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58章 定海神針

王寧安深知自己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上,一步走不對,就會產生無法挽回的失誤。

還是那句話,發展工業很好,但是工業化的後果同樣很可怕!

不要說別的,光是不久之前,地方的財政困窘,就敲響了警鐘,你發展城市,發展工業,必然會出現有地方得利,有地方受害,不患寡而患不均,真的有人因爲吃不上飯,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好不容易發展的成果,全都會毀於一旦。

王安石這次的上書,是徹底觸動了王寧安。

朝廷連著議了三天,也沒有結果。畢竟王寧安不鬆口,誰也不敢承擔後果。至於王寧安,他也沒閒著,而是派人快馬去兗州,把王安石請來。

“半山公,你到底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能不能全都告訴我,我現在也是舉棋不定啊!”

王安石一身布衣,但卻神采奕奕,他看到王寧安的態度,臉上就止不住的笑。

“唉,王爺,你果然比王某合適,光是這份胸襟,就讓人欽佩!”

王安石抓起茶杯,灌了一大口,然後也不顧路上的疲憊,就和王寧安談了起來……不得不說,學問不是讀書讀出來的,而是拿腳板走出來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王安石這一次是自信十足,侃侃而談!

“兗州有田畝一百五十餘萬,其中一百二十多萬畝在以孔家爲首的大戶名下,光是給他們幹活的佃戶就有近40萬,擁有自己土地的百姓不過10萬人,另外還有10萬左右的市民……這六十萬人當中,以佃戶情況最爲悲催,就先說他們……平均每人能有3畝田,每年能產麥子450斤,豐年最多500斤,其中4成到5成要交給孔家等大戶,老百姓手裡的麥子最多300斤,脫粒之後,磨成麪粉,也就200斤出頭,扣除朝廷的田賦,苛捐雜稅,最後能剩下也就是150斤啊……也幸好百姓勤勞,能種一些豆子,油菜,再上山砍柴打獵,下河摸魚,勉強度日吧!”

王安石講述了百姓的生活,他的眼圈也發紅了。

“王爺,民生如此艱難,你讓他們怎麼改種棉花?萬一不成,一家老少,就要全都餓死!即便是豐年,商人大戶,也能通過壓低棉價,擡高糧價,把老百姓多掙的一點錢,都給榨乾淨了。王某真是慚愧,直到今日,我才清楚民間的狀況,如此情形,怎麼能推青苗法!王某真是害人不淺啊!”

聽著拗相公自責的話,王寧安動容了。

這個問題也就清楚了,歸根到底,是民間的產能太有限了,效率提不上來,老百姓手裡沒有餘錢。

“王爺,改種棉花,固然能增加收入,充實國庫,可是你想過沒有,最後的棉布要賣給誰,是普通百姓嗎?”

“當然不是,他們消費不起,大頭兒還是要賣到海外……不過棉紡發展起來,或許能吸納一些老百姓就業,他們的收入還能提升一些。”

“王爺,你斷然不能做此想!”

王安石斷然道:“普通百姓,種了一輩子田,他們不懂棉紡,尤其是蒸汽機,他們連聽都沒聽過……還有,多數百姓,連一句整話都說不清,他們沒法勝任工廠的工作!”

“那朝廷可以建學堂,免費培訓他們!”

“王爺!建學堂是要花錢的!”王安石苦笑道:“在鄉村,十來歲的孩子就要下地幹活,頂半個勞力,你就算建了學堂,也不要學費,可老百姓損失不起啊!他們捨不得讓孩子去讀書,浪費半個勞力,家裡人就要餓肚子!”

……

王寧安和拗相公談了很久很久……終於,王寧安把情況弄清楚了。

他也明白王安石的意思,不能只看數字,要去考慮百姓的實際困難。

懂了這些,再回頭看王安石開出的藥方,也就豁然開朗了。

分田!

先讓百姓能填飽肚子,家裡再有一點結餘……只有這樣,辦學堂,培訓工人,才能落實下去。掌握了技術和學習能力,老百姓也才能跟得上工業化的腳步,享受工業化的成果。

另外分田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創造出一批稍微富裕的百姓,他們擁有消費能力,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不用完全指著海外,自己也能消費一部分,實現內部的循環,讓經濟運行更安全。

說到底,大宋是一個擁有億萬百姓的超大國家,大塊頭想要跑起來,遠不如小個子來的方便。

就拿日不落帝國來說,他們開始海外掠奪,殖民擴張,人口不過兩三百萬,而且還坐擁幾百萬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

他們只要發展造船、毛紡、威士忌就足夠了,國內的舊貴族,普通的百姓,傳統地主不滿,往海外發配就是了,一年發配幾千人,最多不會超過一萬人,就能天下太平,安安穩穩進行工業積累。

等到他們進化到蒸汽機的時代,人口也才一千萬出頭,卻擁有三千萬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迂迴的空間更大了,所以才能保證國內安穩。

說到底,他們玩的是成本非常高的工業化,只是人家本錢厚,有足夠空間折騰。

大宋擁有百倍人口,如果還按照他們的路子玩,沒等國富民強,就先玩脫了……要麼是四分五裂,先後發展不均,大傢伙同室操戈,諸侯割據,要麼就是一波一波的農民起義,徹底將帝國摧毀,再重新開始一次治亂循環,絕對沒有第三條路!

