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

“真當我等沒有法子嗎,這般來看其如何。”

“太孫殿下這次,若是過於狠了,這豈不是要挖咱們的根嗎?!?

“我已經傳信族裡了,各位也都傳信了吧,必然不能讓其在其他地方如此?!?

“可這般針對,若惹龍顏大怒,我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等之間,生死何懼,況且常言道,法不責衆,陛下他額”

翰林院中,大肆討論,這裡算是一個關鍵的點,畢竟翰林院可謂是文人頂尖場所。

只是最後那名說話的官員,興頭上說到陛下的時候,就卡殼了。

因爲按照陛下的性格,哪有什麼法不責衆,直接便是九族連誅,乾淨利落,遲疑都不帶的。

本來義憤填膺的大家,被這麼一說,氣氛變得有些僵硬起來。

不善的目光投去。

這傢伙不是陛下的臥底吧?

翰林院張信道:“事已至此,消息也已經放出去了,方纔已經有信傳來,目前羣英商會招的那些老師們,八成都已經辭了?!?

“看來大家還是能明白箇中厲害,即便陛下有心責罰,想來也不可能隨意殺戮,總得講究個原由。”

“咱們若是能抱成團,這京師的文人,百官,總不能全殺了吧,那這大明誰來治理?!?

“最後靠的,還不是咱們這些讀書人?!?

張信這話,頓時引起了大家的認同感。

皇帝一人,不存在治理天下,而是治理百官,若是百官都沒了,那談何治理天下。

恰逢此時,一老者慢步走來。

有人看到,立即作揖道:“白先生安好。”

聞言,衆人望去,正是翰林院大學士白信蹈。

“白先生安好”

衆人作揖。

張信行禮過後,看了看獨自過來的白信蹈,不由疑惑問道:“白先生,怎得三吾先生沒有過來,莫非是身體不適?”

翰林院大堂裡十多人,也有些疑惑。

劉三吾,作爲目前的文人之首,這樣的事情自然有很大的帶頭作用,而方纔白信蹈便就是去請三吾先生了。

白信蹈聞言,搖頭道:“三吾先生說,他年事已大,這番事情,就不多做折騰了?!?

此話一出,頓時衆人目光失望。

劉三吾幾乎是翰林院的精神領袖,他不參與,衆人覺得有些索然無味,好似缺了激情。

最主要的是,隱約有人心中開始擔憂。

是不是劉三吾劉翰林,知曉了什麼內幕不成,所以才和此事避開。

“三吾先生在這等關頭,竟如此唔”

一人有些氣憤的說道,不過馬上被同僚好友捂住嘴巴。

在翰林院裡說自家老大的壞話,這等行爲,還想在文人圈子裡混嘛。

那人被捂了嘴巴後,也一下子明白過來,立即不再出聲。

張信看著有些失落的衆人,眉頭一下子就皺了起來。

他現在算是年輕一代的帶頭人,像是白信蹈,劉三吾,年紀都已經很大了,這些壓在他頭上的,只需要多熬幾年,就能熬出頭來。

這次的行動,或者說想法,也是張信提出,而後組織策劃。

其中的目的很簡單,像是張信這樣的文人,更爲在乎是自己在文人圈子裡的地位,這種地位無形,可非常的講究。

像是劉三吾,當年朱元璋都要好好請過來。

文人圈子的影響力,比奉天殿官員都要大上很多,哪怕是幾位尚書,掌控實權,見得劉三吾,都得恭恭敬敬行禮叫一聲先生。

究其原因,人都有退休的時候,而且尚書的職位,經常換來換去。

要是在文人圈子裡不行了,後路怕就是斷了。

這年頭,所有的民心,或者說輿論,都掌控在文人的筆桿子下,誰若是和整體文人鬧翻了,名聲一臭,什麼東西都沒了。

相反,只要名聲好,科舉什麼無所謂,照樣可以當官。

張信這麼熱心辦這個事情,求的就是這個。

只是現在劉三吾不出面,張信就感覺有一點孤掌難鳴的味道。

稍稍停頓一下後,張信眼光一亮道:“諸位莫急,想來三吾先生此舉,大有深意?!?

衆人聞言,紛紛看向張信。

張信也不遲疑,直言道:“三吾先生何等地位,若是親自前來參與,其中影響過大,翰林院將會成爲衆矢之的,引發錦衣衛重視監察?!?

“這般咱們後續,做什麼事情都須畏手畏腳,難以施展。”

“反觀現在,三吾先生避開,便就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咱們有些事情,也好安排一些?!?

