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

大明京師。

馮勝等人這次出征倭國有功,京師這邊自然是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正陽門外,朱英親自迎接。

整齊的儀仗隊,展露出玄甲衛的氣勢。

玄甲衛現在扮演的身份很多,包括親衛隊,儀仗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相當於錦衣衛的職責了,不過只對朱英負責。

“宋國公,此番辛苦了。”

“三皇叔,四皇叔,七皇叔。”

朱英雖爲太孫,在這個時候也放開身份,向朱棣三人作揖行禮。

三人自然不敢託大,這顯示天家親暱的時刻,連忙回禮。

圍觀的百姓密密麻麻,關於條約的事情,自然在馮勝等人回京前就已經於京師邸報上刊登了出來。

各處都是高呼‘大明萬歲’的聲音。

國家興盛,自然百姓也是與有榮焉。

現在的大明京師,百姓的幸福感很高,對於大明也有著極爲強烈的歸屬感。

相對於朱英來說,一路跟隨走過來的馮勝,朱棣,朱棡,朱榑等人,更是被京師的變化給震撼了。

在去倭國征伐前,京師這邊許多改造纔開始,現在已經落地了。

“這真是京師嘛,要不是看到這正陽大道,我都有點不敢認,簡直..簡直是...”

朱榑看著這面前的變化,神情上滿是震撼的感覺,雖然是行走在正陽大道上,但是周邊的巷子看得清楚。

每一條巷子都能看到整齊的規劃,商鋪林立,門口的招牌看上去幾近一致,每條巷子有近兩丈寬,左右兩邊的人流似乎按照某種規律行走。

“果然不愧是大侄子,這點本事,將來大明必定越發興盛。”

朱棡的眼中都冒著綠光了,他已經決定在今日之後,多多看看這城池中的建造,要把京師這邊的情況,搬運到倭國自己的藩地去。

朱棣的神情有些複雜。

他很敏銳的注意到,圍觀的密密麻麻的百姓,看似是在爲這次的大明得勝,倭國投降所歡呼,實際上所有百姓的目光,幾乎全部都集中在朱英的身上。

不難猜測,在去倭國之後,大明這邊必然發生了很多的改變,這才導致民心如此的聚集。

在歡迎的儀式中,是不需要跪拜的,可朱棣卻看到許多百姓,自發對朱英磕首起來,並且演變的人也越發多。

朱棣打定主意,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今年京師的發展具體情況。

.....

朝堂之上。

朱元章高坐龍椅,朱英站在其旁。

金鑾殿下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開始高聲朗讀關於馮勝,朱棡,朱棣,朱榑的賞賜。

其中的賞賜自然以馮勝爲主,加官進爵就沒必要了,多是一些錢財之類的。

到了三王這邊,便就不同了。

“陛下諭旨,敕封海外倭國肥前城爲晉王朱棡藩地,改名爲晉城,由晉王總攬境內一切事務。”

“陛下諭旨,敕封海外倭國筑後城爲燕王朱棣藩地,改名爲燕城,由燕王總攬境內一切事務。”

“陛下諭旨,敕封海外倭國肥後城爲齊王朱榑藩地,改名爲齊城,由齊王總攬境內一切事務。”

並沒有太多額外的條件,包括稅收基本上也是自己負責,不需要向大明進行繳納賦稅。

領地內的一切,基本上都是由藩王自行負責。

唯一除開的便就是立法權了,按照海外藩國的規定,大明的律法當在藩王的優先級上。

也就是說,藩王也有立法權,但是藩王設定的律法在和大明律法相矛盾的時候,便是以大明律法爲主。

其他的就是你自個隨便玩了,從前藩王麾下的兵員是有著嚴格的人數限制,但是目前就取消了。

從前是三萬的標準,現在你愛多少便多少,便是藩國內全民皆兵,那也是你自己的自由。

相當於徹底的放開。

這多少讓三王心中有些驚喜,之前只是一個說法,而現在是真正的確定了下來。

在這之後,三位藩王應該忙碌的就是在京師安排自己的文官過去了。

其實目前來說,在倭國的三城並不算小,地方不算大的情況下,人口足夠多。

三人在此之前,就已經從各處遷徙了倭國百姓,即便是人數最少的齊王朱榑這邊,也只有統治著三十萬倭國百姓。

在這個基礎上,還有關於駐軍的問題。

每個藩王可有三萬駐軍,其他的將士將會在之後回到本來的衛所。

這個駐軍雖是歸屬於藩王統領,但是每過三年,就會回大明進行一個輪換,並非是一直屬於藩王。

倭國立下的海外藩國,從歷史的意義上來說,這是首次把藩王封地直接封到大明的疆域之外。

這也代表著往後大明的路子,將會進行一定程度的變化。

海外藩國成立的消息,朱英也在次日直接安排到了京師邸報之上。

這也算是給海外藩國打了一波廣告,進行引流。

而關於遷徙海外的優惠政策,也在百姓之中升起波瀾。

“去晉城路費由晉王負責,到了就給地,每人五畝起,這聽上去,好像很不錯誒。”

