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33章: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下西洋對於大明朝廷來說,當然是社會效應爲主,經濟效應其次。

畢竟現(xiàn)在的大明已經是足夠富有了,每年的進賬都非常的喜人,曾經每天都是愁眉苦臉的戶部尚書趙勉,現(xiàn)在天天見到誰都是笑哈哈的。

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別的什麼看不出來,原本有些乾瘦的趙勉,現(xiàn)在已經有發(fā)福的跡象了。

就因爲發(fā)福的這件事,就有言官在朝廷上奏,請求對戶部尚書進行調查,突然發(fā)福絕對是有中飽私囊。

這可讓趙勉給嚇得夠嗆。

若非是現(xiàn)在禁止風聞奏事,彈劾戶部尚書趙勉的奏章怕是要堆積如山。

以前的戶部尚書是個苦差事,每天都要想盡辦法去應對各種花銷,有時候還要跟陛下掰掰腕子。

國庫和內帑可是兩碼事,一到年關那就得絞盡腦汁把更多的歲入留在國庫裡,而不是到內帑裡去。

國庫沒錢的時候,官員的俸祿都只能拖欠,本來這個年頭有很大一部分的官員都是靠著俸祿過活,朝廷的俸祿發(fā)不下來,自然成了苦哈哈一般。

肯定是不能怪皇帝的,不管是什麼錯,都不可能是皇帝的錯,那就只能是戶部尚書擔責了。

一般的文官也就罷了,頂多是嘴上說說,奏章彈劾,臉皮厚點,就當是沒聽見吧。

反正國庫的情況陛下也知道,奏章彈劾根本沒用,誰來都是這樣。

可武官那就不同了,他們是真打啊。

往年每次正旦,戶部尚書可能都要被揍兩頓,鼻青臉腫的在奉天殿訴苦,然後朱元璋就會站出來,嚴厲呵斥那些動手的武官。

前面那些年,幾乎是年年如此。

對於別人來說是過年,對於戶部尚書來說,那可是過關。

就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下,每日頭髮都愁白了,天天盯著國庫那點存貨,像是個守護財寶的老摳,哪裡胖得起來。

現(xiàn)在就不同了。

太孫來後,首先是羣英商會併入到內帑之中,別的不說,內帑已經完全不需要拿國庫的錢財,本身比國庫還要更加的富裕。

沒有節(jié)流,四處開源。

各方面來的賦稅,簡直是跟大海入東流似的,瘋狂的涌入到國庫裡頭,原本乾癟的國庫,充了氣一樣的鼓了起來。

趙勉的好日子來了。

花不完,根本就花不完。

來錢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快的超乎了趙勉的想象,作爲最清楚國庫情況的趙勉,在驚駭之中心神裡是對朱英滿滿的崇拜。

僅僅是兩年不到的時間裡,不僅是結清了大明建國二十多年的爛賬,哪怕是各類開支項目各種增添,也完全趕不上太孫掙錢的速度。

甚至是隻知道從國庫拿錢的內帑,一反常態(tài)的支援國庫。

這種感覺對於趙勉來說,是非常神奇的,這是他做夢都沒有想過的日子。

轉眼間,戶部就成了香饃饃。

各級衙門的基本開銷完全是管飽的狀態(tài),但是大家誰不想多拿一點呢。

比如是衙門房屋的修繕,桌椅板凳增添,日常伙食改善。

像是各地衛(wèi)所軍器軍備的保養(yǎng),建造,林林總總的,這些錢可大可小了都在戶部的掌控之中。

肉多了,自然引來的是羣狼環(huán)伺,大家都緊緊的盯著趙勉,只要其有什麼出格的舉動,就一定要給他彈劾下來。

最初的那段時間,趙勉真是吃不好,睡不好。

有著以前朝廷上的陰影,趙勉生怕是被陛下給咔嚓了。

倒是朱英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就把趙勉單獨召到了坤寧宮裡談話。

“本宮知道你現(xiàn)在的日子不好過,生怕是犯了什麼錯誤被人彈劾。”

“關於這些其實你不用太過擔心,只要是嚴格的按照章程辦事,誰也奈何不了你,一些亂七八糟的上奏,我這邊都能給你擋下來,不要去管那些有的沒的。”

“現(xiàn)在大家的日子都好過了,辦事的時候該大氣就大氣一點,但是該節(jié)約的也不能亂花。”

“曾經窘迫時候,你的那些功勞,爺爺和我都是記在心裡的,沒必要是怕這怕那的,怎麼說你也是正二品的尚書職,只要手不亂伸,我自然不會讓你被彈劾下去。”

