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70章:老朱的長遠佈局

大明有兵兩百餘萬。

除開各地的常用兵外,主要的兵員集中在哪裡?

沒錯,便是草原邊關。

朱元璋從來沒有輕視過草原,哪怕是對於北元,一直都有很強的防範意識。

只是限制於草原的情況,而沒有辦法做到一舉深入的殲滅。

現在的邊關,總計有兵五十萬餘。

在朱元璋一道諭旨之下,除開留守城池的兵力,其餘所有衛所,軍鎮,全面出動。

共計大軍四十萬數。

四十萬的大軍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對於整個北元來說,現有的人口總數,大約在兩百萬左右。

這裡頭是包括老人,小孩,婦女在內。

四十萬的大軍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如果全部行動起來,完全可以直接橫推整個北元。

當然,聲勢是很浩大,不過其代價也是非常的高昂。

四十萬大軍所需要的口糧,也是一個同樣的天文數字。

至少對於蒙古騎兵來說,不算是太大的威脅,完全可以先行跑路。

自古以來這也是中原王朝拿這些遊牧民族沒有辦法的緣由。

不過四十萬大軍,鋪天蓋地的氣勢,依舊是給了草原這邊很大的壓力。

茫茫草原之上,在數日之前,便就已經是約定好了一個地方進行會談。

其中主要的關鍵,自然便是關於大明燕王的事情。

“我勸你們快點釋放我大明燕王殿下,包括其將士一人不可落下。”

“如若不然,我這身後四十萬大軍將會讓你們知道什麼叫做後果。”

一處偌大的營帳內,中間是一條長桌。

長桌的兩邊,分別是北元和大明的朝臣們。

談判一開始,大明這邊的一位戶部侍郎,便就直接開始先聲奪人,氣勢十足。

仿若不像是來要人的,倒像是來打人的。

北元這邊爲哈爾臺吉帶頭,不過主要的成員也都是漢人。

當這戶部侍郎的話音剛落,北元這邊立即有一位漢人大臣站了出來,毫不客氣的反駁道:“李元林,可別在這裡胡扯的了。”

“大家心裡頭全都是明白人,說這些廢話有什麼用,還不如是直接點,乾脆點,咱們把事情明明白白的給說清楚了。”

“你要是再這樣說,可別怪我翻臉了。”

被稱作李元林的戶部侍郎,稍稍側頭望去,見到那漢人大臣頓時面色一變,隨即是破口大罵:“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仇文程你這個瓜娃子。”

“怎的,當初在書院混不下去,我還以爲你跑哪裡去了,原來是去給蒙人當狗了?”

“看你這模樣,當狗挺多年了吧,給爺爺叫喚兩聲聽聽,看看是熟稔不熟稔。”

“若是叫得爺爺心裡頭歡了,指不定還給你兩賞錢。”

“哈哈哈哈!!!”

隨著李元林的大笑,頓時漢人這邊全部都跟著大笑了起來。

包括是這次代表大明的齊泰,也跟著撫卹而笑。、

齊泰目前也算是朱英的人了,在前年的時候,齊泰就曾經被朱英派遣到河南調查關於饑荒的事情。

後來高產作物的種植加多,自然各地饑荒也逐漸的減少下來,即便是有什麼天災人禍的,也可以很快的把流民安定。

齊泰當時去河南巡查,是以暗中的身份進行,回來之後朱英也沒有急著將其進行一個升職。

畢竟有些東西沒必要是這麼的著急,職位升太快了,可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一直到最近的事情,關於選定這次跟草原談判帶隊的負責人時,是朱英定下讓齊泰來負責的。

齊泰對於邊關很是熟悉,他過來主持的話,不會跟當地邊關造成什麼矛盾衝突。

這一點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爲類似於這樣的談判,自然是需要邊關將領的配合才行。

比如說這次的造勢,對於大明來說,就比較有所影響力。

而便是在大明這邊大臣對北元大臣嘲笑的時候,即便是北元大臣心裡頭極爲難受,也沒有辦法發泄出來。

畢竟,他們在這個時候,屬於漢奸的身份。

自小就是從中原王朝長大,本身也是漢人,最後卻選擇去輔佐北元做事。

這在他們自己看來,是無可厚非的。

畢竟他們在大明沒有得到重用,自然就是選擇去輔佐北元,從而得到認可和施展抱負的機會。

這樣的人,從來就不少。

只是他們沒有想過,大明其實已經給了他們太多的好處了。

這些人最次也是秀才級別,能夠有讀書的環境,也完全是依賴於中原。

只不過曾經蒙元入住中原,於現在的時代,對於漢奸來說沒有這般大的排斥。

但是嘲笑是不可避免的。

他們之中,大部分其實並非是最初效忠的蒙元,除了少數一兩人,多數其實還是在北元事情才投奔過去的。

“各位其主,就不要來說這些陳年往事了。”