“什麼呀,還不如去燕城,這邸報上面可是說了,凡十八歲至三十五歲未有妻則,分配倭國女子一名,這多好呀,都不用媒婆了,直接就給送。”

“齊城那邊也不錯呀,每人五畝地不說,還給免除賦稅三年,這多好啊。”

朱棡,朱棣,朱榑,在這個時候自然是拋出大量的優惠條件開始從大明召集百姓過去。

誰都知道,人員纔是關鍵。

尤其是讀書人,但凡是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哪怕只是個童生,去了就包分配,給地,送老婆。

豐厚的條件,確實是讓許多人開始心動了。

大明燕王府。

徐儀華正在跟朱棣商議搬遷的問題,不過朱棣在思索一番後說道:“你們便就在暫且先在京師吧。”

“如今倭國那邊的條件並不怎麼好,沒必要跟著去受苦,等那邊經營好了,再過去也不遲。”

倭國的情況目前並不明朗,雖說倭國已經頭像,但條約這個東西,本來就是用來撕毀的。

如若那天突然爆發戰事,就極爲危險了。

顯然徐儀華還是想跟著去的,不過朱棣的態度也很是明確,想要等那邊都起步之後再說。

只是對於建設,其實朱棣並不是很感興趣。

“父王,不若讓我也跟著過去吧。”朱高熾在這個時候突然開口說道。

這讓朱棣有些意外。

“你可知道現在倭國那邊,可跟大明完全不能比。”朱棣開口道。

朱高熾回道:“兒臣自然是明白,不過現在的倭國戰爭剛過,短時間內肯定是和平的狀態,主要在於內政上的管理。”

“兒臣不才,自幼跟諸位老師學習,在於內政上面雖有所差,但亦可慢慢踐行。”

聽到這話,朱棣原本想要訓斥的心思,逐漸的收回。

這個時候他才突然發現一個問題,在燕王府中,若說學問這一塊,好像還真就是自己平時看不慣的這個長子最爲出色。

老二老三什麼情況,也就不用說了,基本上是跟自己一個德行。

在倭國那邊,朱棣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去晉王朱棡的城池時,他彷若是看到了在京師這裡的震撼感。

而自己想做,卻又不知道從何下手。

從軍事行動上來說,主導高麗,朱棡,朱榑一起攻打倭國三城的他,無疑是最爲成功的。

可是在這之後呢。

戰爭不再是主旋律,發展纔是。

總不可能天天帶兵去對倭國那邊進行一個劫掠吧。

額,這麼一想,好像也不是不行。

倭寇都能侵犯大明沿海,怎麼自己就不能幹呢。

不過目前還是在於內政之上。

遲疑了片刻後,最終朱棣還是點頭道:“行,這番去倭國,你便隨我一起去。”

話是這麼說,其實朱棣已經打定主意把城池的管理交給自己的兒子了。

而自己就主要去負責軍隊的訓練。

就讓長子給自己來幹後勤。

....

次日。

朱英把朱棡,朱棣,朱棡都召到了自己的坤寧宮。

“三皇叔,四皇叔,七皇叔。”

朱英擡手作揖。

三人也是趕忙回禮:“拜見太孫殿下。”

朱英也是乾脆,直接便就開門見山:“這次請三位皇叔過來,主要是商談一下關於倭國三城的情況。”

聽到這麼一個開頭,首先皺眉的就是朱棣了。

難道昨天說的話就不算數了?

今天把我們召集起來想要改掉昨天的說法?