朱英的這段話,可是給了趙勉一顆大大的定心丸,當下是感激涕零的表示大謝隆恩。

在這之後,經歷過三番五次折磨的趙勉,也是真正的硬氣起來。

往後涉及到太孫殿下這邊安排的立項,首先就是錢管夠,最優(yōu)先級。

現(xiàn)在下西洋的任務下達,更是讓趙勉極爲重視起來。

立即召來戶部衆(zhòng)多官員議事。

“下西洋的事情,是陛下最爲關注的重點,在這件事上,我們戶部要擔當重要的職責。”

“這些天所有人都辛苦點,把所有的章程全部都列項出來,不可有任何的遺漏,辦完後要檢查三遍,不能有錯誤的地方。”

“本官知曉,咱們戶部現(xiàn)在是個油水衙門,現(xiàn)在這般事情落下來,不知道有多少商人盯著這塊肥肉,在你們的審覈範圍內,首先要把朝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此事全部章程都要列入黃冊庫存,但凡是發(fā)現(xiàn)有人在這其中動了手腳的,本官一定上報朝廷,絕不姑息。”

“若是誰因此被下了詔獄,可莫要怪本官不顧及同僚之情。”

趙勉的聲音中帶著冷厲。

他自己是不敢貪的,位置太高了,盯著的人太多。

可是手底下這些屬下們,多少風聲他當然是知道一些,平時一些小事情,也就是睜隻眼閉隻眼了,但關乎到下西洋的重大行爲,可就半點不能留情。

下邊的左右侍郎目不斜視,他們也算是問心無愧。

畢竟侍郎可不是什麼小官,除開六部尚書之後,就是侍郎這個梯級了。

盯著的人同樣是不少。

在官員俸祿改革之後,現(xiàn)在算是吃得好喝得好,沒必要去插手這些。

倒是下邊的主事們,一個個心思顫動。

說不貪,那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朱元璋再是怎麼立下重刑整治貪腐,二十多年來幾乎把朝廷上上下下給殺了個遍,也同樣是無法根治這種情況。

殺不完,根本就殺不完。

其實嚴格來說,現(xiàn)在的大明朝廷貪污問題,已經是比先前更加嚴重了。

因爲在朱元璋時期,錢糧就那麼多,隨便貪點就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稍微多點就關乎到民生艱難了。

錢少嘛,哪哪都需要錢,都緊巴巴的過著日子,缺了一塊就顯得問題很大。

但是現(xiàn)在就不同了,隨著各類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尤其是大量的工廠建立,還有羣英商會的化整爲零,列入到各地管轄。

這也就導致對於絕大多數(shù)的官員來說,只需要簡單一句話,伸個手,就能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

最主要是這些在曾經很容易出錯的收入,現(xiàn)在顯得很是渺小不起眼。

十貫寶鈔裡拿走一貫,那可是少了百分之十。

但一萬貫寶鈔裡少了幾個銅板,就沒很多人在乎了,或許是賬目沒算好呢。

曾經是二兩白銀就夠判個死刑,現(xiàn)在二十兩白銀指不定還付不起個飯錢。

只能是說,時代變了啊。

.....

自從下西洋的事情在奉天殿確立,李景隆被定爲總負責人後。

原本門可羅雀的曹國公府,現(xiàn)在門檻都要被踩爛了。

“我不是說了嗎,不管是誰送來的禮品,全部都給我退回去,大門給我關嚴實了,誰都不許放進來。”

李景隆皺著眉頭的訓斥著管家。

管家一臉的苦澀,回道:“這並非是老奴的意思,是夫人讓進來的。”

李景隆一愣,問道:“來人是誰。”

管家連忙回道;“是夫人孃家,濟國公幼子丁昶,昶公子。”

李景隆作爲朱元璋唯一的親人外甥李文忠之子,且是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自然許配的妻子身份地位要門當戶對。

濟國公丁德興,是最早追隨朱元璋的那一批人。

丁德興投靠朱元璋的那一年,是朱元璋二十五歲,剛剛加入到紅巾軍裡。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因爲是粗通文墨,作戰(zhàn)勇敢,機智靈活纔剛剛得到郭子興的賞識,擔任帥府親兵九夫長。

直到娶了馬皇后,第二年纔回老家募兵,這纔有了徐達,周德興、郭英等同村鄰鄉(xiāng)的熟人投奔。

就資歷上來說,除開湯和之外,就屬丁德興最老了。

李文忠那個時候投奔朱元璋時,就是在丁德興的帶領下,因此兩人關係很好。

後來李景隆出生,沒兩年丁德興也生了個女兒,就直接定下了娃娃親。

只可惜,在至正二十七年,也就是大明立國的兩年前,丁德興在平江將要攻克時卒于軍中。

洪武元年,朱元璋追封丁德興爲濟國公,列於功臣廟。

李文忠對這娃娃親很是重視,在馬皇后的主持下,李景隆最後自然就是跟丁德興的小女兒丁氏成了婚。

“夫人吶,你也不看看現(xiàn)在是個什麼時候,朝廷上下,包括是陛下太孫那裡都盯著我呢,在這個時候哪能是出半點差錯。”