“咱們現在需要聊的是,關於大明燕王。”

“我看你們這次,很是沒有誠意呀,要不要談判先暫停兩天再說。”

“反正燕王在咱們那邊,吃得好,睡得好,也不用是過於擔憂。”

一名年歲頗大的北元老臣,咳嗽兩聲之後,慢悠悠的說道。

這般話語,好像是燕王正在遭受什麼折磨一般。

不等大明大臣們說話,這老臣繼續道;“屆時我也跟燕王聊聊,說是大明這邊,好像不是很急著讓他回去。”

“大概燕王也比較喜歡草原的風光。”

當這老臣說話的時候,周邊的人都安靜了下來。

即便是哈爾臺吉,臉上也露出幾分恭敬。

似乎這位效忠於北元的漢人老臣地位頗高。

齊泰沒有說話,而是緊緊的盯著這張老態龍鍾的面容,上面是一圈圈的皺紋。

但論年紀來說,怕是沒有八十也有七十好幾了。

半晌,齊泰帶著幾分不可置信的語氣問道:“您是歐安民歐御史?”

歐安民笑呵呵的說道:“沒想到在這個時候,竟然還有人認得老夫。”

這句話說完。

大明這邊半數大臣頓時面色有了幾分變化。

歐安民是蒙元時期,御史臺御史大夫,從三品的官職。

御史臺可謂是蒙元時期,最高監察機關。

其主要負責人,便就是御史大夫。

聽上去好像並不是很高,實則要知道,於蒙元時期,漢人的官職是有著很大的限制,即便是有再高的才學,再好的政績,也很難說升得上去。

正一品到正三品這裡頭,幾乎鮮有漢人的身影。

而歐安民,自然是個中翹楚,不然也沒有可能說做到御史大夫這個級別。

歐安民的名聲,其實算是不錯的,在處理很多事情上,對於漢人蒙人相對比較公平。

加上本身就是儒家圈子裡的出名人物,所以知名度很高。

只是在蒙元潰敗之後,就沒有了他的消息,先前藍玉和朱棣對於蒙元的俘虜,歐安民也沒出現在裡面。

沒曾想這次談判,竟然出現了。

齊泰嘆息一聲,恭敬作揖之後,這纔開口說道;“當初大明初立,陛下遍尋天下人才,共同治理大明。”

“吾當時雖年幼,卻依然記得那人才之名目上,歐御史極爲靠前。”

“然而便是宗族親友,也無人得知歐御史之蹤跡,最後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今日看到歐御史精神矍鑠,吾深感欣慰。”

“只是心中疑惑,爲何當初歐御史不肯入大明共事,是有何等難言之隱嗎?”

歐安名的名聲,可是比之現在翰林院的劉三吾,還要來得更爲厲害。

畢竟當初在蒙元那般情況下,歐安民依舊可以做到公平公正,爲漢人謀取福利,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自己從政的能力。

這樣的人才對於最初成立的大明來說,是極爲渴求的。

尤其是作爲御史大夫。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更是相當之重要。

如果當初歐安民效忠大明,到現在至少也是個都察院都御史,正二品。

歐安民聞言,輕輕一笑,看了看大明這邊大臣們一眼後,這才平靜的說道:“哪有什麼難言之隱,不過是前朝舊臣,又何必再忠新朝呢。”

“老夫年歲也大了,心思比較直接,不想做那服侍兩朝之人。”

“曾經年少,吃的是元朝的飯,讀的是元朝的書,當的也是元朝的官。”

“不管別人是如何看的吧,反正老夫這年歲也大了,半截身子入了土,沒必要再去想那麼多了。”

這一番話,很清楚的表明了歐安民的想法。

簡單點說,就是他的心思,還是在於蒙元。

從其稱呼上,便就可以看出一二,只有真正心慕蒙元之人,纔會按照曾經的稱呼爲元朝。

這樣的情況,其實就現在而言,並不屬於特例。

蒙元自建立起,一共存續了九十七年,也就是常言的胡無百年之國運。

按說蒙元是典型的異族統治,滅亡之後,長期被壓抑在社會底層的漢人,應該是

“翻身農奴把歌唱”“載歌載舞謝朱明”。

但實際情況卻少許有些出入。

元末潮州路總管王翰,是個純正血統百分百的漢人,可是在國破家亡之後,懷著“報國每慚孫武策,匡時空草賈生書”的悲憤之情四處逃亡,最後甚至寧肯自殺也不事二主,投效大明。