朱英說到這裡,略微停頓了一下後接著說道:“目前倭國三城對於大明極爲重要,若是三城穩固,則大明之沿海,再也無憂倭寇之憂患。”

“因此三位皇叔實在是身肩重任。”

“是以在昨夜我左思右想過後,便想能夠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三位皇叔能夠迅速的發展。”

聽到這話,三人頓時放下心來。

畢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邊往後就是自己的藩國了,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說了算,可謂是無比的自由。

現在太孫這個意思,還是要給予扶持。

朱英接著道;“首先是糧食的問題,這邊在跟倭國的海貿上,糧食是禁止出口海外的商品,但是城池的發展離不開百姓,最開始便是要解決溫飽的問題,才能快速的在倭國收復倭國百姓的民心。”

“在海貿之上,將會根據情況的不同,每個季度都會運送一定的糧食至三位皇叔的城池內。”

“不過先說話,這些糧食自然不能是贈予,而是以大明這邊的平等價格售賣。”

“當然,若是在錢財不夠的情況下,諸位皇叔也是可先行購糧,下季度歸還。”

這個提議一下子就得到了三人的認可,朱榑更是高興的說道:“太孫的這個方案,我看行。”

即便是朱棣也很是滿意,倭國的水稻產量大概是不夠的,尤其自己還想要擴軍的情況下。

現在有了大明的支持,頓時心裡就踏實多了。

朱英也不含湖,接下來繼續講述關於一些對海外藩國的扶持。

比如通商。

羣英商會將會成立海上貿易的穩定航線,固定的向三城輸送貨物,並且保證除開相應的運費外,由藩王這邊出資購買的價格,不會高於大明的市場行情。

但是在貨物的數量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限制。

其次便是工匠上的幫扶。

現在羣英商會的工匠團體很多,以商行的形式爲主,可以爲三城修建水泥道路,包括一些重要的建築。

包括在取得三位皇叔的同意下,於倭國三城開設各種工廠,以相應的價格僱傭工人開辦工廠。

朱英一邊講述著,一邊讓旁邊的司禮監秉筆太監郭忠,拿出早就已經準備好的相關文冊,讓三位藩王詳細查看。

上面記載的情況各種情況,包括之前朱英所說的都在上面,極爲詳細清晰。

其總體來說的目的非常的簡單,就是大明會給三位藩王最大的扶持,速度把三座城池進行一個高速的發展。

朱棣看完之後,心中有些感慨。

太孫真有這麼好心嗎,難道他就不怕藩國發展起來,從而對大明的統治形成危險?

但不管怎麼說,現在文冊上的東西,幾乎每一項都是他們目前最爲需要的。

“皇侄心中清楚,諸位皇叔可能會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只是皇侄想要告訴諸位皇叔,現在皇叔們在外做的是涉及到大明千百年基業之大事。”

“皇叔們的藩國和大明之間,不應該有任何的敵對,應該是互幫互助。”

“不僅是現在,更是在遙遠的未來,不僅是皇侄這裡,便是往後的老朱家子孫,都應當是如此。”

這一番話,語氣並不重,但卻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受。

此時的朱棣,更是目光炯炯的看向朱英。

在其身上,他沒有看到父皇的影子,卻看到了母后的曾經。

母后還在的時候,便就是希望老朱家的子孫們,可以更加的團結起來。

一直到接近黃昏的時候,將近兩個時辰,三位藩王才離開坤寧宮。

而朱元章也從後邊走了出來,拍著大孫的肩膀說道:“好,好,好。”

