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5章:對兵權的迷戀

“其實按照咱原本的意思,是肯定是要先緩一緩的。”

“但是咱希望你,能夠更加的衝動一點,現在的大明,完全能夠承受得住,是以大孫你不需要有太多的顧慮。”

茍住發育,還是把握時機。

朱英的心中判斷不準,還好現在有老爺子。

當朱元章聽完朱英心中的爲難時,當下便就笑著說道。

聽到這番話,朱英的心中也自然有了決斷。

回道:“那便讓北元,徹底的亂起來吧。”

現在不打,往後也肯定要打。

就論國力而言,大明吊打草原可謂是百倍。

外憂內患的北元,這個時候自然是更好的時機,哪怕是瓦剌,東察合臺汗國參與進來又如何。

都是部落的聯盟,其中必然是矛盾重重,總歸是有機會的。

且把戰爭控制在草原之上,對於大明這邊國內不會有絲毫的民生經濟影響。

朱元章看著大孫堅定的模樣,說道:“咱心裡明白,大孫所謀遠大,往後必然不會只是在草原之上,甚至是更遠的地方。”

“但是你要記住一個問題,戰爭嘛,哪有不死人的,地盤這個東西,從來都是用鮮血鑄就的。”

“不要捨不得,有舍纔有得,哪怕是草原軍事基地的四萬騎兵打光了又如何,那些騎兵八成都是草原之兵,於咱大明不過是錢糧的干係。”

“只要咱大明國內穩固發展,那就可以再造出第二個,第三個軍事基地出來。”

“咱們失敗一次沒關係,二次三次也沒關係,但是隻要是成功了,那麼整片草原都將會屬於咱們大明。”

這一刻的朱元章,眼神之中霸氣顯露,更有一股狠辣之氣。

他很清楚,朱英過於在乎傷亡了。

哪怕是草原操練來的騎兵,也很是不捨得。

可老話說得好,慈不掌兵,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該打的時候,那就放開手去打便是了。

聽著老爺子的告戒,朱英認真點頭道:“孫兒明白了。”

當日,朱英便就傳告草原軍事基地。

同意劉不易上奏之事。

有道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既然是決定了打,那就要開展後勤的準備工作了。

整個北部邊關地區,都算是貧瘠,哪怕是現在有了高產作物,但百姓這邊,也就只能是到堪堪維持的地步。

想要支持草原軍事基地的行動,那必然要從南方地區調集物資。

朱英之所以有這個底氣,關鍵的點還是在於南北大道的修建,極大程度的降低了運輸的損耗,也提高了速度。

這次的主體,就不是羣英商會了,單單憑藉商會,是無法維持如此之大的軍事行動,只能是動用國庫。

這就需要朱元章的諭旨了。

按照正常的章程,自然要通過朝會。

朱英很清楚,這裡頭必然會有其他的文臣來扯皮。

果不其然,次日早朝的時候。

當朱英提出以軍事基地爲中心,對周邊進行輻射活動時,沒多久,就有文臣站出來問道:

“微臣敢問太孫殿下,這活動的意思,是指要對草原其他部落進行一個征服嗎。”

朱英看了眼,說話的是兵部的一名主事,自是點頭道:“確實如此。”

這兵部主事繼續問道:“若是臣未記錯,現行於草原軍事基地,當有將近四萬騎兵,不知太孫殿下是準備調用多少騎兵。”

朱英平靜回道:“三萬騎。”