“你趕緊讓丁昶回去,莫要在咱們府裡待著,若是別人瞧見了可不好。”

李景隆讓管家先好生招待丁昶,隨後就趕到後院跟丁氏抱怨起來。

丁德興外號黑丁,長得是人高馬大,驍勇善射,脾氣上也很是暴躁。

女兒像父,丁氏其實脾氣也不怎麼好,有悍婦的潛質。

可偏偏自家男人是裡李景隆,有大明第一貴公子之稱的李景隆。

每回要生氣的時候,看著李景隆這帥氣的面容,心裡頭的氣就已經全部是消掉了。

五官跟著三觀走,這可不是後世纔有的,別說大明,往前更多朝代更誇張的事情都有。

況且李景隆不僅長相帥氣,談吐舉止雍容華貴,並且品性也很好。

從不沾花惹草,脾性也較爲溫和,簡直是所有少女夢中的白馬王子。

若不是李文忠跟丁德興定下的娃娃親,這哪是輪得到丁氏,京師裡想要嫁給李景隆的簡直不要太多。

也就是因爲李景隆是朱元璋外甥孫,屬五服之內,否則那些公主哪個不想嫁給李景隆的。

在李景隆和丁氏成婚那天,多少京師貴女少女夢破碎,深夜哭泣。

丁氏感覺自己能夠嫁給李景隆,是這輩子最大的幸運。

聽著李景隆的抱怨,丁氏連忙解釋道:“小昶如今都三十二了,人常道三十而立,現(xiàn)在還遊手好閒的。”

“我這做姐姐的,平日裡看著也是著急,這次夫君有機會主持下西洋的事情,這沒熟人在旁邊跟著,也擔心是辦事不利索。”

“小昶也不是求著來做什麼買賣,只是跟在夫君身邊辦事,舉賢還不避親,如果陛下和太孫那頭有意見,那就讓我去說。”

丁氏小時候跟徐儀華差不多,那也是住在宮裡頭作爲馬皇后的侍女,跟朱元璋可不陌生。

這也是嫁給李景隆後纔出宮的。

有著丁德興的情分在那裡,丁氏若是去跟朱元璋求情,自然算不得什麼問題。

最主要的是,丁氏腦海裡還盤旋著先前弟弟跟自己說過的話。

“姐,姐夫這般貴氣,這在京師有你管著自然沒什麼毛病,可這去了海外,本身就是咱們大明的曹國公,還掌管著整個船隊。”

“那些小國君主豈不是要巴結著送女人,你看太孫殿下不就是這樣嗎。”

“姐夫這般相貌堂堂,那些海外之女見著了哪能不傾心,這身邊沒人看著,我怕姐夫把持不住啊。”

“一兩個也就算了,這一出去就是好幾年,就怕一下子給帶回來幾十個,那平日都沒姐什麼事了。”

