活,能把看似不相關的事物,聯繫起來。

懂得做東西的,在他們手下做東西,懂得銷售的在他們手下賣東西,懂得金融的,替他們算賬……而這些草莽匹夫,就憑著一股子狠勁兒,一股子闖勁兒,不斷拓展事業版圖,在這場劇烈的變化之中,順風順水,越混越精彩!

與傳統的士紳相比,他們沒有半點可取之處,一個個土得掉渣,又是張狂,跋扈,動不動就罵人,粗魯不文。

可就是這些傢伙,每個人每年能給朝廷提供上萬貫,甚至幾十萬貫的稅收。

王安石百思不解,一直到了江南,他親眼目睹了幾千噸的海船建造過程。

在龐大的船體面前,人渺小的如同螻蟻。

幾百號工人,分成不同的類別,不停忙碌,採購物料,加工零件,組裝拼接,最後進行海試,載滿貨物,揚帆出海,一走就是幾萬裡!

看到了這裡,王安石突然頓悟了。

他想通了,這些粗鄙的傢伙,他們擁有最關鍵的本事!

就是組織協調!

他們能駕馭複雜的工作,把原本不相關聯的東西,聯繫到一起。

傳統的士紳呢?

靠什麼爲生?

最基本的就是兼併土地,種田收租子。

複雜一點,種棉花,種桑樹,出售給商人。

或者是從某一個地方,採購特產,運到另一處銷售,賺取差價。

更高級的就是弄櫃房,金銀店,放貸,也就僅此而已。

可新近崛起的這些草莽不同。

他們需要發掘人的優勢,把人力,原料,市場,通過管理,整合到一起,以求得最大的生產效率,獲得最高的報酬!

誰都知道,一支烏合之衆,是打不過訓練有素的強兵。

在商場上也是一樣。

優雅的士紳,其實更像是一羣毫無組織的烏合之衆,這些粗鄙的傢伙,反而是真正所向睥睨的正規軍。

他們創造了十倍,百倍,甚至千倍,萬倍的效率。

隨之而來的就是產能暴漲,價格下跌,越來越多的精緻商品供應給城市,銷售到海外……王安石看到了這幫人的厲害,當然也看到了這些人的狠辣。

他們可以毫不猶豫使用童工,也忍心給工人吃比豬食還差的東西,更悲催的是礦工,有些直接被掩埋了,這幫黑心的傢伙居然能若無其事,簡直喪心病狂!

王安石一路看著,一路想著,一顆心不斷受到淬鍊,他終於清楚,以往的自己,還是太書生了,太想當然了,他不斷修整著自己的想法,完善著自己的見識。

總有一天,王安石堅信,他能完成修煉,到時候王寧安也不在話下!

……

拗相公在修煉著,他的路還很長,王寧安卻忙碌不止,連喘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天不亮出門,到了滿天星斗,也回不了家。

偶爾回來,倒頭就睡,跟一頭死豬似的。

這些日子,第一批培訓的官吏已經進京了。

該教他們什麼,又該以哪些地方作爲案例,改變這些僵化的大腦,全都需要王寧安斟酌,又是朝政,又是官員教育,還有那麼多的破事,王寧安覺得自己要是能分成三四個人,或許能撐得下來。

不過別管怎麼忙碌,有些事情王寧安還是記在心上的。

比如他之前就懷疑有人替曹皇后傳遞消息,最大的嫌疑落在了二皇子趙宗霖的身上,王寧安就讓人排查趙宗霖交往的人員,看看究竟是通過什麼渠道泄露的消息。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以王寧安的勢力,想弄清楚這些,並不算很困難。

他仔細排查之後,發現趙宗霖在皇家書院的時候,和一個姓黃的先生關係很好。這位姓黃的先生經常給他開小竈,教他書法,詩詞。

趙宗霖身上也有趙家的血統,而老趙家的人多少都有點藝術細胞,趙宗霖的飛白體,已經小有成就,甚至比趙禎年輕時候還要漂亮!