此話一出,朝堂頓時有些震盪。

三萬騎是什麼概念。

去年年底的時候,北元出動近二十萬騎兵,這般聽起來好像不算什麼。

但那可是整個北元所有騎兵集合起來的效果。

且裡頭指不定還有一些濫竽充數的。

草原軍事基地這三萬騎,是實打實的戰兵。

其中所需要的消耗,可謂是極爲巨大。

這話一出,那兵部主事半晌沒能吱聲。

真是不知道怎麼去回答了。

三萬騎。

北元那邊除了北元朝廷不能打,還有什麼部落不能打的,這哪是什麼活動活動,分明是要在整個草原掀起腥風血雨啊。

到了這份上,那兵部主事低著頭,老老實實的退回了班列之中。

這件事已然不是他一個兵部主事能夠搭話了,得尚書出來才能聊一聊。

兵部尚書茹瑺微微擡頭看了看陛下那邊,神情平靜,沒有什麼反應。

很顯然,這個事情別人爺孫倆早就已經通過氣,商量好了,如今拿到朝堂上來說,不過是走個過場。

若是誰不識趣,敢於阻攔肯定沒啥好果子吃。

但不說話也不行。

大家都沒啥反對,一味的贊成,豈不是顯得這奉天殿裡的大臣們都很沒用?只知道奉承。

茹瑺略微偏頭,看向戶部尚書趙勉。

趙勉感受到茹瑺的目光,立即就避讓了開來。

茹瑺極爲無語。

趙勉這意思,擺明了是要自己當頭衝。

畢竟是自己兵部的主事先搭的話。

心中有些不爽快的茹瑺,側著瞪了一眼剛纔說話的兵部主事。

那兵部主事只感覺到嘴裡一陣庫森。

心下抱怨著。

我哪知道太孫殿下的動靜這麼大,這算是撞上去了。

茹瑺也不是個雛,眼珠子一轉,就有了辦法。

當下出班作揖道:“啓稟太孫殿下,如今我大明之軍兵強馬壯,單草原可用之騎便有三萬。”

“北元現在於去年年底遭受打擊,正值外憂內患之際,此刻出兵定然是極佳時機。”

“只是不知太孫殿下的意思,那些所被征服的部落之民,是跟著大軍前行,還是遷徙到大明疆域中來。”

朱英順口回道:“當然是遷徙到我大明疆域,現如今北方人口凋零,遷徙草原之民,正好是填補北方荒蕪之際。”

僅僅一句話,一直傾聽的趙勉就明白了,太孫殿下這是要對草原實行人口降低政策。

如此往復之下,整個北元草原大量的部落民都會成爲農民,而草原上的人口,自然就極具減少了。

人口不夠,對於大明自然不會造成什麼大的隱患。

茹瑺聞言,當即表態兵部上下必然全力支持太孫殿下的決策。

壓力頓時就來到了戶部尚書趙勉這邊。

‘這個老狐貍。’趙勉心中暗罵一聲。

這麼大的人口遷徙,登記造冊這等事都是一個問題,還有大量的糧食補給,田產劃分,民衆安撫,技術教導,全都落在了戶部的頭上。

趙勉心下猶豫一番後說道:“啓稟太孫殿下,不知這征戰是準備幾時展開。”

“臣心中估算,先前恐有上百萬人之多,於關內安置分配,怕是要多多提前準備纔是,以免生出不安動盪。”

朱英也知道,這個事情對於戶部來說是一個考驗,心中沉思一番後說道:“今日早朝過後,趙尚書便可全力去準備此事了。”

“這邊的通傳,將會以八百里加急送往草原軍事基地,至於何時開打,讓那邊自己做主把握時機吧。”

“在錢糧這邊,先準備好百萬人半年所需之口糧,戶部當從各地進行彙集轉運,此乃我大明之重事,不得有絲毫的馬虎。”

“尤其是在貪污這塊,將會另派監察,若有官員涉及貪污,必將嚴懲不貸。”

百萬人半年的口糧。

這個盤子太大了,如此之多錢財,必然會遭受到很多中層官員的窺伺。

只要有一個人伸手,那就絕對不只有一個人伸手。

到時候雁過拔毛,層層剝削的的情況下,運送的口糧就大打折扣了。

這等事情,哪怕是俸祿再是寬厚,律法再是嚴明,也都很難避免。

即便是朱英嚴令,但人爲財死鳥爲食亡,敢於頂風作桉的自然不在少數。

“醜話我先說在前頭,任何膽敢於伸手之人,絕不會僅僅是掉烏紗帽那般簡單,小心自己的卿卿性命。”

“此番錢糧轉運,所計數和運送,分兩批人馬。”

“任何數目和統計對不上的,必然是要嚴查。”

朱英平靜的說道。

他很明白,京師這些官員大概率是不敢伸手的,就算是要分些錢財,也是在後頭暗中操控運作。

真正會下手的,就是那些中途路過的,甚至是最後在地方上的官員,他們纔是大頭。

只是朱英早就做好了準備,已然是在安排一批忠誠之士準備進行暗訪調查。

趙勉心下慼慼,他當然知道這麼辦大錢糧調動會有什麼結果。

表態什麼都可以說是多餘的。

只能是下了朝後,三令五申給下屬們交代了。

在朱英定下方向之後,便就是涉及到箇中的部門進行一些協調安排。

像是這樣的情況,自然不可能說都從京師國庫裡出,各地戶部都需要進行一定的調度。

尤其是江南那邊,許多糧食就直接上南北大道朝著北方進行運輸。

這些都是爲了即將被征服的部落民準備的。

.....