聽到這番言論,大夥那叫一個精神振奮。

就連白信蹈,都投來了讚許的眼光。

他去找劉三吾的時候,是連面都沒見到,心裡頭都感覺有些委屈。

大家的關係不錯,怎麼到了這個事情上,如此避之不及,讓白信蹈心生疑惑和不安。

現在聽到張信這麼一說,心裡頭豁然開朗。

有人不信道:“三吾先生,當真是這般想的嗎。”

張信轉頭看向那人,眼中閃過一絲鄙夷。

不過是小小的編修,也敢質疑我的回答?

隨即呵斥道:“愚昧,三吾先生何等人,怎會害怕這些。按你這般說法,難道三吾先生是孤家寡人不成?!?

“咱們這事,誰是爲了自己,還不是爲了宗族,爲後代子嗣。”

“此番乃是大義所向!”

聽到這麼訓斥的話,那名編修頓時低下頭顱,恭敬作揖行禮道歉。

衆人見到這橋段,更加相信張信的話來。

原本有些冷的氣氛,返回了方纔的喧囂,又開始議論策劃,阻擾太孫殿下學堂之事。

此刻,京師內城,秦淮西段,一處宅院內。

“老師,就這麼緊閉大門,不見外人,怕是對您老的名聲,有些影響?!?

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向對面的劉三吾開口說道。

庭院內小橋流水,更有成羣錦鯉遊蕩,即便是這般冷的天,也顯得非常活潑。

劉三吾聞言,不急不緩撒下一把餌料,引得衆多錦鯉爭搶,而後才緩緩道:“老夫在這圈內的地位,已然是達到了頂峰,再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

“些許顏面,也無須過於顧忌,還有什麼事情,是能比性命重要的,依照陛下的性子,真要對著幹,無疑是自討苦吃?!?

“哪怕真是要做,也得是在地方上做?!?

“不過話說回來,太孫殿下這個法子,老夫也覺得不錯,他們呀,個個心思不純,多少宗族想著,要向漢唐一般,成千年世家?!?

“如此,不可取,不可?。 ?

“哪有什麼天生的文人,老夫當年,生在前元,也不過是個泥腿子,還得去學蒙文,蒙語,方纔有爲官資格?!?

“官場,哪有他們想的這般簡單?!?

對面的魁梧青年聞言,稍稍沉默了一下。

什麼泥腿子,他心裡頭清楚得很,老師乃是宋楚國公之後裔,祖上就是皇親貴胄。

即便在蒙元時期,也是一方地主。

從小衣食不缺,典籍滿屋。

兩位兄長,劉耕孫、劉燾孫,也是當地名人,均在元朝爲官,後遇寇亂被殺。

若不是跟老師同鄉,劉不易還真就信了他的邪。

劉不易,便就是之前在那正陽門河邊,看到玄甲衛操練,有了從軍心思之人。

不過想是這麼想,劉不易還是爲自己老師的品德感到讚歎。

“不易,於羣英商會老師之職,你沒像他們一般辭去吧?!眲⑷衢_口問道。

劉不易入城後,就在劉三吾的指導下,先行去了羣英商會那裡應聘老師,以劉不易的才學,舉人功名唾手可得,心中才學可裝三車,自然過試不在話下。

“學生自然不會像他人般放棄,只是老師,這進商會,當真能去玄甲衛嗎。”

劉不易有些疑惑的問道。

從一開始,劉不易過來找劉三吾的時候,就直言自己去玄甲衛從軍的想法。

如此棄筆從戎之事,若是其他人,肯定會一番訓斥。

好好的文人不做,大好的前程不要,去當個丘八,腦子進水了嗎。

可劉三吾對此,卻是極爲支持。

或許這跟劉三吾早年的經歷有很大關係,劉三吾沒有那些年輕文人的傲氣,也沒有看不起武人的感覺。

當然,文武之爭速來有之,打壓是正常的政治傾向。

他可是目前的文人領袖。

聽到自己這小弟子的疑問,劉三吾笑道:“君子六藝,禮、樂、御、數、書、射。不易你在這些方面,皆是優異?!?

“在皇家面前,你要記著,是沒有文武之分的,文人可指揮武人,武人也須文人相助。不要和其他腐儒一般,刻意把自己單獨分割開來?!?

“玄甲衛,乃太孫殿下直屬,想要進去,可不是那般簡單,也從不對外找人,都是從世襲軍戶,且有功勞後人中挑選?!?