“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

第264章:不僅造反,還稱帝了第571章:朱英親臨草原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247章:安南初動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354章:棄筆從戎第八十三章:你不是你爹親生的吧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467章:張士誠的張第806章 高麗反叛,倭國要收復九州島第557章:刺殺幕後的陰謀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智慧第287章 :朱元璋的同鄉造反第770章 大勝第196章:大孫下手輕一點第八十八章:那可是孝陵(元旦快樂求首訂)第350章:安南初始第751章 黃帝紀元大明四十一世紀第五十章:朱元璋有點慌第394章:朱元璋的糾結第225章:開國戰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795章 愛上旅遊的朱允熥第633章:花不完,根本花不完第811章 萬世基業的可能第792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616章:吳哥王朝第270章:涼國公這是瘋了吧!第160章:外婆菜的味道第529章:朱元璋的告誡第280章 :藍玉的優點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六十三章:海禁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412章:新的百萬畝牧場第822章 縹緲無蹤張三豐第312章:三分倭國的想法(求月票)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466章:煥然一新的京師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836章 求助大明第721章 澳洲開發,上崑崙奴?第126章:找大侄子去吧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344章:朱元璋的英明第599章:倭國變成了香餑餑第六十章:朱元璋的敏銳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隱患第283章 :長孫殿下瘋了吧!(求月票)第435章:肉爛在鍋裡第五十一章:給咱生個重孫子第222章:想和朱允炆交朋友第745章 當爲我大明之福第382章:莫要白白送了性命第350章:安南初始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537章:咱這是老了嗎第三十四章:挖墓第408章:陳慕月終入宮第456章:朱元璋對沐家的信任第355章:朱元璋的殺心第554章:接管占城王宮第774章 萌生死志的朱元璋第160章:外婆菜的味道第144章:大公雞木符第749章 邊關要道第二十五章:風中凌亂朱允炆第792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第508章:草原山的冬天第159章:繼續關著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684章:售賣國土,欺天之罪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757章 世界在變化第510章:冊封世子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453章:天下豈有六十年太孫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721章 澳洲開發,上崑崙奴?第624章:刺殺大明太孫的可能第703章:想出戰的徐輝祖第833章 君主立憲第565章:北元的反擊第820章 都想去東勝神州第537章:咱這是老了嗎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677章:佔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第518章:出海第270章:涼國公這是瘋了吧!第五十章:朱元璋有點慌第631章:朱元璋下西洋的想法第239章:軍心可用第三章:朱棣暗子第361章:一切爲了家族第371章:重啓藍玉
第264章:不僅造反,還稱帝了第571章:朱英親臨草原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247章:安南初動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354章:棄筆從戎第八十三章:你不是你爹親生的吧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467章:張士誠的張第806章 高麗反叛,倭國要收復九州島第557章:刺殺幕後的陰謀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智慧第287章 :朱元璋的同鄉造反第770章 大勝第196章:大孫下手輕一點第八十八章:那可是孝陵(元旦快樂求首訂)第350章:安南初始第751章 黃帝紀元大明四十一世紀第五十章:朱元璋有點慌第394章:朱元璋的糾結第225章:開國戰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795章 愛上旅遊的朱允熥第633章:花不完,根本花不完第811章 萬世基業的可能第792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616章:吳哥王朝第270章:涼國公這是瘋了吧!第160章:外婆菜的味道第529章:朱元璋的告誡第280章 :藍玉的優點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六十三章:海禁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412章:新的百萬畝牧場第822章 縹緲無蹤張三豐第312章:三分倭國的想法(求月票)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466章:煥然一新的京師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836章 求助大明第721章 澳洲開發,上崑崙奴?第126章:找大侄子去吧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344章:朱元璋的英明第599章:倭國變成了香餑餑第六十章:朱元璋的敏銳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隱患第283章 :長孫殿下瘋了吧!(求月票)第435章:肉爛在鍋裡第五十一章:給咱生個重孫子第222章:想和朱允炆交朋友第745章 當爲我大明之福第382章:莫要白白送了性命第350章:安南初始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537章:咱這是老了嗎第三十四章:挖墓第408章:陳慕月終入宮第456章:朱元璋對沐家的信任第355章:朱元璋的殺心第554章:接管占城王宮第774章 萌生死志的朱元璋第160章:外婆菜的味道第144章:大公雞木符第749章 邊關要道第二十五章:風中凌亂朱允炆第792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第508章:草原山的冬天第159章:繼續關著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684章:售賣國土,欺天之罪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757章 世界在變化第510章:冊封世子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453章:天下豈有六十年太孫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721章 澳洲開發,上崑崙奴?第624章:刺殺大明太孫的可能第703章:想出戰的徐輝祖第833章 君主立憲第565章:北元的反擊第820章 都想去東勝神州第537章:咱這是老了嗎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677章:佔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第518章:出海第270章:涼國公這是瘋了吧!第五十章:朱元璋有點慌第631章:朱元璋下西洋的想法第239章:軍心可用第三章:朱棣暗子第361章:一切爲了家族第371章:重啓藍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阳县| 蓝山县| 闻喜县| 漯河市| 夏津县| 宜春市| 耒阳市| 镇江市| 永和县| 平舆县| 淮滨县| 南汇区| 澜沧| 岑巩县| 阜南县| 花莲市| 江都市| 金塔县| 邹平县| 洱源县| 承德市| 鹤峰县| 资中县| 民和| 汉源县| 九台市| 河源市| 原阳县| 定安县| 那坡县| 昭平县| 禹城市| 集安市| 西乌珠穆沁旗| 乳源| 成武县| 安阳县| 晋江市| 涟源市| 承德市| 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