這等征戰之事,自然不可能說登上京師邸報。

但是許多商人已經有所感覺。

畢竟在很短的時間裡,不僅是官方在對糧食進行收購,包括羣英商會這邊,對於高產作物也開始進行收購。

要知道就如今的市價來說,高產作物因爲產量大的關係,除了在最初的時候因爲新鮮好奇,大家都去買些嚐嚐之外,基本上價格一直在比較低的水準。

因爲無須精耕細作,所以很多沒有開墾過的荒地也能夠進行種植。

這就導致擴散的速度非常之快。

要知道在當今的大明,也不是說人人都可以當佃戶的,許多百姓不僅沒有土地,更是連給地主當長工都排不上。

這個數目,是非常之大的。

所以他們現在都是在大量的種植番薯等高產作物。

只需要向官府進行一個報備,就可以開墾荒地種植,按照四成的賦稅比例上繳之後,剩下的六成就是自己的。

朱英其實一直有想法,把番薯的價格提上來。

目前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番薯雖然能夠管飽,但是現在的食用方式不多,過量食用番薯容易誘發腹脹等病癥。

所以米飯還是要搭配著吃的。

至於馬鈴薯在種植之後,產量比之番薯下降得很快。

番薯的個頭比馬鈴薯的大多了,所以番薯的種植比之馬鈴薯要來得更爲廣泛。

玉米的種植更多是在於北方地區。

南方這邊種植不多。

只是這些高產作物雖然解決了很多溫飽問題,但目前作爲貧民的主要吃食,也就導致很多人看不上,市場價極低。

往往需要三四石番薯才能夠換取一石陳米。

朱英這邊開始大力對番薯收購,價錢公道,自然會引得番薯等作物的市場價上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com 】

這些東西普通百姓看不上,但是於草原牧民來說,可就是美味了。

相比起來,雖然大米也在同時收購,顯然沒有番薯這般高的程度。

在大米小麥這一塊,朱英對於市場價盯得很緊,只要發現有人屯購糧食,就會立馬進行調查。

哪怕是現在的和平時期,對於屯糧商人朱英不會有絲毫的放縱。

只要敢碰,那就等著大額罰款,嚴重者甚至是抄家滅門吧。

京師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劉不易這裡。

當朱棣得知這個情況之後,面色多了幾分陰沉。

因爲在此之前,他對此事可謂是完全不知情。

這擺明著就是藍玉跟劉不易聯合起來與朱英彙報,最後得到父皇同意的。

不過現在的情況對於朱棣來說,反倒是更爲有利了一些。

因爲在朱英的令旨之中,給了藍玉和自己很大的自由度。

劉不易這邊還是作爲基地的操練員,短期內不會介入到戰事之中,主要負責後勤糧草的運輸補給。

所以朱棣的對手,便就只有藍玉一個。

在得到消息之後,朱棣回營寨第一個事情,就是召集麾下大將們開會商議。

同時也是把令旨的消息傳傳達下去。

張玉聽完之後,立即問道:“王爺,太孫殿下的意思是,如果我們距離基地遙遠,=可便宜行事,哪怕是俘虜也可暫且不運送回基地。”