“你想要直接進入,難於登天,況且你放著自己的優勢不用,又有什麼意義?!?

“太孫殿下出了這等事情,風聲已經傳開,便往後去的文人,當會少之又少,這對你來說,反而是個難得的機會。”

“若是能表現好,入了太孫殿下的眼,日後面見太孫殿下,講述心中想法,自然有所優待?!?

“以文入伍,更加容易一展心中抱負。”

聽著老師慢條斯理的解釋,劉不易心中感嘆,薑還是老的辣,何況是老師這種最老的姜。

這麼一說,頓時思路就非常的清晰了。

從中可以知道,劉三吾在對待太孫殿下這邊,非常的謹慎小心,而且暗中估計已經多次揣摩其性格。

若是劉三吾知曉,現在翰林院中張信,白信蹈等人的說法,一定會哈哈大笑三聲。

他可沒想過這麼多,就是不想去趟這一趟渾水罷了。

年紀大了,可劉三吾可不想死,還想著多活幾年呢,他感覺自己的身子骨,目前還算是健朗。

此時,門外有管家快步過來:“先生,有傳信過來,說太孫殿下令旨,所有從羣英商會學堂辭走的學子,將會被開出士籍,自身及後人子孫,大明官府所屬,永不錄用?!?

“令旨傳達吏部,將會發往各地,便是海外招賢館,也不可用。”

“凡大明所屬之藩國,屬國,朝貢國,皆不可用?!?

管家語氣有些急促的說道。

這幾乎跟殺了他們,又有什麼區別,寒窗十年,前來京師是爲了什麼,多數還是有功名在身。

現在令旨上雖沒說革除功名,但士籍都沒了,功名自然也就跟著沒了。

多年苦讀,毀於一旦。

張信聞言,眼睛一亮。

劉三吾感嘆道:“太孫殿下,一直都被人小瞧了,能夠獨自一人,有如今之規模,當真以爲像太子殿下,皇孫殿下那般好說道理?!?

“這是跟陛下一般的性子,平日裡看著和善,一旦惹惱了,便就只能自食苦果?!?

說到這裡,劉三吾停頓了一下,便向著管家問道:“消息可是傳到了翰林院中。”

管家回道:“應當是快了?!?

現在的翰林院,是在皇宮之中。

這也是爲什麼張信等人敢在院內議論的原因,因爲不受錦衣衛監察,只要沒有宦官,有什麼事大膽說。

消息的傳遞,因爲要經過宮廷的關係,所以相對來說要慢上很多,若是不湊巧,可能出了宮纔會知道。

入宮的程序很是繁瑣,消息無法快速傳遞。

“老師,看來此事,將會越鬧越大了。”

劉不易語氣帶著一些唏噓。

劉三吾點點頭,嘆了口氣道:“太孫殿下這般動作,明顯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多數文人,肯定是不願的,即便是老夫的家族,想來在知曉後,也會傳信派人過來?!?

“不過家族那邊,老夫說話還是管用的?!?

“這些愚人,站在太孫殿下的對面,便就是不想多活了。”

“太孫殿下不見得會出手,不過陛下可是很樂意代勞?!?

劉不易有些不解的問道:“老師,單單京師便也罷了,但京師之外,可沒這般好行事吧?!?

劉三吾聞言,冷笑一聲道:“到時候看看吧,太孫殿下當有後計,且說,也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