爲什麼中華幾次接近工業化,商業化,資本化的門口,全都鎩羽而歸,不是古人愚蠢,而是情況太複雜,根本沒法駕馭。

聽說王安石回來,司馬光也來了王府,他陪著聽了後半段的討論。

王安石突然對著他一笑,“我聽說君實兄交朋友,都喜歡問問人家有錢沒有,如果沒錢,君實兄可不願意交往啊!”

司馬光老臉一紅,王寧安笑道:“沒想到,君實也嫌貧愛富?”

“不不不……”司馬光連忙擺手,“師父,你這就是冤枉弟子了,我坐在這個位置上,管的就是錢,如果淨交一些窮朋友,他們困難了,求到我的門下。我是答應,還是不答應?不答應,朋友做不了,答應了,我的烏紗帽也就沒了,所以——弟子也是無可奈何啊!”

“好一個無可奈何!”

王安石撫掌大笑,“君實相公有無可奈何,百姓的無可奈何卻是十倍不止啊!”

司馬光被揶揄的有些怒氣,而且他也不盡認可王安石的論調。

“師父,愛惜百姓固然是對的,可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如果按照王相公的意思,把田分給了百姓,百姓便有了吃的,他們貪圖安穩,就不願意去工廠幹活了……所以說,無地的百姓,纔是可以隨便出賣勞動力的工人,師父,這是你說過的!”

“錯了!”

王安石斷然道:“君實兄,你覺得無地百姓,才能隨便出賣勞動力嗎?”

“那不然呢?還是有地的百姓嗎?”

“對了,就是有地的百姓!”王安石悶聲道:“百姓無地,便沒有退路,腹中飢餓,身上無衣,這時候工廠只要給他們一碗粥,他們就能去做工,非是心甘情願,而是逼不得已!遇到災荒年景,易子而食,也是有的!”

王安石道:“君實相公所言的自由勞力,不過是乘人之危罷了!經營工廠的商人完全能居高臨下,頤指氣使,根本不把工人當回事。真的到了那一步,工人鬧起來,可要比鄉下的百姓,可怕多了!”

“所以,只有給百姓田地,讓他們有了退路,也就有了和工廠主討價還價的餘地。你給我的薪水不夠,我就去別的地方做工,都拿不出合適的薪水,我就回家種地,也能過活兒……只有如此,那纔是真正自由出賣勞動力的工人,而不是任人宰割的魚肉!”

……

震撼!

除了震撼,就是震撼!

王安石豈止是和以前不同了,簡直是讓人刮目相看。

他本來就和許多人不一樣,拗相公是個純粹的人,他主持變法,認定了對國家好,便不顧一切,全心全意去推動。

當他發現了問題,反過頭去民間觀察,他也不帶任何利益,只是單純權衡,究竟什麼纔是利國利民。

也正是因爲如此,他才發現了被很多人忽略的問題。

王寧安也是吃驚不小,他反覆品味著王安石的話,沒有錯,大宋太大了,發展工業化,城市化的動靜也太大了。

他剛剛起步,就出現了一大堆問題,接下來還不知道有多少難題等著。

拗相公說的對,只要分了田,老百姓就有了退路,到時候不管有什麼失誤,百姓出了多大的反彈,都不至於造反。

分田就是給這個龐大的帝國打下一根定海神針!

起到了定錨的作用。

兩世爲人,王寧安不會想不清楚利害關係。

可問題是如今的大宋,能分田嗎?

“師父,介甫兄所言雖然有理,但是僅僅是煤礦和鐵礦,就鬧出了這麼大的風波,地方的士紳,朝中的宰執,全都反對,如果要落實分田,等於動了所有人的命根子,他們會拼死反對的!”司馬光厲聲警告。

王安石卻好不相讓,“君實相公,要想變法改革,就要拿出商君的魄力,不惜一死,才能成功!”