朱棣高興的點點頭。

張玉的嗅覺果然敏銳。

因爲基地操練的關係,導致麾下的中層軍官在對於統帥的個人效忠上很是薄弱。

雖說現在朱棣已經沒有了造反的心思,現實情況也沒有造反的土壤。

但那個將軍不想麾下的士兵,只聽從自己的安排了。

這就是對兵權的迷戀了。

朱棣毫無疑問在兵權之上,是極爲迷戀的一個人。

第282章 :朱英的大善第262章:朱英的仁心第208章:老朱家不務正業的奇葩子孫們第419章:藍玉的震驚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145章:北方的狼族(萬更求月票求訂閱)第505章:大戰起!第六十九章:顏面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第288章 :前朝漢奸第379章:御賜,大明第一衛第620章:大明太孫駕臨倭國第443章:朱元璋的選擇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791章 李景隆的消息.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錦囊妙計第313章:皇子守國門,藩王死社稷(求月票)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第414章:大明九劍第308章:大侄子準備下手了第803章 遵太孫令旨蕩平暹羅第823章 趙元弘想大明出兵歐洲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250章:明朝張三豐第317章:海外招賢館第741章 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601章:要被奪權的朱高熾第635章:新羅婢,菩薩蠻,崑崙奴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爺子第176章:蠢蠢欲動的朱元璋第340章:要錢還是要腦袋(求月票)第780章 朱高熾想去倭國了(國慶快樂)第398章:國泰民安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筆第282章 :朱英的大善第729章 我打你可以你打我不行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676章:義務教育的推廣,對三小國的蔑視第四十二章:謀取安南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817章 遠征軍的返回第153章:皇宮就是你的家(年底求月票)第769章 崩潰的北元大軍第624章:刺殺大明太孫的可能第638章:洪武大典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321章:被遺忘的犯人第811章 萬世基業的可能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456章:朱元璋對沐家的信任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331章:被懷疑到的朱允炆第二十四章:調查,暗手第110章:朱元璋遺詔第599章:倭國變成了香餑餑第386章:大明國旗第七十六章:沿海倭寇第482章:倭國使臣的歡呼第456章:朱元璋對沐家的信任第771章 伏擊之策第335章:大明邸報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三十三章:朱高熾的小心思第584章:再造南京皇宮第803章 遵太孫令旨蕩平暹羅第676章:義務教育的推廣,對三小國的蔑視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757章 世界在變化第543章:恐怖的威望第389章:藍玉的小心思第655章:想拉大明艦隊下水第六十三章:海禁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136章:對於姚廣孝的處置第三十四章:挖墓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567章:活捉朱棣!第335章:大明邸報第684章:售賣國土,欺天之罪第239章:軍心可用第745章 當爲我大明之福第482章:倭國使臣的歡呼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571章:朱英親臨草原第771章 伏擊之策第487章:朱棣回京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184章:布條歸位,滴血認親(求一波月票)
第282章 :朱英的大善第262章:朱英的仁心第208章:老朱家不務正業的奇葩子孫們第419章:藍玉的震驚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145章:北方的狼族(萬更求月票求訂閱)第505章:大戰起!第六十九章:顏面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第288章 :前朝漢奸第379章:御賜,大明第一衛第620章:大明太孫駕臨倭國第443章:朱元璋的選擇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791章 李景隆的消息.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錦囊妙計第313章:皇子守國門,藩王死社稷(求月票)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第414章:大明九劍第308章:大侄子準備下手了第803章 遵太孫令旨蕩平暹羅第823章 趙元弘想大明出兵歐洲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250章:明朝張三豐第317章:海外招賢館第741章 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601章:要被奪權的朱高熾第635章:新羅婢,菩薩蠻,崑崙奴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爺子第176章:蠢蠢欲動的朱元璋第340章:要錢還是要腦袋(求月票)第780章 朱高熾想去倭國了(國慶快樂)第398章:國泰民安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筆第282章 :朱英的大善第729章 我打你可以你打我不行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676章:義務教育的推廣,對三小國的蔑視第四十二章:謀取安南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817章 遠征軍的返回第153章:皇宮就是你的家(年底求月票)第769章 崩潰的北元大軍第624章:刺殺大明太孫的可能第638章:洪武大典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321章:被遺忘的犯人第811章 萬世基業的可能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456章:朱元璋對沐家的信任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331章:被懷疑到的朱允炆第二十四章:調查,暗手第110章:朱元璋遺詔第599章:倭國變成了香餑餑第386章:大明國旗第七十六章:沿海倭寇第482章:倭國使臣的歡呼第456章:朱元璋對沐家的信任第771章 伏擊之策第335章:大明邸報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三十三章:朱高熾的小心思第584章:再造南京皇宮第803章 遵太孫令旨蕩平暹羅第676章:義務教育的推廣,對三小國的蔑視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757章 世界在變化第543章:恐怖的威望第389章:藍玉的小心思第655章:想拉大明艦隊下水第六十三章:海禁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136章:對於姚廣孝的處置第三十四章:挖墓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567章:活捉朱棣!第335章:大明邸報第684章:售賣國土,欺天之罪第239章:軍心可用第745章 當爲我大明之福第482章:倭國使臣的歡呼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571章:朱英親臨草原第771章 伏擊之策第487章:朱棣回京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184章:布條歸位,滴血認親(求一波月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汉中市| 昆山市| 家居| 册亨县| 海丰县| 滨海县| 隆德县| 普兰店市| 获嘉县| 郴州市| 绥阳县| 南涧| 舒城县| 贺兰县| 河南省| 得荣县| 金沙县| 霞浦县| 盈江县| 柏乡县| 延寿县| 息烽县| 桂东县| 稻城县| 郴州市| 千阳县| 朝阳区| 清水河县| 丹凤县| 佛山市| 南皮县| 安阳县| 尼木县| 巴青县| 乾安县| 安乡县| 汉阴县| 蓝田县| 济南市| 庆云县|