第429章:三分知縣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九十一章:白肚兜(求訂閱,月票)第502章:一觸即發的大戰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395章:朱元璋對衛所制度的鬆動第750章 已經開始的蒸汽火車第805章 倭國反叛第773章 朱元璋病重,太孫監國第397章:大婚第104章:朱高熾的發現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806章 高麗反叛,倭國要收復九州島第223章:好傢伙,算我沒看錯你第413章:名聲大噪第793章 李景隆帶回來的麒麟瑞獸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834章 連錦衣衛都敢殺第386章:大明國旗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827章 你們這是在給咱守靈不成?第790章 平定草原.第154章:朱元璋的豪華馬車(年底求月票)第459章:衛所調動第八十三章:你不是你爹親生的吧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466章:煥然一新的京師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四十章:石見銀山第二十九章:朱英的防備第482章:倭國使臣的歡呼第291章 :大明四大商會(求訂閱求月票)第八章:太孫之位當允炆殿下莫屬第799章 進軍真臘第314章:咱要抱重長孫?。ㄇ笤缕保?/a>第九十六章:見面(求訂閱求月票)第200章:打造大明軌道的可能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125章:純手工打造第798章 大明的強大超乎你想象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第十三章:北鎮撫司小旗官第510章:冊封世子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239章:軍心可用第392章:大明春耕第三十二章:朱元璋靈機一動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383章:目光西南第三十四章:挖墓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576章:北元都得念著太孫的好第703章:想出戰的徐輝祖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四章:眼力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514章:海商的福音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爺子第214章:只能放鴿子了第325章:殺性大發的朱元璋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219章:虞王殿下第651章:對沐家的處置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八章:太孫之位當允炆殿下莫屬第751章 黃帝紀元大明四十一世紀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383章:目光西南第198章:大明軍威,遠揚中外第481章:是到了給天皇陛下盡忠的時候了第601章:要被奪權的朱高熾第272章:京師大閱兵的準備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268章:對藍玉的安排第420章:軍事學院,開學典禮。第312章:三分倭國的想法(求月票)第401章:倭國地圖第780章 朱高熾想去倭國了(國慶快樂)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733章 拿我佩劍今日斬了這逆子第326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01章:這皇位,我朱英怎麼就坐不得?(求月票求訂閱)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472章:夷三族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第566章:成了困獸的朱棣第467章:張士誠的張第331章:被懷疑到的朱允炆第367章:迷茫的朱棣第657章:成爲大明的附屬第六章:身世之謎第700章:暴跌的房價
第429章:三分知縣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九十一章:白肚兜(求訂閱,月票)第502章:一觸即發的大戰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395章:朱元璋對衛所制度的鬆動第750章 已經開始的蒸汽火車第805章 倭國反叛第773章 朱元璋病重,太孫監國第397章:大婚第104章:朱高熾的發現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806章 高麗反叛,倭國要收復九州島第223章:好傢伙,算我沒看錯你第413章:名聲大噪第793章 李景隆帶回來的麒麟瑞獸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834章 連錦衣衛都敢殺第386章:大明國旗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827章 你們這是在給咱守靈不成?第790章 平定草原.第154章:朱元璋的豪華馬車(年底求月票)第459章:衛所調動第八十三章:你不是你爹親生的吧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466章:煥然一新的京師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四十章:石見銀山第二十九章:朱英的防備第482章:倭國使臣的歡呼第291章 :大明四大商會(求訂閱求月票)第八章:太孫之位當允炆殿下莫屬第799章 進軍真臘第314章:咱要抱重長孫!(求月票)第九十六章:見面(求訂閱求月票)第200章:打造大明軌道的可能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125章:純手工打造第798章 大明的強大超乎你想象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第十三章:北鎮撫司小旗官第510章:冊封世子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239章:軍心可用第392章:大明春耕第三十二章:朱元璋靈機一動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383章:目光西南第三十四章:挖墓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576章:北元都得念著太孫的好第703章:想出戰的徐輝祖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四章:眼力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514章:海商的福音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爺子第214章:只能放鴿子了第325章:殺性大發的朱元璋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219章:虞王殿下第651章:對沐家的處置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八章:太孫之位當允炆殿下莫屬第751章 黃帝紀元大明四十一世紀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383章:目光西南第198章:大明軍威,遠揚中外第481章:是到了給天皇陛下盡忠的時候了第601章:要被奪權的朱高熾第272章:京師大閱兵的準備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268章:對藍玉的安排第420章:軍事學院,開學典禮。第312章:三分倭國的想法(求月票)第401章:倭國地圖第780章 朱高熾想去倭國了(國慶快樂)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733章 拿我佩劍今日斬了這逆子第326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01章:這皇位,我朱英怎麼就坐不得?(求月票求訂閱)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472章:夷三族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第566章:成了困獸的朱棣第467章:張士誠的張第331章:被懷疑到的朱允炆第367章:迷茫的朱棣第657章:成爲大明的附屬第六章:身世之謎第700章:暴跌的房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川| 拜城县| 白银市| 习水县| 福贡县| 呼和浩特市| 石阡县| 咸丰县| 濉溪县| 大冶市| 宽甸| 固安县| 金沙县| 壶关县| 五指山市| 兰考县| 文山县| 扬州市| 独山县| 平陆县| 什邡市| 太谷县| 东乌珠穆沁旗| 保亭| 奎屯市| 汶川县| 河北省| 嘉义县| 宜良县| 正安县| 平邑县| 花莲县| 镇远县| 九江县| 滁州市| 花莲县| 安徽省| 星座| 肥东县| 栾川县|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