丁昶是丁德興遺腹子,生下來就沒見過爹,但腦袋瓜子很是聰明。

下西洋的事情傳開後,就想跟著一起,發(fā)財也好,做官也罷,總是能夠爬上去。

他是丁德興的第三子,大哥繼承了世襲指揮使的爵位,二哥多少有些家業(yè)。

唯有他在出生的時候爹就沒了,雖說吃喝不愁,可跟富貴搭不上邊。

丁氏聽著弟弟這話,心裡頭也是有些發(fā)愁不放心,這纔是鐵了心思要讓弟弟跟夫君一起下西洋。

即便是去陛下那裡求情也在所不惜。

第570章:老朱的長遠佈局第八十四章:不裝了,我攤牌了,我確實不是我爹生的第443章:朱元璋的選擇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第五十八章:中場休息第396章:我願大明如大漢,寧以強亡,不爲弱滅第632章:李景隆下西洋(五一快樂)第293章 :被澆了冷水的朱棣第531章:呂氏的籌謀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第516章:開發(fā)倭國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第544章:打破關稅壁壘的辦法第521章:教化自神話體系入手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308章:大侄子準備下手了第708章:被學霸統(tǒng)治的恐怖,國之棟樑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308章 :大明改革初始第540章:定都長安(新年快樂)第558章:意料不到的幕後主謀第113章:咱帶你們去見大孫第753章 連太孫妃子的主意你都敢打第401章:倭國地圖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305章 :文人的嘴,騙人的鬼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錦囊妙計第182章:大明第一所軍事化學堂第109章:身份確鑿無疑(求訂閱求月票)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173章:大孫的錢糧,真的很多(日萬,求月票)第368章:孝陵祭奠第667章:內亂第797章 教化海外第765章 後裝燧發(fā)槍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第527章:推行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231章:大明的嚴重問題第758章 大明的未來第241章:咱大孫還好生生的活著!第130章:陽謀第670章:少主朱英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筆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613章:給倭國送高產作物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698章:來自朱英的反擊第573章:皇對皇第397章:大婚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277章:特色實業(yè)興國第638章:洪武大典第614章:京師的萬人血書第177章:大明皇家寶鈔司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719章 蒸汽機就這麼造出來了?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第668章:不受降者,殺!殺!殺!第655章:想拉大明艦隊下水第206章: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十三章:北鎮(zhèn)撫司小旗官第286章 :被動提前的閱兵彩排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505章:大戰(zhàn)起!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196章:大孫下手輕一點第764章 全面戰(zhàn)爭的來臨第163章:懾服藍玉第726章 大明官員體系變法第372章:清洗開始第147章:取締八股文第七十五章:朝聞道,夕死可矣第289章 :拖出去砍了(求訂閱求月票)第417章:邸報的恐怖利潤第516章:開發(fā)倭國第758章 大明的未來第665章:刺殺大明皇帝,太孫第149章:第一次進宮第568章:暴躁的朱元璋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820章 都想去東勝神州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爺子第552章:大明的強盛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七章:孤獨的朱重八第762章 奪取大明的火車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190章:大明形象大使第540章:定都長安(新年快樂)第270章:涼國公這是瘋了吧!第363章:除夕夜第六十八章:劉和見朱英第354章:棄筆從戎
第570章:老朱的長遠佈局第八十四章:不裝了,我攤牌了,我確實不是我爹生的第443章:朱元璋的選擇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第五十八章:中場休息第396章:我願大明如大漢,寧以強亡,不爲弱滅第632章:李景隆下西洋(五一快樂)第293章 :被澆了冷水的朱棣第531章:呂氏的籌謀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第516章:開發(fā)倭國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第544章:打破關稅壁壘的辦法第521章:教化自神話體系入手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308章:大侄子準備下手了第708章:被學霸統(tǒng)治的恐怖,國之棟樑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308章 :大明改革初始第540章:定都長安(新年快樂)第558章:意料不到的幕後主謀第113章:咱帶你們去見大孫第753章 連太孫妃子的主意你都敢打第401章:倭國地圖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305章 :文人的嘴,騙人的鬼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錦囊妙計第182章:大明第一所軍事化學堂第109章:身份確鑿無疑(求訂閱求月票)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173章:大孫的錢糧,真的很多(日萬,求月票)第368章:孝陵祭奠第667章:內亂第797章 教化海外第765章 後裝燧發(fā)槍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第527章:推行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231章:大明的嚴重問題第758章 大明的未來第241章:咱大孫還好生生的活著!第130章:陽謀第670章:少主朱英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筆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613章:給倭國送高產作物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698章:來自朱英的反擊第573章:皇對皇第397章:大婚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277章:特色實業(yè)興國第638章:洪武大典第614章:京師的萬人血書第177章:大明皇家寶鈔司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719章 蒸汽機就這麼造出來了?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第668章:不受降者,殺!殺!殺!第655章:想拉大明艦隊下水第206章: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十三章:北鎮(zhèn)撫司小旗官第286章 :被動提前的閱兵彩排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505章:大戰(zhàn)起!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196章:大孫下手輕一點第764章 全面戰(zhàn)爭的來臨第163章:懾服藍玉第726章 大明官員體系變法第372章:清洗開始第147章:取締八股文第七十五章:朝聞道,夕死可矣第289章 :拖出去砍了(求訂閱求月票)第417章:邸報的恐怖利潤第516章:開發(fā)倭國第758章 大明的未來第665章:刺殺大明皇帝,太孫第149章:第一次進宮第568章:暴躁的朱元璋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820章 都想去東勝神州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爺子第552章:大明的強盛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七章:孤獨的朱重八第762章 奪取大明的火車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190章:大明形象大使第540章:定都長安(新年快樂)第270章:涼國公這是瘋了吧!第363章:除夕夜第六十八章:劉和見朱英第354章:棄筆從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州市| 嘉兴市| 岳阳县| 南昌市| 新安县| 长泰县| 剑川县| 隆安县| 日照市| 富蕴县| 株洲市| 无锡市| 东至县| 武冈市| 城固县| 湖北省| 古蔺县| 汉寿县| 永吉县| 晴隆县| 屯昌县| 囊谦县| 郎溪县| 汤原县| 商都县| 大名县| 巴楚县| 华蓥市| 韩城市| 平阳县| 镇巴县| 兴隆县| 腾冲县| 平潭县| 白玉县| 双鸭山市| 汉源县| 澄江县| 台南县| 兴隆县|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