第284章 要權力第662章 五百個太監第464章 民變第712章 封王第874章 引蛇出洞第406章 翻臉比翻書還快第338章 六藝進京第364章 捷報頻傳第55章 茶館發威第173章 教你們辦外交第221章 我要去遼國第527章 古怪的拗相公第390章 提議遷都第744章 大宋的西進運動第862章 打臉不隔夜第366章 恐遼癥消失了第37章 雄心勃勃的王寧安第827章 皇帝不好當第577章 聖人之怒第849章 下三濫對下三濫第610章 曹皇后中毒了第79章 楊家悍卒第9章 老爹回來了第605章 投機者賈章第46章 豪奪第1089章 君臣父子第1156章 遺物第14章 二伯的秘密第615章 趙禎一輩子的對手第111章 裝完就跑第953章 未來的首相人選第630章 王相公死了第915章 耳光響亮第381章 皇位和燕雲第637章 覆滅第971章 煥發新生的司馬光第83章 大龍頭第917章 丹書鐵券第13章 祖宗顯靈第1102章 崛起的武夫勢力第329章 鐵板一塊番外 一第1079章 司馬光又來了第927章 能幹的縣尉第464章 民變第120章 出了一個賊第811章 清官也殺人第1034章 瘋子清醒了第589章 雄心勃勃的趙禎第744章 大宋的西進運動第917章 丹書鐵券第445章 王者無情第1155章 司馬光的弱點第788章 趙禎的巔峰時刻第876章 炮打李諒祚第776章 趙禎的生日第614章 真相漸明第837章 產業升級第959章 能幹的政事堂第1074章 撕破臉第935章 狗急跳牆第791章 大宋的吸金大法第378章 再次出使遼國第151章 殺不了的人第801章 結盟塞爾柱第148章 壞事的名臣第166章 這仗痛快第671章 不怕天譴的人第33章 進擊的包拯第390章 提議遷都第187章 跟著王寧安不吃虧第373章 英靈歸宋第450章 挑戰千年國策第644章 勝利者的勒索第544章 奪得一城第960章 殺神王宗翰第754章 朕老且病矣第206章 文相公出招了第76章 攜手合作第545章 戰爭有紅利第825章 果斷的曹太后第1100章 請太后回宮第720章 文狐貍的生存之道第267章 第一份不平等條約第1049章 大家都要修鐵路第1109章 寬夫兄,你可以休息了第939章 全面剿殺第474章 猛士王韶第644章 勝利者的勒索第33章 進擊的包拯第443章 名將凋零第978章 率先倒下的倭國第1156章 遺物第511章 老斗士歐陽修第778章 春秋筆法第889章 一萬年太久第263章 公開賣官第1153章 絕命書第894章 重建地方秩序第331章 很值錢的六藝學生
第284章 要權力第662章 五百個太監第464章 民變第712章 封王第874章 引蛇出洞第406章 翻臉比翻書還快第338章 六藝進京第364章 捷報頻傳第55章 茶館發威第173章 教你們辦外交第221章 我要去遼國第527章 古怪的拗相公第390章 提議遷都第744章 大宋的西進運動第862章 打臉不隔夜第366章 恐遼癥消失了第37章 雄心勃勃的王寧安第827章 皇帝不好當第577章 聖人之怒第849章 下三濫對下三濫第610章 曹皇后中毒了第79章 楊家悍卒第9章 老爹回來了第605章 投機者賈章第46章 豪奪第1089章 君臣父子第1156章 遺物第14章 二伯的秘密第615章 趙禎一輩子的對手第111章 裝完就跑第953章 未來的首相人選第630章 王相公死了第915章 耳光響亮第381章 皇位和燕雲第637章 覆滅第971章 煥發新生的司馬光第83章 大龍頭第917章 丹書鐵券第13章 祖宗顯靈第1102章 崛起的武夫勢力第329章 鐵板一塊番外 一第1079章 司馬光又來了第927章 能幹的縣尉第464章 民變第120章 出了一個賊第811章 清官也殺人第1034章 瘋子清醒了第589章 雄心勃勃的趙禎第744章 大宋的西進運動第917章 丹書鐵券第445章 王者無情第1155章 司馬光的弱點第788章 趙禎的巔峰時刻第876章 炮打李諒祚第776章 趙禎的生日第614章 真相漸明第837章 產業升級第959章 能幹的政事堂第1074章 撕破臉第935章 狗急跳牆第791章 大宋的吸金大法第378章 再次出使遼國第151章 殺不了的人第801章 結盟塞爾柱第148章 壞事的名臣第166章 這仗痛快第671章 不怕天譴的人第33章 進擊的包拯第390章 提議遷都第187章 跟著王寧安不吃虧第373章 英靈歸宋第450章 挑戰千年國策第644章 勝利者的勒索第544章 奪得一城第960章 殺神王宗翰第754章 朕老且病矣第206章 文相公出招了第76章 攜手合作第545章 戰爭有紅利第825章 果斷的曹太后第1100章 請太后回宮第720章 文狐貍的生存之道第267章 第一份不平等條約第1049章 大家都要修鐵路第1109章 寬夫兄,你可以休息了第939章 全面剿殺第474章 猛士王韶第644章 勝利者的勒索第33章 進擊的包拯第443章 名將凋零第978章 率先倒下的倭國第1156章 遺物第511章 老斗士歐陽修第778章 春秋筆法第889章 一萬年太久第263章 公開賣官第1153章 絕命書第894章 重建地方秩序第331章 很值錢的六藝學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口县| 瑞金市| 漯河市| 射洪县| 安西县| 丹阳市| 扎鲁特旗| 玉林市| 桃园县| 岐山县| 尼勒克县| 闽侯县| 扬中市| 泸西县| 台湾省| 榆社县| 佛冈县| 龙游县| 花莲市| 榆林市| 枝江市| 桦南县| 棋牌| 临桂县| 遂平县| 丽水市| 夏河县| 安阳市| 宕昌县| 环江| 昌吉市| 崇左市| 阳原县| 衡阳县| 大化| 林甸县| 平乐县| 揭东县| 密山市| 朝阳市| 灵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