這位黃先生以低調謙恭著稱,貌似什麼事情都不摻和,只是一心研究學問,可是仔細清查之後,卻發現他是張載的門人。

張載是二程的表叔,同爲洛學一派。

“是他,就是他!”

邵庸咬牙切齒,他終於想起來了,那一次酒宴,他寫了幾首梅花詩,而當時,張載就在場,一定是他把詩詞記下來,然後大肆傳播……沒準,就是他故意設圈套,害自己中招呢!

“張橫渠,我和你是幾十年的交情,你就這麼害我?我,我和你沒完!”

邵庸扯著脖子大喊,氣得要炸了。

王寧安倒是長出口氣,現在的情況終於明白了,張載通過黃先生,聯繫二皇子趙宗霖,至於二程,則是在外面興風作浪,暗中下黑手。

對了,還有韓絳!

他和張載的關係也不錯,最近又查出,在百官彈劾曹皇后之前,韓絳去了龐籍的一座別院,兩人密會了許久。

一條條線索,逐漸串聯起來,很多問題就變得明瞭了。

從去歲開始,鬧什麼大兇之年,又捅出周峰案,一切就應該是他們的手筆!

不得不說,論起來陰謀詭計,二程用的果然嫺熟,比起他們的徒子徒孫,一點也不差!王寧安可以容忍任何事情,但是唯獨不願意放過理學!

程朱理學,害人不淺啊!

他以往沒有動手,不是忌憚什麼,而是任何一種學說,都有滋生的土壤,根子不除掉,就算廢了二程,還會有二朱,二李,二張來代替。

到了今日,王寧安終於敢說,理學的土壤已經徹底消失了,現在要做的就是秋風掃落葉,把這幫人徹底清理掉!

“傳令吧,去把那幾個書局都給封了,順便把二程和張載抓起來。”