留下了“寸刃在手顧不惜,一死了卻君親恩”的詩篇。

這和現在的歐安民有些相似,畢竟出生在元朝,吃老元家的飯長大,有著感恩念德的心也算是正常。

可是元代詩人戴良,卻是個的徹頭徹尾貧下中農,即便是有這讀書的能力,然家裡頭可算不得富裕。

蒙元滅亡後,也對大元朝念念不忘:“風塵澒洞遺黎老,草木凋傷故國秋。”

後來朱元璋找他出山做官,這哥們不從,居然死在獄中。

類似的詩人還有王逢。

對於朱元璋,一直稱呼爲南朝天子,其下意識就是竊取了元朝之人。

洪武七年的時候,買的裡八剌,也就是元順帝嫡孫,被朱元璋冊封‘崇禮候’,而後被遣返蒙古,也就是北元時。

王逢還特意作詩:“火流南鬥紫垣虛,芳草王孫思愴如。”

買的裡八剌是洪武二年,李文忠攻陷應昌時抓到的,也正是因爲這個關係,所以李文忠才得以冊封公爵。

這纔有了今日的曹國公李景隆。

而這曾經的買的裡八剌,便就是現在的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也稱作額勒伯克可汗。

蒙古人的名字,向來是比較多,這是各類翻譯的緣故。

殺人如麻,剝皮充草的老朱,當然不是這麼好心。

洪武二年的額勒伯克只有七歲,朱元璋封了侯爵,賜給宅第,還安排儒家名士教其學問。

到洪武七年遣返的時候,其已經在大明生活了五年。

從七歲到十二歲這個年紀,正是建立三觀的年紀,而額勒伯克一直都在大明生活,顯然受到很大的影響。

加上五年的循循教導,也體現出了朱元璋的想法。

額勒伯克走的時候,不僅是安排了厚禮,還特意選擇了兩個蒙元宦官,鹹禮、袁不花枯木兒護送。

走的時候,朱元璋對其說道:“爾本元君子孫,國亡就俘。曩即欲遣爾歸,以爾年幼,道里遼遠,恐不能達。今既長成,咱不忍令爾久客於此,故特遣歸,見爾父母親戚,遂骨肉之愛。”

又對兩個宦官交代:“此是故元之嗣也,不幸至此,長途跋涉,爾善視之。”

不同於絕人後代的司馬懿,朱元璋這也是顯示出自己作爲大一統君王,庶不絕元之祀的寬宏大度。

也同時能夠讓其回到北元之後,能夠有所影響。

他日因,今日果。

這也是爲什麼朱棣在被俘虜之後,還是同樣的享受到了王爺的待遇,甚至是高得有些過分的緣由所在。

否則曾經就藩北平王府,長期跟北元打仗,殺了不知道多少蒙古人的燕王朱棣,哪裡會有現在這麼好的處境。

說到底,還是做老子的朱元璋曾經佈下的局。

這個事情,其實朱英也是知道的。

在對付北元,最早實行禁運條例的時候,朱元璋當然會將這裡頭的關係告訴。

也就是說,在最開始的時候,朱英就非常的清楚,假若朱棣被俘虜的話,身家性命會得到很好的保障。

第550章:大明人才的匱乏第329章: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第705章:瘋狂的懸賞第649章:發展大明的人口入侵第359章:學堂之爭第266章:視察火藥司第632章:李景隆下西洋(五一快樂)第173章:大孫的錢糧,真的很多(日萬,求月票)第三十六章:回憶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558章:意料不到的幕後主謀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798章 大明的強大超乎你想象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322章:絕聲衛上門求支持第543章:恐怖的威望第615章:萬民館第808章 倭國給高麗送糧食第179章:藍玉求情第155章:朱元璋的一言堂第261章:藍玉惹事第605章:成爲傀儡的安南王室第587章:恐怖的利益集團第655章:想拉大明艦隊下水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667章:內亂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539章:改名長安第125章:純手工打造第329章: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第459章:衛所調動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330:左右都得死!第601章:要被奪權的朱高熾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288章 :前朝漢奸第661章:四大藩王的私兵第371章:重啓藍玉第484章:膽大包天的朱棣第620章:大明太孫駕臨倭國第307章:關門,放大孫(日萬初始,求月票,求訂閱)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三十四章:挖墓第218章:我怎麼有種被拍賣的感覺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第460章:強大的沐王府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535章:對兵權的迷戀第706章:十年遠征第607章:咱可就你這麼一個老兄弟了第281章 :真當陛下提不動刀了?第133章:朱棣的不情之請第八十九章:皇宮小霸王朱雄英(求訂閱求月票)第355章:朱元璋的殺心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698章:來自朱英的反擊第470章:不留活口第168章:咱大孫,是不是咱大孫呢第271章:喜歡搞壟斷的朱英第405章:難搞哦!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第三十二章:朱元璋靈機一動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293章 :被澆了冷水的朱棣第193章:五萬有點少,不如先上二十萬第129章:大明農業的未來(求訂閱求月票)第787章 難道本王將要葬身於此嗎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287章 :朱元璋的同鄉造反第659章:平叛只需要座標第215章:雷厲風行的朱元璋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143章:寧王歸心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779章 把機會留給年輕人第396章:我願大明如大漢,寧以強亡,不爲弱滅第346章:守土開疆,永鎮遼東第746章 重裝騎士第685章:不享受的貪官第591章:圍剿安南,強勢的大明水師第129章:大明農業的未來(求訂閱求月票)第720章 蒸汽鐵甲船,造,直接造!第637章:大明掌控了世界的輿論權第九十四章:大哥回來了(求訂閱求月票)第二十八章:怎麼就當真了呢第182章:大明第一所軍事化學堂第126章:找大侄子去吧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543章:恐怖的威望第571章:朱英親臨草原第239章:軍心可用第515章:再謀草原第三十九章:至死方休
第550章:大明人才的匱乏第329章: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第705章:瘋狂的懸賞第649章:發展大明的人口入侵第359章:學堂之爭第266章:視察火藥司第632章:李景隆下西洋(五一快樂)第173章:大孫的錢糧,真的很多(日萬,求月票)第三十六章:回憶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558章:意料不到的幕後主謀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798章 大明的強大超乎你想象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322章:絕聲衛上門求支持第543章:恐怖的威望第615章:萬民館第808章 倭國給高麗送糧食第179章:藍玉求情第155章:朱元璋的一言堂第261章:藍玉惹事第605章:成爲傀儡的安南王室第587章:恐怖的利益集團第655章:想拉大明艦隊下水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667章:內亂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539章:改名長安第125章:純手工打造第329章: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第459章:衛所調動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330:左右都得死!第601章:要被奪權的朱高熾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288章 :前朝漢奸第661章:四大藩王的私兵第371章:重啓藍玉第484章:膽大包天的朱棣第620章:大明太孫駕臨倭國第307章:關門,放大孫(日萬初始,求月票,求訂閱)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三十四章:挖墓第218章:我怎麼有種被拍賣的感覺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第460章:強大的沐王府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535章:對兵權的迷戀第706章:十年遠征第607章:咱可就你這麼一個老兄弟了第281章 :真當陛下提不動刀了?第133章:朱棣的不情之請第八十九章:皇宮小霸王朱雄英(求訂閱求月票)第355章:朱元璋的殺心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698章:來自朱英的反擊第470章:不留活口第168章:咱大孫,是不是咱大孫呢第271章:喜歡搞壟斷的朱英第405章:難搞哦!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第三十二章:朱元璋靈機一動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293章 :被澆了冷水的朱棣第193章:五萬有點少,不如先上二十萬第129章:大明農業的未來(求訂閱求月票)第787章 難道本王將要葬身於此嗎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287章 :朱元璋的同鄉造反第659章:平叛只需要座標第215章:雷厲風行的朱元璋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143章:寧王歸心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779章 把機會留給年輕人第396章:我願大明如大漢,寧以強亡,不爲弱滅第346章:守土開疆,永鎮遼東第746章 重裝騎士第685章:不享受的貪官第591章:圍剿安南,強勢的大明水師第129章:大明農業的未來(求訂閱求月票)第720章 蒸汽鐵甲船,造,直接造!第637章:大明掌控了世界的輿論權第九十四章:大哥回來了(求訂閱求月票)第二十八章:怎麼就當真了呢第182章:大明第一所軍事化學堂第126章:找大侄子去吧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543章:恐怖的威望第571章:朱英親臨草原第239章:軍心可用第515章:再謀草原第三十九章:至死方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闻喜县| 富平县| 禹城市| 延吉市| 丰原市| 玉环县| 鱼台县| 永昌县| 卓尼县| 来凤县| 东乡县| 开原市| 色达县| 安仁县| 和硕县| 望城县| 仪征市| 阿瓦提县| 周口市| 云阳县| 甘洛县| 兴隆县| 五原县| 河西区| 德令哈市| 仪征市| 威宁| 武穴市| 重庆市| 青川县| 磴口县| 扎兰屯市| 潍坊市| 荔浦县| 美姑县| 澳门| 马尔康县| 依兰县| 武安市| 天门市|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