第489章 寶刀不老第121章 吳世誠第733章 圈地熱第620章 大改革第803章 梅花詩帶來的風雨第651章 很受衝擊的趙宗垕第939章 全面剿殺第234章 空前禮遇第971章 煥發新生的司馬光第650章 太子要歷練第894章 重建地方秩序第805章 高人出招第895章 狠人呂惠卿第294章 王寧安的死黨第276章 無恥是沒限度的第783章 強大若斯第575章 別放走了韓琦第117章 我叫蘇軾第197章 刮目相看第804章 大宋好父親第706章 殺向政事堂第224章 罷相第378章 再次出使遼國第1137章 太子的志向第781章 宋庠的陷阱第394章 憤怒的趙禎第420章 帝國碰撞第214章 再贏一局第1002章 呼之欲出的首相人選第534章 帝王心第277章 大宋的維和計劃第858章 定海神針第151章 殺不了的人第721章 餓肚子的宰相第342章 打醒大宋第396章 鎖定趙允讓第611章 闖宮第82章 亡命徒第752章 勒索文彥博第1124章 黑鍋誰來背第750章 要立地成聖的文相公第711章 富相公栽了第117章 我叫蘇軾第774章 暴富第1109章 寬夫兄,你可以休息了第288章 升官受賞第919章 司馬光發威第562章 新交子第1054章 果斷撲殺第601章 陷入絕境的董氈第534章 帝王心第162章 想不透的面涅將軍第410章 皇帝的意志第915章 耳光響亮第15章 替二伯默哀第95章 賑災妙法第655章 他們還在戰鬥第428章 當漢人挺好第113章 王老三的故事第822章 皇帝病危第1020章 王雱也瘋了第792章 包拯病倒了第834章 了不起的發明第1110章 去開封的火車票第1110章 去開封的火車票第654章 最後的于闐人第136章 洪水滔天第124章 大家都愛吃龍肉第338章 六藝進京第297章 決戰之開門第122章 坑與被坑第744章 大宋的西進運動第466章 師父比徒弟厲害多了第406章 翻臉比翻書還快第806章 不信黃金是禍胎第553章 入蜀第643章 六千刀第724章 老兵的春天第497章 生猛的狗牙兒第146章 大宋版來料加工第580章 人之將死第1130章 接管銀行第79章 楊家悍卒第683章 大膽閹豎第42章 王家軍的第一戰第1135章 各方反應第541章 坑死人不償命第101章 學堂也怕出名第1126章 全部罷黜第17章 人言不可信第112章 哭暈在祠堂第381章 皇位和燕雲番外 二第433章 幽州交給你了第369章 漢奸的遺言第757章 一個兇人第1000章 司馬光的妙招第227章 改造遼國計劃第265章 醉翁之意第997章 契丹國滅
第489章 寶刀不老第121章 吳世誠第733章 圈地熱第620章 大改革第803章 梅花詩帶來的風雨第651章 很受衝擊的趙宗垕第939章 全面剿殺第234章 空前禮遇第971章 煥發新生的司馬光第650章 太子要歷練第894章 重建地方秩序第805章 高人出招第895章 狠人呂惠卿第294章 王寧安的死黨第276章 無恥是沒限度的第783章 強大若斯第575章 別放走了韓琦第117章 我叫蘇軾第197章 刮目相看第804章 大宋好父親第706章 殺向政事堂第224章 罷相第378章 再次出使遼國第1137章 太子的志向第781章 宋庠的陷阱第394章 憤怒的趙禎第420章 帝國碰撞第214章 再贏一局第1002章 呼之欲出的首相人選第534章 帝王心第277章 大宋的維和計劃第858章 定海神針第151章 殺不了的人第721章 餓肚子的宰相第342章 打醒大宋第396章 鎖定趙允讓第611章 闖宮第82章 亡命徒第752章 勒索文彥博第1124章 黑鍋誰來背第750章 要立地成聖的文相公第711章 富相公栽了第117章 我叫蘇軾第774章 暴富第1109章 寬夫兄,你可以休息了第288章 升官受賞第919章 司馬光發威第562章 新交子第1054章 果斷撲殺第601章 陷入絕境的董氈第534章 帝王心第162章 想不透的面涅將軍第410章 皇帝的意志第915章 耳光響亮第15章 替二伯默哀第95章 賑災妙法第655章 他們還在戰鬥第428章 當漢人挺好第113章 王老三的故事第822章 皇帝病危第1020章 王雱也瘋了第792章 包拯病倒了第834章 了不起的發明第1110章 去開封的火車票第1110章 去開封的火車票第654章 最後的于闐人第136章 洪水滔天第124章 大家都愛吃龍肉第338章 六藝進京第297章 決戰之開門第122章 坑與被坑第744章 大宋的西進運動第466章 師父比徒弟厲害多了第406章 翻臉比翻書還快第806章 不信黃金是禍胎第553章 入蜀第643章 六千刀第724章 老兵的春天第497章 生猛的狗牙兒第146章 大宋版來料加工第580章 人之將死第1130章 接管銀行第79章 楊家悍卒第683章 大膽閹豎第42章 王家軍的第一戰第1135章 各方反應第541章 坑死人不償命第101章 學堂也怕出名第1126章 全部罷黜第17章 人言不可信第112章 哭暈在祠堂第381章 皇位和燕雲番外 二第433章 幽州交給你了第369章 漢奸的遺言第757章 一個兇人第1000章 司馬光的妙招第227章 改造遼國計劃第265章 醉翁之意第997章 契丹國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善县| 梁河县| 古交市| 信阳市| 伊金霍洛旗| 唐海县| 永仁县| 东阳市| 宾川县| 和顺县| 拜泉县| 界首市| 鹿泉市| 于都县| 寿宁县| 双城市| 逊克县| 固镇县| 利津县| 宁阳县| 辽宁省| 苏尼特右旗| 玛纳斯县| 商南县| 湖北省| 东乡| 罗源县| 马龙县| 五原县| 绩溪县| 嘉鱼县| 页游| 德令哈市| 天台县| 城固县| 阿克陶县| 牙克石市| 龙岩市| 望谟县| 株洲市| 四子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